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叶 ,在中医的临床运用中 ,从唐代起有诸多炮制方法。而现今多用醋炒、醋蒸、酒炒、炒焦、炒炭等炮制方法。醋制艾叶炭是临床上常用的温经止血药 ,其炮制方法是取净选的艾叶 ,置锅内 ,用中火炒 ,不断翻动 ,炒至表面焦黑色 ,喷醋液 ,炒干 ,取出 ,待用。用此法炮制时需用的时间长 ,火候不易掌握 ,操作人员受烟熏呛严重 ,时间久了有损健康。目前 ,可采用另外一种炮制方法 ,能避免这些因素 ,具体操作方法是 :将净艾叶置锅内 ,加热 ,翻动 ,使药材均匀受热 ,待热到一定程度时 ,用明火将锅内艾叶燃着 ,并快速翻动 ,令其全部燃烧 ,待药材全部烧至黑…  相似文献   

2.
艾叶炒炭炮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 .etVant.的干燥叶片,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艾叶炒炭,按传统炮制方法是将干品净艾叶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黑褐色,喷洒少量清水,灭净火星,取出,摊开晾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艾叶质轻富含挥发油,易燃烧,在炒制过程中火候不易掌握,造成受热不均匀,有的燃烧而“灰化”,有的仍为生片,炒炭最基本的要求“炒炭存性”则很难掌握,几乎有1/ 3的药材已灰化。这种炮制方法,既造成药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艾叶及其炮制品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炮制对艾叶挥发油的影响。方法:测定艾叶、艾叶不同炮制品挥发油的含量、物理常数(比重、折光率、旋光度),对成分进行薄层分析。结果:炮制后挥发油含量皆减少;物理常数不一;生艾叶与醋艾叶成分相似,艾叶炭与醋艾叶炭成分相似。结论:炮制可减弱艾叶的辛散之性。  相似文献   

4.
艾叶主要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按油酚侧柏酮、倍半萜烯醇等。侧柏酮为神经毒物,经炒炭后,大部分被破坏毒性降低。艾叶炭的炮制方法从古到今均采用武火清炒至外表焦黑色,喷水灭火星,取出,放凉即得。笔者认为此法具有下列弊病。1.艾叶采用清炒法,因药物与受热器的接触面不均匀,炒制过程中,艾叶易成团成块,造成有的炭化,有的生片。2.艾叶系叶类药材,质轻,火侯不易掌握,易燃烧。  相似文献   

5.
艾叶炮制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叶主要成分挥发油、鞣质以及促小白鼠血液凝固等药理作用为指标,对艾叶不同炮制品进行化学实验和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艾叶制炭后止血作用加强;焖煅艾叶炭质量较好。建议艾叶炮制可采用焖煅法制炭。  相似文献   

6.
侧柏叶炮炭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药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其炮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传统的炮制方法最大困难是锅温不易常握,所炮炭药往往外观色泽不一致,质量纯性不均匀,临床使用不够满意。近年来我们引用人工烧炭原理将炒法与焖法相结合炮制炭药(简称炒焖法)。效果很好,克服了炮制炭药因火候太过或不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炒炭法和煅炭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研究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合理的制炭方法。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地黄、炒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煅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煅生地黄炭组比较,炒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炒生地黄炭和煅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制炭后地黄的止血作用增强,但两种制炭方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其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故选择易于操作的炒炭法炮制生地黄炭。  相似文献   

8.
杜仲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药用树皮。杜仲药用需经炮制,传统的炮制法是炒杜仲炭;但采用该法损失较大,火候也较难掌握。为此,我们调查了各地对杜仲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砂烫杜仲与炒杜仲炭两种炮制方法的比较实验,并作了化学成分(绿原酸)、水溶性浸出物的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一、炮制工艺材料:杜仲购自四川省药材公司。杜仲炭:按1977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项  相似文献   

