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中C反应蛋白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随机人选了3889名18~74岁农村居民,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并测量血压,空腹抽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比浊法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CRP).按hCBP四分位间距将男性与女性分别分为4组:Q1组(男性hCRP<2.04 mg/L;女性hCRP<1.80 mg/L);Q2组(男性2.04 mg/L≤hCRP<3.01mg/L;女性1. 80 mg/L≤hCRP<2.76 mg/L);Q3组(男性3.01 mg/L≤hCRP<4.14 mg/L;女性2.76mg/L≤hCRP<3.84 mg/L);Q4组(男性hCRP≥4.14 mg/L;女性hCRP≥3.84 mg/L).结果 男性的收缩压(调整后P=0.016)与脉压(调整后P=0.003)、女性脉压(调整后P=0.002)随CRP浓度增高而增高,而舒张压与CRP无显著相关.多元回归提示logCRP增高与男性收缩压及男女脉压升高独立相关.调整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吸烟史、饮酒史等变量,hCRP与男性高血压发病独立相关,男性Q4组高血压患病风险较Q1组增高40.4%(95%可信区间:4.9%~87.9%).结论 hCRP增高与男性与女性脉压增高,及男性收缩压增高与高血压发病的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血压水平状态下中心动脉压(CAP)与诊室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方法连续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47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正常血压者972人。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测定诊室肱动脉血压及无创CAP,比较不同血压水平状态下CAP与诊室肱动脉血压的差异。结果 CAP与诊室血压比较,正常血压组收缩压差值为(12.30±5.00)mm Hg,95%CI为2.50~22.10 mm Hg;舒张压差值为(-1.65±2.12)mm Hg,95%CI为-5.81~2.51mm Hg;脉压差值为(13.97±5.35)mm Hg,95%CI为3.48~24.46mm Hg。高血压组收缩压差值为(13.40±14.19)mm Hg,95%CI为-14.41~40.79mm Hg;舒张压差值为(-1.19±11.87)mm Hg,95%CI为-24.46~22.08mm Hg;脉压差值为(14.52±19.85)mm Hg,95%CI为-24.39~53.40mm Hg。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中心动脉舒张压(CADP)、中心动脉脉压均随着对应诊室收缩压(OSP)、诊室舒张压(ODP)、诊室脉压的升高而升高(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示,对于高血压组1级的诊断,OSP与CA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4(95%CI0.992~0.995)和0.982(0.978~0.986);ODP与CAD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917~0.934)和0.914(0.905~0.923)。若以CAP对高血压进行分级,本研究人群CAP 1,2,3级水平分别为123.5/82.5mm Hg(约登指数=0.869,0.678),136.5/96.5(约登指数=0.323,0.750)和155.5/106.5mm Hg(约登指数=0.553,0.654)。结论 CAP与诊室血压的一致性较好,舒张压的一致性好于收缩压、脉压的一致性。诊室血压仍可作为诊断高血压的较为简便、实用、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现况。方法入选宁波市某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健康体检人群5569例,将有高血压的2572例分为:男性60~69岁组451例,70~79岁组364例,≥80岁组192例;女性60~69岁组946例,70~79岁组431例,≥80岁组188例。将非高血压2997例按上述方法分为:男性60~69岁组578例,70~79岁组448例,≥80岁组241例;女性60~69岁组773例,70~79岁组601例,≥80岁组356例。分析清晨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 5569例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率为33.0%。女性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者明显高于男性(28.3%vs 17.6%,P<0.01);男性单纯收缩压≥140mm Hg比例高于女性(70.6%vs 57.6%,P<0.01)。无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清晨高血压总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2.5%vs 16.9%,P=0.000),60~69岁组女性清晨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P=0.000),而≥80岁组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结论上午健康体检常规测量血压是发现清晨高血压最有效、简便的方法,老年女性更应关注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北京市年龄≥35岁人群高血压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四个区县年龄≥35岁居民进行上臂血压及踝臂血压测量,共检测5 126人。结果高血压组PA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6.5%比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后,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其患PAD的OR(95%CI)分别为1.38(0.87~2.19)、1.68(1.04~2.73)、2.10(1.18~3.73)、5.08(2.57~10.08)。将收缩压设定为连续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PAD患病风险增加19%(OR=1.19,95%CI 1.09~1.30);收缩压为120~139、140~159、≥160 mm Hg组患PAD的风险分别为收缩压<120 mm Hg组的1.29(95%CI 0.83~2.01)、1.61(95%CI 1.01~2.60)、2.75(95%CI 1.65~4.60);趋势检验P<0.001;而PAD患病风险与舒张压则关系不明显。在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未治疗组、治疗后未达标组、治疗达标组的PAD患病风险分别为无高血压组的1.45(0.98~2.14)、1.93(1.34~2.78)、1.23(0.83~1.82)。结论高血压可增加PAD患病风险,收缩压升高为PAD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患者升高的血压可以控制PAD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对血压值及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1993-2011年至少参加两轮调查且在进入队列时血压值正常年龄18~60岁的成人,共7754(男性3756、女性3998)人。应用三水平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模型1,只纳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纳入个人水平变量;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纳入社区变量。结果与不摄入膳食胆固醇的男女性相比,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最高组收缩压增加了1.87(男性,95%CI 1.01~2.73,P0.05)、1.44mm Hg(女性,95%CI0.54~2.35,P0.05);舒张压升高了2.04(男性,95%CI 1.40~2.67,P0.05)、0.82mm Hg(女性,95%CI0.21~1.44,P0.05);男性和女性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分别是1.78(95%CI 1.29~2.45,P0.05)和1.23(95%CI0.87~1.74,P=0.25)。