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结核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结核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结核患者40例,治疗前均做CT检查.其中平扫加增强扫描36例,单纯平扫4例.结果 40例中,结核性脑膜炎32例,结核性脑膜炎并结核瘤4例,单纯性脑结核瘤和结核性脑脓肿各2例.32例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为脑底池明显强化,鞍上池变窄、闭塞,合并脑积水30例,脑梗死18例.6例脑结核瘤和2例结核性脑脓肿增强扫描呈结节状和环状强化,多数灶周有轻至中度脑水肿.结论 根据临床和CT表现,多数可提示脑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临床治疗和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吸虫病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2例中单发4例,多发18例。病变位于幕上20例,其中额叶6例,颞叶4例,枕、顶叶10例,病灶分布于皮层或皮层下区,呈等或稍高密度,大多数强化显著,呈多发小结节状、斑片状或簇状聚集成团,灶周有明显水肿区。幕下小脑半球2例,表现为片状水肿区内多个强化小结节或团块。结论:脑血吸虫病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疫水接触史、免疫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智力落后儿童在影像学上与同龄智力正常儿童是否有差异尚未见定论.目前就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脑CT横断层面各径线测量的报道亦较少.本文对43例4~13周岁,智商在50~70间的智力落后儿童行脑CT扫描,并在横断面进行径线测量,同时与41例同龄智力正常儿童相比较,目的在于确定智力落后儿童与同龄智力正常儿童在脑组织形态学上脑CT能否表现出其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脑动脉造影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脑动脉造影(CTA)检查扫描的最佳时相和方法,优化图像后处理,为脑动脉畸形及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Sensation 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工作站,应用相应的4D后处理软件及血管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扫描软件(BOLUS软件)。选取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脑血管畸形的患者38例,采用Bolus跟踪与目测颈动脉对比剂浓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脑动脉CT造影检查。结果:38例患者中达到诊断标准34例,扫描失败3例,经延迟补救扫描后成功1例,其中6例行DSA造影,5例符合,1例行DSA造影时未发现动脉瘤,再行CTA检查确切检出动脉瘤。符合率83.3%。结论:使用64层螺旋CT,采用BOLUS跟踪与目测颈动脉对比剂浓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脑动脉CT造影检查可准确区分脑动-静脉血管,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可以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5.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脑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及脑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颅脑CT表现.结果 1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内钙质沉着.CT表现为两侧(豆状核及尾状核)钙化10例,丘脑钙化4例,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内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分布的斑点状、斑片状、条带状或半环状多发的不规则高密度钙化4例.在头部CT扫描片上,两侧小脑半球、大脑半球和基底节区的脑内钙质沉着也可更加广泛.结论 癫痫和癫痫发作性晕厥可能与钙的脑内沉着有关.颅脑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脑内钙质沉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灸足三里穴中枢调节机制的PET/CT脑功能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PET/CT脑功能成像探讨针灸足三里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的右侧足三里,同时行全脑PET/CT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技术对同8例受试者行无任何穴位刺激的脑功能成像作为对照组。采用SPM的配对t检验模型得出针刺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脑功能图。结果(1)针刺诱发的脑功能激活区为:BA11、44、8、9、45以及左侧苍白球、丘脑、小脑;(2)针刺诱发的脑功能抑制区为:BA18、19、25以及右侧内囊后肢、导水管周围灰质。其中苍白球、眶回、额回及小脑的功能激活和枕叶、胼胝体的功能抑制认为是与针刺足三里有关的脑功能反应。结论PET/CT脑功能成像是研究针刺中枢效应的适当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脑转移的CT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4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型肺癌伴发脑转移患者均经脑部CT检查,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46例中,腺癌19例(41.3%),鳞状细胞癌9例(19.6%),腺鳞癌4例(8.7%),类癌2例(4.3%),未明确病理类型者12例(26%)。在CT像上,单发18例,多发28例,瘤周水肿见于21例,坏死囊变10例,结节状36例。结论肺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脑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T脑灌注方法准确预测脑动脉环CTA检查延迟时间。