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密云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会珍  王化勇  孙勇  王宏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22-2824
目的了解密云地区农村村民、农民工、暗娼3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农村村民、农民工、暗娼3类人群共909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比较3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6.02%。3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P〈0.05)。农民工知晓率最低,为68.50%;暗娼最高,为82.56%。3类人群对有效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结论艾滋病知识知晓呈现知识、知晓分离现象,应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农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女性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80名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收集问卷480份,艾滋病总体知晓率为50.2%(241/48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知晓率38.52%(89/231),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知晓率为51.82%(71/1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知晓率为74.10%(83/112),不同文化程度的知晓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09,P<0.01)。未生育者知晓率为45.61%(104/228),已生育者知晓率为54.36%(137/252),两类人群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7,P<0.05)。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相对较高,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传播途径中血液传播知晓率最高为88.75%(426/480),母婴传播知晓率为86.04%(413/480),性传播知晓率为85.42%(410/430),调查人群对传播途径中不同传播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39,P<0.01)。结论性活跃期女性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提示对艾滋病知识教育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掌握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并重,全面提高艾滋病防制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吐鲁番地区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对吐鲁番地区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教育前后在二县一市分别选取2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00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前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17%(602/1 200),宣传教育后为79.20%(975/1 2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3,P=0.00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知晓水平较高,对性传播的预防和蚊虫叮咬、日常接触是否传播的知晓水平相对较低;宣传教育前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宣传教育后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78%,维吾尔族学生知晓率最低,为73.63%;调查学生从电视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比例最高,宣传后为81.48%,其次为免费宣传资料,宣传后为67.59%。结论在吐鲁番地区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幅度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淮安市不同人群预防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现状,为做好梅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娼(FSW)及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现场问卷的形式调查。结果在调查的8个梅毒预防知识中,总知晓率为64.38%,其中城市居民为63.33%,农村居民为46.67%,FSW为62.00%,MSM为78.00%。4类不同人群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获得梅毒防治知识的途径以电视、宣传活动及网络为主。结论淮安市梅毒知识总知晓率偏低,需加大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力度,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多种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态势复杂,受AIDS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本研究通过调查2017年"大团桃花节"等大型宣传了解当下上海本地居民对AIDS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态度,分析2017年上海本地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态度现况,为上海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04-01-2017-07-31采用上海市浦东疾病控制中心爱之浦东公众微信号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对916名上海本地居民进行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和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共计916名,男369名(40.28%),女547名(59.72%)。上海本地居民"艾滋病属于哪一类疾病"总知晓率只有7.53%;"哪些途径可能会传播艾滋病?"总知晓率只有21.40%;"哪种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风险?"总知晓率只有18.45%。除了"今年被列为高危人群的是"和"如何判断感染艾滋病"外,不同年龄调查对象对其他题目的知晓率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对大型宣传效果的认识和之前接触艾滋病知识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对大型宣传效果的认识和之前接触艾滋病知识的情况均略高于男性。不同年龄调查对宣传效果的认识和之前接触艾滋病知识的情况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P=0.049)对知晓合格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学历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合格率越高,研究生的知晓合格人数是小学生的3.871倍,P=0.022。结论上海本地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偏低,特别是高年龄和低学历居民,然而上海本地居民对艾滋病大型宣传比较感兴趣,开展大型宣传有助于提高一般群众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今后应针对高年龄和低学历居民多举办大型宣传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芜湖市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评估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目标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8个知识点作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青年学生开展现况调查。结果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0.78%,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在校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51%、62.00%、78.55%、66.91%,各类人群之间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意义。不同性别居民、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影响。大众人群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结论芜湖市大众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应采取各种有效宣传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大众人群艾滋病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茂名市区桑拿从业人员相关行为、生活态度、艾滋病知识知晓及自我保护意识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制定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市区桑拿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桑拿从业人员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80.8%),其次为听别人说(58.7%)和通过报刊宣传资料(36.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值为73.80%,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知识间的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χ2=92.90,P<0.01)。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性接触感染87.8%,血液传播84.9%,母婴传播66.9%。最近两次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为48.3%;不同文化水平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亦有差异;对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知晓率为29.7%。结论根据该人群的薄弱环节选择最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以及开展全民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是现阶段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5年11~12月抽取黟县7所初高中的初三、高一及高二共69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之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等干预活动,分别在干预活动结束时和干预2 W后对该人群再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差异,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697名学生干预前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31%,干预活动结束时提高到96.42%,干预2 W后为95.18%,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1)。干预前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初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P0.01);城区初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76.88%,乡镇初中生为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1);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80.36%,职业高中学生为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1)。结论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得以明显提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以乡镇初中学生及职业高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9.
