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是当前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然是制约临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半相合或不全相合移植成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建立MHC半相合非清髓骨髓移植(BMT)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环孢菌素A(CsA) 甲氨蝶呤(MTX)或联合霉酚酸酯(MMF)作为GVHD预防方案,比较了这两种方案对非清髓BMT后GVHD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清髓预处理(环胞霉素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5例。5例病人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2例例经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另3例为嵌合性植入。5例中2例发生Ⅱ~Ⅲ度GVHD,经治疗后治愈。5例中4例仍无病存活。结果表明,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较好,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在治疗高龄血液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AST、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55岁(53~59岁)。预处理方案主要由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等组成。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移植后造血抑制期,3例供者细胞完全植入,2例为供受者混合嵌合体。2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治疗后好转。结论 NAST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好,为高龄血液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临床常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常规治疗有效率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SAA尤其是依赖输血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应用非清髓的预处理方案,进行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HLA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为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还首次进行了体外扩增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共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Th17、白细胞介素21(IL-2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AML患者纳入AML组,30例MDS患者纳入MDS组。将MDS组中难治性贫血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患者纳入MDS-RAEB亚组(n=15),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纳入MDS-RA亚组(n=15)。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2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AML、MDS患者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观察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L组和MDS组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且MDS组高于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RA亚组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比例高于MDS...  相似文献   

6.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白血病复发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后急性白血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NAST后5例复发,男2例,女3例,中位数年龄36岁(18~59岁)。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结果 5例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2例早期形成供者造血细胞完全嵌合体(FDC)并在FDC状态下复发。3例移植早期形成供受者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MC),2例转为FDC后复发,1例在稳定MC状态下复发。5例中4例复发前无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另1例NAST后发生Ⅱ度aGVHD并在皮肤慢性GVHD未治愈状态下复发。5例中1例行2次NAST治疗,在第2次完全缓解,但于2个月后再次复发,放弃治疗。另4例未再继续治疗,2例分别于复发后1和2个月死亡,2例仍带病存活。结论 NAST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白血病复发率无明显升高,为治愈白血病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收集我院诊治的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66(53~91)岁。按WHO标准分型:1例为含5q-的复杂核型异常,诊断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骨髓红系和粒系均有病态造血,巨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是白血病前期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阶段。MDS判定除了要以骨髓象改变为主要标准之外,应密切参考血象变化及临床表现。本文就1989-2002年收治的41例MDS患者的血象与骨髓象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清髓性低剂量全身照射的临床效果和急性毒副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2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含有全身照射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TBI)2 Gy,一次完成;受者原发病不同,受者机体状态、年龄、脏器功能以及供受者HAL相合情况等不同,使用的化疗方案也有不同,包括氟达拉宾、环磷酰胺、阿糖胞苷、马法兰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霉素、霉酚酸酯。结果 造血重建情况: 27例均于移植后第4~8天外周血WBC降至(0.05~0.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为8~22 d(中位数为10.5 d),血小板计数>30×109/L为11~28 d(中位数为14.5 d)。1、2年生存率为85.2%(23/27)、77.8%(21/27)。发热率65%,10例发生感染。无出血性膀胱炎和肝静脉闭塞症等并发症。急性GVHD 4例(15%), 慢性GVHD 5例(19%)。随访3~22个月21例(77.8%)仍存活。结论 采用低剂量全身照射的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简便安全,并发症少,适应证广;全身照射总剂量2 Gy,1次完成的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免疫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1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 CD2 5抗体用于预防儿童白血病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疗效。 方法  1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接受 HL A2 - 3位点不合半匹配骨髓移植 ,移植方法除了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2 5 0μg促进骨髓及受者应用环孢素 A(CSA ) ,甲氨蝶呤 (M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和霉酚酸酯 (MMF)预防 GVHD综合措施外 ,加用抗 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 GVHD,剂量各为 2 0 m g,在移植前 2 h和移植后第 4天应用 ,采髓后未去 T细胞输注 ,移植结果与前期未用 Simulect移植组比较。 结果  10例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粒细胞大于 0 .5× 10 9/ L 中位天数是19 d,血小板大于 2 0× 10 9/ L 的中位天数是 2 2 d,骨髓植活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无 1例发生急性 ~ GVHD,未用 Sim ulect对照组急性 ~ GVHD为 5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评价慢性 GVHD的 8例均发生慢性 GVHD,均为局限性慢性 GVHD。中位随访 12个月 (范围 9~ 2 4个月 ) ,2例移植相关死亡 ,1例移植后 14个月复发死亡 ,实际无病生存率是 70 % ,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本研究儿童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应用 Sim ulect,明显降低急性重症 a GVHD发生 ,减少移植相关死亡 ,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刘芳  夏凌辉  方峻  宋善俊  洪梅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279-1281
