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甘肃省绝经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同时分析上述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5月,用抽签法随机选择甘肃省7个地区3 359名绝经后女性和3 205名6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前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设计调查表对骨质疏松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9.65%,老年男性为8.08%;骨量减少患病率绝经女性为27.09%,老年男性为26.68%。绝经后女性年龄(OR=1.146,95%CI:1.128~1.165,P0.001)、绝经年龄(OR=0.945,95%CI:0.915~0.976,P=0.001)、绝经时间(≥10年比10年:OR=2.141,95%CI:1.161~3.949,P=0.015)、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及饮酒(OR=1.706,95%CI:1.079~2.679,P=0.022)与骨质疏松相关。老年男性年龄(OR=1.188,95%CI:1.161~1.216,P=0.000)、体质量指数、吸烟(OR=2.088,95%CI:1.539~2.833,P=0.000)、饮酒(OR=2.076,95%CI:1.426~3.024,P=0.000)、体育锻炼(OR=0.567,95%CI:0.413~0.779,P=0.000)及日照(OR=0.572,95%CI:0.376~0.869,P=0.009)与骨质疏松相关。所有受试者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β-CTX)与前臂BMD成负相关,血磷(phosphorus,P)和25OHD与BMD之间无相关性,血钙(calcium,Ca)在老年男性与BMD呈正相关。结论增龄、低BMI及饮酒是绝经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共同的危险因素,高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在绝经女性中,骨质疏松还与绝经年龄及绝经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肪细胞性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195例,另选择年龄相匹配的40例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评估双侧颈动脉有无粥样斑块形成;根据检查结果将195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非斑块组、高血压稳定斑块组和高血压不稳定斑块组。测定受试者血清LpPLA2和A-FABP水平,分析上述四组间Lp-PLA2和A-FABP水平的差异,并分别对Lp-PLA2和A-FAB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非斑块组72例,高血压稳定斑块组94例,高血压不稳定斑块组29例。高血压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A-FABP水平高于高血压非斑块组[(172.60±33.70)ng/L vs(133.04±29.49)ng/L,P0.05];四组受试者血清Lp-PLA2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FAB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相关(r=0.3446,P=0.0049),Lp-PLA2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无显著相关(r=0.2058,P=0.0996)。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A-FABP水平既与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稳定斑块发生有关(OR=1.017,95%CI:1.001~1.033,P=0.040),又与该人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相关(OR=1.031,95%CI:1.010~1.052,P=0.003)。结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FABP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发生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血清Lp-PLA2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午睡对发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用横断面调查收集35~64岁江苏省泰州地区14 413人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自报午睡者(n=6561)相对于不午睡者(n=7852)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结果午睡者的收缩压水平略低于不午睡者[(135.7±20.1)比(137.3±19.8)mm Hg,P0.01]。有午睡的女性血压水平明显低于不午睡女性[收缩压(132.7±20.3)比(136.3±20.5)mm Hg,P0.01;舒张压(78.6±11.6)比(80.2±11.7)mm Hg,P0.01],且在多因素调整的方差分析中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整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之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中午睡明显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OR=0.897,95%CI0.813~0.989)。进一步按照是否绝经分层,显示这种午睡降低高血压风险的效应出现在绝经前女性中(OR=0.817,95%CI 0.704~0.949)。午睡与高血压的相关结果在男性中未观察到。结论对于绝经前的泰州地区部分中年女性,午睡可能对高血压的发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女性早发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以给予早期干预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女性早发冠心病(65岁)患者144例,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除外的冠心病的女性患者94例,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女性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早发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两组间绝经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发冠心病组糖尿病患病率37.5%,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糖化血红蛋白值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早发冠心病组HDL-C水平和载脂蛋白A-1较对照组低,载脂蛋白B水平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早发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45岁绝经(OR=6.103,95%CI:1.502~24.789,P=0.011)、合并糖尿病(OR=3.677,95%CI:1.271~10.635,P=0.016)、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R=4.341,95%CI:1.341~87.279,P=0.031)、载脂蛋白B(OR=2.803,95%CI:1.114~7.055,P=0.029)、肾小球滤过率下降(OR=1.011,95%CI:1.02~6.69,P=0.03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980,95%CI:1.02~6.69,P=0.032)是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1(OR=0.271,95%CI:0.109~0.674,P=0.005)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绝经年龄更早,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B、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女性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是女性早发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诺族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年龄≥60岁基诺族老年人793人,调查高血压患病情况,并收集病史和体检资料。