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柱肿瘤约占全身骨肿瘤的5%,因其解剖结构复杂,长期以来刮除或囊内切除术仍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手术方法。1968年,Lievre等首先报告对一例L4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了全脊椎切除术。随后,Stener和Johnson对脊柱肿瘤患者进行了全脊椎分期切除手术。Roy-Camille等最先报告通过单一后侧入路进行脊柱肿瘤切除术。此后,又有多位医生进行了相当成功的椎体切除或全脊椎切除术,但他们都是以刮除或囊内切除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中心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现状,探讨影响手术方案选择、肿瘤复发以及肢体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个骨肿瘤治疗中心2000年3月至2012年5月病理学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222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男120例,女102例;年龄(35.5±12.3)岁。肿瘤行囊内刮除术、切刮除术或边缘切除术。分析流行病学、形态学、影像学因素和临床特征,探索术后肿瘤复发、手术方式、术后肢体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行囊内刮除128例(57.6%),切刮除术13例(5.8%),边缘切除术79例(35.5%)。15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1.6%。 术后23例复发,复发率14.5%(23/159),术后至复发的时间(23.9±22.3)个月。囊内刮除术后复发率为19.0%,切刮除术为0,边缘切除术为8.9%,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唯一因素。复发肿瘤的手术方式与首诊原发肿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更倾向于边缘切除。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Enneking骨肿瘤分期以及有无软组织肿块可明显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囊内刮除术后患者的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明显优于边缘切除,Enneking分期、有无软组织肿块、首诊原复发亦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结论 手术切除方式是同时影响术后复发与肢体功能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肿瘤切除方式及预后。方法手术治疗23例颈椎GCT,依据脊柱肿瘤WBB分期,采取椎体次全切除3例,矢状位切除5例,附件切除1例,全脊椎切除14例。脊柱重建方式采取单纯自体髂骨植骨和颈前路钛板、钛网植骨内固定或前后联合内固定加植骨融合。18例患者术后配合局部放疗。结果1例C1-2椎体、附件GCT患者在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术后10d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死亡。22例获得3年~10年4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颈部疼痛症状消失,神经根刺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有1—2个级别的改善。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融合良好,未见脊椎失稳现象。椎体次全切除组复发3例;矢状位切除复发2例,而全脊椎切除组仅1例于术后4年复发。随访期内死亡4例,均为复发病例,1例行翻修手术后6个月出现肺部转移,13个月时死于肺部感染;另有3例均因肿瘤复发最终导致高位瘫痪、全身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颈椎GCT是一种良性侵袭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应在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实施扩大范围的肿瘤切除术。全脊椎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影响骨巨细胞瘤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uo QC  Shen JN  Wang J  Huang G  Zou CY  Jin S  Yin JQ  Liao W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797-800
目的 分析影响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术后复发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3年收治的146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影像学Campanacci分级、病理学Jaffe分级、手术方式、局部处理、发病时间等13项临床因素与GCT复发的关系,并分析Campanacci分级和Jaffe分级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80个月,平均58个月。本组共19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3.0%,局部刮除和瘤段切除后复发率分别为18.8%和6.3%,单纯刮除和扩大刮除复发率分别为38.9%和12.9%。肺转移5例,恶变2例,转移率和恶变率分别为3.4%、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突破包壳、手术方式(单纯刮除、扩大刮除、瘤段切除)与GCT复发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影像学分级和病理学分级与肿瘤复发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手术方式、肿瘤突破包壳与GCT复发相关,手术方式是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1988年2月-2007年6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79例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37例;年龄15~72岁,平均33.1岁。初次行囊内刮除76例,整块切除3例;初次手术后2~17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病灶位于上肢14例,下肢65例。初次手术前影像学Companacci分级,Ⅰ级1例、Ⅱ级33例、Ⅲ级45例。再次手术37例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42例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结果术后2例出现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切口不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21个月,平均68个月。其中12例于术后6~32个月局部再次复发,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措施者中再复发9例(24.3%,9/37),均再次行肿瘤整块切除;肿瘤整块切除再复发3例(7.1%,3/42),均截肢;两种术式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8,P=0.034);再复发患者术后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复发性四肢骨巨细胞瘤可以通过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治疗,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于肿瘤整块切除。对于肿瘤范围超过横断面50%预测不能彻底刮除及恶性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建议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合理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1例良性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岁,初次手术27例,外院治疗后复发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病变累及颈椎3例,胸惟25例,腰椎13例 14例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同时栓塞肿瘤节段血管.18例肿瘤只累及椎体的患者采用经前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术,前路植自体骨或人工椎体重建切除的椎体,并应用钢板螺钉固定;16例病灶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术中先行椎管后路减压,切除附件内肿物,并应用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术,后行前路椎体肿瘤切除手术;4例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肿瘤只破坏1~2个脊椎、没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3例椎体部分受累的患者行后路次全脊椎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行节段动脉栓塞组14例.