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高血压管理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为了达到提高基层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9):825-833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基层医疗机构中高血压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及影响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6月4日至8月5日期间,全国共4 062名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参与本次调查。依据《2017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将其中与高血压治疗相关的8大类、70种口服降压药物作为本研究的调查药物,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行动组织(WHO/HAI)标准调查法中的可获得率作为可及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制定调查表,通过手机微信链接模式完成数据采集,对乡镇及城市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可及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以可获得后的使用/不使用作为因变量,以工作年限、职称、城市/乡镇、地区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全部基层医疗机构中,总体可及性高(可获得率75%)的药物有: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0号)(88.4%)、硝苯地平(76.9%);总体可及性较高(可获得率50%~75%)的药物有:吲达帕胺(65.3%)、美托洛尔(61.6%)、氨氯地平(57.4%)、卡托普利(55.9%)、缬沙坦(53.9%)、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53.2%)、依那普利(52.6%)、氢氯噻嗪(51.3%)、厄贝沙坦(50.5%)。(2)除总体可及性高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以外,仅总体可及性一般(可获得率25%~50%)的尼群地平、总体可及性低(可获得率0%~25%)的地巴唑、萘哌地尔、肼屈嗪、米诺地尔在乡镇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可及性明显高于城市基层医疗机构。(3)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吲达帕胺、美托洛尔、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分别为抗高血压药与利尿剂复方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受体阻滞药(ACEI/ARB)等5类降压药中总体可获得率最高的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工作年限及职称、所在乡镇/城市基层医疗机构以及所在地区与这些药物可获得后的使用/不使用相关。结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硝苯地平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可及性高,我国绝大多数高血压基本药物在城市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可获得率均高于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工作年限及职称、所在乡镇/城市基层医疗机构以及所在地区与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吲达帕胺、美托洛尔、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可获得后的使用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区148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以促进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区148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5~2016年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使用频度以及日均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抗高血压药使用呈上升趋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使用量居前。结论该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较为合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能为基层以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人员配置及培训现状,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尤其是信息化人才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06-15至2017-07-15,调查对象为除上海市、西藏自治区之外的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6 753家,其中东部地区1 684家(占24.9%),中部地区1 985家(占29.4%),西部地区3 084家(占45.7%)。收集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网络问卷调查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表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信息化主管领导、信息化人员配备情况及数量、信息化培训情况及培训次数、现有人员是否满足信息化工作需求情况等。结果 (1)6 7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信息化主管领导为院长占59.72%,副院长占27.80%。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信息化主管领导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 7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信息化人员占96.33%,有专职信息化人员占58.60%,有兼职信息化人员占17.96%;专职信息化人员数量为(1.91±1.46)人,兼职信息化人员数量为(1.70±1.48)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信息化人员、专职信息化人员、兼职信息化人员所占比例及专职信息化人员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兼职信息化人员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7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者占50.91%,有医护人员信息化培训者占55.23%;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次数为(0.97±0.90)次,医护人员信息化培训次数为(0.97±0.93)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信息化培训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信息化培训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 7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现有人员不满足信息化工作需求者占35.11%,不确定者占3.90%,基本满足者占55.93%,完全满足者占5.06%。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现有人员是否满足信息化工作需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院级领导直接管理的模式但存在地区差异,信息化人员配备、培训不足且地区间信息化人员资源不均衡,部分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现有人员不能满足信息化工作需求情况,仍需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数据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2月,分析CHARLS2015数据并从其调查问卷中筛选“过去1个月里去医疗机构看过门诊或接受过上门医疗服务的高血压患者”共1549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并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观察指标可及性后采集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一般资料、卫生服务可及性因素及医疗服务需求因素。