铜陵市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铜陵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校内青少年和农民工2 128名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4类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4.8%,其中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校内青少年、农民工的知晓率分别为84.7%、71.4%、52.3%、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44,P=〈0.001);调查对象对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而对性传播途径认识不足,仅有57.5%的人正确回答"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对"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回答正确率只有38.3%;电视、报刊书籍、免费宣传材料是人们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重要来源。结论铜陵市4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国家规划要求,加强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应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就诊人群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及对其传播途径的认识情况。方法在中国西部地区11省每省抽取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和低的县各1个,共计99个县级卫生机构,从99个县级卫生机构中分别随机抽取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各25人,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研受访者是否知晓艾滋病及传播途径。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9 229份,11省艾滋病总知晓率为80.3%,各省知晓率分布范围为62.2%~90.8%。西部农村地区就诊人群对艾滋病知晓率显现出随疾病流行程度(χ~2_(趋势)=61.180,P0.001)、文化程度(χ~2_(趋势)=835.934,P0.001)和收入水平(χ~2_(趋势)=182.313,P0.001)增高而增高的趋势;不同年龄段(χ~2=461.062,P0.001)、职业(χ~2=324.904,P0.001)也是造成知晓率不同的影响因素;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68.5%、68.8%和55.3%,仅有49.9%的受访者知晓全部三种途径。结论中国西部农村地区中老年人、低收入人群、低学历人群和常年务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亟须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太原市医生、公安民警和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太原市医生、公安民警及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根据国家督导评估方案计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3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7,P<0.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显示医生高于公安民警和社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8,P=0.007)。3组人群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3组人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率均较低。医生和公安民警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报刊、广播和书籍,而免费宣传资料是社区居民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结论 3组人群对艾滋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能否感染知晓率较低。不同人群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有一定差异,但报刊、书籍仍然是人们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张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水平与相关知识来源途径的现状,为制定适合中学的健康教育策略与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374名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和知识来源途径;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和城乡艾滋病知晓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的差异。结果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母婴传播知晓率94.7%,血液传播知晓率91.4%,性传播知晓率为45.7%。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49.5%。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9.8%)、书籍(64.4%)、报刊(59.6%)、免费宣传资料(57.8%)和学校教育(53.7%)。职业中学学生的艾滋病的知晓水平高于初级中学学生,乡镇中学生的艾滋病知晓水平高于城镇中学生。不同年级的中学在部分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和非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在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方面,应增强学校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以最有效的途径开展系统科学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3.
了解南昌市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状况和艾滋病歧视态度,为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南昌市4所不同类型高校内,根据年级与专业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1079名大学生参与艾滋病相关问卷匿名调查,收集有效问卷918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态度以及教育需求.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1.7%,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3.9%,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0.3%和35.5%;在艾滋病传播和非传播途径上,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年级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歧视现象普遍,且没有明显的性别、专业差异(P值均>0.05).65.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的艾滋病宣传和教育还不够,73.5%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艾滋病病人对其进行宣传培训.结论 在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存在一定的歧视.  相似文献   

14.
