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3~5岁口腔龋病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法随机抽取3~5岁儿童32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口腔龋病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71名儿童患龋,患龋率达52.45%。3~5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39.81%、51.75%和66.35%,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刷牙时间3岁组患龋率(33.91%)、刷牙次数≥2次组患龋率(31.03%)、很少甜食摄入组患龋率(28.70%)、家长口腔健康知晓率较高组患龋率(47.55%)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5岁儿童口腔龋病与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甜品摄入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晓情况等因素有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状况,分析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为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珠海市3个区3所小学633名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633名受检儿童中,恒牙的患龋率为37.3%,龋均0.87。男、女患龋率分别为34.0%、42.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母亲的文化程度、刷牙的频率、刷牙的时间与儿童龋病密切相关;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龋病的保护因素;睡前吃东西、吃糖果/巧克力、喝碳酸饮料是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珠海市12岁儿童存在不良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宣教落实到学校,提高在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珠海市4所小学的800名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龋病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了解龋病的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 800名12岁儿童中,恒牙患龋301名,患龋率为37.63%,患龋恒牙688颗,龋均为0.86。城镇和农村儿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和男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刷牙频率、每次刷牙时间、睡前进食、进食糖果/巧克力、饮碳酸饮料、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影响因素。睡前进食、进食糖果/巧克力、饮碳酸饮料是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率较高,为预防恒牙龋病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儿童、家庭、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社会因素和祖辈口腔健康行为与儿童龋病的关系,为儿童龋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岗区10家托幼机构3~5岁幼儿1052名,检查其乳牙列患龋情况。随机抽取50%受检幼儿祖辈以及125名受检托幼机构幼师进行问卷调查,Loj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乳牙龋病影响因子。结果:1052名3~5岁幼儿乳牙患龋率58.61%,龋均2.76;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祖辈刷牙行为、牙科就诊行为等口腔健康行为与儿童龋病发生相关;祖辈看护、文化程度、受检幼师龋病知识认知度、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与儿童患龋有关。结论:祖辈口腔健康行为和相关社会因素影响儿童龋病发生,应把祖辈和幼儿教师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儿童龋病预防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渭南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现况及口腔卫生习惯,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以期通过健康教育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12所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对家长进行口腔卫生知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儿童783名,龋患率为14.94%;农村及4~5岁儿童龋患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普遍缺乏。看护人、年龄、居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对龋患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方法、刷牙时段、漱口等因素对龋患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渭南市学龄前儿童龋患率较低; 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和4~5岁儿童;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旗政府所在地的1所幼儿园434名和5个乡镇农牧区30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统计患龋率、龋均及刷牙对龋病的影响。结果743名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26.78%,龋均为1.28,男童和女童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坚持早、晚刷牙幼儿患龋率明显低于不刷牙者,城镇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高于农村。结论患龋情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对低龄幼儿的口腔保健,预防龋病要从儿童抓起,预防儿童龋病要从乳牙抓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幼儿乳牙龋病患病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154名幼儿龋齿进行检查并对母亲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54名幼儿中,患龋齿66名,患龋率为42.85%,龋均为2.20;母亲患龋齿的幼儿患龋率为49.35%,明显高于母亲未患龋齿患龋率35.67%(P<0.05);中学、小学及以下的幼儿患龋率为50.64%,明显高于母亲的文化程度在中专、大学以上的幼儿患龋率35.06%(P<0.05);母亲口腔健康知识丰富的幼儿患龋率为31.81%明显低于知识贫乏的幼儿患龋率46.10%(P<0.05)。幼儿开始刷牙年龄在>3岁的幼儿患龋率为47.40%明显高于刷牙年龄在≤3岁的患龋率30.51%(P<0.05);每天用含氟牙膏并能早晚各1次刷牙的幼儿患龋率为31.16%与每天不刷牙的幼儿患龋率5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无佝偻病组患龋率为23.86%,明显低于有佝偻病组的5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及幼儿开始刷牙时间、频率、每天坚持用含氟牙膏刷牙、幼儿患佝偻病与幼儿乳牙龋病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厦门市16所公立幼儿园2~6岁儿童乳牙龋齿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幼儿园口腔保健提供基线资料。方法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中的临床牙列状况的检查方法和标准。