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术式,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手术质量要求的提高,微创技术近年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对5例行CABG的患者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中剩余的大隐静脉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内膜情况。结果术中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1支~3支,采集时间为25 min~42min,5例患者术后均无下肢皮肤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卧床2d~3d。术后3个月,5例均无心绞痛复发及心肌梗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内膜完整。结论 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尤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内窥镜采集静脉技术已经运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以减少术后的伤口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其学习曲线较长,如何尽量减少对大隐静脉的损伤,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仍有待研究。方法我们对比研究了150例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大隐静脉的损伤情况和术后伤口并发症,其中分为经内窥镜采集静脉移植物病人组(1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静脉移植物病人组(50例)。移植物的采集方法由外科医生决定。术中出现静脉分支直接断裂处距离静脉主干≤1mm,需要缝线修补视为大隐静脉直接损伤,统计两组术中静脉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血肿以及患者主诉症状。结果内窥镜采集静脉移植物病人组(1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静脉移植物病人组(50例)。完整学习曲线后的大隐静脉直接损伤无明显差异[(1.22±0.44)个vs.(1.23±0.51)个,P>0.05],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38±4)min vs.(38±6)min,P>0.05],内窥镜采集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低(5%vs.22%,P<0.01)、两组血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6%vs.4%,P<0.05),患者轻度不适感无明显差异(20%vs.18%,P<0.05),内窥镜采集组患者中、重度不适感较低(11%vs.26%,5%vs.20%,P<0.01)。结论术者应树立在采集过程中对静脉移植物"No touch"的观念。必须保证足够的培训期,拥有合理的采集技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静脉和桥式切开采集静脉对静脉移植物的直接损伤无明显差异,其伤口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两者静脉移植物的远期狭窄差异仍需合理的前瞻性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技术的学习曲线及减少对大隐静脉的损伤、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移植物组(2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大隐静脉移植物组(50例)。比较两组术中大隐静脉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完整学习曲线后,两组大隐静脉直接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44)个vs.(1.23±0.51)个,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min vs.(38±6)min,P>0.05]。经过100例采集经验后,内窥镜组手术时间缩短[(27±4)min vs.(38±6)min,P<0.05];内窥镜采集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低(0%vs.22%,P<0.05)、血肿发生率低(0%vs.4%,P<0.05)。结论保证足够的培训期,拥有合理的采集技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大隐静脉移植物的直接损伤与桥式切开采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伤口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EVH)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做为CABG血管材料患者352例。手术方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17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5例,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8例,二尖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2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18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0例,围术期心肌梗死6例,低氧血症6例,精神异常3例,皮下隧道内血肿、下肢肿胀疼痛3例,皮肤灼伤2例。术后死亡4例 (1.13%),原因为低心排出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心室颤动1例,大面积脑梗死l例。结论 加强术后监护及治疗,及时纠正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是安全和值得推荐的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与直视切开采集大隐静脉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5年4月~2010年1月行CABG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268例。根据大隐静脉的采集术式分为两组,使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患者进入内镜组(EVH组,n=129),采用直视切开采集大隐静脉的患者进入切开组(OVH组,n=139),应用64排螺旋CT(64-MSCT)对比分析手术后3个月、1年、3年大隐静脉桥通畅率。结果 EVH组与OVH组术后3个月、1年、3年大隐静脉桥通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8.0%vs.85.6%),(78.9% vs.79.9%),(72.2% vs.71.8%), P<0.05],但EVH组采集时间更长[(50.23±5.87)min vs.(38.65±7.96)min],破损情况更多[(1.51±0.19) vs.(0.8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和直视切开两种采集方式的大隐静脉桥近、中期通畅率接近,但内窥镜法采集时间较长,静脉破损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自体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取材、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1例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使用自体桡动脉(RA)为桥血管,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60.8±7.5)岁。B组:未使用RA为桥血管,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63.2±5.4)岁。将两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围术期A组死亡1例,病死率3.8%,B组死亡2例,病死率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通过双源CT检查显示自体桡动脉通畅程度优于大隐静脉(P0.05)。结论:自体桡动脉是较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材料,精细的不接触采集技术,科学合理应用舒张血管药物,可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内窥镜与传统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298例采用内窥镜静脉采集法(EVH)行CABG的患者(EVH组),并与同期309例采用传统切开静脉采集法(CVH)行CABG的患者(CVH组)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获取静脉时间、获取静脉长度、静脉桥数、总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切口血肿、局部皮肤坏死、皮炎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VH组患者住院期间腿部疼痛(17.4%比51.1%,P=0.000)、住院期间腿部水肿(0.7%比32.7%,P=0.000)及淋巴漏(0比7.4%,P=0.000)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BG术中应用EVH能够显著减轻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内镜取大隐静脉与不接触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因冠心病在我院行CABG的患者7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46例)与不接触组(3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等情况.结果:内镜组术后切口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不接触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0月-2004年1月95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191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四组,对四组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手术病死率为5.6%,糖尿病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2.1%.