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10例心脏外伤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的配合体会.10例心脏外伤病人进手术室时均出现休克症状,紧急行体外循环手术.经抗休克及手术治疗均抢救成功.手术室护士做好抗休克及手术的准备与配合,对抢救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部外伤大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中的相关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腹部外伤大出血抢救患者的相关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室的配合护理,均抢救成功,平均出血量为(1900±50)mL,所有患者术中平稳、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腹部外伤大出血患者,手术室护士必须协助术者做好相关的护理准备,提高手术室的配合度,以此确保急救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全麻下行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的麻醉与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对24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实施清除术时,麻醉医生运用熟练的技术和合理的用药,手术室护士精湛的护理配合。结果 24例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针对急诊手术全身麻醉的特点,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并且与麻醉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对外周事物辨别能力差,加上家长看管不力,颅脑外伤并不少见。小儿颅脑外伤存在着临床症状重、脑缺血和癫痫发生率高的特点,因其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加上颅脑解剖、生理的特殊性和对检查治疗的不合作,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手术配合有较大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本院手术室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为16例婴幼儿重型颅脑外伤施行了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经过顺利。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儿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手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配合要点。结果16例患儿除1例因合并颅脑外伤死亡外,其余15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外伤性肝破裂一旦有手术指征,在抗休克的同时应及早手术,缩短肝脏受损至肝脏有效止血的时间,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非常娴熟的手术配合技能,并且有在手术中应对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的配合能力,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急诊脊柱创伤手术室护理的配合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玲姜 《江西医药》2008,43(1):72-72
脊柱脊髓损伤具有伤势严重、伤情复杂、伤残率高的特点。交通和建筑工地意外事故是主要伤因。损伤后急诊救治,迅速脊髓减压和尽快稳定脊柱,避免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大部分病人需要从急诊抢救室直接送到手术室以争取时间,手术成败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手术室护士的顺利配合。本文报道84例各类脊椎创伤患者的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脾破裂是手术室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探查止血是治疗休克抢救生命的关键,而迅速准备好手术设备,积极准确、敏捷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我院2000-2008年共进行急诊脾破裂切除手术162例,现将术中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姚文  张琦  李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761-762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脾脏破裂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对36例腹部外伤脾脏破裂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体会。结果:36例腹部外伤脾脏破裂患者34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达94.4%。结论:严重腹部外伤脾脏破裂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手术止血和抗休克治疗、护理,能够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陈莉莉  薛怀英  沈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67-2368
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妇产科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引起的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的特点,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抢救过程中及时准确的护理配合是成功救治此类患者的重要环节.我院手术室2006年1月~2009年6月救治了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手术以创伤轻、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深受患者及医生的欢迎。但有关急诊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报道仍不多,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开展急诊腹腔镜手术56例。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配合非常重要,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患者的主要疾病谱和特点,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水平.方法:选取6 930例急诊抢救患者的救治资料,对其所属病种、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47:1;急诊抢救疾病谱前6位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创伤、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占总抢救人数的86.37%,神经系统疾病是急诊抢救疾病谱的最主要组成部分(23.00%);急诊抢救病种前6位中男女比为1.62:1,中毒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神经和消化系统疾病以20岁以上人群为主;创伤和急性中毒以20~59岁人群为主,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神经系统疾病呈现年青化趋势.结论:以急诊抢救病例疾病谱为依据,不断加强对从事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神经系统、创伤、循环系统等疾病的急救培训,以提高急救水平,护理上应针对疾病谱的构成及特点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冉令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15-1316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4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4个月(14~64个月),采用3种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鹰嘴入路、钢板固定技术适应证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经鹰嘴入路和钢板固定技术应作为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技巧.方法 总结100例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10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5 ~ 240 min,出血量10 ~ 50 ml,术中器械状态良好、手术配合紧密,无手术中转或延时,未出现戳孔感染、皮下气肿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良好的器械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穿透性心脏损伤诊断和救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穿透性心脏损伤的病例。结果3例刀刺伤所致穿透性心脏损伤全部救治成功,1例车伤肋骨骨折并发穿透性心脏损伤、心脏挫伤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心脏穿透性损伤能否获得救治,主要与心脏损伤的部位,心脏裂口的大小,伤后就诊时间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相关,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时快速的补充血容量及早期快速确诊开胸止血,术前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伤后严密地监护也是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和配合.方法 回顾分析19例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19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0 min,平均出血量350 ml.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夜间尿失禁8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本手术方式效果确切,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疤痕小、探查广、并发症少.积极手术配合及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刘静  张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12-11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方法与流程,总结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经验。方法:对87例严重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88例严重创伤中交通事故53例,高空坠落3例,压榨伤2例,暴力致伤30例,两处以上多发伤59例,合并休克33例,合并意识障碍39例,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者15例,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护理配合,除4例因为伤情严重接诊时呼吸心跳已停止抢救无效外,其余患者经院前急救及院侯急救处理后,转往其他科室继续住院治疗,抢救成功率达95%。结论: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是伤者生命的早期保障,积极地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内进一步抢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外伤急救特点,为加强外伤预防和急救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病例高,占全部病例的59.44%。致伤因素排名前三位依次为交通伤、跌倒伤、斗殴伤。结论: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病例多,以交通伤为主,因此加强交通秩序整顿、培训人民群众急救知识是减少外伤病例、提高外伤急救能力、减少致残率、致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孔令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58-458,460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术前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应激情况及配合度。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前夜的SAS评分、HR、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医护合作术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提高手术配合度。  相似文献   

19.
林翔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1-12
目的分析总结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方法。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住的5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创伤患者治愈41例,死亡9例,治愈率为82%。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死率极高,需要一个较高素质的医护集体,开通绿色通道,多科配合,重视每一个救治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朱力  刘宁  项炜  朱文骏 《淮海医药》2013,31(4):287-289
目的通过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方法和策略,探索在救治严重多发伤的新途径,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在对126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按照创伤严重评分(ISS)分成2组:严重创伤组(ISS≥16,行分期手术)和一般创伤组(ISS评分<16,行一期确定性手术)。指标监测按照"致死三联症",选择体温(T)、氧饱和度(SaO2)、凝血酶原(PT)、酸碱度(pH)进行对照研究。同时比较了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一般创伤组和严重创伤组的T、SaO2、PT和pH进入复苏期的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严重创伤组经过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救治,四项指标在复苏过程中满意且平稳,亦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