结果调查基诺族老年人793人,高血压检出率为39.1%(95%CI35.7%~42.5%),低于我国年龄≥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9.0%,P0.05)。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离婚或丧偶后未再婚人群的高血压和ISH检出率高于在婚人群,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的高血压检出率高于较低地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饮酒之间有跨层交互作用(P0.05);个体水平协变量中,与高血压正相关的是体质量指数(BMI,OR=1.146,95%CI 1.053~1.248)、年龄(OR=1.365,95%CI 1.105~1.685)、离婚或丧偶后未再婚(OR=1.847,95%CI 1.033~3.304)、吸烟(OR=1.601,95%CI1.001~2.560)和高盐膳食(OR=5.898,95%CI3.499~9.942),而经常食用蔬菜与高血压呈负相关(OR=0.462,95%CI0.273~0.781)。结论基诺族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饮酒、BMI、年龄、离婚或丧偶、吸烟和高盐膳食,而经常食用蔬菜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生育次数及教育程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女性563例,平均年龄(61.97±9.18)岁。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生育次数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观察上述因素与女性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相关。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60例)和正常组(203例),冠心病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绝经比例,生育次数、文化程度构成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收缩压均显著大于正常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59例)、双支病变组(73例)和左主干/三支病变组(128例),三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绝经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文化程度、生育次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生育次数进行分组,分为≤1次组(131例)、2次组(165例)、3次组(109例)及≥4次组(158例),四组患者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4.1%(OR 1.041,95%CI 1.014~1.070,P=0.003),高血压病患者患冠心病风险增加2.170倍(OR 2.170,95%CI 1.465~3.215,P<0.001),糖尿病患者增加2.672倍(OR 2.672,95%CI 1.573~4.5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冠心病风险增加69.5%(OR 1.695,95%CI 1.310~2.193,P<0.001);而文化程度及生育次数与冠心病的发病无相关性。有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 2.171,95%CI 1.542~3.056,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313,95%CI 0.148~0.663,P=0.002)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保护因素;大学文化程度的患者相比于文盲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至少低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0.367倍(OR 0.367,95%CI 0.140~0.961,P=0.041);生育次数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无直接关系。结论生育次数与女性冠心病发病无直接相关性,受教育程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绝经后女性肌少症的患病情况及运动习惯,分析规律运动习惯及对绝经后女性肌少症的影响。方法 招募绝经后女性363名,调查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月经、疾病、营养及运动习惯,并测试其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 BMI)及腰臀比;依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诊断标准对肌少症进行诊断。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规律运动习惯与肌少症的关系。结果 年龄、BMI、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患有骨质疏松症以及规律运动均为绝经后女性肌少症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有规律运动习惯者肌少症患病风险显著降低(OR=0.259, 95%CI:0.120~0.560,P=0.001);不同运动持续年限间肌少症的患病风险存在差异(OR=0.359, 95%CI:0.159~0.797,P=0.012;OR=0.137, 95%CI:0.044~0.428,P=0.001;OR=0.069, 95%CI:0.008~0.595,P=0.015)。结论 规律运动习惯是绝经后女性肌少症的主要保护因素,坚持规律运动习惯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1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年龄55~81岁,平均(65.98±7.47)岁。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根据斑块特征分为稳定斑块组(96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9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LP-PLA2、A-FABP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OR=2.162,95%CI:1.189~4.032)、A-FABP(OR=1.017,95%CI:1.001~1.038)是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A-FAB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LP-PLA2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生殖因素与胰腺癌的相关性,为胰腺癌防治提供新策略.方法:以2008-2014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54例女性胰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同期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51例与病例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内分泌、非妇科相关疾病的女性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析生殖因素各因素与胰腺癌的相互关系,包括胎次、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3个方面.结果:与非内分泌、非妇科相关疾病的女性住院患者相比,汉族女性人群多胎生育(≥3胎)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O R值为2.42,95%CI为1.43-4.10;在单因素分析时,绝经妇女较未绝经妇女发生胰腺癌的风险高,OR值为4.65,月经初潮年龄14岁的女性较月经初潮年龄≤14岁的女性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低.但在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时,月经初潮年龄及绝经年龄与胰腺癌的发病并无相关性.对胎次与胰腺癌的分布进行研究时发现,与非胰腺癌患者相比,胰腺癌患者中生育3胎以上的患者比例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内分泌、非妇科相关疾病的女性患者相比,汉族女性人群中多胎生育可能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绝经年龄、月经初潮年龄与胰腺癌的发病无关;与非胰腺癌患者相比,胰腺癌患者中生育3胎以上的患者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育因素与绝经后妇女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716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其生育因素,同时检测生化指标。