结论糖尿病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EVH)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应用以及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1病区73例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的CABG术早期、中期结果。结果:下肢切口为(4.0±2.0)cm;大隐静脉取材长度(32.1±6.8)cm,获取时间为(50.0±12.9)分钟。静脉壁损伤需要7-0Prolene线修补的漏口数平均为1.3个。1例术中转为开放获取大隐静脉,所有患者术后无下肢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死亡事件发生。随访65例,随访时间1~34个月。冠状动脉CTA显示大隐静脉总体通畅率为86.0%。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可能带来良好的早期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高龄(65-80岁1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延长住院时间,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结论对于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行CABG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降糖药物的应用及护理,术后通过对持续心电监测、呼吸道的护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控制血糖、营养支持及预防心衰的护理是该手术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心脏停跳或不停跳)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159例患者,其中男118例,女41例,年龄为(67.0±7.5)岁,根据心脏是否停跳分为停跳(on-pump)组及不停跳(off-pump)组,并对两组患者行CABG后的脑卒中发生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6例,随访率93.6%,随访时间6~120(46.3±25.3)个月,10例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2例脑出血,8例脑梗死。17例死亡(4例脑部并发症,1例食管癌,1例肺癌,11例为心源性),平均死亡时间为术后41(4~72)个月。停跳组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率及生存率与不停跳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是否停跳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率和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取96例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手术管理、药物干预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2.08%VS14.58%)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符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需要,可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与常规开放方式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阜外医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应用不接触技术(NT组)或常规开放方式(CV组)同期行CABG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获取大隐静脉技术术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NT组41 例,男3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切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与传统方法取大隐静脉进行比较。方法:我科48例应用大隐静脉CABG的患者中,采用传统方法切取大隐静脉26例(Ⅰ组),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22例(Ⅱ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取大隐静脉时间、所取大隐静脉长度、术后下肢切口疼痛需应用镇痛药、下肢局部麻木、下肢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切口周围瘀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对大隐静脉均无损伤,取材大隐静脉长度无明显区别,Ⅰ组取大隐静脉时间小于Ⅱ组(P0.05),Ⅱ组术后下肢切口疼痛需应用镇痛药例数、下肢局部麻木例数、下肢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切口周围瘀斑均小于Ⅰ组(均P0.05)。结论:腔镜辅助下取大隐静脉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其切口美观,创伤小,且能明显减少传统方法的腿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桡动脉-大隐静脉组合V形桥新术式的安全性和近期移植血管通畅率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自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共完成29例桡动脉-大隐静脉组合V形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平均年龄(65. 3±8. 2)岁,女性4例(16%)。将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做近端吻合,桡动脉与该大隐静脉端侧吻合,吻合口距升主动脉的距离≤0. 5 cm。对术后30 d死亡率,桡动脉-大隐静脉组合V形桥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的近期通畅性(术后6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30 d死亡率为零;术后6个月对桡动脉-大隐静脉组合V形桥吻合口及远端吻合口的通畅性应用冠状动脉CTA进行评价,通畅率均为100%。结论:桡动脉-大隐静脉组合V形桥CABG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术式,临床效果满意,近期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的189例冠心病行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6例)和无糖尿病组(133例),对比两组临床特点,搭桥支数,术后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而严重(P<0.01),搭桥4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6.3%∶19.63%,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例组(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更加严重,合并症更多,需认真、积极对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电视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的体会。方法纳入自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老年CABG患者303例,年龄60~84(68.6±7.3)岁。术中在电视内镜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197例(ESVH组),采取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SVH)106例,ESVH组与OSVH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在室射血分数、每例搭桥数目、伴发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ESVH组与OSVH组耗时分别是(38.3±8.8)min和(35.5±7.2)min(P〈0.01),ESVH组与OSVH组分别出现皮下血肿8例(4.1%)和2例(1.9%),无显著差异(P〉0.05)。ESVH组术后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脂肪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慢性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OSVH组(2.0%vs 19.8%,P〈0.05);ESVH组术后下肢疼痛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OSVH组[(8.4±1.8)vs(13.3±2.8)d.P〈0.001]。结论内镜采集大隐静脉桥创伤小,能明显减少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入选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在DESIRE注册的104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接受PCI治疗和CABG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住院临床结果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较低(P<0.01);院内病死率较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02).平均随访22个月,两组随访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两组随访MACCE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但PCI后随访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改善PCI的长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