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康复及预防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患者体力恢复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的患者(无严重合并症)被随机分为运动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运动组实施系统的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活动情况及再狭窄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运动组术后步行距离及上台阶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PTCA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显著柢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患者早期体力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CHD)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后再狭窄 (restenosis ,RS)发生率高 ,约有 3 0 %~ 5 0 %的手术成功者在手术后 3~ 6个月出现冠脉RS。故PTCA术后RS的预防至今仍是介入心脏病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在过去的十余年里 ,人们对RS的发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但目前对其发生机制了解尚不完全 ,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继续研究。活性氧 (re… 相似文献
3.
Gruentzig于 197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 CA)。目前PTCA已成为当今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其拓宽了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的新领域 ,可完成及时和更充分的再灌注 ,并可减少成功溶栓后的残余狭窄。但PTCA的主要局限是经常发生冠脉再狭窄 (Restenosis ,RS) ,从而影响其远期疗效 ,从临床标准看 ,其发生率可达 2 0 %~ 30 % ,而从造影随访看可达 40 %~ 5 0 % [1] 。迄今为止 ,唯一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QT间期离散度(QTd)作为心肌复极不同步已被证实在心肌缺血、损伤、坏死时发生显著变化。大量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在溶栓成功或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术后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改善因冠状动脉腔内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的行之有效的技术。PCI存在的最重要的局限性是“再狭窄”。冠脉造影仍是目前诊断再狭窄的金标准.但因为此检查是有创性的,并且收费较高,所以仅应用在一小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随访中监测再狭窄的发生。临床上有许多再狭窄无创评价手段在应用,但其在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方面较冠脉造影相差较远,所以寻找一种切实有效的无创评价手段是目前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10月至2 0 0 2年9月我院共为35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于4 2病变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31个。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中男2 6例,女9例,33~71岁,平均5 5 6岁。稳定性心绞痛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7例,心肌梗死3例;单支血管病变2 5例,多支血管病 相似文献
7.
PTCA或支架植入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经PTCA或 (和 )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 1h(前向血流恢复TIMI 3级 )及 1周后的QT、QTc、QTd、QTcd的观察 ,探讨狭窄或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恢复前向血流对QT间期离散度的持续影响的问题。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及开滦矿务局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于 75 %的冠心病患者 44例。排除长QT间期综合征、心脏瓣膜病、束支传导阻滞、房颤或服用影响QT间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心律平、胺碘酮、乙吗噻嗪等及服用地戈辛的患者。1 2 Q…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6h)与延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和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AMI病人82例,按发病至到达医院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6h以内为A组,共36例行急诊PTCA,6h以后46例为B组,行延迟PTCA。观察他们的术前、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的QTd、QTcd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6d、30d及180d,A组QTd、QTc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优于B组(P均〈0.05)。A组术后6d QTd、QTc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B组术后6d与术前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30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急诊或延迟PTCA均可降低AMI病人QTd、QTcd,改善心功能,但急诊PTCA明显优于延迟PTCA;同时急诊PTCA较延迟PTCA对AMI病人QTd、QTcd的降低作用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范围内,心肌缺血患者逐年增加,随着介入治疗深入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已成为AMI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对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是极有必要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卧位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它具有创伤小、无疼痛、疗效确切等优点。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需要穿刺股动脉 ,为避免穿刺血管的并发症 ,如出血、血肿等 ,术后常规需对穿刺点加压包扎 ,并用砂袋压迫 6h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需平卧位卧床 2 4h ,术侧肢体制动 12h[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需平卧位卧床 4 8h ,术侧肢体制动 2 4h[2 ] 。临床实践发现 ,患者长时间的强迫卧位 ,易产生烦躁、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测定PCI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BNP的同时,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期未径(LVDD),同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再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进一步了解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情况,来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与再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易感性的潜在影响。方法将PCI术后的241例有再发缺血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ISR组,n=68)和非ISR组(n=173),另选择109例排除冠心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IL-18基因型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IL-18浓度。