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芬儿  陈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48-949
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LASIK)是当今国际眼科界最常见的屈光角膜手术.随着LASIK手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角膜瓣的并发症随之而来.文献报道[1],LASIK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11.8%,而术中有关角膜瓣的发生率为0.5%~2%.角膜瓣一旦发生移位,会影响手术效果和视力恢复,须立即处理,否则后果严重[2].我们回顾性分析1 720例LASIK术后15例发生角膜瓣移位的患者资料,并对其护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针对处于不同阶层、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的近视患者心理状态,在实施LASIK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等各个环节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恢复最佳视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00例(1 200眼)行SBK手术患者(SBK组)、1 200例(1 200眼)行LASIK手术患者(LASIK组),均于术后1,7,30 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次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眼干症状.结果 2组术后1,7,30 d裸眼视力>0.5~≤0.8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BK组裸眼视力>0.8的眼数明显高于LASIK组(P<0.05) ;SBK组患者术后次日角膜上皮修复良好,LASIK组1 032例术后7~14 d角膜上皮修复,1 68例术后15~21 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个月SBK组自述干眼症状者明显少于LASIK组(P<0.05).结论 SBK手术因切削表面浅且均匀,在安全性、视力恢复、角膜瓣上皮愈合反应及术后干眼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4.
肖桃  刘瑜  吴端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96-89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 458例(20 850眼),其中双眼10 392例,右眼5 237例,左眼5 221例。结果经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104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术后感染发生,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的用药、眼部护理指导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而系统有效的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感染的重要保证,有助于LASIK手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围术期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00例(1 180眼)LASIK术后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以预防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结果:本组经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性角膜炎,均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术前完善患者的检查和准备、把好手术室环境的质量关;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监督手术仪器、器械消毒灭菌;术后指导患者正确地用药和眼部护理是预防感染性角膜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 )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一年裸眼视力比较。方法 对PRK 5 0例 (98眼 ) ,LASIK 5 0例 (97例 )眼 ,屈光度 -0 .75D~ -6.0 0D。散光度 0 .0 0~ -4 .0 0DC ,术前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的患者随访观察。结果 LASIK优于PRK ,LASIK在术后一年随访中裸眼视力均数值高于PRK ,术后 4天、1周、1月、3月两组裸眼视力有显著差异 ,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ASIK优于PRK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年来矫正近视效果较为理想的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近视眼患者所接受.随着LASIK手术的普及,一些角膜瓣相关并发症逐渐被发现并引起相当重视.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是LASIK术后早期出现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它在1998年由Smith和Maloney首次报道[1].  相似文献   

8.
蒋国兴  于建康 《临床医学》2010,30(11):96-9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层间异物情况。方法在行LASIK手术的2135例(4223眼)中,对术后出现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病例的相关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所有手术均实施规范化操作,术毕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如发现角膜瓣下异物,即刻以掀瓣冲洗或手法去除等方法,力争手术当日处理完毕。术后按常规时间复诊观察角膜情况,术后次日以后尽可能不予掀瓣处理异物。结果 102眼(1.92%)出现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其中,21眼(0.50%)采用异物剔除和冲洗等及时合理的措施处理;81眼(1.92%)无需处理。所有病例预期的矫正视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LASIK术后出现角膜层间异物残留并发症的比例较低,多数病例无需处理。及时合理的处理方法能提高视觉质量,LASIK手术安全可靠。从业人员技术、环境设备等多方面加强预防,可明显降低术中异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65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2007年4月,我们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患者65例(126眼),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RK术后屈光回退的24眼(12例)患者施行LASIK。结果视力及屈光度在术后3个月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1.2,平均0.83±0.15,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均在(±1.0)D以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LASIK治疗RK术后屈光欠矫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ORK)与传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术后角膜像差的影响并做对比分析,探讨ORK手术的有效性。方法对82例近视患者164只眼,其中行ORK手术的41例为ORK组,行LASIK手术的41例为LASIK组,各组按近视度数不同,分为中低度近视ORK组(≤-6.00D)、高度近视ORK组(>-6.00D)和中低度近视LASIK组(≤-6.00D)、高度近视LASIK组(>-6.00D),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视觉质量、球差、慧差、总体像差(RMS)、低阶像差(RMSL)及高阶像差(RMSH)。结果 (1)术后1个月ORK组及LASIK组中球差、慧差、RMS、RMSL及RMSH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P均<0.01);(2)在中低度近视ORK组及高度近视ORK组中,手术前后球差、慧差、RMS的增加值均较中低度近视LASIK组及高度近视LASIK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度近视ORK组与高度近视LASIK中,RMSL及RMSH的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K较LASIK术后视力更加稳定,视觉质量更高,且ORK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种类、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465例(4481眼)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影响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膜血管翳出血、角膜瓣偏位、角膜瓣不全、游离瓣、角膜上皮剥脱、角膜基质床不平整和纽扣瓣;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过矫或欠矫、弥漫性板层角膜炎、角膜层间异物、近视回退、不规则散光、术后干眼和术后眩光。