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移民城市麻疹预防控制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麻苗查漏补种与强化免疫干预对儿童和成人麻疹的控制效果。方法比较麻苗查漏补种与强化免疫干预措施前后,儿童和成人麻疹发病率的变化,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年期间累计麻疹发病数为729例,成人发病数占累计发病数的56.10%;未到麻苗初种年龄的8个月龄儿童麻疹发病数占5岁以下年龄组病例数的27.69%。2006-2009年累计对儿童麻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共60 189人,儿童麻疹发病率从干预初期的2006年196.66/10万,下降至2009年的8.55/10万(P0.01)。2005-2009年累计对成人进行麻苗强化免疫干预共697 054人,成人麻疹发病率从干预初期的2005年的13.15/10万下降至2009年的1.57/10万(P0.01)。在未对富士康高危险人群采取干预措施的2005年,职工的麻疹发病率高达50.55/10万;当连续4年对新招聘员工开展麻苗强化免疫干预措施后,至2009年麻疹发病率降至2.61/10万,发病率下降了94.84%(P0.01)。2009年对儿童采取由麻苗查漏补种干预改变为扩大年龄组强化免疫干预后,麻疹发病率由2008年的111.22/10万,下降至2009年的8.55/10万,降幅高达92.31%。采取干预措施前,麻疹发病呈夏季高发,干预后夏季发病高峰消除。结论儿童扩大麻苗强化免疫干预优于查漏补种干预效果;麻苗强化免疫干预是大幅度降低移民城市儿童和成人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持续开展儿童扩大麻苗强化免疫干预和对重点成人麻苗强化免疫干预是达到2012年中国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锦江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麻疹监测报告资料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锦江区麻疹年平均发病率10.09/10万,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为3.69/10万,2009年全区仅有1例麻疹病例,发病率为0.15/10万。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发病数占68.39%。≤14岁发病例数占81.03%。结论 2005-2009年锦江区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京市强化免疫前后麻疹的发病趋势及其流行病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08、2009和2010年麻疹发病率进行分析,评价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探讨影响麻疹流行特征的相关因素。结果南京市2008、2009、2010年麻疹发病数分别为382例、478例和44例。发病率为4.94/10万、6.34/10万和0.61/10万。2010年麻疹发病率比上两年分别下降87.65%、90.37%。麻疹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5月,发病率分别为2.41/10万、4.27/10万和0.21/10万,7、8、9月麻疹发病会增加。麻疹发病以﹤8月龄的散居儿童和≥15岁的服务业、学生、工人为主。2010年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的县(市)区有下关(100%)、高淳(100%)、建邺(96.58%)和雨花(96.44%)。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降低人群的易感性,达到快速控制麻疹发病,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麻疹专病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2009年麻疹发病率为10.00/10万,2010年大幅度下降至0.81/10万.3~6月份为发病高峰.以小年龄组发病为主,<1岁病例构成比最高超过35%,2009、2010年<1岁组发病率分别为287.41/10万、24.02/10万.暴发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小学生为主,流动人口病例构成比>30%.麻疹病例无免疫史者占半数,1剂次和≥2剂次免疫史者构成比低.结论 完善麻疹病例监测体系,强化免疫规划管理,确保小年龄组人群初次和2剂次疫苗及时接种,适时开展重点人群强化免疫,控制流动人口发病,获得良好持续的防控效果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6~2013年福建省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比较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2006~2008年)、强化免疫后(2009~2012年)和2013年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60/10万、0.16/10万、0.82/10万。强化免疫后各地市发病率均较强化免疫前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为47.56%~99.19%。强化免疫前发病年龄以8月龄至14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5.28%;强化免疫后发病年龄发生改变,以<8月龄和≥15岁为主,2009~2012年占68.97%,2013年占69.38%。强化免疫前流动人口发病率(13.93/10万)高于本地人口(3.07/10万);强化免疫后发病率逐渐降低,2009~2012年流动、本地人口发病率已基本持平;2013年本地人口发病率(0.84/10万)已超过流动人口(0.72/10万).强化免疫前后有84%以上病例无免疫史,可见免疫空白仍然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保持高群体免疫力,应加强常规免疫、强化监测和应急处置,才能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珠海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SIA)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珠海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进行分析,以2009年4月珠海市MV SIA为分界点进行比较。结果珠海市2005-2008年麻疹报告发病率逐年递增(7.35/10万~32.68/10万),2009年SIA后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到3.49/10万;SIA前麻疹发病高峰集中在4-8月,SIA后无明显发病季节高峰。SIA前后年龄分布、病例地区分布、免疫接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强化是消除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8年湛江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湛江市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原因,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湛江市2008年报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年湛江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1 038例,发病率为15.34/10万,其中暴发病例5例.病例集中在1~6月份,3月份和5月份有两个发病高峰;9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病最小年龄为3月龄,最大为46岁;0~14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84.10%,其中0~3岁组最多,占总病例数48.94%;男女性别比为2.13:1;901例监测病例中,有免疫史占16.32%,无免疫史占23.2%,免疫史不详占60.48%.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标本289份,麻疹IgM抗体阳性172份,阳性率59.5%.