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Kell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了解此3组人群中Kell血型的基因频率和遗传规律。方法:对就诊的1 866例患者,用抗-K和抗-k血清,试管法和抗人球蛋白检测卡,鉴定红细胞Kell血型系统抗原。结果:1 866例中汉族574例,维吾尔族1 051例,哈萨克族241例,其Kell(K/k)血型抗原频率分别是K=0.001 7、k=0.998 3;K=0.023 8、k=0.976 2;K=0.016 6、k=0.983 4,3组人群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具有恒定性。结论: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Kell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自具有独特而稳定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高血压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调查新疆哈萨克族(哈族)、汉族高血压患病率及高血压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方法对946名哈族,941名汉族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测量及高血压家庭史的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哈族32.8%,汉族20.08%,与1991年相比哈族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13.12%,汉族增加了7.14%,哈族高血压患病的相对危险性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在各年龄组均高于汉族,但心脑卒中患病率却低于汉族(P〈0.05)。结论:二个民族高血压患病率近年均有增长,尤以哈族明显。二个民族的体重指数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医院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和政府对全民教育的参与结合起来方可扼制其增长。 相似文献
3.
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高血压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调查新疆哈萨克族(哈族)、汉族高血压患病率及高血压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方法对946名哈族,941名汉族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测量及高血压家族史的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哈族32.8%,汉族20.08%,与1991年相比哈族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13.12%,汉族增加了7.14%,哈族高血压患病的相对危险性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在各年龄组均高于汉族,但心脑卒中患病率却低于汉族(P<0.05).结论:二个民族高血压患病率近年均有增长,尤以哈族明显.二个民族的体重指数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医院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和政府对全民教育的参与结合起来方可扼制其增长. 相似文献
4.
5.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和肾素mRNA表达及差异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90例,包括维吾尔族44例,汉族46例(EH组)。同时入选108名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人群,包括维吾尔族53人,汉族55人(对照组)。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肾素等指标;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VDR和肾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维吾尔族、汉族对照组比较,维吾尔族、汉族EH组VDR mRNA表达较低[维吾尔族:(0.61±0.16)比(0.91±0.23);汉:(0.97±0.12)比(1.83±0.26)],肾素mRNA表达较高[维吾尔族:(2.66±0.17)比(1.83±0.21);汉:(1.79±0.23)比(1.06±0.18),均P0.05]。与汉族EH组比较,维吾尔族EH组VDR mRNA表达较低,而肾素mRNA表达较高(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DR mRNA表达与25(OH)D呈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肾素、收缩压、舒张压和肾素mRNA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体质量指数、25(OH)D、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汉族EH患者VDR mRNA表达下降,肾素mRNA升高。维吾尔族VDR mRNA表达较汉族更低,肾素mRNA表达较高。VDR和肾素mRNA表达在维吾尔族、汉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主要民族之间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43例汉族、43例维吾尔族及41例哈萨克族食管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所得结果用ZUCI-PDAS软件分析处理,筛选血清差异性蛋白质.结果:同民族间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中质荷比为4310.0109,8713.0142,7993.0223的3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中质荷比为4310.0184, 8167.9277,8158.1117,13789.4864,8067.7056,4611.9098,7993.4422, 16146.8706的8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与哈萨克族组中质荷比分别为9161.7944,4611.6342,6649.6163, 4979.3807的4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荷比4310.0109的蛋白峰在汉族组中呈低表达,而在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中均呈高表达.在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之间该蛋白峰未见到有差异.结论: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之间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新疆地区建立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疾病诊断模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3)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下称"维族")、哈萨克族(下称"哈族")和汉族IFG人群脉压(PP)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疆地区6928名30~80岁维族、哈族和汉族居民行横断面调查,筛查IFG人群,分析该人群PP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27例IFG人群中,PP水平为(44.550±14.212)mmHg,其中,维族(41.020±11.315)mmHg、哈族(53.420±16.979)mmHg、汉族(44.350±14.013)mmHg,(P0.05)。IFG人群中PP异常总发生率为51.9%(1053/2027),且男性多于女性(64.8%vs 35.2%)。维族PP异常发生率为41.9%(257/614),哈族PP异常发生率为71.5%(193/270),汉族PP异常发生率为52.8%(603/1143)。3个民族中,哈族PP异常发生率最高,维族最低(x~2=66.61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G人群总体PP异常的危险因素是民族、年龄、2 hPG、LDL-C、TC、TG及BMI。其中,维族PP异常的危险因素是年龄、LDL-C、TC及TG。哈族PP异常的危险因素是年龄、2 hPG、LDL-C、TC及BMI。汉族PP异常的危险因素是年龄、LDL-C、TG及BMI。