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安置点灾民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安置点灾民的急性应激障碍(ASD)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江油市太平镇安置点灾民随机抽样后,利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量表(SASR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应激反应问卷(SRQ)、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及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评估,225名灾民完成调查。结果ASD阳性率为7.18%,有分离症状的38.12%,有创伤再体验症状的54.14%,有回避症状的38.67%,有焦虑或醒觉性增高症状的64.64%。SASRQ总分与PCL-C总分呈正相关(r=0.62,P<0.001)。不同年龄组的SASRQ总分(F=3.15,P=0.01)、分离症状(F=2.71,P=0.02)、焦虑或醒觉性增高(F=3.53,P=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组的急性应激症状较轻(P<0.05)。女性灾民的SASRQ总分(t=-2.199,P=0.03)、创伤再体验症状(t=-2.59,P=0.01)、回避症状(t=-2.195,P=0.03)、焦虑或醒觉性增高症状(t=-2.12,P=0.035)得分明显高于男性。有亲属遇难组的ASD创伤再体验症状分高于仅经济损失组(t=-2.16,P=0.03)。以ASD总分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杀观念、烦扰程度、最糟糕天数、文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R=0.81,F=60.33,P<0.001)。结论灾民在地震发生后1周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症状,灾后心理干预应尤其关注女性等特殊人群,自杀观念、最糟糕天数以及烦扰程度可作为评估ASD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汶川地震灾后1个月时安县灾民的精神健康状况.方法 以四川省安县地震灾民点的1090名重灾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为调查的筛选问卷,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中有关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章节为诊断工具,以SRQ 20项总分≥7分时为高危人群,<7分为低危人群,对部分高危人群进行SCID-I/P检查,并对低危人群进行SClD-I/P抽查.结果 501人(45.96%)sRQ<7分,589人(54.04%)sRQ≥7分,显示灾民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且女性在多数条目上明显高于男性(P(0.05或|P<0.001).地震后1个月灾民与地震有关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31.94%,男性18.22%,女性40.70%:20岁以下发生率13.46%,21~40岁36.82%,41~60岁34.04%,61岁以上32.37%.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15.54%,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率4.76%,抑郁症发生率9.05%.结论 地震灾后所致的应激相关障碍发生率较高,部分伴有抑郁和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芦山地震受灾人群PTS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两地分层随机抽取1110名成年被调查者,使用自编问卷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芦山地震受灾情况以及芦山地震、汶川地震对被调查者影响的比较等,PTSD筛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 List-Civilian Version,PCL-C)筛查被调查者对芦山地震的应激反应程度,MINI-自杀风险评估其自杀风险.PCL-C>38分者由精神科医师采用MINI中文版中的PTSD章节诊断其是否患有PTSD.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PTSD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98名被调查者纳入分析,其中男372名(37.27%,372/998),女626名(62.73%,626/998).PCL-C>38分者251名(25.15%,251/998),PTSD患者24例,PTSD患病率2.40%(24/998).自杀高风险者11名(1.10%,11/998).回归分析显示,PCL-C总分与女性(β=-2.041)、家庭低收入(β=-3.870)、地震中亲属遇难(β=0.164)、朋友遇难(β=-0.059)、地震中被掩埋(β=-14.335)、受伤(β=0.495)等因素相关(均P<0.05).女性(OR=4.304)、地震中被掩埋(OR=15.688)是罹患PTSD的危险因素(均P<0.05).家庭低收入(OR=3.147)、罹患PTSD (OR=25.101)是自杀高风险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5年内连续2次遭受地震创伤的受灾人群中PTSD的患病率并不高,女性及在地震中自身生命受威胁是罹患PTSD的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早期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舟曲县的5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92份.结果 PTSD症状阳性组共45人,占总人数的7.60%,其中男生15人,占男生人数的5.34%,女生30人,占女生人数的9.65%.男女生在PCL-C和SCSQ上的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TSD筛查阳性组、阴性组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上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控制性别、年级因素,PTSD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β =-0.473,标准化β =-0.524,P<0.001)和消极应对方式(β =0.556,标准化β =0.427,P<0.001)有关联.结论 应对方式可作为PTSD发生率的预测因素,积极应对是PTSD的保护性因素,尽早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预防PTSD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籍大学生心理状况,观察叙事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以四川某学院460例5·12地震灾区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cilian version, PCL-C)(分B、C、D三组症候群),进行自填式调查.