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49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862例(占55.6%)选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不同性别、年龄、饮酒情况、健康状况自评结果及近4周内是否患病、血压是否控制住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吸烟情况、医疗保险及是否服用高血压药物、社区/村内是否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去的医院是否在本市内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不同医疗机构就诊患者每周运动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年收入、就诊费用总额、就诊费用自付比例、就诊单程交通费用及就诊单程交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费用总额〔OR=0.948,95%CI(0.906,0.992)〕、就诊单程交通费用〔OR=0.000,95%CI(0.000,0.007)〕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CHARLS2015数据,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为55.6%,就诊费用总额高、就诊单程交通费用高是影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0,5(1):37-37
2010年2月28日起,广西14个市33个县(市、区)政府办的423所乡镇卫生院,南宁、柳州市政府办的11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所用药物由自治区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0,5(2):159-159
2010年2月28日起,广西14个市33个县(市、区)政府办的423所乡镇卫生院,南宁、柳州市政府办的11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所用药物由自治区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唐山市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现状。方法选取唐山市所辖5区、4县、1个县级市、1个开发区共11个行政区域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CHS)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研究对象,应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估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唐山市共有95家城市CHS机构和122家乡镇卫生院。96.3%建立了老年人的健康档案,老年便利就诊服务开展率57.1%,慢性病管理开展率99.1%,长期卧床病人卫生服务开展率36.4%,健康教育开展率91.7%。城乡之间除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外,其他项目均存在差异,城市开展服务好于农村(P0.05)。机构的运行和老年卫生服务的全面开展存在着资金支持不足、高素质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医保运行不顺畅等问题。结论目前唐山市针对老年人卫生及照护服务的开展尚不能满足城乡老年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农村老年卫生及照护服务开展率低,呼吁政府及卫生部门给予重视和大力支持发展城乡基层老年卫生及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1,(5):408-408
6月11日,广西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三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确认竞聘资格过渡考试。共有39个试点县(市、区)所辖的440全乡镇卫生院和19个试点城区所辖的44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401位在岗编外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渠道,根据"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补偿政策模式测算全疆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政府应补偿的各项费用,对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访谈法获取相关数据。结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后,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渠道只有医疗服务收费、政府补助。政府在药品零差率销售、聘用人员工资、基本公用经费等方面都要给予补偿。结论通过研究,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各项经费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能够从机制上切断目前以药养医的趋利行为,规范医生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从源头上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恢复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后,测算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需补偿的各类经费,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补偿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方法:查阅我院2010年10月门诊应用抗高血压药的处方,对其用药种类、剂量及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量最常应用的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抗高血压药应用频度(DDDs)前3位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及缬沙坦,药物利用指数(DUI)均≤1。约50%采用联合应用进行降压治疗,以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最多。结论:应用药物基本合理。注意合并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领导重视,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实施,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可及性和人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同行们探讨。1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1999年起步,截止到2009年10月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82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145家乡镇卫生院、214家村卫生室和2 938户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受访的乡镇卫生院和93.6%的村卫生室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48.2%的受访老年人接受过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的内容主要为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领导重视、政策完整性、经费分配等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因素。结论应进一步提高供需双方的认识,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门诊患者2239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门诊各科室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数量、分布情况、用药情况以及药费金额,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该院使用的各类降压药中所处的地位。方法利用"东华医院信息系统"门诊医师工作站收集复兴医院2007年7月26日至2008年1月31日门诊各科室收治22399例高血压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分级等就诊资料及用药情况、药费金额。将患者就诊科室分为心血管内科、非心血管内科、非内科专业3个组,根据医院门诊药房备药情况将降压药物分为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利尿剂、中成药、传统复方降压药物8类。分析3组患者血压分级、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不同类型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药费金额之间的差异。