在调整了个体水平、社区水平、基线血压值和基线年龄后,与不摄入膳食胆固醇组相比,胆固醇摄入量与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与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男性和女性的膳食胆固醇摄入水平最高组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但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膳食胆固醇摄入对血压值和高血压发病风险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收缩压与人群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次参加2006-2007、2008-2009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检查,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血压水平分类标准,将2006-2007年和2008-2009年第1次参加体检的人群按收缩压分为3组:120mm Hg组(n=32 412)、120~130mm Hg组(n=23 822)、130~140mm Hg组(n=12 543),共68 777人。用寿命表法计算全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正常高值收缩压对全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7.39±1.14)年,全人群3组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85%、3.99%、6.19%;男性人群分别为3.72%、4.68%、6.83%;女性人群分别为0.90%、1.14%、2.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全部混杂因素后,以收缩压120mm Hg组为对照,全人群120~130mm Hg和130~140mm Hg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比(95%CI)分别为1.13(1.01~1.28)和1.24(1.09~1.42);男性分别为1.16(1.02~1.31)和1.23(1.07~1.41);女性分别0.82(0.52~1.29)和1.47(0.92~2.35);青、中、老年120~130mm Hg和130~140mm Hg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比(95%CI)分别为1.55(0.86~2.78)和1.64(0.77~3.49);1.24(1.04~1.48)和1.38(1.12~1.71);1.00(0.84~1.18)和1.10(0.93~1.30)。结论正常高值收缩压能够增加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男性人群和中年人群风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清内脂素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2011年3月至5月,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人群769名进行标准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测量血压和心率,测定生化指标及血清内脂素水平。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研究人群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和舒张压80mm Hg,n=294)、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20~139和(或)舒张压80~89mm Hg,n=283]、1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40~159和(或)舒张压90~99mm Hg,n=129]和2~3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60和(或)舒张压≥100mm Hg,n=63]。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1级和2~3级高血压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高[(37.23±0.75)、(53.17±1.11)、(61.05±1.59)比(22.22±0.73)μg/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是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血压水平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0mg缬沙坦组71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40mg/d),80mg缬沙坦组70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80mg/d),160mg缬沙坦组72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统计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踝血管指数(CAVI)、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结果入组患者年龄(60.1±5.3)岁。治疗24周后40、80mg缬沙坦组Hcy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mg缬沙坦组治疗后Hcy下降[由(10.43±0.05)降至(5.62±0.04)μmol/L,P0.05]。治疗后3组血压都有所降低[40mg缬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7±8)/(6±5)mm Hg;80mg缬沙坦组:下降(18±11)/(6±6)mm Hg;160mg缬沙坦组:下降(19±9)/(7±6)mm Hg],但3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CAVI与治疗前相比减小(P0.05),其中160 mg缬沙坦组经治疗后CAVI低于80和40 mg缬沙坦组(5.20±0.58比7.05±0.03、8.52±0.04,P0.01)。结论钙拮抗剂氨氯地平联合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均可改善动脉僵硬度,且大剂量缬沙坦改善动脉僵硬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脂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82例和对照组76名,测定hs CRP、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1)高血压组hs CRP、LVMI和T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5.13±2.36)mg/L vs(4.06±2.21)mg/L,P=0.006;(108.7±9.9)g/m2vs(88.3±10.4)g/m2,P=0.000;(3.0±0.6)mmol/L vs(1.3±0.5)mmol/L,P=0.000],而HDL-C显著性降低[(1.0±0.1)mmol/L vs(1.6±0.1)mmol/L,P=0.004]。(2)以LVMI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因素为hs CRP、收缩压(SBP)、TG和舒张压(DBP)。(3)高血压组按LVMI分为合并左心室肥厚组(A组)、无左心室肥厚组(B组),A组hs CRP较B组升高[(5.9±1.59)mg/L vs(5.0±2.23)mg/L,P=0.017]。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hs CRP升高,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升高更加明显。hs CRP、SBP、DBP和TG是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北京海淀区蓟门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60~79岁,平均(66.2±5.1)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0~82岁,平均(67.3±6.4)岁。