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灾区籍大学生进行测评,采用叙事疗法对其中34例重度PTSD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地震后2年灾区籍大学生PTSD患病率为7.39%,女性(4.78%)高于男性(2.61%),叙事治疗前后除SDS总分外,其余各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叙事疗法对地震后灾区籍大学生PTSD治疗有效,在以后的叙事心理干预中应注意关注PTSD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CL-C)对舟曲县的596名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家长有效问卷各554份。结果 PTSD筛查阳性组共33人,占总人数的6.0%;女生在PCL-C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男女生平均分在PTSD筛查阴性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PTSD筛查阳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做具体分析,发现PTSD筛查阴性组与PTSD筛查阳性组在组织性因子方面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PTSD筛查阴性组男女生在亲密性和组织性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PTSD筛查阳性组男女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性和组织性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有重要影响,教会家长如何增强家里的亲密性和组织性维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PTS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年后北川干部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与焦虑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PCL-C对北川县事业单位的2055名干部进行调查。结果①1341人(65.3%)再体验症状阳性,780人(38.0%)回避/麻木症状阳性,1076人(52.4%)警觉性增高症状阳性,695人(33.8%)三大症状均呈阳性。②北川干部SAS总粗分(37.22±9.20)高于中国常模(29.78±10.07),有差异显著性(P<0.001);③SDS总粗分(41.97±8.30)与标准分(52.47±10.37)均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41.88±10.57),有差异显著性(P<0.001);④PCL、SDS、SAS得分在受教育程度、亲人遇难、房屋倒塌、身体受伤方面均存在差异显著性;⑤PCL-C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DS标准分、SAS标准分均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汶川地震发生1年后,北川干部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仍广泛存在,其中丧失明显者更为显著,而且创伤后应激症状常共病抑郁等其他心理问题。提示,在干预创伤后应激症状时,应同时改善合病的抑郁等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50例老年心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采用PTSD筛查量表-居民版(PCL-C)进行PTSD筛查,根据结果设为PTSD组与非PTSD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脏功能等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3年后某地震重灾区干部焦虑、抑郁状况及应对方式,为进一步心理干预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四川某地震重灾区的党政机关干部(公务员)中按副科级及以上-副科级以下干部的7%等比例抽样,共1525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对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①54.40%的干部认为自已存在心理问题,89.07%认为同事存在心理问题;②34.03%的干部SDS分≥53分、25.44%的干部SAS分≥50分,95%CI分别为31.67~36.44%、23.27~27.65%;③副科级以下、专科及以下文化的干部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高于副科级及以上、本科及以上文化者(36.95%vs.31.95%、38.08%vs.32.10%);④85.66%选择"自我调整"方式应对心理问题,84.32%的干部表示愿意接受专业心理疏导。结论①汶川地震3年后,重灾区干部仍存在相当的焦虑、抑郁问题,尤其以副科级以下和专科及以下文化者抑郁问题更明显,灾后心理服务应长期化;②灾后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既应关注心理问题本身,更应帮助树立正确的心理问题就医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地震后被转移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地震后被转移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PTSD症状自评和诊断工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地震后40 d对354例被转移伤员的PTSD的发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1)地震后40 d,有82例(23.2%)伤员发生PTSD,女性55例(55/200,27.5%),男性27例(27/154,17.5%),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符合PTSD诊断的伤员中,199例(199/249,79.9%)存在再体验症状,164例(164/249,65.9%)存在麻木或回避症状,208例(208/249,83.5%)存在过度唤起症状.(2)PTSD患者的SCL-90总分(209.00±68.78)分、强迫症状因子(2.38±0.61)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2.18±0.87)分、抑郁因子(2.50±0.86)分、焦虑因子(2.42±0.90)分、敌对因子(2.47±0.87)分,高于非PTSD患者[(153.08±5.63)分、(1.71±0.64)分、(1.50±0.60)分、(1.71±0.69)分、(1.70±0.76)分、(1.66±0.73)分;P<0.05,P<0.01].(3)地震后被转移伤员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P<0.01).结论 地震后部分被转移伤员出现PTSD,相当多的伤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应予以长期关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 and mental status in the transferred wounded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Methods At the 40th day after earthquake, 354 wounded were evaluated by the PTSD Symptoms Self Rating Scale,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 SCL-90 ). The diagnosis of PTSD was made according to DSM-Ⅳ criteria. Results After 40 days, 82( 23.2% )suffered PTSD in these wounded, including 55 females( 55/200,27.5% ) and 27 males( 27/154,17. 