结论新疆地区维族、哈族及汉族IFG人群PP异常总发生率为51.9%,PP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年龄、2 hPG、LDL-C、TC、TG及BMI。3个民族PP异常共同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和LDL-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AT1R和AT2R)mRNA的表达及其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哈萨克族和汉族EH患者共136例(汉族69例,哈萨克族67例;EH组),及同期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42人(汉族72人,哈族70人;对照组)。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VDR、肾素、AT1R和AT2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汉族EH与对照组相比,VDR mRNA表达低(P0.05);而肾素、AT1R mRNA表达高(P0.05);AT2R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EH组和对照组之间VDR、肾素、AT1R和AT2R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哈萨克族EH组相比,汉族EH组VDR mRNA降低,肾素、AT1R mRNA升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汉族VDR mRNA与肾素mRNA、AT1R mRNA呈负相关。哈萨克族VDR mRNA与AT1R mRNA呈负相关。结论汉族E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VDR mRNA降低,肾素mRNA、AT1R mRNA增高,VDR mRNA与肾素mRNA、AT1R mRNA呈负相关。哈萨克族EH患者相关指标未见此种变化。汉族与哈萨克族人群的VDR、肾素和AT1R mRNA表达存在民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维维吾尔(维)、汉两民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患病情况及分布特点,为深入研究MCI的病因及其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新疆南疆、东疆及乌鲁木齐地区年龄≥60岁的维族、汉族老年人,应用现场问卷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年人进行MCI患病情况调查. 结果 共调查2986人,其中维族1519人,汉族1467人;男性1435人,女性1551人.(1)按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标化率,新疆维、汉两民族老年人群总MCI粗患病率为10.21%,标化患病率为10.58%;维族、汉族老年人MCI粗患病率分别为9.61%和10.84%,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0.29%和10.86%,维、汉两民族MCI粗患病率比较,汉族略高于维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5);(2)本次抽样调查人群中,男性、女性MCI粗患病率分别9.34%和11.03%,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26%和11.62%.不同性别间粗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4,P>0.05);(3)维族60~69岁、70~79岁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MCI患病率分别为6.83%、13.22%和22.22%,汉族则分别为8.64%、12.50%和19.30%,两民族不同年龄段MCI粗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MCI患病率逐渐增加(χ_(趋势)~2=34.753和χ_(趋势)~2=14.081,均P<0.05);(4)维、汉两民族不同文化程度MCI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受教育程度的增高MCI患病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χ_(趋势)~2=14.785和χ_(趋势)~2=21.059,均P<0.05;). 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老年人MCI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MCI患病率存在差异,且均随年龄的增长MCI患病率逐渐增加,随文化程度的增高MCI患病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居民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新疆克拉玛依市胜利社区抽取40~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0.5 h(0.5hPG)和2 h血糖(2hPG)等。结果:在完成的2 000名调查者中,有效调查1 991名,其中汉族1 214名,维吾尔族777名。①两民族之间年龄、舒张压、总胆固醇没有差异。维吾尔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FPG、0.5hPG、2hPG、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汉族(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汉族(P<0.01)。②维吾尔族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与汉族相比无差异,维吾尔族高血压、超重或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患病情况与汉族不同,其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防控任务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平原地区汉族和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现状及其差异,为指导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四川省成都市平原地区汉族和四川省石渠县川西高原藏族人群共325份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以25OHD50 nmol/L、50~75 nmol/L和75~150 nmol/L分别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适宜,检测上述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探索影响因素,比较地域和民族间差异。结果 325名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受试者年龄6~76岁,平均年龄(27.42±17.71)岁,其中藏族受试者176名(54.15%),汉族受试者149名(45.86%)。成都市平原地区汉族受试者血清25OHD平均为(52.73±17.47)nmol/L,高原藏族受试者血清25OHD平均为(48.65±15.55)nmol/L,经Kolmogorov-Smirnov Test检验,平原汉族和高原藏族人群血清25OHD均呈正态分布,P值分别为0.144和0.567。维生素D缺乏者占53.23%,不足者占40.62%,适宜者占6.15%。高原藏族和平原汉族人群血清25OH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中女性人群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男性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6)。结论四川省不同地区人群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与平原汉族人群相比,高原藏族人群维生素D缺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氧化物水解酶( EPHX2)基因rs75114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择新疆哈萨克族267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8例,同时选取哈萨克族、汉族正常对照组284例和348例,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样本群体代表性,采用TaqMan探针法对EPHX2基因rs751141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组rs751141G/A多态位点GA+ A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40.