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AO锁骨钩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AO锁骨钩LCP固定治疗28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18~57岁,平均38.7岁。术中所有患者均未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根据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所有28例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所有骨折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8个月)。2例出现肩峰撞击症状而外展及上举受限,取出内固定物后症状缓解,肩关节活动度改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优17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为92.9%。所有患者于术后6~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未出现再次骨折及脱位现象。内固定物取出前后UCLA总评分分别为31.34±3.35分和34.40±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O锁骨钩LCP内固定是治疗急性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术后肩部有症状患者,取出内固定物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钛制弹性髓内钉(TEN)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TEN治疗53例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对疼痛VAS评分、Constant评分、临床愈合时间、锁骨短缩程度和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53例均获随访,时间14~24(18.70±3.3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及影像学愈合,愈合时间6~20(11.77±3.61)周。无感染、骨不连、髓内钉断裂和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发生。术后3 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术后6个月患肩Constant评分为92~100(97.96±2.06)分。结论 TEN治疗非粉碎的锁骨中段骨折微创、美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3 ~58岁,平均37岁.手术时间为伤后1~3d.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统计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 ~30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周(10 ~ 18周),无1例感染、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Constant and Murley评分85 ~98分,平均92.6分,肩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EN)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41例移位的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均在伤后1周内行有限切开复位,自锁骨胸骨端插入TEN内固定.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7~2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8个月.术后3 d的主观疼痛较术前有显著降低(t=3.26,P<0.01).肩关节活动度:术前前屈平均25.6°,术后2周前埔平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1);术前外展平均23.5°,术后2周外展平均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1).平均7.2个月(5.4~9.5个月)后取出TEN,没有出现再骨折.最后随访时,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95.2分(86.5~97.0分),DASH评分平均为2.5分(0.5~8.0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55°,外展平均160°.1例出现TEN远端穿出骨皮质.结论 TEN治疗成人锁骨中段明显移位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ice结联合弹性钉固定治疗成人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1月,采用Nice结联合弹性钉固定治疗20例成人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 h~2 d,平均3.2 h。骨折分型:Robinson 2B1型16例,2B2型4例。记录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Constant评分及手臂、肩和手残疾(DASH)评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记录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时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结果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为2~6 cm,平均4.7 cm;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77.2 min。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1~5分,平均3.2分。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8.6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1周。术后1年,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为92~98分,平均96.3分;DASH评分为0~6.4分,平均3.1分。术后1例发生弹性钉弯曲、肥大性骨不连,1例局部皮肤激惹。患者术后12~26个月(平均14.6个月)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手术切口长度为1~2 cm,平均1.3 cm;手术时间5~15 min,平均9.0 min。结论 Nice结联合弹性钉固定治疗成人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骨折愈合快,二次取钉损伤小,同时避免了锁骨上皮神经损伤风险,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剑锐  许宏俊  吴昭峰 《颈腰痛杂志》2013,34(2):154-155,153
目的对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008-01-2010-01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yШ肩锁关节脱位的32例患者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用患者的健侧对比,用Constant and Murley方法评价肩关节的功能。结果对32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5~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内固定均无松动及断裂,骨折均愈合,肩锁关节脱位得到纠正。用患者的患侧与健侧对比,患侧的评分(76.4±8.5),健侧的评分99.5±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是非常实用的方法,能使脱位复位,韧带修复后维持原位。能保证锁骨远端骨折牢固固定,促进骨折愈合。该手术多种原因会影响关节功能,内固定物早期取出后,关节功能明显恢复。建议提高手术技巧,术后尽早取出。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4例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实施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6.60±10.32)min,术中出血量为(65.60±15.20)mL。出院后均获10~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其间出现并发症3例(8.82%),其中钢板螺钉拔出2例,肩关节外展受限伴疼痛1例。未出现内固定物周围骨折、肩峰融合等并发症。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肩关节模拟视觉(VAS)评分分别为(1.7±0.4)分和(1.5±0.3)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87.2±7.1)分和(91.4±8.03)分。结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微创性好,术后并发症少,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移位的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均在伤后1周内行有限切开复位,自锁骨肩峰端插入Herbert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6~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76±1.09)分降至术后2周的(2.71±1.10)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由术前(29.53±7.87)°提高至术后2周(94.65±9.69)°,外展由术前(28.38±7.12)°提高至术后2周(82.21±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为(155.32±9.56)°,外展为(159.79±9.00)°;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92.12±3.77)分,ASES评分为(92.47±4.32)分。