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以及常见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12例前列腺摘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分析,查找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DVT产生的危险因素,熟悉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密观察与评估,对预防DVT的发生和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惠红 《上海医药》2013,(22):37-39
本文分析了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预防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娩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分娩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是妊娠期凝血、纤溶系统的生理改变使血黏度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合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症高危因素的围妊娠期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剖宫产孕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TPP、FIB、D-D、AT-Ⅲ、CR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对血栓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及早诊断,采取相应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对降低其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惠萍  宋兵高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62-3763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均治愈,无出血及肺栓塞形成.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抗凝溶栓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124例患者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详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及休息等,避免发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党利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88-138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脱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12例患者.10例临床治愈,2例转院失访,无一例肺栓摩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ICU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共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0%,对照组共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的妊娠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分娩高龄孕产妇632例临床资料,探讨高龄孕产妇和非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妊娠结局情况。结果高龄孕产妇妊娠期合并子痫、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均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P〈0.05);并发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P〈0.05)。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明显增高,临床应及时注意高龄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使其能够顺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要手术的患者共16例。总结分析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痊愈出院,没有并发肺栓塞,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了解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对于高危手术患者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则做好溶栓等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1例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资料,这些患者后来均经手术、静脉造影、MRI或临床确诊。结果:围生期共诊断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2D图像显示41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其中右侧胫后静脉血栓12例,左侧胫后静脉血栓25例,双侧胫后静脉血栓2例,左侧腓静脉血栓1例,左侧胫前静脉血栓1例;合并左侧股总静脉血栓3例;合并左侧腘静脉血栓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围生期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2年3月在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及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下肢DVT患者,分别针对不同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20例周围型DVT、下肢症状不严重患者应用单纯抗凝治疗,26例亚急性、无肺栓塞但有肢体肿胀组患者应用下肢浅静脉阻断深静脉灌注溶栓治疗,10例下肢混合型血栓、发病时间小于1周的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24例下肢中央型血栓、发病时间小于1周的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4组患者经个体化治疗后,治疗显效率为76.3% (61/80),有效率为16.3% (13/8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 (6/80).其中2例合并肺栓塞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有3例存在抗凝禁忌,有1例因脑出血死亡;治疗后,4组患者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同病情的下肢DVT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益气活血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中的应用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发生肺部感染与尿路感染。术后住院时间为15~42d。结论益气活血法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罗启财  曾庆黎 《江西医药》2011,46(4):303-30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64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病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导管直接插入血栓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周身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1)治愈率:对照组治愈率是(32.0%),治疗组治愈率是(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前后大小腿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治疗前治疗组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对照组是15.6%,治疗组0,较对照组减小。(4)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2±4.5)d,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9±3.2)d,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深静脉通畅率为(87.5%),对照组深静脉通畅率为(32.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技术可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术期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例预防出血及血栓形成的临床应对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ITP患者并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并汇总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ITP患者不仅需关注血小板减少相关出血风险,也应当关注发生血栓事件风险。手术及升血小板治疗均有可能是ITP患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围术期建议常规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管超声检查,适时停用升血小板药物,必要时需抗凝治疗,以预防及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结论 围术期的ITP患者需警惕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Prescrire international》2001,10(55):153-155
(1) The precise risk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during pregnancy is poorly documented, particularly among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thromboembolism. (2) Anticoagulant therapy is poorly assessed in pregnant women. (3) Unfractionated heparin remains the reference for use during pregnancy, based on extensive experience and lack of teratogenicity. (4)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have no demonstrated advantage over unfractionated heparin in terms of their risk-benefit ratio, but they do have certain practical advantages. (5) Vitamin K antagonists such as warfarin carry a risk of fetal toxicity if taken between the 6th and 12th weeks of pregnancy (nasal and epiphyseal abnormalities). The latency and duration of effects makes them more difficult to use than heparin, especially towards the end of pregnancy. However, they seem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heparin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cardiac valve prosthes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84例重症剖宫产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术后启动血栓高危因素评价表,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行运动锻炼及下肢行空气压力循环治疗,2次/天,30min/次。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第1天、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每天测量大腿、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观察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χ2=8.528,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发病年龄多为40~ 70岁,男性发病年龄多在60~80岁,5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部位左下肢55例,右下肢28例,双下肢7例.80例患者中可找到诱因的有76例,35例为手术所致,占43.75%,其中外伤手术19例,肿瘤手术5例,其他疾病手术10例;外伤诱发21例,占26.27%;高血压患者9例,占11.25%;4例有既往血栓性病史,占5.00%;3例感染性疾病,占3.75%;4例糖尿病患者,占5.00%.不明原因的有4例,占5.00%.结论 手术、外伤、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和既往血栓病史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性因素.手术和外伤患者在伤口愈合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需尽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凝药物对下肢闭合骨折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方法 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5例下肢闭合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结果 早期应用抗凝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明确的预防效果.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肺栓塞、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