平均出血约3100ml;未栓塞组27例,平均出血量约4500ml.2例复发的患者最终未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分刖随访35及29个月,荷瘤生存.其余39例患者中,36例(92.3%)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平均随访52.9个月,16例复发(41.0%).初治的27例患者9例复发(33.3%).其中单纯前路手术11例,复发6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2例,复发3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未见复发.12例外院复发病例7例再次复发(57.1%),其中2例因肿瘤发展,全身衰竭死亡.21例随访3年以上,其中13例末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折断.结论:对于脊柱骨巨细胞瘤,首次冶疗选择较为彻底的手术方案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骨盆和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W  Tang XD  Li X  Ji T  Su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7):501-505
目的 探讨骨盆和骶骨骨巨细胞瘤(GCT)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并发症.方法 1997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骶骨、骨盆GCT 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7~64岁,平均32岁.骶骨GCT 24例、骨盆GCT 22例.骨盆Ⅰ区GCT(髂骨)8例,Ⅱ区(髋臼)10例,Ⅲ区(坐骨耻骨)4例.S1-5 GCT 2例,S1-4 4例,S1-3 12例,S1-2 5例,S3-5 1例.手术方法:行3次手术者2例,行2次手术者7例.骶骨GCT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19例患者进行了病灶内边缘切除术,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病灶内边缘切除术和放疗,3例患者进行了广泛边缘切除术.骨盆22例GCT患者中,除2例坐骨及1例髂骨GCT患者采用刮除术外,其余19例均行大块切除术.结果 1例患者在外院手术后复发,肿瘤巨大、表面溃烂,再次手术后2周死于严重感染.余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2例患者1年后死亡.1例骶骨GCT患者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化疗1周期,随访1年,肺部病灶无明显增大.1例髋臼部GCT患者刮除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局部复发,行肺部照射、髋臼部肿瘤广泛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肺部病灶随访1年,控制良好.局部复发:骶骨:9/24(37.5%),其中复发2次的患者2例,复发1次的患者7例;骨盆:2/22(9.1%),2例坐骨GCT刮除后均局部复发;行大块切除的19例GCT均未复发.结论 对于骶骨GCT,由于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治疗应该更具侵袭性.肿瘤广泛边缘切除术可能会引起骶神经损害,但由于局部复发率降低,所以仍为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脊柱肿瘤的全脊椎切除术及脊柱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探讨对脊柱肿瘤行全脊椎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以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7例椎体和附件结构均遭破坏的脊柱肿瘤采用全脊椎切除及内固定重建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包括上颈椎至下腰椎的良、恶性及转移性肿瘤,手术切除1~3节脊椎。结果23例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25个月)。1例L5恶性神经纤维瘤及1例C6,7巨细胞瘤于术后10个月及12个月复发,患者放弃治疗;1例C2~4脊索瘤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效果良好;其余20例未见复发。25例术前伴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有23例获显著改善。结论全脊椎切除术为治疗全脊椎受累脊柱肿瘤的有效方法;切除1~3节脊椎的脊柱可由相应内固定系统进行可靠的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病灶内边界整块切除与分块切刮治疗恶性或局部侵袭性脊椎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肿瘤不同切除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15年12月47例计划进行整块切除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或孤立性转移瘤患者(获得病灶内边界),按照肿瘤切除方式分为整块切除和分块切刮两组。其中32例患者进入整块切除组,15例未能完成肿瘤整块切除的患者进入分块切刮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恶性程度、累及部位、手术入路、是否全脊椎切除、随访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局部复发、生存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肿瘤恶性程度、累及节段、手术入路、是否全脊椎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改善、随访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组424.53±236.93min,分块切刮组306.67±90.92min(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整块切除组4043.75±2305.80ml,分块切刮组3680.00±3163.23ml(P0.05)。整块切除组和分块切刮组中,分别有11例(34.4%)和3例(20%)患者出现并发症(P0.05)。整块切除组肿瘤局部复发12例(37.5%),随访期内17例无瘤生存,8例带瘤生存,7例因肿瘤死亡;分块切刮组肿瘤局部复发9例(60%),无瘤生存,带瘤生存,因肿瘤死亡各5例。两组在肿瘤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恶性或侵袭性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即使获得病灶内边界,较分块切刮仍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和生存率,但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初步应用及手术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clylectomy,TES)治疗脊椎肿瘤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伞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4例原发胸腰椎脊柱肿瘤,其中行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3例(包括:Tm单发浆细胞瘤1例,T8全脊椎血管瘤1例,和T12全脊椎血管瘤1例);行前后联合人路全脊椎切除1例(为L4神经母细胞瘤并椎旁肿块),并埘标准TTEs手术中的截骨器械和手术技巧进行改进.[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13~2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一改传统分块切除脊椎肿瘤的方式,将脊椎分为前后两部分予以完整切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脊椎肿瘤最为积极有效地手术方法之一,而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尚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