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06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自锁骨胸骨端插入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1例有移位的锁骨中1/3骨折患者。术后1d开始耸肩训练,肩关节不负重被动活动功能训练2周,术后3周允许肩关节外展超过90°。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7.8个月(5~11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1个月(1.7~2.4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92.1±4.5)分。8例出现钉尾部皮肤刺激症状,但无一例发生破溃。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美观、愈合率高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重建带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63例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带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63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按Robinson分类:2A2型3例,281型35例,2132型25例.结果 术后58例获得随访(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所有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个月.患者中无骨不连、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不良并发症.肩关节功能依据DASH评分:6个月时评分为15~44,平均20.4;12个月时评分为9~28,平均11.4.结论 切开复位重建带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有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切开复位经骨窗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8,31(7):651-655
目的:探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36岁,平均26.3岁。骨折按AO/OTA分型为B4型。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价其疼痛缓解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VAS评分为1.0±1.1,握力占健侧比率(88.2±2.7)%,掌倾角(12.2±3.8)°,尺偏角(19.3±5.4)°,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18.1±2.3)°,前臂旋转活动度(158.0±13.0)°。术后无骨关节炎发生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掌侧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中舟月关节面塌陷压缩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不同锁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并探讨锁骨近端骨折的分型。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24例移位型锁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28~66岁;其中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4例。骨折Edinburgh分型,1B1型14例,1B2型10例。根据不同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进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前后移位差异、骨折愈合时间及Rockwood评分结果。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复位丢失情况发生,有3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效断裂退钉情况,取出内固定装置。手术时间30~65 min,失血量15~40 ml。无重要神经血管脏器损伤。影像学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Rockwood功能评分(13.50±1.86)分,疼痛(2.57±0.50)分、活动范围(2.78±0.41)分、肌肉强度(2.93±0.28)分、日常活动受限(2.85±0.35)分、主观结果(2.63±0.61)分,其中优20例,良3例,可1例。结论:锁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骨折类型,针对不同的骨折分型可对应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及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胸锁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伴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1月采用新型胸锁钩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13例锁骨近端骨折伴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6~78(54.08±13.91)岁。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根据X线和CT评估骨折复位以及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Rockwood胸锁关节评分评定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77±4.63)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9~13(11.00±1.75) d,骨性愈合时间3~4(3.65±0.46)个月。手术时间50~76(54.08±13.91) min,术中出血量20~56(46.08±11.15) ml,住院时间6~14(8.31±2.32) d。术后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83±11.26)分;Rockwood评分(13.70±1.85)分,其中优11例,良1例,可1例。结论: 采用新型胸锁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伴胸锁关节脱位,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患者功能恢复优良,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伴胸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采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19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0~75(40.50±7.62)岁;左侧10例,右侧9例。19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等损伤。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17(13.51±3.17)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时间2~6(3.77±1.24)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断裂、螺钉松动、感染、内固定激惹、异位骨化、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侧肘关节MEPS评分(91.26±3.87)分与术前(56.18±9.5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优11例,良7例,中1例。结论:采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手术切口小,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内固定对皮肤激惹小,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背侧钢板辅助固定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背侧钢板辅助固定30例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68(48.7±5.6)岁;骨折参照Doi分型:3块型24例,4块型6例。术中透视背侧钢板固定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度数,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3(11.3±0.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5(4.7±0.8)个月。背侧钢板固定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中位数(P25,P75)分别为5.30°(4.85°,6.03°)、12.45°(11.98°,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Gartland和Werley评分(1.1±0.4)分,优27例,良3例。结论:背侧钢板辅助固定有利于月骨窝背侧骨折块的复位和掌倾角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陈林  马一平  王庆丰  胡成挺  倪康裕 《中国骨伤》2018,31(12):1119-1123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2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61~81岁,平均70.3岁;平均骨密度值-2.74。26例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A型6例,B型7例,C型13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术前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肩关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均在16周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3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54.61±2.09、88.50±2.47;Mayo肘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58.19±2.74、90.30±2.16。结论: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劈肱三头肌入路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力  孙程  杨峰 《中国骨伤》2019,32(4):368-371