结论 免疫接种工作落实不到位,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免疫空白儿童积累增加是我市麻疹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监测质量,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及时做好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是降低我市麻疹发病率,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强化免疫活动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变化。方法 对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05—2019年麻疹病例个案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通市2005—2019年麻疹年均发病率为2.30/10万,强化免疫后2010—2019年麻疹发病率为1.09/10万,较强化免疫前2005—2009年的4.76/10万,下降了77.00%。与强化免疫前相比,强化免疫后≥25岁年龄组发病数下降但占比增加明显(由49.47%上升为68.84%),麻疹流行的发病时间高峰后移,持续时间缩短;8月龄~14岁麻疹病例强化免疫前以1剂次免疫史为主(占45.16%),强化免疫后以无免疫史为主(占50.00%)。结论 MC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但人群中仍然存在免疫空白。保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开展应急免疫、逐步消除免疫空白是今后一段时期麻疹的主要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常州市2007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对常州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11月常州市开展MV SIA后,2008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4.13/10万,较2007年上升91.66%;在常州市所辖的7个区(市)中,除金坛、溧阳市外,其余5个区麻疹报告发病率较2007年均有上升;5~9岁麻疹发病率稍有下降,其他年龄组人群麻疹发病率较2007年均有上升;1岁儿童麻疹发病率为216.92/10万,20~30岁人群为发病的另一小高峰。2007、2008年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3.47%、54.38%,其有MV免疫史的比例分别为7.37%、4.18%。2008年常住和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数均高于2007年,其中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68.05%。结论2007年MV SIA质量和MV常规免疫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做好高质量的MV常规免疫和MV SIA,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加强麻疹病例和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管理,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有何影响. [方法]对比2008年强化免疫麻疹疫苗后某市麻疹的发病情况. [结果]该地区2005-2008年麻疹报告病例数412,报告中,年发病率依次为8.03/10万、20.23/10万、14.76/10万、26.79/10万.其中5至8月份发病总数为总病例教的71.84%(296/412).其中15岁以下麻疹患儿占85.19%(351/412).麻疹患者中婴儿所占比例分别是18.75%、14.29%、20.69%及22.78%,其中麻疹疫苗接种史准确只有24%.从2008年10月份开始进行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在2009年病例数只有14例,发病率仅为2.08/10万,比2008年降低了92.24%. [结论]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陈杨伟  陈杨  羊晶晶  姚栩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76-2477
目的了解福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对2008—2010年所有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全市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72l/10万,以散发为主。4、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15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64.08%。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72%,无免疫史者占27.46%,免疫史不详者占52.82%。结论通过全市大规模的强制性加强麻疹疫苗预防接种,2009年起麻疹发病率明显减少。今后在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应继续做好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工作。加强麻疹监测,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许阳婷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20-2222
目的通过分析南京市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2009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南京市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478例,发病率为6.34/10万;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460例,临床确诊病例18例。病例以散发为主,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5月份;病例中散居儿童较多,其次是服务业和学生、工人;男女性别比为1∶0.74;麻疹病例主要为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合计占总病例数的90.38%。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削除免疫空白,对高危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凤双  肖雷  吴殚  冯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73-2676
目的分析1998—2009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资料对1998-2009年顺义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顺义区近12年来麻疹共发病446例,发病率为5.67/10万,发病情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后麻疹发病出现明显升高,2005、2006年发病率分别为18.60/10万和15.07/10万;发病高峰为3~5月。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30岁组,1岁以内本市和流动儿童发病基本相同,15岁以上组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高发职业是散居儿童和民工。结论顺义区麻疹发病的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岁以上年龄组,控制1岁以内人群发病主要是提高8月龄麻风疫苗免疫的及时率,同时提高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或在育龄妇女婚检或孕前接种麻风腮疫苗。对于控制20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集中强化免疫和提高麻疹病例监测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7—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清远市2007—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结果 2007—2009年清远市监测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094例,分别为334、666和94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16.89/10万、2.33/10万。