孙浩令  唐静  凌维 《现代预防医学》2014,(15):2784-2786,2795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8~55岁无偿献血者进行当面访谈。用EpiData 3.1软件双录入,SAS9.1.3软件包做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00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8.77%,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高,非传播途径较低;对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仅51.47%,窗口期的正确认识率为34.58%。不同年龄(χ2=9.125 1,P=0.010 4)、文化程度(χ2=65.076 0,P0.000 1)、职业(χ2=30.559 7,P0.000 1)人群的知晓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仍存在,仅28.82%的献血者愿意与其共同进餐。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有电视(80%)、免费宣传资料(44%)等。52%的人认为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足够。结论加强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不仅注意对三大传播途径的宣传,真正消除心理歧视,还应加大对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力度,加强窗口期宣传;重视不同人群的差异性,注意宣传的连续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活跃青壮年群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治知识和态度,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石家庄市大型商厦、写字楼内50个免费发放瓶装水的广告机上,通过扫码答题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开展四轮调查,共30 487人次参与。72.64%的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与自己有关,98.16%知晓艾滋病可通过性、血液、母婴3种途径传播,65.81%知晓跟艾滋病病人一起吃饭不会被传染,38.26%知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36.82%了解艾滋病需要通过医学检测诊断;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性行为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94.75%和94.20%,80.05%的人知晓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可以降低感染风险,52.24%知晓拒绝与艾滋病病人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并不是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女性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组间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诊断、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35岁年龄组知晓率相对较高,20岁年龄组知晓率较低。结论石家庄市活跃的青壮年群体对共同抵御艾滋病态度积极,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基本的认识,但对艾滋病的诊断知识了解不足,对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仍有疑虑,存在对感染者的歧视,20岁的青少年防治知识知晓率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郑州市某城区不同人群中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城市居民304人、建筑农民工405人和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401人,调查总人数1 110人。男男性接触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最高为82%,其次是城市居民为65%,农民工最低为48%,知晓率在三类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P0.000 1)。单项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三类人群比较,男男性接触者人群普遍对梅毒的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农民工人群则较低,城市居民介于二者之间。在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人群中,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均以宣传活动和电视为主;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以宣传活动和网络为主。结论三类人群梅毒知晓率有差别,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加强防治知识的宣传,从而降低梅毒的传播和发生。  相似文献   

17.
枞阳县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12月对安徽省枞阳县2764名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用率、比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06%的居民听说过艾滋病,随年龄组增加,居民一般知识知晓率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逐渐降低,各年龄组间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38.03,P〈0.01;χ^2=919.65,P〈0.01);随文化程度增加,居民一般知识知晓率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逐渐增高,各年龄组间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86.83,P〈0.01;χ^2=858.88,P〈0.01)。居民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排在前三位的是电视、报刊、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11.81%、9.78%、5.50%。结论有必要采用电视、报纸、学校等宣传形式,针对农村地区高年龄组居民、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以尽快提高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AIDS)防治项目地区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农村居民3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湖北省12个项目县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农村居民等共8052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比较3类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情况。结果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2.2%,3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2,P〈0.01)。性病门诊就诊者知晓率最低,为68.0%,暗娼最高,为75.0%。艾滋病一般知识总知晓率为57.5%;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总知晓率为75.4%;艾滋病预防治疗知识总知晓率为73.3%。结论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者2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仍然是当前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铜陵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铜陵市2013年开展公共场所监测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0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0.8%,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12.5%。不同特征的从业人员中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之间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χ2=8.905,P0.05;文化程度χ2=22.949,P0.01;职业χ2=22.26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和年龄为艾滋病知晓的影响因素。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以电视(34.7%)、广播(30.4%)为主。结论该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并应根据人群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方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固镇县农民工、学生和常住居民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农民工、学生和常住居民3类人群共500人,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0.8%。对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的知晓率最高,为91.2%;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仅为44.2%。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不同,文盲知晓率最低,为38.9%。30~39岁人群知晓率较高(76.9%),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8.5%和50.0%。99.8%人群最希望通过电视获得艾滋病知识,其次是希望通过医生和宣传栏广告获得艾滋病知识。结论固镇县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要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遏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