目的:探讨经劈肱三头肌入路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5~68(40.7±3.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10(5.0±1.2) d。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4(14.0±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4.0(3.0±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1.0±2.3,优15例,良4例,中2例;术后3个月VAS评分1.95±0.34。结论:经劈肱三头肌入路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能提供满意的术野暴露,便于关节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获得良好肘关节功能,且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钛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钛弹性髓内钉(TEN)替代钢板微创治疗锁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62例锁骨干骨折患者,男27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7.6岁;病程1~9 d,平均2.7 d。39例闭合复位内固定成功,23例需要在骨折端作约3 cm切口辅助复位内固定。根据OTA(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分型,简单骨折有5例06-A1,15例06-A2,11例06-A3,楔形骨折有4例06-B1,12例06-B2,15例06-B3。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进行VA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及去除内固定后行肩关节Constant评分,术后6周行肩关节Herscovici评分。结果:除2例失访,2例未取内固定,3例骨折尚未愈合患者,其余55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4个月。患者术前患肩疼痛VAS评分5.20±0.71,术后第3天VAS评分1.55±0.59,疼痛缓解显著。手术时间15~65 min,平均40 min。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2.71±0.54)个月;简单骨折与楔形骨折、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根据Herscovici标准评定患侧肩关节功能:优4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肩关节Constant评分在术后6周简单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优于楔形骨折患者;在内固定取出后4周简单骨折和楔形骨折肩关节Constant评分无明星差异。结论:钛弹性髓内钉(ETN)治疗有移位的锁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良好,疼痛缓解迅速,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对于OTA分型B型的粉碎骨折患者也能替代钢板取得很好效果,但是要掌握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孙益  许淑怡  李象钧 《中国骨伤》2019,32(4):321-32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74.1±5.4)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切断再固定。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73.8±4.5)岁,采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采用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4.5±3.6)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肩关节脱位3例,对照组肩关节脱位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92±1.10、5.8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分别为77.88±5.70、73.68±4.90;术后3个月分别为85.88±5.30、79.88±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Neer评分,治疗组优9例,良14例,差2例;对照组优4例,良18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的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疼痛,加快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Injury》2018,49(6):1104-1107
IntroductionTreatment for 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 has recently seen a paradigm shift towards surgical managemen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between plate osteosynthesis and conservative line of management in middle-third clavicle fractures.Material and method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was conducted on 69 patients with closed displaced clavicle fractures between May 2014 and May 2016. Patients with medial or lateral third clavicle fractures, polytrauma and compound fracture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Patients treated with plating were in group A (n = 36) while those treated with arm pouch were in group B (n = 33).Results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 in group A was 32.4 ± 43 and group B was 31.7 ± 26 years. 48 (69.9%) female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History of fall was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injury affecting 51 (73.9%) patien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type 2 B as per the Robins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e average operative duration was 78.3 ± 12.4 min. Union was seen at 15.6 ± 0.8 in group A and 22.8 ± 0.4 in group B (p < 0.0001). Two (6%) of the patients in group B had non-union. One (2.7%) patient in group A had mal-union. Two (5.5%) patients had plate prominence. One (2.7%) patient had superficial infection. The Constant and Murley scoring at 24 months was 89.42 and 76.24 in group A and group B respectively.ConclusionPlating for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 is can lead to better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 with minimal complications as compared to the conservative modality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