随机抽取厦门市16所公立幼儿园2~6岁儿童共4 950例进行龋病调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0.3%和3.26,患者龋均为5.40。乳牙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2,P0.01)。幼儿较早开始刷牙及家长每天检查儿童刷牙效果的儿童患龋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14.82,P0.01),家长是否帮助儿童刷牙患龋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2,P0.01)。家长的文化程度,睡前吃零食与患龋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78.96,P0.01)。结论受检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家庭因素对儿童龋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应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家庭口腔健康教育,重视龋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情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进一步分析患龋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学龄前儿童的口腔疾病和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吕梁市某公立幼儿园4~6岁儿童874名,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吕梁市4~6岁儿童的患龋率为46.1%;进食甜食习惯或进食频率较高的儿童患龋率明显较高,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占35%,85.6%的儿童每天刷牙,49.7%的家长从未帮助孩子刷牙,69.6%的家长对乳牙坏了是否需要治疗持正确认识,而对窝沟封闭的重要性,仅有5.4%家长回答正确,家长对口腔健康评价的差异影响了儿童的患龋率。结论城市儿童患龋率低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评价越好,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越好,应进一步加强儿童口腔健康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0.
皖北矿区祁东幼儿园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矿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研究其与刷牙行为、饮食习惯、家长口腔健康认识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开展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皖北矿区祁东幼儿园285名学龄前集体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发放《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乳牙龋患率平均为 24.91%,受检者龋均0.75,龋者龋均为3.01;其中3岁组龋患率较低为12.06%,6岁组龋患率最高为34.69%;下颌第一、二乳磨牙龋患率最高,下颌中、侧切牙龋患率最低。开始刷牙年龄、刷牙频率、父母是否帮助和检查儿童刷牙、嗜甜食、果汁、碳酸饮料、睡前进食等相关因素与乳牙龋病相关。 【结论】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和生活饮食习惯, 从而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12岁儿童恒牙患龋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12岁儿童恒牙患龋病的患病情况,为学校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792名(男女各半)儿童进行恒牙龋病检查。结果:12岁组恒牙患龋率为18.43%,龋均(DFMT)为0.29,男女间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为女性高于男性。龋齿充填率为1.14%,其中城市为1.01%,农村仅为0.13%,城乡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贵州省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流行状况与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调查的结果相比龋患率和DFMT均较低,但龋齿的充填率很低。  相似文献   

12.
5岁幼儿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亚光  廖天安  谢奇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01-4703
目的:了解海南省城乡5岁幼儿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保健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城乡720例5岁幼儿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受检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省城市5岁幼儿患龋率为72.2%,龋均为4.54;乡村患龋率是83.9%,龋均是5.54,城乡患龋率和龋均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城乡5岁儿童的饮食行为无根本性差异,在刷牙行为上城市儿童显著优于乡村儿童(P<0.01)。城市儿童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也优于乡村儿童家长。结论:应加强海南省乡村地区的家庭口腔保健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5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原因,为今后开展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全国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岁儿童共834名进行乳牙龋病的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834例受检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5.47%和2.61;男女间患龋率、龋均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家庭情况,口腔卫生行为及饮食习惯均对儿童患龋有影响,而家长的社会背景、口腔健康知识和观念对儿童患龋率的影响更大。结论加强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以自身规范行为影响教育儿童,正确指导督促儿童每天规律性刷牙,有效的预防和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漯河市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漯河市中小学生1 264名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漯河市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18.99%和0.31,城乡女生均高于男生,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龋病未治疗率高达86.71%,牙龈出血检出率和牙石检出率在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结论漯河市12岁儿童龋病治疗率低;应大力加强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高龋病治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徽省12~15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状况,为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在校24235名12~15岁儿童,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对不同特征儿童患龋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12~15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率为37.83%,龋均为1.15SymbolqB@1.96,龋失率和龋补率分别为2.30%和4.88%。