结果 ISR组、非ISR组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3、0.83,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73,P〈0.01),ISR组患者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0.69,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54,P〈0.01),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分别为(309.39±86.75)、(245.37±59.0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8.41±47.28)ng/L](P〈0.01),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非ISR组(P〈0.01)。结论 IL-18启动子-137G/C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血清IL-18浓度及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复诊造影的70例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患者中出现术后再狭窄与未发生再狭窄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支架最小管腔开放直径、最大扩张压、Duke病变分型及支架靶血管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均>0.05).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男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的发生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381.02±25.36)vs(283.36±22.27)mg/dl]均高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P均<0.05),支架直径<3.5 mm者比率高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61.90%vs39.13%,P<0.05).结论 引起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较为复杂,为预防再狭窄,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以改善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治疗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6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术前后康复组患者配合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人院时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TCA后康复组SAS及SD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PTCA后患者的身心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闭塞患者康复期运动锻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闭塞后患者 15 2例 ,Jones心功能分级标准达Ⅰ (A)—Ⅲ (C)。男 89例 ,女 63例 ;年龄 4 3— 76岁 ,平均5 9 .5岁 ;老年前期 79例 ,老年期 73例 ;左冠状动脉前支闭塞 66例 ,右冠状动脉闭塞 4 2例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 4 0例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 4例 ;冠状动脉闭塞后 4— 13周 72例 ,2 .5— 6个月 65例 ,10个月以内 15例 ;并发心律失常 5 2例 ,劳累性心绞痛 85例 ,合并糖尿病 4例 ,高血压 11例 ;随机分组 ,锻炼组与对照组各 76例 ,在年龄、性别、闭塞血管、心功能分级、病程、并发症、合并症等方…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是用于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非外科手术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安装术是在PTC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少PTCA后冠状动脉闭塞。此法因其创伤小,疗效显著,自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并成功植入药物支架的129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AG随访是否出现再狭窄,将129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CTO病变PCI术后发生ISR的因素。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ISR者24例(18.6%)。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比例较高(54.2%比31.4%,P=0.036),即时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较小[(2.13±0.31)mm比(2.29±0.40)mm,P=0.03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P=0.045,OR=3.268)、术后即时MLD(P=0.049,OR=0.071)为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术后即时MLD与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抗增殖作用药物涂层支架的种类和特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作者以"冠状动脉内支架;心血管疾病;细胞增生;药物涂层;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纳入与抗增殖作用药物涂层支架预防血管再狭窄有关的文章.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入选16篇文献.结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后的最突出问题是血管再狭窄.血栓、炎症和平滑肌增生是支架内再狭窄的3个重要阶段,其中血管内膜增生是再狭窄的最主要机制.目前最常用的抗增生药物为紫杉醇和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雷帕霉素通过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等增生抑制血管内再狭窄发生发展,而紫杉醇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凋亡抑制血管内再狭窄发生发展.结论:抗增殖药物涂层支架已成为当前最有希望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手段,但是血管再狭窄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问题,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正确地评价药物涂层支架将有赖于大样本的临床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20.
张冬花李志忠张京梅阴赪茜陈玄祖孙俊平 《中国综合临床》2017,(12):1084-1088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患者978例,其中493例患者(50.41%)在术后6~12个月在我院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记录,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结果 再狭窄组51例(10.34%),非再狭窄组442例(89.66%).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术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及随访间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狭窄组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非再狭窄组(37.3%比22.6%,P=0.021));再狭窄组患者吸烟率更高(52.9%比35.7%,P=0.016).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全血细胞分析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狭窄组患者血清RDW[13.4(13.00, 13.80)比12.7(12.40,13.10),P<0.01]及hs-CRP[3.15(2.32,4.63)比1.33(0.63,3.16),P<0.01]水平显著升高.再狭窄组患者置入的支架更长[(21.87±5.20)mm比(19.14±4.87)mm,P<0.01)],支架直径更小[(2.87 ± 0.38)mm 比(3.09 ± 0.36)mm,P<0.01)],串联支架例数更多(45.1%比30.8%,P=0.03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后,RDW(OR=2.396,95%CI:1.655~3.471;P<0.01),hs-CRP(OR=1.052,95%CI:1.001~1.105;P=0.044),糖尿病(OR=2.029,95%CI:1.004~4.100;P=0.049),吸烟(OR=2.252,95%CI:1.060~4.783;P=0.035),支架长度(OR=1.149, 95%CI:1.072-1.230;P<0.01),支架直径(OR=0.210,95%CI:0.079~0.558;P=0.002)和串联支架(OR=2.306,95%CI:1.162~4.575;P=0.017)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为RDW升高导致ISR发生的最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