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LVH ) ,其猝死发生率明显升高 ,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其心血管病病死率较无LVH者增 8倍。因此 ,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不仅在于降低血压 ,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降低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 ,减轻和逆转左室肥厚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本文旨在观察缬沙坦 (valsartan)对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1 对象全部病人选自我院 2 0 0 0年 12月至2 0 0 1年 12月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未经治疗或停用降压药 2周的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病人 ,共…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肥厚(LVH)是原发性高血压(EH)的常见并发症,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大大提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轻和逆转LVH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为此,1999年3月至2004年1月,我们观察了新型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EH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对LVH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缬沙坦逆转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心室肥厚(LVH)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80~16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记录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LVMI分别为150±21.60,146±21.2,130±20.43;治疗12个月LVMI、LVDd、IVST、PWT均明显减小(P<0.01),差异显著,且血压明显下降。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48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对照组),治疗6个月,控制收缩期血压低于或等于140 mm Hg(1mm Hg=0.133kPa),舒张期血压低于或等于95 mm Hg。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作体格检查、血生化及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速度比值(E/A比值),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 调整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达目标值;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人左心室重量指数和E/A即显示差异,但缺乏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和E/A比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而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相对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更明显的改善,这种受益是独立于其降压作用之外的。 相似文献
5.
6.
缬沙坦长期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心室肥厚患者72例,随机分配到缬沙坦组(口服80~160mg/d)或阿替洛尔组(口服25~50 mg/d)(n均=36),治疗8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左心功能参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159/101 mmHg至142/89 mmHg;161/103 mmHg至145/90mmHg,1 mmHg=0.133 kPa)(P均<0.0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均<0.01);而在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变化,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P<0.05),而在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则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缬沙坦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优于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7.
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18只 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 3组 :一组于 8周处死 ,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和蒸馏水 (1g/kg·d) ,共 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 (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应用HE、VG染色 ,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 (TDM)、面积 (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 (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 (PVCA)。结果 与 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 ,18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 (P <0 0 1) ,丹参治疗组大鼠反映左室肥厚的各项指标上升不明显 (P >0 0 5 ) ,但收缩压仍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一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和蒸馏水(1 g/kg*d),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VG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TDM)、面积(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结果与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18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P<0.01),丹参治疗组大鼠反映左室肥厚的各项指标上升不明显(P>0.05),但收缩压仍显著升高(P<0.01).结论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缬沙坦的降压和对左室肥厚的消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氨氯地平作对照 ,用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2 4 h ABPM)和心脏超声来研究新型血管紧张素 (A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降压和左室肥厚消退作用。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77例未经治疗或停用降压药 2周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室肥厚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缬沙坦组 :3 9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 5例 ;年龄 41~ 6 4(45 .3± 6 .1 )岁 ;收缩压 (SBP) (1 6 4± 1 6 ) mm Hg(1mm Hg =0 .1 3 3 k Pa) ,舒张压 (DBP) (1 0 3± 9)mm Hg;氨氯地平组 :3 8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 2例 ,年龄 41~ 6 5 (48.0± 7.6 )岁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 (LVH)的影响。方法 :选择5 2例EH患者 ,其中有LVH者 2 0例 ,口服缬沙坦 80~ 16 0mg/d ,为期半年。观察血压、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 ,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 :EH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 (P <0 .0 1) ,其中LVH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重量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明显 (P <0 .0 1)。结论 :缬沙坦治疗EH安全、有效 ,并且可逆转LVH。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浆N—proBNP水平及缬沙坦治疗前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疾病对照组)及血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各40例,用缬沙坦80一160mg/d治疗24周。分别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N—proBNP浓度。结果(1)治疗前血浆N—proBNP水平观察组较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血浆N—proBNP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5),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3)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N—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N—proBNP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左心室重构的良好指标。缬沙坦能够降低血浆N—proBNP浓度,可有效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性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58例以前未治疗过且超声心动图证实有LVH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或β2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8个月后,比较两种药物对LVH的影响。结果共获得52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8个月后,缬沙坦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从(127±23)g/m2降低到(106±25)g/m2(比值R:0.83;95%C:I0.79~0.87;与基础值相比P<0.0001)。倍他乐克组LVMI降低的幅度较小,从(127±25)g/m2降到(117±27)g/m2(R:0.92;95%CI:0.86~0.98;与基础值相比P=0.0082)。LVMI的平均下降缬沙坦组为21g/m2,而倍他乐克组仅为10g/m2(与基础值相比R:0.91;90%C:I0.85~0.97)。结论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逆转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逆转左心室肥厚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逆转左心室肥厚 (L VH)的效应。方法 :将 2 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6只。其中 3组分别灌喂缬沙坦 8mg/ kg、2 4mg/ kg和苯那普利 1m g/ kg;另一对照组给生理盐水 ,并与雄性同周龄 Wistar Kyoto大鼠 (WKY)比较。结果 :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 (均P <0 .0 1) ,以 2 4mg/ kg缬沙坦的降压幅度最大 ,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苯那普利组的心肌细胞横径 (TDM)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缬沙坦 (2 4m g/ kg)组的 TDM和心脏湿重 /体重 (HW/BW)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均具有逆转 L VH的作用 ;缬沙坦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且降压和逆转 L VH的作用强度并不平行 ;缬沙坦 (2 4mg/ kg)逆转 L VH的作用较苯那普利 (1mg/ kg)强。 相似文献
16.
抗高血压药物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高血压药物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君良综述安徽省立医院顾统元审校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最初是一种有益的代偿过程,表示心脏对增加的左心室(LV)张力的适应。但也是演变成显性临床疾病的第一步,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8只16周龄SHR,随机分为依贝沙坦治疗组(SHR-I)和SHR空白对照组(SHR-C);另设同源的WKY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依贝沙坦50mg.kg-1.d-1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取左心室心肌称重,计算左心室/体重比(LVW/BW),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变化,计算机图象分析测量心肌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SHR空白对照组的收缩压(SBP),LVW/BW,CVF,PVCA均显著高于WKY对照组(P<0.01),与SHR空白对照组相比,依贝沙坦治疗组能有效降低SHR的SBP,改善左心室肥厚(P<0.01)并使左心室内膜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减少(P<0.01)。结论依贝沙坦可有效降低SHR血压,部分逆转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8.
苯那普利及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 10 1例随机分成A组 (苯那普利 10mg/d ,36例 )、B组 (缬沙坦 80mg/d ,34例 )和C组 (苯那普利 10mg/d加缬沙坦 80mg/d ,31例 )。治疗 4周时若血压≥ 16 0 / 10 0mmHg(1mmHg =0 .133kPa) ,则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 2 0mg/d和 16 0mg/d。总疗程共 2 6周 ,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并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 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 MI(P <0 .0 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②分别比较 3组治疗前 2 4h平均收缩压、2 4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2 4h平均收缩压、2 4h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但治疗后 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缬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用药能使这一作用更为显著 ,且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9.
2002~2003年,我们对6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贝那普利和缬沙坦降压治疗,以探讨两者在降压的同时,对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或住院病人,单纯性高血压同时合并有左心室肥厚238例,随机分为:①美托洛尔组120例,给予美托洛尔25-100mg/d;②硝苯地平组118例,给予硝苯地平20-60mg/d,疗程为6个月,采用惠普CF100彩色多普勒进行心脏形态学检查,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美托洛尔组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左心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美托洛尔可以逆转高血压病程中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