方法14例病人均有典型的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史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先对其进行CT脑灌注扫描,通过测量大脑前动脉CT值达峰时间与开始扫描时间的差值指导脑动脉环CTA的延迟时间。结果应用此方法指导脑CTA检查,动脉环显示均较满意。结论先行CT脑灌注成像,根据测量值预测脑CTA检查延迟时间是保障CTA检查成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肉芽肿的cT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例脑血吸虫肉芽肿的CT与临床资料,其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另5例经实验室检查及吡喹酮试验治疗后临床确诊。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及增强。5例吡喹酮治疗后15—30d后复查CT。结果9例共11个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聚集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节,大小1.0—4.0cm。平扫为等或略高密度,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周围有较宽的低密度带,且有占位效应。5例吡喹酮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结论脑血吸虫性肉芽肿有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试验性治疗可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颅脑平扫CT值与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的特征,为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诊断提供客观数据基础。方法:随机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行头颅CT平扫与增强扫描,比较各脑叶的平扫CT值及增强扫描后CT值递增峰值。结果:①抑郁组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分别为(31.56±1.48)HU、(30.65±1.55)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52±1.36)HU、(34.78±1.86)HU(P均<0.01)。②抑郁组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后CT值递增峰值分别为(4.68±0.62)HU、(4.51±0.53)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0.66)HU、(9.69±0.56)HU(P均<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较正常人低,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较正常人低,这可能是大脑额叶功能损害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脑血流量灌注减少,使得大脑额叶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中,保证脑CTA质量的扫描起始时间的确定法。方法对30例自愿者先行心脏彩超检查,再行较早期扫描的脑CTA检查,以基底动脉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120HU的时间,作为扫描起始时间,绘出扫描起始时间与射血分数(EF)关系曲线,并依此方式确定扫描起始时间,对病理组共34例病人行脑CTA检查,并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部分行DSA比较。结果此法行病理组脑CTA成功率100%。脑血管主干及其1~3级动脉显示率100%,大脑中动脉4~5级分支显示率为94.1%(32/34)。结论使用心脏EF来确定CTA扫描起始时间的方法可行,保证了脑CTA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目的分析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CT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肿瘤术前分级的价值。方法星形细胞肿瘤患者18例:术前2~8d常规CT及CT灌注检查,术后病理标本常规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单克隆抗CD34抗体标记血管。结果18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中,低级星形细胞肿瘤7例;高级星形细胞肿瘤11例。星形细胞肿瘤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正常脑白质,高级星形细胞肿瘤的CBF、CBV和PS高于低级星形细胞肿瘤。肿瘤的CBF、CBV和PS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均呈正相关。结论星形细胞肿瘤的CT灌注参数与肿瘤MVD呈正相关,CT灌注有助于星形细胞肿瘤的术前准确分级,CT灌注可为脑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X-刀治疗脑部恶性肿瘤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X -刀治疗脑部恶性肿瘤动态CT变化。方法 对于 5 9例X -刀治疗后的脑部恶性肿瘤进行平扫或增强 ,按肿瘤消失快慢、肿瘤密度、强化情况、周围水肿变化 ,有无放射性脑炎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发现X -刀治疗后脑部转移瘤较原发肿瘤消失快 ,转移瘤中原发瘤分化程度越差 ,消失越快。原发瘤中淋巴瘤、生殖细胞瘤较星形细胞瘤消失快。肿瘤治疗后 ,CT呈低密度不复发 ;中等密度不强化者不易复发 ;呈混杂密度、轻中度强化者易复发。结论 CT平扫及增强可做为一个很好的标准来判断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脑结核的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 对临床病史、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症状和体征均符合脑结核的 3 7例患者进行CT头颅扫描。结果 本组 3 7例脑结核患者CT影像有改变的共 2 6例 ,按照结核病变部位分为脑实质型 6例、脑膜型 6例及混合型 14例。结论 CT检查能为脑结核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变类型提供正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CT、MRI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估CO中毒脑损伤的CT、MRI表现并比较其发现病变的能力。