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循环内皮细胞(CEC)形态学变化。方法 运用多功能显微镜观察CEC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右室压、肺动脉平均压升高(P<0.01),正常组可见少量散在呈不规则多边形的无核、皱缩、折叠或扭曲状CEC;缺氧组CEC数量增加(P<0.01),多有核,胞浆丰富,可见3个以上内皮细胞成片状脱落,缺氧越明显,成片脱落CEC越多;缺氧叠加三氯化铁组内皮损伤较单纯缺氧组加重。结论 缺氧组可见CEC数量增多,多有核,胞浆丰富,缺氧越明显,成片脱落CEC越多;炎症可加重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西拉普利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观察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循环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 结果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增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降低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 ( P<0 .0 1) ;西拉普利治疗后脂质过氧化物降低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 ( P<0 .0 1)。 结论 西拉普利抑制脂质过氧化等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泽平  郑建保  廖国云  刘仲明  刘芳 《广东医学》2002,23(12):1230-1231
目的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用长白种雄性小猪移居高原建立自然缺氧模型,采用自身比较观察吸入10 ppm NO前,吸入NO后5,10,15,20,25,30 min的肺动脉压。结果吸入低浓度NO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吸入NO后5 min肺动脉平均压由吸NO前32.95 mmHg降为23.48 mmHg;10 min为22.52 mmHg;15 min为21.96 mmHg;20 min为21.96 mmHg;25 min为22.67 mmHg;30 min为22.8 mmHg。差异显著(P<0.01)。结论吸入低浓度NO能有效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为治疗高原病提供了简便、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大鼠肺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iNOS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血清学检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一氧化氮 (NO)、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正常组大鼠iNOS表达呈弱阳性 ,慢性缺氧后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呈强阳性 ,血一氧化氮水平升高 (P <0 0 1 )。 结论 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强及一氧化氮参与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一氧化氮的血管舒张作用与氧自由基作用的放大效应可能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晚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大鼠肺组织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初步预测差异表达的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4~5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0只,体质量90~110 g,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分流组(n=10)和对照组(n=10)。分流组采用套管法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流术以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12周后,取大鼠外周肺组织,运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流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运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软件预测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miR-98、miR-130b和miR-127等的表达。结果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croRNA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分流组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的miRNA有30个(miR-122、miR-130b、miR-146b等),明显下的miRNA有7个(miR-382、miR-192、miR-29c等),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icroRNA在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中表达存在差异,microRNA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晚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大鼠肺组织中microRNA (miRNA)的表达,初步预测差异表达的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4~5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0只,体质量90~110 g,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分流组(n=10)和对照组(n=10).分流组采用套管法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流术以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12周后,取大鼠外周肺组织,运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流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运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软件预测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miR-98、miR-130b和miR-127等的表达.结果 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croRNA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分流组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的miRNA有30个(miR-122、miR-130b、miR-146b等),明显下的miRNA有7个(miR-382、miR-192、miR-29c等),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icroRNA在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中表达存在差异,microRNA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缺氧性肺动脉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用直接测压法在安静情况下测得肺动脉平均压(mPAP)>2.67kPa(1kPa=7.5mmHg),称为显性肺动脉高压;安静时mPAP≤2.67kPa,运动后PAP>4.0kPa,称为隐匿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bel-2、bax蛋白表达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比较肺血管重构指标,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bel-2和bax分布及表达,TUNEL法检测肺血管细胞的凋亡.结果 分流12周和16周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肺小动脉新生内膜比率显著增加(P<0.01).bci-2蛋白表达在分流12周后明显增强,分流至16周时表达最高峰(P<0.01),而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呈上升趋势.结论 bcl-2和bax在肺动脉上均有表达,随着bcl-2和bax比值的上调,肺血管发生重构,bcl-2/bax比值失衡可能是大鼠左向右分流PAH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晓川  丁劲松 《四川医学》2003,24(6):635-636
目的 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方法 建立急性缺氧大鼠模型,测定急性缺氧时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 急性缺氧可导致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增高,同时血浆ET-1产生增多和NO合成减少;而血清SOD,MDA和T-AOC水平别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中ET-1水平增加和NO合成减少可能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血浆SOD、MDA和T-AOC水平与HPH无关。  相似文献   