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rs751141G/A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X2基因rs751141 G/A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无显著相关性,EPHX2基因rs751141G/A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均显著相关,EPHX2基因rs751141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独立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哈、维、汉三个民族健康人和心脑血管病人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探讨民族间的差别及同型半胱氨酸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三个民族健康人 10 8例 ,心脑血管病人 15 6例 ,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以及测定患者组传统的危险因素。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三个民族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汉族高于哈族和维族。 2 .患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组 ,(除哈族男性、汉族女性患者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余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3 .患者组同型半胱氨酸与传统危险因素相关性比较 ,除哈族的三酰甘油有相关性外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高血糖、高血压、吸烟、饮酒无相关性。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三个民族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5 6例患者中 ,单纯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者 4.5 % ,合并一种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占患者总数的 42 .10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传统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更易导致和加重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人群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新疆石河子市周边及喀什地区18岁以上汉族和维吾尔族常驻居民8000名,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 结果 汉族和维吾尔族男性、女性及总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14%、7.77%、7.93%和2.36%、2.55%、2.45%,标化率分别为6.40%、7.06%、6.66%和2.15%、2.55%、2.38%.汉族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8.58%vs3.04%,11.47%vs3.38%,P<0.05).年龄、肥胖、高血压为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患病共同的危险因素. 结论 汉族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可针对不同民族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和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差异,有针对性地预防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哈族)、汉族冠心病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冠心病组118例,其中哈族50例,汉族68例;正常对照组135例,其中哈族61例,汉族74例。结果:(1)哈、汉两族冠心病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与冠心病组汉族患者比较,冠心病组哈族患者TBIL[(12.88±4.55)μmol/L比(10.71±4.01)μmol/L]、DBIL[(3.17±1.79)μmol/L比(2.10±1.08)μmol/L]、IBIL[(9.23±4.15)μmol/L比(8.36±3.15)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对照组哈、汉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3)哈族≥2支病变组TBIL、DBIL、IBIL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汉族≥2支病变组TBIL、IBIL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4)哈族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自然对数(LNCCS)与TBIL、DBII,呈负相关(r=-0.260、-0.252,P〈0.01);汉族LNCCS与TBIL、IBIL负相关(r=-0.240、-0.178,P〈0.01);(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DBIL水平降低,高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哈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TBIL、IBIL水平降低,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汉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减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哈族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减低,汉族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减低可能是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血清甲胎蛋白—免疫球蛋白(AFP-IgM)复合物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对伊犁地区哈萨克族38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AFP-IgM复合物的检测,使用AFP-IgM药盒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哈萨克族体检健康者血清AFP-IgM复合物男性平均49.44(0.59~384.64)AU/m l,女性平均91.34(0.14~471.44)AU/m l,P〈0.01;不同年龄段AFP-IgM值无统计学差异(P=0.104)。哈萨克族正常人AFP-IgM参考值范围男性为0~270 AU/m l,女性为0~290 AU/m l。结论在哈萨克族地区可以建立血清AFP-IgM复合物正常值范围,其对当地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疆吉木萨尔县哈萨克族人群的高血压调查,了解高血压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和掌握本县的高血压流行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预先设计的测查表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病史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新疆吉木萨尔县调查哈萨克族居民共499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6.1%,男性患病率51.2%,女性患病率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的平均病程4.2年,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9.3%,治疗率为36.1%,服药控制率为6.0%。日食盐量>6g者和日食盐量<6g者在高血压的发病上有差异(P<0.05)。父母有高血压者和没有高血压者在高血压的发病上有差异(P<0.05)。结论新疆吉木萨尔县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性别、盐摄入量、体质指数、家族史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