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MID和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死(Multiple Infarct,MI)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检查结果。结果 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与痴呆呈正相关,中风次数、梗死的数量越多,容积越大,其智力障碍发生率越高,双侧大脑半球多梗死灶比单侧多梗死灶更易产生智力障碍;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与智力障碍关系密切。结论 多梗死性痴呆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中风次数、部位、梗死数量、容积、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塞后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对249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智能测评,评分0~ 21.5为智能障碍组,22~32.5为正常组,探讨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 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梗塞灶数量及体积,以及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之间的 相互关系.结果 249例脑梗塞患者中有106例(42.6%)出现智能障 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智能障碍的发生有关;梗塞灶的数量越多 、体积越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越高;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与智能障碍关系密切. 结论脑梗塞后智能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梗塞灶数量、体积、脑萎 缩及脑白质疏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后智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塞后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对249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智测评,评分0-21.5为智能障碍组,22-32.5为正常组,探讨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梗塞灶数量及体积,以及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249例脑梗塞患者中有106例(42.6%)出现智能障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智能的发生有关;梗塞灶的数量越多,体积越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越高;脑萎缩及脑白质质疏松与智能障碍关系密切。结论:脑梗塞后智能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梗塞灶数量,体积、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谭明贤 《重庆医学》2008,37(4):421-422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CT上所示梗死部位、梗死容积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长谷川智能量表检测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容积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65例,其中轻度痴呆36例,占55.4%,中度痴呆25例,占38.5%,重度痴呆4例,占6.1%。头颅CT扫描发现梗死灶178个,平均2.7个。梗死部位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丘脑、内囊多发性梗死多见。结论基底节产生痴呆的病灶比皮质下梗死者小,痴呆程度与梗死数目、脑萎缩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汝宏 《实用新医学》2002,4(7):618-619
本对49例多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MID与脑梗塞部位,脑梗塞容积,患年龄及其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冠心病都是促使MID形成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和对MID尽早综合治疗是防治MID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MRI显示的脑梗死的病变部位、数量及脑白质疏松的部位和程度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分析VCIND影像诊断的特点.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对照研究,VCIND组40例,认知功能正常脑梗死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颅脑MR I等检查.结果 1.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MRI 所示的梗死灶,以基底节及额叶多见(P<0.05),梗死灶的数目多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P<0.01).2.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MRI表现除梗死灶外,还多合并脑白质疏松,白质疏松程度重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结论 1.VCIND患者其梗死的部位以基底节、额叶多见,梗死灶的数量与认知功能有关,多发梗死灶可能是VCIND的一个特征.2.VCIND患者多伴有白质疏松,白质疏松是引起VCIND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崔惠勤  陈翰高 《广西医学》1998,20(4):528-532
为探讨脑白质疏松症核共振成像和临床特征以及与脑梗塞的关系,本文收集1995~1997年脑白质疏松症53例进行探讨分析,发现智力下降,肌张力升高,肌力下降,脑萎缩在脑白质疏松伴脑梗塞患者较多见,而在单纯脑白质疏松患者却无明显神经局灶表现,仅与智力下降及中央性脑萎缩有关,本病的起病方式及病程有规律性,提示脑白质疏松与脑栓塞有密切关系,均与血管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MID组(38例)和非痴呆多发性梗死组(MCI)(40例)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结果 MID组优势半球梗死、白质疏松者均明显高于MCI组(P<0.05),梗死总容积MID明显大于MCI组(P<0.05)。结论 优势半球梗死、梗死总容积、白质疏松与MI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75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分析,研究血管性痴呆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 在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中多个病灶反复梗死及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发生痴呆几率高,其次是左侧基底节、丘脑.左侧半球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从而得出结论:血管性痴呆与梗塞部位及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邓艳梅 《河北医学》2013,19(9):1369-1371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收治的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病历中,脑出血及腔隙性脑梗死及关键部位脑梗死分别占9.09%、21.21%和19.70%。其中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33例占50%,居第一位。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产生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有: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他相关因素有脑血管病变部位、病变数目、病变次数以及脑白质疏松的脑萎缩。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伴随脑卒中事件出现的,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其防治目的要放在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并应很好防控其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ID)CT检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56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脑颅CT检查。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者、冠心病、脑梗死史是MID的高危因素。MI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智能障碍,占80.4%。