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常见原因1 1 穿刺技能及静脉保护意识差 选择穿刺点无计划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部位穿刺 ,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渗血。特别是对一些难度大的血管进针手法和角度没有把握 ,进针后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 ,造成血管损伤致皮下瘀血。1 2 缺乏对个体差异血管特点的了解[1]  如消瘦及老年患者皮肤松弛 ,血管活动度大 ,弹性差且不易固定 ,穿刺时极易穿透血管 ,使血液外渗造成瘀血。1 3 拔针按压部位不当 因静脉穿刺针头和皮肤呈 2 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快速刺入皮下后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少许刺入血管[2 ] ,所…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急诊室和输液中心每年静脉输液人数约20万例,其中超过一半采用头皮静脉通路,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现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的注意点及技巧如下。1穿刺前准备按压目标区静脉8~10s[1,2]。按压静脉后人为地阻断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断处积聚,按压处压力降低,积聚处压力增大。停止按压后,积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压处流动,冲击血管,使血管明显扩张,降低了因静脉不清晰而造成的穿刺困难。2穿刺2.1进针的角度传统的静脉输液进针角度为与皮肤呈15~20°角迅速刺入皮肤,以血管深浅调整进针角度[3]。采用针头与皮肤呈80~90°角快速穿…  相似文献   

3.
应用浅静脉小角度直刺法对门诊患儿穿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静脉穿刺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门诊输液患儿3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操作者右手持头皮针在血管上方的皮肤呈7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改变角度为10~15°角沿血管方向行针,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对照组是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呈30°角左右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率的情况.结果 两种穿刺法成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角度直刺法在浅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200例患者静脉穿刺进行针角度的观察和调查,得出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约60°)可减轻进针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接受静脉注射输液的清醒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20~65岁之间。分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比较。2 操作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本人操作,两组均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7号针头。选择的穿刺对象全都是接受静脉输液的清醒患者,均选用患者上肢前臂或手背静脉为穿刺点,原则上从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选择血管。2.1 实验组:选择好患者穿刺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的皮肤约成6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行走,见回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随机将1 000例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对照组50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针头与皮肤成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进入血管,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操作简单且易固定,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和留置针的保护是儿科护士工作的重点,我院采用科学的穿刺和保护方法,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穿刺静脉的选取与操作技巧1.1按静脉走行寻找血管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静脉的部位及走向。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进行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0°~15°,速度不可过快,见到回血后,再向前进针少许方可固定。若穿刺时感觉到有落空感而不见回血,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检查有无回血,以确定针头是否堵塞。1.2选择颅骨缝间静脉小儿头颅沿着其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相似文献   

7.
小儿疾病     
外1290 2264次小儿静脉穿刺术的体会/途敬萍//青海医药杂志一19洲,(5)一34 静脉穿刺常见部位有“头皮静脉、手足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4lJ时.应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输液时间长短,正确选用穿刺针头、部位和方法。头皮静脉穿刺主要适合于较长时间输液者。宜选用小号短斜面头皮针,进针时.针尖斜面向_L,几乎与皮扶平行刺入.边进针边抽回血甲见回血即停。手足静脉穿刺,宜选用针尖斜面小的针头,止血带常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一?。m或手足腕部,固定静脉时不要用力太大.针头进皮角度要小.采用直刺或旁刺进针.随皮潜行进入血管,见回 1 68血.,针尖…  相似文献   

8.
肢体浅静脉穿刺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傅月珍 《护理与康复》2008,7(12):930-931
目的提高肢体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输液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双扎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对照组扎1根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2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针见血成功率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针见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肢体浅静脉穿刺时用双扎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9.
1周岁内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慧  牟静 《现代护理》2004,10(4):340-341
目的 为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穿刺成功率 ,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 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 ,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 对照组 5 0 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 ,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 ,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针头与皮肤成 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 ,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进入血管 ,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 ,操作简单且易固定 ,效果好 ,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减轻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健 《现代护理》1999,5(12):3-4
本文通过对两种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比较,认为增大增大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从血管侧方进针,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减少药液漏渗,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 静脉穿刺经验 ①穿刺前应根据小儿静脉特点及静脉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头.②正确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根据动脉、静脉的外观、手指触摸感及抽回血和推注药液几个方面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2.
冯明 《护理研究》2007,21(24):2225-2225
由于病情需要临时实施血液净化的病人,需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是重要的临时性血管通路[1]。现将操作技巧介绍如下。1选择血管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前静脉、大隐静脉。动脉可选择足背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2]。选择时,一方面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选择,另一方面遵循动、静脉穿刺在同一肢体或同一侧肢体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病人活动又方便护理。2操作方法病人摆舒适体位,操作者探明血管情况。先消毒穿刺静脉部位皮肤,扎止血带,铺治疗巾,左手固定远端皮肤及血管,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一定角度(10…  相似文献   