结果在门诊就诊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多于男性患者(53.77%vs46.33%),心血管内科组高血压3级患者明显多于非心内科组及非内科专业组(P0.001),其西药费次均金额亦最高(296.75元),而中成药次均金额最少(0.00元)。在非内科专业组中,中成药次均金额明显多于西药费(P0.001)。在非心内科组与非内科专业组中处方量最大的前3种降压药物依次为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心血管内科门诊处方量最大的降压药物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结论心内科医师更多地在指南范围内选择降压药物,心血管内科组在降压治疗中中成药使用量明显少于非心内科组及非内科专业组。目前在复兴医院β受体阻滞剂仍作为一线降压药物被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诚  崔丹  王军  方萍 《地方病通报》2011,(1):75-75,79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成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项措施,是从制度上、体制上实现基本药物的公平性、可及性,是基层社区卫生用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5区95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县122家乡镇卫生院,采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估参考标准》中的评估内容和项目及自行设计并经信效度检验的《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开展的服务项目,城乡之间在老年便利就诊服务等6项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居民接受过诊疗、保健、预防、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及其他基层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为45.9%;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城乡、年龄、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养老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慢病罹患情况、生活自理状况(P0.05)。结论空巢高龄老人服务、临终老人服务、痴呆老人服务开展情况较差,尤其农村更差。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影响因素复杂,应加强对可干预因素的管理,促进老年人对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医改启动实施两年以来山东省四项重点工作任务取得的进展成效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推动改革顺利实施的对策。方法对2009年4月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山东省卫生信息统计中心提供的《医改进展监测报表》、《山东省卫生统计年鉴》及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采用省级部门全口径报表,运用政策分析方法、卫生经济学方法等对调查的各类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医改方案的设计、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绩效等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政策建议。结果 2008~2010年,我省卫生筹资总额增长较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均持续增长,三项基本医保的实际住院报销费用得到大幅增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达标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有了较大发展,基本药物制度总体覆盖率达到82%,9类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率达100%。结论深化医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卫生投入,创新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监管、全面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及精细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望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控烟现状,为有效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的要求,对95家区属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95家区属医疗卫生机构都能依据国家要求较好地完成控烟工作,在吸烟情况调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χ2=4.58)总体好于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χ2=9.1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区属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烟蒂情况和吸烟人员的发现率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卫生机构仍存在有人吸烟、其他人未对吸烟人员及时劝阻的问题。结论建议在"无烟单位"广泛开展烟草危害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控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不断着力提高职工参与控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社会影响力,努力巩固并扩大控烟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在我国华北、华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不同地区(4个城市、8个农村)抽取12组年龄35~64岁人群,每组要求1000人,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患病及高血压用药情况等。降压药物根据活性成分分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中枢作用药物、血管扩张药和其他(中草药等)。结果调查对象11 623人,共检出高血压患者3983例,服用降压药患者为1239例(31.1%)。除329例使用其他类(中草药等),69例具体药物不详外,单药治疗患者367例(43.6%),联合治疗患者474例(56.4%)。单药治疗中应用比例最高的药物为钙拮抗剂(53.4%),联合治疗中比例最高的二联用药为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7.4%)。不常规推荐用药方案有β受体阻滞剂+ARB和ACEI+β受体阻滞剂联用(占1.5%、1.3%)。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病患者381例中,有160例服用降压药,单药治疗患者82例(51.2%),联合治疗患者78例(48.8%)。结论我国社区人群中高血压用药方案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但仍存在不常规推荐的用药方案,单药治疗中钙拮抗剂应用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西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省制定老年人医疗保健措施、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形式对我省11个地市38个县60岁及以上人群的健康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共抽查2 932人.慢病患病率33.0%,城市高于农村;就诊大都选择在诊所、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两周患病率15.5%,就诊率9.7%,未就诊率20.6%,主要是经济困难和自感病轻;年住院率7.8%,城市高于农村,需住未住院率为51.4% ,主要原因经济困难和自认没必要;老年失能以听力和视力障碍为主;近期体检率城市高于农村, 63.2%的老年人希望每年接受一次,69.1%希望上门服务,46%希望发展家庭病床;老人对医护技术与服务态度满意率低,且73.1%的人自费医疗,并普遍感到医疗费用偏贵.性别、收入、去最近医疗点时间、医保制度、医疗费、对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满意度为影响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率高,利用率低.改善其经济状况、降低医疗费、完善医疗服务系统、提高医技水平与服务态度、健全医保制度、合理布局医疗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村卫生室和卫生院技术和服务能力是解决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