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2例,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20例(微创组)和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射线照射时间、肌酸激酶(CK)浓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椎间融合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微创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较对照组早(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评分、ODI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术后3 d血清 CK 浓度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好,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以其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RSS钉棒系统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好,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了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于2009年到2011年共收治腰椎不稳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12周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较,患者手术之后12周的临床疗效评估以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明显恢复,患者锥体的活动程度与手术前相比也明显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手术前得病情对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疗效显著,患者年龄、病程以及病情对手术的治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朝 《中国医药》2010,5(10):926-927
目的 评价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腰椎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椎体间或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随访6~24个月,临床优良率90.8%,6~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 本组采用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复位率、融合率高,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实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86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短期ODI、VAS评分与椎间隙高度,并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对比,所有患者椎间隙高度均明显改变,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并未体现出差异性,且两组患者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均达到10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融合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实用性较高,与传统手术相对比有着较多的优势,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来探讨最适宜的固定融合方式。方法分别建立以下融合固定模型:单枚融合器+双侧椎弓根钉(A型);双枚融合器+双侧椎弓根钉(B型);单枚融合器+单侧椎弓根钉(C型);双枚融合器+单侧椎弓根钉(D型)。对各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轴压加载,比较各模型的角位移、椎弓根钉及融合器的所受应力情况。结果各融合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椎弓根钉及融合器所受应力的Von Mises峰值各有差异,但均在最大受力范围之内。各工况下四种模型角位移均较有限元模型减少,A/B型、C/D型相比角位移减少程度相当,而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时脊柱稳定性较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差。结论建立了不同固定方式的腰椎融合模型,验证了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中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单枚融合器置入可提供适当的稳定,可以作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的固定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运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cage)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腰椎滑脱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记录实施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8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问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易恢复等优点,术后有较高的骨性愈合率,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虎诚  张斌  程明 《江西医药》2011,46(12):1089-1091
目的对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后路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结合TLIF技术行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其中融合1个节段者31例,两个节段者17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16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按日本骨科学会(JOA)平均评分分别为7.2±0.8、13.6±0.5、14.2±0.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分别为7.6±0.5、2.4±0.6、1.8±0.4。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单侧钉棒系统结合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治疗需行内同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均有腰痛及一侧下肢疼痛)。手术方法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椎板及关节突,单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入路(TLIF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放入单枚cage。术后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卧床1~2周后,佩戴支具下地。根据JOA评分法(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痛评分)、OD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95min,术中出血平均160 m L。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在术前与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加单枚cage内固定术,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脊柱结构破坏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失稳患者进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与双侧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器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广西骨伤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椎情况将患者分为单侧组(32例)及双侧组(27例)。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疗效、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采用张立国等的评分方法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双侧组患者术后疗效优者11例,良者7例,可者9例;椎间融合I级14例,Ⅱ级10例,Ⅲ级3例。单侧组患者优者20例,良者9例,可者3例;椎间融合I级29例,Ⅱ级3例。单侧组发生并发症1例(3.1%),双侧组发生并发症4例(14.8%)。2组患者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随访,治疗后6、12个月,单侧组和双侧组与术前比较的张立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4.8±0.6)分比(3.7±0.6)分;12个月:(4.9±0.6)分比(3.6±0.7)分;均P〈0.01]。结论临床上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在融合情况和近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双侧治疗方案,然而具体方案选择应视患者的腰椎病变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2月本院1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52个月,平均24.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采用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75%。末次随访时行X线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结论 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UPS术、BPS术联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骨科治疗的118例L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UPS术组与BPS术组,每组59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UPS术组优良率为91.53%,BPS术组为77.9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S术联合TLIF治疗LDD的疗效优于BPS术,治疗LDD患者时可应用UPS联合TLIF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代凤雷  刘艺  李钦亮  储朝明  陈金传  王玺 《江苏医药》2012,38(11):1293-1295
目的探讨微创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单阶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采用微创PLIF联合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1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采用VAS和JOA评分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8个月。与B组比较,A组手术切口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微创单侧PLIF术治疗腰椎退变疾患具有切口小、痛苦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13例。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10 ml;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伤口感染。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融合率100%。结论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及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短期疗效满意。较传统TLIF手术,具有切开小,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经后路关节突单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植骨融合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S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远期恢复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下关节突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改良术式进行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JOA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融合良好。结论该术式能对椎管充分减压,椎间融合满意,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指征及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采取MiTLIF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卧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减少卧床时间,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