13.
自1976年以来,我科对300例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的患儿,在熟悉头皮浅静脉分布走向的基础上,采用指摸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取得了较好效果。指摸穿刺方法:确定穿刺部位后,用指尖顺着静脉血管的凹陷方向探摸,并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划一标记线。行常规消毒,顺标记线穿刺。穿刺时,将头皮绷紧,进针角度为30~40°,当针头刺入0.5~1mm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角度和进针方位,以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注射室输液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静脉正方位)和乙组(静脉侧方位)各300例,分别以10°、20°、30°角进针各穿刺输液1次。比较不同角度进针所致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情况。结果进针角度为30°角,患儿疼痛感减轻,且从静脉正方进针疼痛程度显著轻于从静脉侧方进针,进针角度越大输液外渗发生率越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程度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有关,建议静脉条件较好者宜从血管正方位以30°角进针,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一般护理     
901191难穿静脉穿树的体会/向继兰/护理学杂志一1989,4(4)一17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先定位剃发,从静脉正中与血管走向平行缓慢进针,见回血即停止,因定。细小花纹状血管,应选择马蹄口斜面小细针头,穿刺时充分压迫或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宜采用二度进针法。脆性静脉穿刺时,选同土针头,取旁侧进针法,若穿刺时血管下沉变扁,看不见,摸不着时,可通过触摸觉察血管和针头的平行方向,经证实在血管腔内才可缓慢推药。空虚血管穿刺时,针头应向下或向上,正面挑起进针,也可采用二度进针法。水肿静脉穿刺应选择斜面较小细长针头。穿刺时将肢体拾高,压迫…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不断观察、分析和总结工作经验,归纳出静脉穿刺失败的有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旨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现报告如下。1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1·1情绪紧张穿刺时思想顾虑太多,害怕失败,操作紧张慌乱,容易导致穿刺失败。1·2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选择的穿刺部位位于骨隆突处、关节部位、皮肤瘢痕处、血管硬化的静脉及上次穿刺失败的血管等,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1·3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及穿刺深度不当,都可造成穿刺失败。1·4进针用力不当应根据血管的性质,掌握好进针的力度,用力过猛针尖易刺破对侧血管壁,用力太小,不易…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皮静脉输液是 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 ,临床应用广泛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儿痛苦 ,保证输液质量 ,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 ,结合临床实际 ,自 2 0 0 1年 1月对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方法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对照组 ,采用传统法 ,按基础护理学中操作规程进行。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 ,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针头与皮肤成 5°角 ,快速进皮后 ,变换手法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入血管 ,见回血用 4…  相似文献   

18.
读了贵刊第 18卷第 3期刊登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方法的应用”一文后 ,有几点不同看法与同仁商榷。1 关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的持针手法小儿头皮静脉分支多 ,互相沟通 ,交错成网 ,浅表易见 ,不易滑动 ,便于固定[1] 。但较粗、直的静脉少 ,多数静脉短且细。笔者认为 ,用来玉民等同志的持针方法对于较粗、直的血管及较合作的患儿尚可行 ,但无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原因如下 :(1)来玉民同志的进针手法有助于快速刺入皮下 ,但进针后到成功穿入血管与持针手法无因果关系 ;(2 )对于极浅、细且短的血管快速进皮易至刺入过深 ,而刺破血管 ,同…  相似文献   

19.
○ 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在穿刺时有何不同?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角度为15~30°(比头皮针穿刺角度大),直刺血管。尽量减少在皮下的走行,在缓慢匀速进针的同时观察回血腔。(方法详见图) ○ 使用留置针穿刺时为会么要直刺血管? ① 减少留置导管对皮下组织的刺激(因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20.
肥胖儿可选择头部表浅细小静脉、颅骨缝间静脉、头皮沟痕静脉、四肢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时持针要稳,与皮肤成一定角度进针,速度要慢,使穿刺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