流行季节主要在4—7月份,共756例,占总发病数的69.1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8岁年龄组,共912例,占总发病数的83.36%;对1094例麻疹疑似病例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占11.52%,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8.48%。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防止麻疹暴发疫情发生,同时做好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2005—2009年麻疹发病的年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保定市2005—2009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比和年龄发病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7、2008—2009年麻疹病例构成比,<8月龄人群构成比分别为12.67%、15.60%;≤2岁人群分别为40.3%、58.01%,呈上升趋势;3~7岁人群构成比分别为14.3%、12.3%,呈减少趋势;≥15岁人群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36.71%、26.40%。2005—2009年0~8岁各年龄发病率均在11.37/10万以上,其中≤1岁发病率最高。结论麻疹发病年龄主要特征是以小年龄为主,主要集中在≤2岁儿童。<8月龄婴儿构成比逐年上升,≥15岁人群麻疹病例占有较高的比例。建议提高2剂麻疹的接种率和8月龄婴儿麻疹及时接种率,适时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加强成人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绵阳市2009--2012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9--2012年绵阳市所有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人口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绵阳市2009--2012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3.29/100万,病例人群分布主要是8月龄以下及15岁以上人群,发病时间集中在2—5月。该市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较低,但及时性和特异性指标均超过监测方案规定标准。结论绵阳市2—14岁人群麻疹防控工作开展较扎实,人群发病率低,但部分地区免疫规划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还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对保山市2008年11月和2010年9月两轮麻疹疫苗强化接种情况、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进行分析与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2010年保山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44%、98.35%,平均98.41%。2008年现场调查2600人,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54%;2010年调查2418人,接种率为98.51%。麻疹IgG抗体阳性率,2009年903人为87.04%,2010年1 908人为95.02%(P<0.01)。麻疹发病率,2007年为6.66/10万,2008年为5.32/10万,2009年为1.08/10万,2010年为0.12/10万,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无发病。[结论]2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明显,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提高,麻疹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张春梅  张志宏  吴琳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74-1875
目的总结评价天津市和平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方法利用2008—2009年大疫情报告麻疹发病资料、辖区各街专报资料,总结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该次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6.97%,评估接种率95.75%,达到目标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的要求。与强化免疫前的2008年相比,2009年和平区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和平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达到预期总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米易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01~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共报告麻疹104例,年均发病率为6.35/10万。2001年发病最高达22.72/10万。2006年发病最低为1.42/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城区发病率为29.85/10万;农村发病率为52.46/10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为4个月至48岁。其中,1~14岁66例,〉20岁27例。25例(24.04%)有麻疹疫苗免疫史,61例(58.65%)无免疫史,18例(17.31%)免疫史不详。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2~4月,共68例.占65.38%。学生的发病数最多,共51例,占49.04%。[结论]米易县麻疹流行情况存在每隔4~6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的特点,其间出现有2次发病高峰,峰值呈总体下降趋势。控制麻疹流行必须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开展适龄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方学军  徐超  邹浩 《职业与健康》2012,28(5):566-567
目的了解河南省息县2009—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息县2009—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息县有90%的乡镇有麻疹病例报告,2009年报告发病率11.31/10万,2010年发病率1.18/10万,无病例死亡。2009年较2007年、2008年有明显上升,春季高发,4月份达到高峰。2009—2010年8月龄发病数最高,3岁以下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59.54%;男女比例为2.20∶1;2岁以下无免疫史病例占总无免疫史的80.85%;2010年3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麻腮风疫苗应急查漏补种,各乡镇适龄儿童报告接种率达95%以上,全县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麻疹发病率降至较低水平。结论麻疹发病向小月龄和大年龄段推移。主要与免疫缺漏和胎传抗体不足以及院内感染有关。加强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是目前防制府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