5% ), the rate in wo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en. In those non-PTSD wounded, 199patients 199/249,79.9% ) had re-experienced symptoms, 164 patients( 164/249,65.9% ) had numbness/escaping symptoms, 208 patients( 208/249,83.5% ) had excessive arousing symptoms. The SCL-90 total score( 209.00 ±68.78 ), obsession( 2. 38 ± 0. 61 ), human relation sensitivity( 2. 18 ± 0. 87 ), depression ( 2. 50 ±0. 86 ), anxiety( 2.42 ± 0. 90 ) and hostility factor( 2.47 ± 0. 87 ) score of the PTS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PTSD[( 153.08 ± 5.63 ),( 1.71 ± 0. 64 ),( 1. 50 ± 0. 60 ),( 1.71 ± 0. 69 ),( 1.70 ±0. 76 ),( 1.66 ±0. 73 );P <0. 05 -0. 01] . The SCL-90 total score and somatization, obsession, depression,anxiety, hostility, phobia, crankiness, psychosis and the other factor score of the wounde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group( P < 0. 05 - 0. 01 ). Conclusion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he transferred wounded existed PTSD symptoms in experienced earthquake disaster, they need to be intervened for a long perio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玉树地震后不同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抽取震后灾区人群、其非灾区的亲属人群、灾区救援人群及非灾区人群为对象,每一人群进行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每周进行1次集体心理干预;第2组每周进行3次集体心理干预。采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人群在3个月、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人群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均检出PTSD、焦虑症、抑郁症。各人群中第2组干预6个月时PTSD、焦虑症、抑郁症检出率明显低于干预3个月时(P均0.05)。结论:震后不同人群均存有PTSD、焦虑症、抑郁症发生;随着时间推移及积极干预可明显降低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调查火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TSD症状自评和诊断工具,在灾后40天对87名火灾的直接受害者进行评估。结果40天后有人21.8%的灾民发生PTSD,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而且在不符合PTSD诊断的灾民中,71.7%存在再体验症状,51.7%存在麻木/回避症状,65%存在过度唤起症状;既往有创伤事件经历的灾民更容易产生PTSD。结论经历火灾后,有相当一部分灾民存在PTSD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市心 理援助热线 2020 年 1— 6 月的来电者为研究对象。接线员在接电过程中收集来电者的人口学特征、心 理问题(痛苦、绝望、抑郁程度)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与来电者心理 问题严重程度相关的社会心理特征。结果 共 9 249 名来电者纳入分析,66.8%(6 174/9 249)的来电者 为女性,46.3%(4 279/9 249)为学生。来电者痛苦、绝望、抑郁问题较严重,得分中位数分别为80、70、67分。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经济困难(OR=1.94,95%CI:1.48~2.53;OR=1.92, 95%CI:1.48~2.50)、自 杀 未 遂 史(OR=1.79,95%CI:1.57~2.04;OR=2.32,95%CI:2.04~2.63)是 对 痛 苦程度、绝望程度影响较强的因素(P< 0.01);慢性生活事件(OR=2.30,95%CI:2.04~2.59)、物质滥用 (OR=1.99,95%CI:1.62~2.45)、自杀未遂史(OR=1.97,95%CI:1.77~2.22)是对抑郁程度影响较强的因素 (P< 0.01)。结论 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的心理问题普遍较严重。来电者的痛苦、绝望和抑郁的严重程 度与经济困难、自杀未遂史、慢性生活事件等有较强关联,不同心理问题指标的强相关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自我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CL-C)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认识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自我心理弹性评分及应对方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T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自我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逃避、姑息、宿命及依靠自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面对、乐观、情感宣泄及寻求支持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自我心理弹性,让患者能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脑结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46例经历交通事故后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的PTSD患者(PTSD组)以及同期招募的4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全脑MRI 3D-T1WI结构像扫描, 并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分析2组受试者间脑区灰质体积的差异, 并对PTSD组较对照组有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其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PTSD组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明显缩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GRF校正), 未发现较对照组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PTSD组患者的左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与其CAP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43, P=0.002), 