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及相关因素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老年高血压患者(60岁以上)205例(男113例,女92例),分析高血压达标情况及相关因素对血压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为34.18%,血压控制与性别(女)、受教育程度、规律运动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吸烟、高盐饮食、饮酒及体重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偏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规律运动情况、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及体重等因素与血压达标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方法 对1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90例血压正常者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指标及晨峰数值,并进一步分析具有晨峰现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1)高血压患者24 h及日间、夜间血压监测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血压变异系数升高(P<0.05).(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高血压组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晨峰高血压组、非晨峰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者在高血压组内具有晨峰现象者与不具有晨峰现象者之间相比,差异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尤其突出,血压负荷增高,变异性增高,晨峰现象更为普遍.具有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比例更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们对 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 ,以指导临床用药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46例 ,男 132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1± 8.9岁。按 WHO诊断标准将高血压为分 、 、 期。采用英国产 BP- 5 0型动态血压记录器进行 2 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 ,每 2 0分钟监测 1次。嘱患者在 2 4小时内做活动、休息及症状的详细记录。监测前均做常规血压测量并记录 ,输入计算机。结合其活动做出综合分析 ,记录其最高血压、最低平均血压、睡眠时平均血压和活动时平均血压。结果 : ~ 期高血压患者活动时血压均明显增高 ,尤其是收缩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9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高龄高血压患者11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6例,年龄80~96岁。将血压水平维持在150/90 mm Hg(1 mm Hg=0.133k Pa)以下分为达标组(60例),血压水平超过150/90mm Hg分为未达标组(51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育锻炼程度、规律用药等),血脂和空腹血糖、血尿酸数据。测定微型营养评分(MNA-SF)、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HAMA焦虑评分)。结果与达标组比较,未达标组年龄、尿酸水平、PSQI评分增加,男性比、规律用药比例、体育锻炼积极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854,95%CI:1.324~17.875)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规律用药(OR=0.044,95%CI:0.012~0.166)、低血尿酸水平(OR=0.983,95%CI:0.971~0.994)及睡眠质量好(OR=0.745,95%CI:0.599~0.926)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的保护因素。结论规律用药、低血尿酸水平及睡眠质量好的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高,女性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嘱病人15 d、1个月、3个月门诊随访,比较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15 d、1个月、3个月诊室测量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3.85%、36.70%、42.20%,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6.70%、51.38%、62.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家庭血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诊室血压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诊室测量血压达标率,在高血压达标管理中应重视家庭血压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24h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高龄老年组(≥80岁,n=88)、老年对照组(60~79岁,n=80)及中年对照组(60岁,n=25),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mmHg(1mmHg=0.133kPa)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服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舒张压高龄老年组均低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差高龄老年组均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1);高龄老年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5);舒张压60mmHg的发生率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6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94例、老年组(60~79岁)90例和60岁组8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节律、3个时段(24h、昼间及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的特点。结果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杓型血压发生率、24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昼间平均压、夜间舒张压明显低于60岁组,反杓型血压发生率、24h脉压、昼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明显高于60岁组(P0.05,P0.01);高龄老年组杓型血压发生率及24h、昼间、夜间舒张压明显低于老年组[13.83%vs 26.66%,(66.17±7.39)mm Hg(1mm Hg=0.133kPa)vs (70.39±10.96)mm Hg,(66.90±7.55)mm Hg vs (70.88±11.68)mm Hg,(64.10±8.14)mm Hg vs (68.27±11.86)mm Hg,P0.05,P0.01],24h、夜间脉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昼间收缩压变异明显高于老年组和60岁组,24h收缩压变异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24h平均压明显低于60岁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表现出血压节律异常、脉压增大、血压变异性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探讨动态血压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2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96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性[白昼(14.01±4.26)比(17.54±5.51),夜间(15.05±4.01)比(19.32±3.71)]及脉压[白昼(56.66±7.43)mmHg比(66.32±13.62)mmHg,夜间(55.71±6.62)mmHg比(63.86±7.52)mmHg]均显著升高(P均<0.05),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增大(60.32%比82.4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缩压、脉压水平高,血压变异性大,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大,这些异常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 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年对照组(年龄<60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情况,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舒张压老年组均低于中年组(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老年组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脉压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脑梗死后遗症,分为脑梗死后遗症组A(n=75)和对照组B(n=74),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过高和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遵从程度[1]。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血压控制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是高血压的一个特殊人群,不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易致残致死,而且血压达标所带来的心血管获益也多于普通高血压人群[2-3]。本项研究考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其血压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无创动态血压仪(ABP)研究了以诊室血压(OBP)诊断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Oi)59例混合性舒张期高血压(Om)16例,临界高血压(Ob)28例,正常对照(On)21例。结果发现,ABP的读数与OBP值相符的一致率在Oi为29%,在On、Om和Ob分别为84%、36%和30%;ABP的收缩压≥21.28kPa和舒张压<12.64kP的百分率,在Oi最高为29%,在Om、Ob,On分别为10%、6%、1%(P<0.05)。