患龋率、龋失率和龋补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22.759,50.586,79.344,P趋势值均<0.05)。不同特征儿童患龋情况分析显示:患龋率女生高于男生,县郊高于城区,非核心家庭儿童患龋率高于核心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5.162,168.139,21.815,P值均<0.05);摄入甜食和含糖饮料频率不同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420和11.665,P值均<0.05);而不同刷牙习惯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2,PSymbol~@@0.05)。结论 安徽省12~15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处中等水平,相关部门应重视学生龋病防治工作,采取综合性防龋措施,重点关注郊县、非核心家庭儿童口腔健康,降低患龋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乡12岁儿童口腔健康及龋患率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口腔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建议。方法于2015年4-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校的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与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由经统一培训的牙科医生采用一次性的社区牙周指数(CPI)探针进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龋均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第一恒磨牙龋患率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城市与农村分别调查了12岁儿童1 022人与1 003人,正确刷牙率城市学生(36.99%)高于农村学生(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8,P0.05)。城市儿童第一恒磨牙的龋患率(10.27%)远低于农村学生(3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4,P0.01),恒牙龋患率城市与农村分别是11.06%与5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69,95%CI:1.37~2.09)、平时进食糖果、巧克力的频率(OR=1.29,95%CI:1.04~1.60)、每天刷牙次数(OR=1.49,95%CI:1.15~1.93)、是否在早餐前与睡觉前刷2次牙(OR=0.76,95%CI:0.58~0.99)、自我口腔健康状况评价(OR=1.27,95%CI:1.12~1.44)是第一恒磨牙龋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农村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差,应加强儿童口腔疾病预防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龋病流行状况,探讨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方法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的标准,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762名适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患龋率84.68%,龋均4.79,城乡结合区域及农村儿童患龋率和龋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83.65%、25.77%;城乡类型(OR=22.42)、家庭收入(OR=10.21)、睡前是否有吃零食习惯(OR=8.01)、吃完零食是否刷牙(OR=6.00)、进食甜食频率(OR=8.28)、刷牙方法(OR=8.88)、家长是否检查刷牙效果(OR=9.15)是影响患龋率的因素。 结论 平顶山市农村及城乡结合区域儿童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戴河区农村3~6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农村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对北戴河区蔡各庄小学幼儿园(农村)211名3~6岁在园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进行牙齿涂氟和六龄齿窝沟封闭)并采取对其家长进行问卷的方式调查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龋齿患龋率为77.73%,龋均为4.46,患者龋均为5.74,六龄齿萌出率21.40%。患龋率、龋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在儿童乳牙患龋率相关的因素中,每天不刷牙、喜吃甜食、零食、母亲文化程度、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认知程度与儿童乳牙龋齿高度相关。结论:北戴河区农村儿童乳牙患龋率明显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我国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为66%),应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并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意识等,减少相关因素对龋齿产生的影响,从而降低龋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5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贵州省5岁儿童乳牙龋病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城乡5岁年龄组儿童共792例,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同时随机对其中1/2的儿童家长就儿童的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就医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计算患龋率、龋均,并进行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为45.6%,龋均1.92。城乡患龋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05),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均城市低于农村,不同性别之间乳牙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频繁喝可乐、牛奶等甜食、过去12个月内有过牙痛或不适与儿童乳牙龋有关;儿童尽早刷牙可降低患龋的风险。结论:应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儿童进食可乐、牛奶,家长适时5儿童检查牙齿、尽早指导儿童刷牙,可预防龋病和控制儿童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常宁市小学生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常宁市城乡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及分布规律。方法 按龋病调查标准和诊断标准进行。结果 所调查的小学生患龋率为40.24%,其中城市、农村小学生龋均、患龋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农村男、女学生患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患龋率城市、农村均以7岁组为最高,7岁以后的患龄率有随年龄增加减少趋势,以12-岁组患龋率最低。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儿童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儿童患龋率与饮食习惯、食物构成、儿童喂养方式、年龄等有关,且存在城乡、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