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许多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2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A、B两组,A组237例(467眼),屈光度为-6.00~9.75D;B组84例(168眼),屈光度为-10.0~20.0D。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3月,两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99.31%、84.54%;1.0以上者分别95.85%、70.10%。结论 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制作角膜瓣时发生卡刀后改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6例(2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中因遇到阻力卡刀改为PRK,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 a,对术后视力、角膜瓣的恢复及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6例(28眼)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术后1 a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7眼(96.43%),术后无上皮植入及明显Haze出现。术后1 a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结论 LASIK术中卡刀改做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效果显著,适用于因特殊原因急需一期手术完成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PRK16眼,LASIK24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1.62~+6.25)D.对两种术式屈光度、视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2眼(12.5%),LASIK组3眼(12.5%);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1眼(6.3%),LASIK组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而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残余屈光度在-1.00D~+1.00D之间PRK组12眼(75.0%),LASIK组20眼(83.3%).平均回退量术后1~3个月,PRK组为0.95D,LASIK组为0.76D;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为0.35和0.08 D;术后6~12个月,两组分别为-0.22和0.00D.在各阶段中两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者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弥散性板层角膜炎,为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LASIK 1014例(2020眼),术后根据视力、是否有眼分泌物,裂隙灯下结膜充血情况、角膜瓣透明度等进行鉴别,并做相应的处理.结果:术后1天,诊断为弥漫性板层角膜炎3例(6眼),其中Ⅰ期2眼,Ⅱ期4眼,根据病因予局部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痊愈.结论:弥散性角膜炎是LASIK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仔细鉴别并采取积极治疗可获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近年来发展起来治疗近视的新技术,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等优点,但是这项手术对于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由于手术中需要用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将会出现与制作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后果较为严重。现将本院对LASIK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角膜瓣制作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436例(4812眼)行LASIK的近视患者,术后随访1天、7天及1月、3月、6月、12月,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球结膜下出血223眼(4.6%),角膜瓣游离2眼(0.04%),角膜瓣形成不全1眼(0.02%),角膜瓣过薄2眼(0.04%),角膜瓣下异物64BE(1-3%));术后角膜瓣移位、角膜瓣皱褶10眼(0.2%),弥漫性层间角膜炎4眼(0。4%),角膜瓣下上皮内生54BE(0.9%),角膜瓣下上皮植入1眼(0.02%),屈光度过矫(+1.00D以上)8眼(0.17%),屈光度欠矫(-1.00D以上)89眼(1。8%),屈光度回退(-1.00D以上)142BE(2.9%)。干眼和角膜上皮点状剥脱198眼(4.1%)。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手术设计的完善,手术技巧的提高、和设备的改进以及及时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983年,Trokel等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切削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手术的一场革命。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一度成为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由于其明显的术后疼痛、角膜雾状混浊、可矫正范围有限,很快被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替代。但LASIK罕见然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角膜瓣破碎、游离,术后上皮植入、创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等使手术风险较PRK增高。由Camellin提出并开展了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因手术过程中在角膜光学切削表面覆盖了一层角膜上皮而兼顾了LASIK和PRK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佩戴2种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的上皮修复、术后并发症及眼部不适症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35例(70眼),采用自身对照,LASIK术后随机给予35眼配戴Lotrafilcon A角膜接触镜,对侧眼配戴Balafilcon A角膜接触镜。术后1 d取出,分别记录术后1、3、7 d的不适症状(疼痛感、干涩和流泪)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阳性率。对双眼间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术后1 d,Lotrafilcon A组无症状率高于Balafilcon A组(77.14%vs.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3、7 d组间无症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1%vs.80.00%,88.57%vs.91.43%)。Lotrafilcon A组与Balafilcon A组的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角膜瓣边缘瘢痕、层间炎症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86%vs.0,2.86%vs.8.57%,2.86%vs.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1 d,Lotrafilcon A组FL阳性率低于Balafilcon A组(17.14%vs.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3、7 d组间FL阳性率比较(11.43%vs.14.29%,5.71%vs.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对于缓解眼表刺激症状、促进角膜愈合有显著疗效,适宜于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配戴。Lotrafilcon A以及Balafilcon A角膜接触镜在LASIK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Lotrafilcon A更有助于角膜上皮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