本研究提示,Oi是有别于Om、Ob和On的持续存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心电图的特点,并结合临床分析,为临床高龄老年高血压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214例,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高龄老年组(≥80岁)96例;B组:低龄老年组(60~79岁)118例。采用24h动态血压和24h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技术,记录血压和心电图变化,同时采集多次住院病历,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心律失常以及靶器官损害发生情况。结果高龄老年组的大部分患者血压控制良好。24h动态血压水平两组之间仍有明显差异,高龄老年组心律失常、心脑血管事件次数、糖尿病、体重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等均显著高于低龄老年组。结论与低龄老年组相比,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明显,其24h动态血压水平与动态心电图改变及肾损害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方法 在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中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873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危险评估;强化健康教育,倡导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对吸烟、超重、摄盐过多、血脂异常等进行综合干预;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压及危险因素.结果 1)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68.2%,其中65.1%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危险因素≥3种的高危患者占78.2%.2)通过近5年综合干预,吸烟率下降了55.4%,低钠盐摄入者提高了39.4%(P<0.01);体质量指数转为正常者增加了27.5%(P<0.05).3)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率分别由28.5%、21.9%提高到64.3%与64.2%(P<0.01),三酰甘油达标率由65.8%提高到73.9%(P<0.05).4)高血压的治疗率由89.4%提高到97.0%;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分别下降了2.2、3.9 mm Hg(P<0.01);血压控制达标率由71.3%上升至79.7%(P<0.01).5)多数患者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服用传统复方降压制剂者下降了35.3%.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和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方法在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中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873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危险评估;强化健康教育,倡导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对吸烟、超重、摄盐过多、血脂异常等进行综合干预;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压及危险因素。结果1)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68·2%,其中65·1%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危险因素≥3种的高危患者占78·2%。2)通过近5年综合干预,吸烟率下降了55·4%,低钠盐摄入者提高了39·4%(P<0·01);体质量指数转为正常者增加了27·5%(P<0·05)。3)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率分别由28·5%、21·9%提高到64·3%与64·2%(P<0·01),三酰甘油达标率由65·8%提高到73·9%(P<0·05)。4)高血压的治疗率由89·4%提高到97·0%;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分别下降了2·2、3·9mmHg(P<0·01);血压控制达标率由71·3%上升至79·7%(P<0·01)。5)多数患者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服用传统复方降压制剂者下降了35·3%。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和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后动态血压及血压节律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124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及氢氯噻嗪12.5mg)控制血压,目标血压值为〈130/85mmHg(1mmHg=0.133kPa),根据血压达标情况增加药物剂量,观察时间为14~16d。记录血压达标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达标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共70例患者血压达标,血压达标患者24h收缩压(SBP),24h舒张压(DBP),昼间平均SBP,昼间平均DBP,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及脉压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血压达标患者的血压节律构成比发生变化,正常血压节律患者的比例由治疗前52.8%增加至治疗后的81.4%,治疗前后血压节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患者中血压节律正常者与血压节律异常者血压达标所需天数分别为[(7.70±2.20)dvs.(9.21±2.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改善了血压达标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120例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 2 4h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年龄≥ 6 0岁高血压病者 (老年组 ,12 0例 )及年龄在 4 5~ 5 9岁高血压病者 (对照组 ,12 0例 )实施2 4h动态血压监测 ,对 2 4h白天、夜间及血压变化曲线进行对照研究 ,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①老年组 2 4h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 ,与对照组无差异 :老年组单纯 2 4h收缩压增高为主 ,两组间差异明显 ;老年组收缩压、舒张压昼夜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②老年组血压变化曲线以非杓型为主。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高血压 2 4h的血压变化规律 ,从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肾功能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慢性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已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测定24h动态血压,以血清肌酐(SCr)代入简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以GFR60mL·min-1·1.73m-2设为肾功能不全组(男性40例,女性5例),与GFR≥60mL·min-1·1.73m-2、年龄、性别匹配的45例比较。结果:1.2组患者年龄相近,(77.0±6.1)岁vs(76.9±5.5)岁,P0.05;SCr、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例中非勺型血压71例占7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5vs33/45,χ2=1.668,P0.05。3.肾功能不全组平均舒张压(DBP)、日间舒张压(dDBP)、最高舒张压(DBPmax)、舒张压波动幅度(△DBP=最高舒张压-最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脉压(PP)及夜间脉压(nPP)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DBP降低与nPP增加为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941(95%CI0.894~0.991)和1.043(95%CI1.006~1.081)。4.GFR与DBPmax、△DBP正相关,与PP、nPP、nSBP负相关,在控制年龄因素后相关性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BP与DBPmax显著正相关,r=0.820,P0.01,而与最低舒张压(DBPmin)无相关性。结论: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对照人群明显有增加的PP和降低的DBP水平。其nPP的增加和△DBP的降低与肾功能损害有关。降压治疗的老年患者,PP(尤其nPP)的增加和△DBP的降低可能对GFR下降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并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21年1月到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高血压门诊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96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组56例(18.9%)、非杓型组134例(45.3%)、反杓型组106例(35.8%)。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动脉硬化监测、24h尿电解质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研究结果通过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占81.1%,明显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三组间BMI、性别、饮酒史、24hSBP、24hDBP、全天血压负荷值、右ABI、左ABI、24h尿钾、24h尿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吸烟史、dSBP、dDBP、nSBP、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右baPWV、左baPWV、24h尿钠、24h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02,95%CI:1.162-1.459,P<0.001)、吸烟史(OR=12.440,95%CI:4.083-37.901,P<0.001)、24h尿钠(OR=0.987,95%CI:0.978-0.997,P=0.008)是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和反杓型节律)发生率明显增高;年龄、吸烟史、24h尿钠是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