梗死部位以基节区最多,占44.6%,其次为额叶、颞叶、顶叶、丘脑、枕叶、小脑,其中双侧半球梗死47例,占83.9%,单侧梗死9例,占16.1%。脑室扩大33例,占58.9%,脑萎缩39例,占69.6%,腔隙性梗死29例,占51.8%,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症19例,占33.9%。结论:螺旋CT对MID的早期诊断优势明显,正确认识CT特征,对MID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病因及梗塞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既往史及头颅CT检查。结果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组年龄在70岁以上占79.2%。年龄是MI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及血糖异常均是MID主要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占79.2%,合并血糖异常占52.1%。48例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房颤病史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3.3%。有27例患者多发性梗塞的梗塞灶涉及到基底节区、额叶、颞叶、顶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0.0%,其中有脑萎缩者占70.0%,白质疏松者占20.0%。结论 通过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分析,认为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及心脏病房颤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所致血管性痴呆(VD)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梗塞部位、脑梗塞数目及脑白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3例V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影像学、颈部血管彩超分析。结果3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32例患者均有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梗塞、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结论VD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部位、脑梗塞数目及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2年患有情感智能障碍,既往有高血压、中风的病人进行了CT扫描,均发现有脑萎缩及多灶性腔隙性梗死。其中,5例还有大片梗死灶,其临床表现及CT检查符合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诊断。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 2例中,女性5例,男性7例。年龄5 0~75岁(平均6 2 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平均8年)。有1~4次中风史(平均2 5次)。其中,3例合并有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假性球麻痹症状;1 2例均掌颏反射阳性;全部有眼底动脉硬化;7例合并高血脂症,胆固醇、甘油三脂均异常。CT表现:1 2例均脑沟、裂、池增宽,有明显脑萎缩及脑室扩大,在基底节、内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改变,探讨引起严重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 86例脑白质疏松患者按照脑磁共振(MRI)上白质疏松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脑MRI改变.结果 高血压、高龄和糖尿病是两组患者的共同危险因素;但轻度白质疏松组与高龄关系比重度组更密切(P=0.018);而重度白质疏松组与高血压关系更密切(P=0.007);重度组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及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组(P分别为0.001;0.017).结论 高血压是引起重度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重度白质疏松多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及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汪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50-15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5月-2007年9月查出的455例脑白质疏松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男性占66.60%,60岁以上占70.99%,吸烟者占66.37%,饮酒者占36.70%;伴随高血压病者占80.66%,糖尿病占15.16%,脑血管病占76.70%;步态异常占58.02%,尿失禁占34.73%,痴呆占8.57%,人格改变占36.26%,癫痫占7.47%,抑郁占39.12%;无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占33.41%。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有明显关联,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卒中病史和高血压可以作为预测脑白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经脑CT、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证实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持续性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合并糖尿病者,可促使大动脉或微血管的粥样硬化,致使痴呆早发。大灶性病损发生于左侧,小灶性病损好发于基底节区,且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率高。提示:皮层病灶、体积大的病灶,多复发性及多灶性脑梗死与痴呆关系密切。多发性脑梗死可引起和加速脑萎缩,而脑萎缩、脑室扩大的程度与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相关因素和P300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蓓 《四川医学》2001,22(2):130-131
目的 探究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及P300对MID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60例MID和64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的痴呆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用听觉Odd-ball序列测试P300。结果 MID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27次卒中史、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及双梗死者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二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MID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卒中是MID的危险因素。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及双梗死与MID的发生有关。P300是一种客观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检测,反映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71例多梗塞性痴呆(MID),就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与CT特点进行探讨。MID主要见于有脑动脉硬化症(100%)和高血压病(57.7%)的老年人,占老年期痴呆首位,本文为68.2%,MID的发生与梗塞灶的体积、部位、数目有关,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最多见(59.1%),SAE是本病的一个特殊类型。MID的智能损害为皮质下痴呆的表现。本文初步提出了MID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20.
多梗死性痴呆2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痴呆的关系.方法 对23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CT、MRI、生化检查及相关冶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恢复,6例精神症状有改善.4例记忆力明显恢复.多灶性脑梗死伴脑萎缩、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粘症患者痴呆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伴发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粘度是多发性脑梗死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