方法 对 5 2例CO中毒脑损伤患者行CT、MRI扫描 ,分析比较CT、MRI所见。结果 CT诊断苍白球变性坏死 9例 ,脑白质脱髓鞘 3例 ,脑萎缩 3例。CT的阳性检出为 15例 ,阳性率 2 8.8%。MRI诊断苍白球变性坏死 2 4例 ,脑白质改变 10例 ,其中苍白球变性伴脑白质脱髓鞘 7例 ,海马区改变 8例。MRI的阳性检出为3 1例 ,阳性率为 5 9.6% ,MRI的阳性率高于CT。 2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MRI对CO中毒脑损伤诊断均有意义。MRI对CO中毒诊断优于CT ,MRI能显示比CT更多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脑CT解剖特点.方法 按样本纳入标准选择30例经多层螺旋CT低射线剂量检查的早产儿颅脑CT资料,观察早产儿颅脑形态,测量脑组织密度.结果 早产儿脑皮层灰质薄,脑沟浅.脑白质密度低且范围大,其平均CT值为(14.36±1.91)HU,随胎龄增大,脑白质CT值逐渐增大.7例胎龄32周以下早产儿侧脑室体部两侧可见高密度生发层.脑室系统、脑池及脑外间隙扩大,并与胎龄有关,可见原始侧裂及存在透明隔间腔.27例早产儿硬膜窦呈高密度.结论 早产儿颅脑CT表现不同于足月新生儿及儿童,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半暗带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43例伴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50~71岁(平均58.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约为2.5~13.5 h。行头部常规CT检查后,立即做CT灌注成像检查,使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CBF、CBV、MTT及镜像区CBF、CBV的比值rCBF、rCBV(患侧/健侧),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的下降。患侧半球缺血中心区的CBF、CBV、MTT分别为(24.8±9.6)m l/100 g/m in,(3.3±0.86)m l/100 g,(7.1±2.2)s;缺血边缘区的CBF、CBV、MTT分别为(38.6±10.3)m l/100 g/m in,(3.4±0.91)m l/100 g,(6.4±1.3)s;正常区的CBF、CBV、MTT分别为(48.8±11.2)m l/100 g/m in,(3.7±1.1)m l/100 g,(3.5±1.9)s。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的rCBF分别为0.35±0.16,0.53±0.13,P<0.05。rCBV分别为0.61±0.18,0.81±0.15,Ρ>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准确显示缺血脑组织的部位和范围,计算出多种参数图像及缺血半暗带阈值,为指导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CT、MR I表现特点。方法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转移瘤26例,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7岁。15例行CT平扫,13例行MR平扫,11例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 I扫描。结果26例共48个囊性脑转移灶,囊壁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 T1W I和T2W I呈等或稍低信号,根据囊壁的形态将其分为3种类型:不均型、结节型、均匀型。MR T1W I囊液信号强度略高于、T2W I高于脑脊液信号强度,而CT密度与之相似或略高。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形态多样,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MR I多方位增强扫描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不典型脑损伤的CT表现。方法 搜集 1996~ 2 0 0 2年CT检查脑外伤 14 5 2 0例 ,对关心区采取减薄扫描或HRCT检查。诊断迟发和不典型脑损伤 5 3例。首诊未发现异常或考虑为其他病变 ,随诊复查确诊为脑损伤改变。结果  17例脑挫伤中点状高密度灶 9例 ,片状低密度灶 8例。 3 6例迟发性脑损伤中脑肿胀 9例 ,轴索损伤 7例 ,散在小血肿 5例 ,迟发硬膜下血肿 15例。结论 CT诊断脑外伤有重要价值 ,但对不典型表现应高度警惕 ,随诊复查尤其对老年外伤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瘤的CT诊断、分型与病理对照研究 (附7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的CT诊断、分型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经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 70例 ,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病理细胞学检查 ,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本组CT诊断正确率为 85 .7%。 (2 )作者根据CT表现结合形态提出了脑胶质瘤的CT分型。Ⅰ型 (低密度无强化型 ) 16例 ,仅见于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 ,后者常伴有弯曲条带状钙化或成簇点状钙化为其特征 ,本组占 3 3 % (3 9)。Ⅱ型 (环形强化型 ) 13例 ,多见于Ⅱ、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可见壁结节为其特征 ,占 5 3 .8% (7 13 )。主要病理改变为肿瘤内部坏死所致 ,少数为囊变。Ⅲ型 (结节及团块型 ) 3 1例 ,见于各种类型的脑胶质瘤 ,是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典型的CT表现。Ⅳ型 (混合型 ) 10例 ,为恶性胶质瘤的CT表现。 (3 )本组结果表明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其水肿、占位效应以及强化程度以无或轻度为主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则以中或重度为主 ,两者均有显著差异。(4 )从肿瘤细胞学水平分析了脑胶质瘤的CT表现 ,为CT分型提供了病理学依据。结论 CT表现及分型可以反映脑胶质瘤的某些病理特征和间变情况 ,对其分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