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添添  周建庆 《浙江医学》2019,40(4):393-396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冠心病进展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以及其在斑块进展中的作用,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斑块破裂和出血等,这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斑块内血管新生可以由诸如低氧和炎症等因素诱导,如果可以抑制或减缓斑块内血管新生来稳定斑块,有望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新策略。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因素、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关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Endoglin(CD105)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屑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是最近多数学者确定的一种最理想的人类内皮细胞增殖的指示剂。CD105被发现在血管生成组织的脉管内皮上过表达。已经有一些临床前的研究发现CD105在血管发生上的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内膜往往出现血管新生。而这些新生血管可以促进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病理性血管生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要的病理学特征,其与斑块出血及破裂高度相关,是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根据目前研究表明引起不稳定斑块破碎的主要原因是斑块内新生滋养血管(Vasa Vasorum, VV)结构功能的不完善。脆弱的新生滋养血管易导致缺氧或炎性反应,进而引起滋养血管破裂、出血,使稳定斑块发展成为易损斑块。因此,研究AS斑块内新血管生成的原因与AS斑块的稳定性的关系,预防斑块出血、破裂,对心脑血管病人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就AS斑块中滋养血管新血管生成的原因、机制,以及新生血管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A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内皮抑素和生理盐水处理,8周后将大鼠处死,测量血脂水平,取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测量斑块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鼠单克隆抗体CD31培养以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各模型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稳定性斑块比例大于模型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计数内皮抑素组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能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抑制斑块进展,增加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烷氧基异黄酮(7-difluoromethoxy-5,4'-dimethoxygenistein,DFMG)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将20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模型组、溶剂组、DFMG组和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养的同时,DFMG组添加DFMG10 mg/(kg·d),洛伐他汀组添加洛伐他汀5 mg/(kg·d),溶剂组添加DMSO10 mg/(kg·d);另取5只C57BL/6小鼠普通饮食喂养作为空白组.喂养16周后,取血清检测小鼠血脂,胸主动脉大体标本油红O染色,组织HE染色检测脂质斑块、Masson染色检测斑块稳定性、免疫组化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FMG降低主动脉粥样斑块与血管腔内径比值(P<0.05),降低血浆血脂LDL、VLDL、TG、CHOL水平(P<0.05),减少胸主动脉油红0染色脂质斑块面积(P<0.05),增加斑块胶原纤维含量(P<0.05),降低胸主动脉VEGF、vWF和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 DFMG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血管新生,维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7.
Li ZL  Gao Y  Jia JS  Chen SQ  Wang HH  An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0):1748-1752
目的建立新生血管的内皮中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转基因动物。方法构建含巢蛋白第二内含子和GFP的载体nestin-hsp68-gfp,转入U251细胞,验证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然后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建立转基因动物。小鼠出生后,剪尾提基因组,用PCR初筛,然后对初筛阳性的小鼠检测GFP的表达。结果出生13只小鼠,初筛2只阳性。能检测到GFP在出生后和胚胎小鼠中有表达。结论成功制作标记新生血管的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可靠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模型基础。方法 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采用ADP酶染色和视网膜连续切片法,定量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视乳头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并见血管迂曲、扩张、变形,视网膜周边部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右眼球连续切片发现模型组小鼠有许多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并且内界膜下的细胞增殖,排列紊乱,并见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前有新生血管芽。结论 成功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并且可作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以不稳定斑块破裂或侵蚀导致的血栓栓塞事件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1]。不稳定斑块包含以大坏死核心为特征的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和侵蚀引起的糜烂斑块[2-3]。目前国内外关于不稳定斑块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0.
建立兔高脂血症模型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目的 探索短时间内建立兔高脂蛋白血症模型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方法 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制备兔高脂蛋白血症模型。酶标法测定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分别于高脂饲养前、第3周和第6周测定上述指标。并于第6周后作形态学观察。结果 饲养3wk后,血清中TC、TDL明显升高(P<0.01)。饲养6wk后肉眼及光镜下均可见典型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此法能短时间内建立免高脂蛋白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痰瘀同治方对心肌缺血区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双向调节作用,探讨自噬在其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ApoE-/-)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痰瘀同治(Tanyu Tongzhi,TYTZ)组,每组10只,饲喂高脂饲料;另取C57BL/6J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饲喂4周后,模型对照组和TYTZ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针100mg/kg,连续2d,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造模成功后4周,TYTZ组给予TYTZ方流浸膏2 145mg/(kg·d),以蒸馏水稀释成0.4mL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给药6周后,用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缺血区和主动脉的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和主动脉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Ⅰ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心肌组织和主动脉组织CD31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YTZ组心肌组织CD31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主动脉组织CD31表达则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心肌组织和主动脉组织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YTZ组心肌组织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主动脉组织LC3Ⅱ/Ⅰ蛋白表达则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TYTZ方在抑制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同时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区的血管新生,该方对自噬水平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中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高脂饲养同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模型,并为后期研究中医药防治情志失调合并AS疾病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2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AS组、AS+CUMS组,每组各10只。各组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了空白组给予普通基础饲料外,其余两组更换为高脂饲料喂养,同时AS+CUMS组给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造模16周后对模型进行评价。实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体重状态、进食量、兴奋度、毛发色泽等一般形态;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指标(糖水偏嗜实验、旷场实验);ELISA检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ELISA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情况。结果:与空白组对比,AS+CUMS组小鼠兴奋度、进食量明显下降;AS组小鼠糖...  相似文献   

13.
