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1型骨质疏松症,是指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是公认的六大疾病之一。绝经后骨吸收及骨形成均加速,呈高转换型骨代谢,故易引起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身材变矮或驼背、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绝经后发病为主要表现。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骨质变化,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骨质疏松症1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36患者中,女性115例,男性21例,年龄45~96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诊断依据:①骨密度测定:骨量减少;②骨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骨微结构、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③临床表现以腰背疼痛为主,后期出现身高缩短或驼背;④有胸椎、腰椎、尺骨、桡骨及股骨颈骨折或呼吸功能下降等.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汝专 《广西中医药》2001,24(3):185-186
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质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1941年Forbes等[1]首次提出了绝经后卵巢功能衰竭导致骨质疏松。妇女绝经后造成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骨丢失明显增加,使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简称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系统性多病因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4].临床表现腰背痛、身体畸形、骨折等.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5],致使该病发病率高[6],且合并严重并发症[7,8],对个人、家庭、社会构成严重的负担.因此,WHO组织将OP列为四大老年病之一,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医学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美霞  陈康  赵志红 《中医正骨》2003,15(11):13-13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身性骨量减少 ,骨结构改变 ,并伴有骨脆性增加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多发于绝经后妇女。骨疏康具有补肾填精壮骨、益气养血化瘀的功效 ,可从调整全身内分泌机能入手 ,使失衡的骨代谢向正态平衡方向逆转。为了证实骨疏康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 ,自 1999年 2月~2 0 0 1年 4月间 ,我们对 10 6例绝经 2年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使用骨疏康治疗前后的相关内分泌指标进行了系统观察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0 6例 ,年龄 5 4~ 73岁 ,平均 6 3.2岁。均绝经 2年以上。临床表现有腰背肢体疼痛 ,驼背 …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激素替代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 ,其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明显减少 ,而雌激素的缺乏使大量骨质丢失 ,导致年老妇女容易发生骨折[1] 。为防止骨的继续丢失 ,保持骨量 ,笔者对 10例绝经后妇女进行了雌激素替代 (即应用尼尔雌醇 )疗法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例绝经后妇女年龄 4 9~ 6 8岁 ,平均5 4 6岁 ;绝经年限 1~ 2 0年 ,平均 3~ 6年 ;其中 2例为手术绝经 ,其余为自然绝经。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包括潮热多汗、睡眠障碍、情绪异常、腰背部疼痛及心悸、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等。全部患…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且容易发生骨折,以老年人及绝经后的妇女多见.祖国医学称之为“骨痹”、“骨枯”等.临床患者以局部或全身疼痛为主要的症状,该病往往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笔者运用调补脾胃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法与传统针灸治疗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以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骨组织中的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为特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骨骼疼痛、骨骼畸形等.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及中老年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比较困难,有时单纯补钙及服用维生素D效果并不明显.中医认为,骨...  相似文献   

9.
女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 ,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对于女性来说 ,月经来潮和绝经是其一生中两个重要过程 ,并且这两个过程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女性绝经后的 1~ 2 0年内 ,经历骨量快速丢失 ,年平均丢失率达 1.3%~ 2 .5 %。由于这种快速骨量丢失 ,导致骨质疏松症[1] 。当骨量丢失超过12 %就可出现临床症状 ,全身骨骼疼痛 ;当骨量丢失超过 2 0 % ,就容易发生骨折[2 ] 。目前普遍认为骨质疏松是成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随着世界各国人口的老年化 ,其发病率不断增…  相似文献   

10.
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由此引发的骨折发生率也在增加.雌激素能有效的防治绝经后骨丢失,保持骨量,减少骨折发生率是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本文就雌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妇女绝经后5~10年;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一般指70岁后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2.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即Colles骨折,指发生于桡骨远端3cm以内的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多发生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骨折部位多在骨松质和骨密质交界处,约占全身骨折的6.7%~11.0%[1].Kanterewicz E;Yanez等已证实65岁及65岁以下绝经后的妇女其Colles骨折与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有明显相关性,如不计年龄,则70%Colles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均存在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2].此类骨折如果未得到正确的治疗,往往会留有后遗症,如桡骨远端畸形愈合、慢性疼痛、手腕部活动受限、功能障碍、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Colles骨折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已有颇多研究,然而老年Colles骨折患者,因其对手腕部外形、功能要求不高,能满足基本生活质量即可,或者因其自身原因,如身体健康基础条件差,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医疗费用高等原因,往往患者要求保守治疗,故兹将Colles骨折保守疗法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腰背部疼痛、活动不利、身高缩短、驼背甚至骨折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已有众多研究证实补肾方药能够明显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并且具有整体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中医独有优势。本文从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探讨补肾方药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为补肾方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分泌的减少,使得钙质流失加速,骨质含量也随之减少,骨骼结构逐渐变得松脆而形成骨质疏松,多发生在绝经后5~15年。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不利,身体变矮,驼背,易发生骨折(常见胸腰椎压缩性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妇产科学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进展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骨体积内骨量减少 ,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疏松 ,皮质骨变薄 ,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体态改变以致出现“龟背”甚至骨折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伴随年龄增加妇女绝经的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 ,是由于绝经造成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 ,影响正常的骨代谢 ,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骨量逐渐丢失 ,造成骨质疏松。1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骨质疏松的临床主证及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肾精不足”、“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密切相关。肾藏精生髓主骨、主水、主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藏精 ,精化…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50岁以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25.0%~51.2%,而绝经后妇女患病率为48%.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中医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向的整体调节作用,故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文治  冯文轩 《陕西中医》2010,31(8):1093-109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身材变矮或驼背,女性绝经后发病等。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骨质变化,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等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老人和多种慢性疾病患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