10.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常压持续缺氧3周,观测大鼠体重、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 、红细胞比容,并观测肺血管病理学改变及血管壁相对厚度指数(RTI)。结果 缺氧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MPAP、RVSP、RV/(LV+S)、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示缺氧组大鼠肺内血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RT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3周能形成较理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丁建东  陆凤翔 《医学综述》2002,8(9):523-525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hypertension ,PH)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heartdisease ,CH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与CHD预后密切相关 ,但CH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近年来发现与血管活性肽有密切关系 ,本文就这方面研究的有关进展简要综述如下。1 内皮素与肺动脉高压1.1 内皮素  1988年 ,日本学者Yanagizawa从牛动脉内皮细胞培基中分离出一种内皮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多肽 ,命名为内皮素 (endothelin ,ET)。ET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乐息平(Lacidipine)对SD大鼠缺氧性肺动脉(HPH)的防治效果,以及内皮素A型受体(ETA-R)mRNA在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乐息平防治HPH的作用机制与内皮素(ET)由ETA-R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缺氧组(H)、正常+乐息平组(N+La)、缺氧+乐息平组(H+La);用常压低氧法(氧浓度:10+0.5%)制作HPH动物模型;用插管法测定肺动脉压;用组织切片内原位杂交法检测ETA-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组(H)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ETA-R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N)(P<0.01);缺氧加乐息平组(H+La)mPAP及ETA-R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增高(与H组比较P<0.01;与N组比较,P>0.05)。结论:乐息平可以防止缺氧诱导的SD大鼠肺动脉压升高,同时可以抑制ETA-RmRNA在缺氧性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和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根据术中肺动脉测压结果,分为先心病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组(16例),先心病伴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和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1例).8例因肺大疱行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患者肺组织内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Tie2和激活型caspase-3进行检测.结果 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微细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肥大增生.先心病伴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angiopoietin-1和Tie2的表达逐渐升高.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内Tie2的磷酸化也逐渐增加,但激活型caspase-3却明显降低.结论 内皮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机制.angiopoietin-1/Tie2系统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然而在这个过程中angiopoietin-2可能并不起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先天性心脏病(CHD)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并比较50例CHD患儿[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30mmHg)1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30~49mmHg)19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50mmHg)16例]和18例健康患儿的血清VEGF.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VEGF[(104.54±30.55)pg/ml]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28.23±13.47)pg/ml];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89.24±43.89)pg/ml]明显高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04.54±30.55)pg/ml];无肺动脉高压组[(28.23±13.47)pg/ml]与正常对照组[(25.56±10.67)p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ⅥGFF浓度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783).结论:ⅦGF在CHD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建中起重要作用,CHD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ⅦGF浓度升高,提示VEGF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单纯纯氧及反映炎症因素影响的缺氧叠加静注三氯化铁(FeCl3)所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变化及差别。方法:应用肺动脉微飘浮导管技术及电镜技术、细胞分离技术观察MPAP、CEC、NO及MDA等指标。结果:缺氧2周后,血CEC、NO、MDA升高,4周时各值高于2周组。缺氧叠加三氯化铁组各值高于单纯缺氧组结论:缺氧叠加FeCl3致肺动同压血管内皮的损伤重于单纯缺氧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氧时肺内肺动脉胶原含量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肺内肺动脉I型胶原的含量。结果:缺氧时肺内大、中、小型肺动脉中I型胶原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7.43,16.79,9.23,P<0.01)。结论:缺氧时肺内肺动脉胶原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梁国容  邓静敏 《广西医学》1997,19(2):244-245
建立缺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简易方法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梁国容邓静敏许辉邓家珍缺氧可引起肺动脉压(PAP)增高,本文根据这一关键因素,用Wistar大鼠复制接近慢性支气管炎演变为肺动脉高压(PAH)的模型,现将方法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8.
王晓蕾  孙海滨 《医学综述》2011,17(21):3281-328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由于生后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所导致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治疗棘手,是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PHN治疗的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包括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依前列醇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抗氧化剂的应用,现将新近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张海澄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928-928,930
肺动脉高压是一类以持续性的肺动脉压力增高、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大和进行性的右心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年会进一步阐述了2003年修订后的肺动脉高压分类标准,以及如何应用指南指导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联合治疗以及左心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尤其是第Ⅰ类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第Ⅲ类肺动脉高压中的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以及第Ⅳ类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等。在刚刚结束的ESC 20…  相似文献   

20.
内质网腔内蛋白折叠平衡在维持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刺激可破坏内质网腔内蛋白折叠平衡,引发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与肺动脉高压(PH)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H的主要病因是肺血管重构引起肺动脉腔隙狭窄,肺血管重构过程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肺动脉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循环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病理改变。本文主要阐述内质网应激对PH肺血管重构时血管细胞功能的影响,为理解PH肺血管重构机制及寻找新的PH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