9.
银花炭的最佳炮制温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银花炒炭程度不易掌握,炮制时常常灰化太多而影响其质量。为此,我们用点温仪测定金银花的炒炭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炮制程度,并以其有效成分绿原酸作为含量指标,用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炮制品的成分变化,以探讨金银花炒炭的最佳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不需任何辅料,直接将药物置锅中加热炒至适宜程度,炮制方法简单,在炮制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工作中发现,所用炮制品该炒黄的药物焦化,该炒焦的药物炭化,该炒炭的药物全部炭化甚至灰化。为此本文将三种炮制程度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炮制栀子炭的成分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淑杰  梁大雪 《中药材》1994,17(12):24-25
栀子炭药在历代医方本草及炮制专著中,多处记载炭药有止血功能,并强调存性。现代《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下亦有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炭化的规定,其目的是对炭药内在质量要求。对于栀子炒炭质量考察,测定方法,未见有报导。笔者在承担“八五”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栀子饮片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栀子炒炭炮制项下,各地炒炭温度,炒炭存性标准不一,严重的影响内在质量差异较大,为此,我们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炮制的样品中栀子甙、鞣质的含量变化情况,为栀子炒炭存性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石榴皮炮制前后总鞣质、鞣花酸、安石榴苷的含量变化,拟阐明炮制对石榴皮中鞣质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鞣质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鞣花酸、安石榴苷的含量,对石榴皮生品、炒黄品和炒炭品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批次石榴皮炮制前后鞣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15.03%、炒黄品17.54%、炒炭品11.07%;鞣花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4.33%、炒黄品4.20%、炒炭品4.48%;安石榴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38.76%、炒黄品50.23%、炒炭品16.45%。结论:炮制对石榴皮中鞣质类成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铁苋菜不同炮制品中没食子酸、总黄酮的含量,探讨炮制方法对铁苋菜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没食子酸含量,流动相乙腈-0.05%磷酸(4∶96),检测波长270 nm;以芦丁为指标成分,运用UV测定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15 nm。比较铁苋菜炒黄品、炒焦品、炒炭品、酒炙品、醋炙品、生品中没食子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结果:铁苋菜炮制前后没食子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各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含量排序为炒黄品酒炙品醋炙品炒焦品生品炒炭品;总黄酮含量排序为醋炙品酒炙品炒焦品炒黄品生品炒炭品。结论:炮制方法对黔产铁苋菜中没食子酸和总黄酮含量具有一定影响,炒炭品中这2种成分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山楂炮制历史沿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楂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的现代研究进行整理。结果发现,山楂炮制法记载始于元代;现代制法主要有炒黄、炒焦和炒炭;目前,山楂炮制研究已深入到微观方面。  相似文献   

15.
炒炭与煅炭存性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炭药及炭药炮制要求存性的历史沿革,提出古今对炭药存性的三种认识;前从适用范围,炮制质量要求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等方面,对炒炭和煅炭进行了辩析。初步认为炒炭存性优于煅炭存性。  相似文献   

16.
棕榈制炭工艺与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 《国医论坛》2002,17(6):45-45
棕榈炭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收涩止血药 ,制炭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止血作用。目前棕榈制炭尚存在着炮制方法不统一 ,而且制炭后存性程度差异较大等问题 ,严重影响着临床应用的效果。为此我们对棕榈的不同炮制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临床止血效果有明显区别。1 实验样品制备1 .1 原料 棕榈购自济南市药材站 ,为同一批号棕骨 ,经山东省药品检验所鉴定为棕榈科植物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l H.Wendr)。1 .2 制炭工艺  1炒炭法 :按炒炭法炒至冒浓烟时 ,表面呈黑色 ,内部焦褐色 ,取出 ,放凉 ,收得率约5 0 % ,存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槐米炭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传统炒炭操作,以槐米炒炭为例考察了影响炮制品质量的工艺条件。并用氧化还原法测定相同炮制规格标准、不同炮制条件下制得的三种槐米炭中鞣质含量,结果均一致。初步得到槐米炒炭炮制工艺参数,为研究炮制工艺、炮制品质量以及改造生产设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的功效,炮制品种有炒杜仲、盐杜仲和杜仲炭。目前杜仲的生药药源有限,且较贵重,炮制方法不当不仅会浪费药材,而且对医疗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杜仲的炮制方法有较高的要求. 笔者在多年的炮制工作中,对杜仲炭的炮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可以克服杜仲炒炭时因受热不均所产生的一部分灰化,一部分未受热的缺点,从而达到炒炭存性的最佳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甘草炭的炮制工艺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浸出物和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炒炭温度、炒炭时间、翻动频率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甘草炭炮制方法,对其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甘草炭中的甘草苷、甘草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甘草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炭温度360℃,炒炭时间6 min,翻动频率20 r·min–1;甘草炭总灰分为5.2%、浸出物为18.5%、甘草苷质量分数为0.066%、甘草酸质量分数为0.24%。结论:建立了甘草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可为甘草炭饮片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地榆的炮制进行了历史沿革探讨。结果认为,地榆炮制曾有炙、焙、炒、醋炒、炒黑等炮制方法。炒制方法沿用至今,其它制法沿用甚少。清代以前地榆多生用,清代后炒炭应用渐多,现代临床应用有地榆、地榆炭两种饮片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