尤蓓  尹桂芝  于金德  李彪 《上海医学》2004,27(6):436-438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工作离不开动脉输送的氧气和营养。而动脉管壁本身的养分则由管腔直接扩散或由滋养血管提供。大多数动脉包括冠状动脉,滋养血管只出现在血管外膜。然而,当动脉管壁厚度超过0.5mm时,滋养血管必须伸入中膜层,明显增厚时甚至可伸入内膜。有报道,高脂血症猪模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前即有外膜新生滋养血管增多。尸体解剖结果也显示,动脉壁的粥样硬化范围与滋养血管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薛春燕  黄振平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3):257-258,I0004
目的: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制备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方法:新生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出生后第7~12 d置于75%氧箱内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饲养。至第17 d时处死小鼠,摘取眼球,固定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各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平均每个切面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为(25.70±4.90)个,对照组平均为(0.85±1.02)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VEGF染色较实验组减弱。结论:该方法能建立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SGLT2)抑制剂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机制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Apo...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基础病变,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也决定着疾病的预后与转归。AS的发生机制复杂,有损伤炎症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经典Vannucci法进行改进,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方法 将新生11 d的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20)和缺血缺氧组(HIBD组,n=160),对HIBD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分别按照C1-C8条件缺氧建模。建模后通过比较各条件下小鼠死亡率、建模成功率和TTC染色脑梗死体积,选取最稳定的建模条件。建模后利用体重生长曲线分析小鼠生长发育情况;Longa、Grip test、悬吊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8% O2、35℃条件下缺氧45 min,死亡率低(8.3%)且成模率高(47.92%);HIBD组较N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并出现严重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结扎侧出现脑梗死区,约占全脑体积(17.76±0.70)%;结扎侧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结论 本实验采用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在8% O2、35℃条件下缺氧45 min复制HIBD动物模型,简便且稳定性好,是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创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动脉粥样硬化(AS)破裂斑块及血栓动物模型.方法 21只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液氮冻伤+高脂喂养组(A组=11只)和高脂喂养组(B组=10只).A组实施右颈总动脉内膜液氮冻伤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B组单纯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末以液氮激发斑块破裂,激发前后分别采血检测血脂、hsC-RP、MMP-9及PAI-1水平;激发48 h后处死所有动物,取出右颈总动脉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等,光镜及电镜观察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8周后兔血脂水平明显升高;激发后血浆hsC-RP、MMP-9及PAI-1均明显升高;所有A组兔子的右颈总动脉均可见AS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而B组兔子未见斑块或血栓形成;所建立的破裂斑块在组织结构、细胞构成、生长特征和脂质沉积方面与人类斑块相似.结论 液氮冻伤术能简便、快速、高效地建立AS破裂斑块及血栓模型,从而为研究人类AS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的机理和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优化体外培养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实验模型的条件和方法。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的胸主动脉,剔除主动脉周围的脂肪及结缔组织,使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动脉,剥离血管外膜,将血管剪成0.5 mm长的动脉环,置于预先包被有鼠尾Ⅰ型胶原的96孔板中培养,给予DMEM+2.5%胎牛血清,DMEM+10%胎牛血清或DMEM+2.5%胎牛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终浓度为50 ng/mL)100 μL/孔,覆盖胶原表面。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动脉环新生微血管。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内皮细胞。结果: 鼠尾Ⅰ型胶原包被的96孔板(DMEM+2.5%胎牛血清)内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多于24孔板(t=-6.000,P<0.05)。DMEM+10%胎牛血清组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高于DMEM+2.5%胎牛血清组和DMEM+2.5%胎牛血清+VEGF组。DMEM+10%胎牛血清组培养2~4 d后小鼠主动脉环开始出芽, 6~8 d后动脉环新生微血管分支、数量及长度达到高峰。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可以得到生长状态良好,出芽率高,纯度高的离体小鼠动脉环血管新生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20.
建立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对于探明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载脂蛋白、脂质代谢有关的受体、脂质代谢有关的酶和转运蛋白等十几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