目的:提高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报告一例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MUD-PBSCT)后发生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及诊治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于移植后9个月出现发热和皮疹,伴渐进性智力障碍、口齿不清、认知力下降、肾病综合征等临床表现,头颅MRI显示给予MMF 2 g/d、FK506 2.5 mg/d及甲强龙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UD-PBSCT后,慢性GVHD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者国内少有报道,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山东"10·21" 60Co 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肠型急性放射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救治肠型急性放射病中的作用.方法 山东"10·21"辐射事故患者"A"受到60Co γ射线全身相对均匀照射达20~25Gy,诊断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3天全环境保护、抗感染、刺激因子、HLA配型等,给予"环磷酰胺(CTX) ATG 氟达拉滨"预处理,7天行同胞间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CsA)/FK506 骁悉(MMF) CD25 间充质干细胞(MSC)"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17天白细胞开始上升,19天重建造血:白细胞数>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109/L,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多种检测证明稳定完全植入,未发生GVHD.19天发生肺部细菌及真菌混合感染,放射损伤及肺部感染逐渐加重,33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 本例是国内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首次成功报告,延长了存活时间,对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洪红  林瑞祥  王治  辛敏  林玉火 《武警医学》2006,17(12):915-9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以难治性多系血细胞减少为特征,表现为输血依赖,易感染和出血,以及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高度风险,已成为累及成年人及老年人最常见的血液恶性疾病。MDS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为干、祖细胞有高度异质性疾病,属于多因素、多阶段发病并可累及骨髓多系,其基因改变及表达复杂多样,因而MDS目前尚无一个统一、固定的标准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性的治疗方案,虽然目前临床上治疗MDS的方案多样,但除了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强烈的急性髓性白血病联合方案化疗,尚无其他被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因以上方法又受到年龄、体质、供者来源、病人经济状况及移植相关并发症等多种因素限制,故临床上需要探索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阻断或延缓向AML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技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34例行亲缘全相合异基因PBSCT(allo-PBSCT);5例行亲缘半相合allo-PBSCT,12例行自体PBSCT。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植入并快速重建造血。亲缘全相合allo-PBSCT中Ⅰ~Ⅱ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26.4%,未见Ⅲ~Ⅳ度急性GVHD;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54.1%。亲缘半相合allo-PBSCT中Ⅰ~Ⅲ度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32.1%,未见Ⅳ度急性GVHD;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74.5%。本组死亡11例,总病死率为21.6%。结论 auto-PBSCT、亲缘HLA配型完全相合与半相合allo-PBSCT均具有造血重建快、aGVHD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安全可行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尤其亲缘半相合allo-PBSCT为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在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的作用。4例HLA完全相合的重症再生障碍贫血病人(2例肝炎相关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了NAPBSCT,结果4例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完全性植入3例,嵌和性植入1例),外周血象及骨髓造血功能快速恢复正常。4例均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本结果初步表明:NAPBSCT简单、安全、并发症轻、造血功能重建快,为SAA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FK 506与CsA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他克莫司(FK 506)与环孢素A(CsA)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肾移植患者53例分成两组,FK506始用组为28例,CsA始用组为25例。FK506起始用每d0.2mg/kg,CsA起始用每d6mg/kg,用时合并应用MMF0.75g,2/d,以及术后3d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静滴,第3d改强的松口服。结果 FK506始用组移植肾功能好,平均7.5d肌酐水平平均降至99.5μmol/L,2例出现排斥反应,经MP连续3d冲击后治愈,CsA始用组19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 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疗效确切,能有效防治难治性排斥的发生,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特别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肝功能受损者比CsA优越。  相似文献   

19.
1例10岁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孩在分次全身淋巴组织照射后,移植了HLA相合的胞妹骨髓。分次全身淋巴组织照射总剂量为7.5Gy(19.5R/min)。移植骨髓有核细胞数为2.48×10~5/kg(GM-CFU-c为1.8×10~5/kg)。移植前后应用了环孢菌素A,以预防成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很快出现造血植入,在2个月后造血恢复良好。移植后19天发生轻度皮肤GVHD,但很快消退。在整个观察期内,未出现发热、腹泻和肝功能障碍。病人已活存100天以上,全身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2例患者的成熟粒细胞(PMN)的过氧化酶(POX)活性,发现14例(占0.438)有 PMN-pox 缺乏。其中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和转化中的难治性贫血(RAEBT)的异常发生率最高(分别为0.70和0.60)。本组 MDS 的白血病转化率为0.375。14例伴有 PMN-POX 缺乏的 MDS 中有11例进展为白血病,占转化病的0.786,明显提示 PMN-pox 缺乏是 MDS 白血病转化指示。本研究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易为病人接受,便于动态观察。有助于 MDS 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治疗。适合在老、少、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