其余有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CAPS、PCL-C及HAMD评分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交通事故致PTSD患者存在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流调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对神经内科门诊的全部初诊患者(654例)进行筛查,得分>16分者在其神经内科就诊完毕后征得患者的同意由精神科医师参照ICD-10进行诊断,对符合ICD-10抑郁障碍的78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填写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并对识别抑郁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神经内科医师对78例抑郁障碍患者中识别14例(17.95%),识别为功能性疾病31例(39.74%).(2)与未识别组相比,被识别组中躯体归因模式者多,家庭关系较差,病程较短.(3)被识别组主诉心理症状的比例(35.71%,5/14)高于末识别组(9.38%,6/64),而主诉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纳差等)的比例(64.29%,9/14)低于未识别组(90.62%,5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患者有89.18%(33/37)被漏诊;被识别组中伴有躯体疾病的比例(28.57%,4/14)明显低于未识别组(51.56%,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AMD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被识别组认知障碍、阻滞方面均重于未识别组(均P<0.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运动性迟滞、抑郁程度重,有利于被识别.结论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率低.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障碍多被漏诊;主诉为心理症状的抑郁及严重抑郁易于被神经内科医师识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9年后广元地区高二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阳性检出情况,为进一步分析震后PTSD持续存在的影响因素、对存在PTSD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元地区地震重灾区和一般灾区的1 492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社会支持量表(PSSS)调查PTSD发生率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广元地区高二学生PTSD阳性检出率为3.69%,男生和女生PTSD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5.82%,χ~2=12.47,P0.01),重灾区和一般灾区PTSD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9%vs. 2.84%,χ~2=4.27,P0.05);男生和女生PT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1±9.01)分vs.(14.02±8.52)分,t=-6.43,P0.01];PTSD阳性者和非阳性者PS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52±7.53)分vs.(61.11±8.19)分,t=-5.36,P0.01]。结论汶川地震后9年,广元地区部分高二学生仍存在PTSD症状,创伤暴露程度、性别和社会支持可能与现患PTSD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TBI患者的PTG水平、PTSD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 结果TBI患者PTGI总分为(58.41±23.05)分,处于低水平。PCL-C得分为(36.18±16.52)分,PCL-C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社会支持、警觉性增高、创伤再体验是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TBI患者文化水平低、外向型性格、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PTG水平越高。TBI事件后警觉性反应低者,PTG水平较高,创伤再体验症状促进PTG的发生。 结论TBI患者创伤后早期同时出现PTG及PTSD,通过调动患者个体内部因素及外在社会联系等方面积极因素,可能提高患者PTG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抗震救灾一线救援军人任务完成6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目前美国PTSD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工具,按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对1125名汶川抗震救灾现场救援军人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PTSD诊断采用Davidson创伤量表(DTS)症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总分≥40分标准确定,并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复查,使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资料和DTS诊断结果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实际调查1056人;DTS诊断PTSD 69例,患病率6.53%;DSM-Ⅳ复查符合诊断63例,患病率5.97%;独生子女、服役满意度低、吸烟、创伤暴露阶段未进行心理干预及有饮酒习惯者PTSD患病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人群(P<0.05);地震经历暴露程度高(P<0.01,OR=6.258)、创伤暴露阶段未进行心理干预(P=0.019,OR=3.106)是抗震救灾现场救援军人PTSD的显著危险因素,而独生子女是PTSD潜在的危险因素(P=0.057,OR=2.235).结论 PTSD是抗震救灾现场军人常见的心理障碍,加强创伤暴露者的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地震伤员急性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地震伤员急性心理危机干预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37例地震伤员应用精神状态自评问卷调查(SRQ)进行调查,对37例伤员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再次使用SRQ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阳性人数22例,占59.5%;干预后阳性人数5例,占13.5%;P<0.01,2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地震伤员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