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d,治疗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和盐酸贝那普利10 mg/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血压变化情况、心电图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升高(78.3%vs.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指标改善总有效率升高(70.0%vs.88.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为[(134.5±12.7)mm Hg vs.(121.0±13.1)mm Hg]和[(88.4±7.5)mm Hg vs.(79.5±6.4)mm Hg](1mm Hg=0.133k 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TG)增高与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在参加体检的20~69岁人群中筛选出无糖尿病、肾病病史及明确高血压家族史者170 412例.按性别、年龄、TG水平进行分组,统计各组血压正常与高血压的人数;按不同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统计TG的均值.结果无论男女,TG增高与高血压的总体检出率显著相关(P<0.001);按年龄分层后,TG增高与高血压的检出率依然显著相关(P<0.01~0.001).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男性TG增高约0.16 mmol/L,女性TG增高约0.13 mmol/L;舒张压每升高5 mm Hg,男性TG增高约0.17 mmol/L,女性TG增高约0.12 mmol/L.结论 TG水平和高血压检出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人群中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2010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开滦集团职工为随访对象,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样本84 002例,年龄为30~70(51.1±13.0)岁,男性66 464例。随访时间为(47.8±3.2)个月。随访期间有887例观察对象发生脑梗死,累积发病率为1.06%。按性别分层后,男性空腹血糖4.6、4.6~5.6及≥5.6mmol/L组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2%、1.02%、1.41%;女性空腹血糖4.6、4.6~5.6及≥5.6mmol/L组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5%、0.53%、0.67%。应用Cox回归模型校正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吸烟和饮酒等指标后,在男性人群中,与4.6~5.6mmol/L组相比,空腹血糖≥5.6mmol/L组发生脑梗死事件的相对风险为1.29(95%CI 1.08~1.55)。女性人群中未发现此相关性。结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空腹血糖水平≥5.6mmol/L增加男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纯性肾囊肿(SRC)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揭示SRC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开滦集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91 433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应用年龄、性别1∶3匹配的病例-对照配对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RC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人群共检出SRC患者2465例(2.70%),男性SRC检出率高于女性(2.95%比1.68%,P0.01)。随年龄增加,SRC检出率增加。配对分析结果显示,SRC组(n=2465)收缩压、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检出率、肾结石和尿蛋白阳性率高于无SRC组(n=7395)[分别为(137.4±20.3)比(135.9±19.3)mm Hg,17.00%比14.50%,58.82%比50.71%,7.06%比1.58%,7.46%比3.61%,均P0.0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无SRC组[(79.0±19.9)比(91.7±21.8)mL/(min·1.73m~2),P0.01],但两组之间的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6±11.0)比(83.5±10.6)mm Hg,P0.05]。在SRC人群中,SRC直径≤2.0cm组和2.0cm组的收缩压[(137.1±21.2)比(137.7±20.3)mm Hg,P=0.22]和舒张压[(85.2±12.4)比(85.9±11.7)mm Hg,P=0.49]以及高血压的检出率(57.33%比60.25%,P=0.1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SRC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值(95%CI)为1.18(1.11~1.25)];SRC与收缩压升高密切相关(B=2.47,β=0.05,P0.01)。SRC不伴肾结石组(n=2295)收缩压高于有肾结石无SRC组(n=1137)[(137.3±20.3)比(135.3±19.9)mm Hg,P=0.01]。结论 SRC多发于男性和老年人,是收缩期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上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年间来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利用随机分组别的方式将患者分为随机的两组,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利用氨氯地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3.47±0.53)mmol/L、(1.75±0.45)mmol/L、(5.42±0.36)mmol/L、(79.30±6.00)mm Hg、(122.60±4.00)mm Hg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0±0.60)mmol/L、甘油三酯(2.56±0.37)mmol/L、总胆固醇(6.75±0.35)mmol/L以及舒张压(94.20±2.00)mm Hg、收缩压(146.30±3.00)mm Hg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比对照组得高,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时治疗作用更显著,可以有效地对患者血脂及其血压水平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试验组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干预措施。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偶侧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132. 72±10. 53)/(69. 28±6. 49) mm Hg(1 mm Hg=0. 133 k Pa) vs (165. 54±9. 28)/(82. 46±8. 87) mm Hg,(147. 21±8. 85)/(69. 61±4. 63) mm Hg vs (164. 26±8. 99)/(81. 92±9. 74) mm Hg,P 0. 01];试验组偶测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 0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31. 57±10. 14)/(69. 05±6. 04) mm Hg vs (161. 33±10. 10)/(80. 84±7. 86) mm Hg,(144. 30±8. 69)/(70. 51±4. 88) mm Hg vs (161. 28±8. 92)/(80. 10±7. 73) mm Hg,P 0. 01];试验组24 h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 01)。2组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 0. 05,P 0. 01)。结论高血压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能够提高或维持其生活质量,使降压治疗效果更优化。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藁城市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统一方法对河北省藁城市梅花镇5 892名25岁以上居民进行了现场询问、血压测量等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等指标.结果被调查居民平均收缩压为(127.8±21.4)mm Hg,男性(130.2±20.7)mm Hg,女性(125.8±21.8)mm Hg,平均舒张压为(81.6±11.4)mm Hg,男性(84.0±11.5)mm Hg,女性(79.7±11.0)mm Hg;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9.4%(男性44.0%,女性35.8%),标化率为34.9%(男性38.8%,女性30.7%);人群平均收缩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上升,高血压患病率45岁以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45~64岁人群男性与女性持平,65岁以上人群女性高于男性;工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或经济收入高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4.7%、 17.6%和6.1%;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19.6%.结论河北省藁城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患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低,高血压防治水平低,需要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高血压筛查和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藁城市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统一方法对河北省藁城市梅花镇5 892名25岁以上居民进行了现场询问、血压测量等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等指标。结果 被调查居民平均收缩压为(127.8±21. 4) mmHg,男性(130 .2±20 .7)mm Hg,女性(125.8±21 .8)mm Hg,平均舒张压为(81 6±11.. 4)mm Hg,男性(84 .0±11. 5)mm Hg,女性(79. 7±11 .0)mm Hg;高血压粗患病率为 39. 4%(男性 44 .0%,女性35. 8%),标化率为34. 9%(男性38. 8%,女性30. 7%);人群平均收缩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上升,高血压患病率45岁以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45~64 岁人群男性与女性持平,65 岁以上人群女性高于男性;工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或经济收入高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4 .7%、17. 6%和6 .1%;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 19 .6%。结论 河北省藁城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患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低,高血压防治水平低,需要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高血压筛查和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隐蔽性高血压(MH)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在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人群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例,分析其中493例诊室血压140/90mm Hg老年人MH的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MH的相关因素。结果 493例诊室血压140/90mm Hg老年人中MH的检出率为15.4%(76/493),男性为17.0%(55/324),女性为12.4%(21/169)。其中,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且舒张压80mm Hg)、正常高值血压1组(收缩压120~130或舒张压80~85mm Hg)和正常高值血压2组(收缩压130~140或舒张压85~90mm Hg)MH检出率分别为8.3%、11.9%、22.5%;正常高值血压2组检出MH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组的4.017倍(95%CI 1.676~9.655);腰围、吸烟、高盐膳食与MH相关,OR(95%CI)分别为2.328(1.286~4.214)、2.484(1.196~5.161)和2.015(1.090~3.725)。结论诊室血压140/90mm Hg的老年人中MH的检出率为15.4%,收缩压130~140或舒张压85~90mm Hg、腰围增加、吸烟及高盐膳食是M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服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2月于西城区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33~82岁。所有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d加缬沙坦80 mg/d;对照组(6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d,1/日,连续服用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并进行疗效评价。随访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数值为[(137.1±16.7)mm Hg vs.(126.7±12.3)mm Hg],[(93.5±10.5)mm Hg vs.(80.4±9.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vs.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用氨氯地平可以更有效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6年6月31日在我院行MHD的尿毒症患者327例,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34例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的293例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回顾性分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7例MHD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为10.4%。脑梗死组糖尿病(58.8%vs 38.6%)和冠心病(29.4%vs 8.5%)比例、透析前收缩压[(160.38±23.50)mm Hg(1 mm Hg=0.133kPa)vs(136.81±21.05)mm Hg]、舒张压[(91.76±13.74)mm Hg vs(78.90±13.19)mm Hg]和白蛋白水平[(39.75±5.47)g/L vs(37.88±5.10)g/L]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20,95%CI:1.355~8.632)、冠心病(OR=7.860,95%CI:2.753~22.437)、透析前收缩压(OR=1.029,95%CI:1.004~1.055)、透析前舒张压(OR=1.059,95%CI:1.015~1.106)是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冠心病、透析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是MHD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