代谢综合征定义采用按照亚洲人特点改良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诊断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育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43.85%。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绝经后妇女初潮年龄明显小于无代谢综合征组(P=0.001 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初潮年龄的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下降[比值比(OR)=0.858;95%可信区间(CI):0.752~0.980]。而其他生育因素,包括绝经年龄、停经年限、怀孕次数、是否哺乳、哺乳时间、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则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无关。结论:在各种生育因素中,初潮年龄小提示绝经后妇女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行体外受精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助孕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高龄女性提供合理的助孕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12在南宁市某三甲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633个周期助孕资料,依据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182个周期)和未孕组(451个周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方年龄大(OR=0.682,95%CI=0.604~0.770)、有剖宫产史(OR=0.411,95%CI=0.232~0.729)、有痛经史(OR=0.257,95%CI=0.074~0.893),妊娠率降低;窦卵泡数多(OR=1.052,95%CI=1.010~1.096)、移植胚胎质量高(OR=1.310,95%CI=1.032~1.664),妊娠率增高。结论广大女性应当合理规划生育年龄,从自身预防高龄不孕症的发生。助孕机构应当对高龄助孕女性的健康状况、生育力进行细致全面地评估,对生育几率、生育风险进行客观充分地告知,综合各方面为高龄女性制定安全合理的助孕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发生率、临床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特点。探讨IPTE对于心脏结构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确诊为AMI并在住院期间接受PCI术的8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8例,平均年龄61.05±11.96岁;女128例,平均年龄68.18±10.42岁。将PCI术中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IPTE组,未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NIPTE组。所有入选患者行PCI术前送检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依据GRACE评分、CURSADE评分、SYNTAX积分及血栓负荷积分等进行危险分层,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出现IPTE 166例(19.86%),未出现IPTE 670例。IPTE组与NIPTE组SYNTAX积分无显著差异,但血栓负荷积分显著高于NIPTE组(1. 11±0. 78比0.57±0.70,P0.001)。IPTE组患者入院时首次CK-MB(127.20±138.36 U/L比89.67±139.25 U/L,P0.01)、首次TNT(2.30±3.04μg/L比1.81±2.59μg/L,P0.05)、hs-CRP(28.90±43.97 mg/L比22.96±30.92 mg/L,P0.05)、白细胞数(11.50±3.94 109/L比10.43±3.63 109/L,P=0.001)及Hcy(17. 26±15. 28μmol/L比14. 41±8. 33μmol/L,P 0.05)显著高于NIPTE组。IPTE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30.1%比22.2%,P0.05),两组死亡、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事件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为1.017~1.062,P0.001)、血糖(OR=1.107,95%CI为1.023~1.197,P0.05)、FIB降低(OR=0.758,95%CI为0.644~0.893,P0.05)、TT缩短(OR=0.994,95%CI为0.990~0.998,P0.01)、Hcy(OR=1.033,95%CI为1.010~1.058,P0.01)、RBC(OR=2.078,95%CI为1.357~3.183,P0.01)、TNT(OR=1.144,95%CI为1.048~1.249,P0.01)以及血栓负荷积分(OR=2.773,95%CI为2.067~3.719,P0.001)是出现IP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AMI患者PCI术中IPTE发生率为19.86%; IPTE组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FIB、TT、Hcy、RBC及血栓负荷积分是AMI患者PCI术中出现I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探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对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计纳入30例绝经后女性AMI患者(AMI组)和60例健康绝经后女性(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内源性性激素水平(包括血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醇和睾酮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激素水平与AMI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血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醇和睾酮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却减低(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雌酮、雌二醇、睾酮、臀腰比、体质指数、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与AMI发生呈正相关(P0.05)。校正这些因素后,雌二醇[比值比(OR)4.75,95%可信区间(CI):1.07~21.10,P0.05]和腰臀比(OR=6.46,95%CI:1.09~38.39,P0.05)仍和AMI呈正相关。结论:高雌二醇水平与绝经后女性AMI的发生呈正相关,提示内源性高雌激素可能是绝经后女性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术后电解质变化、循环血容量变化、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等因素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出现心房颤动,发生率22.01%(35/159)。在单因素分析中,心房颤动组患者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比较,年龄[(66.9±5.0)岁比(64.9±3.7)岁,P=0.009]、术前射血分数(42.66%±7.51%比45.94%±8.46%,P=0.039)、术前血氧饱和度(Sp O2,89.67%±6.14%比92.00%±5.34%,P=0.029)、旁路移植血管支数[(3.3±1.4)支比(2.7±1.2)支,P=0.017]、术前3 d脑钠肽(BNP)水平[(850.88±711.55)pg/ml比(523.20±682.57)pg/ml,P=0.014]、术后3 d BNP水平[(2 276.45±1 281.82)pg/ml比(1 444.47±1 163.38)pg/ml,P=0.000]、术后3 d血钾[(3.59±0.24)mmol/L比(4.01±0.62)mmol/L,P=0.000]、术后3 d血钙[(2.31±0.21)mmol/L比(2.23±0.07)mmol/L,P=0.000]、住院天数[(21.5±5.4)d比(19.4±4.8)d,P=0.026]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7,95%CI:0.776~0.976)、合并心脏瓣膜病(OR:0.149,95%CI:0.034~0.658)、术前Sp O2(OR:1.092,95%CI:1.012~1.117)、旁路移植血管支数(OR:0.543,95%CI:0.349~0.845)、术后3 d BNP水平(OR:1.000,95%CI:0.999~1.000)、术后3 d血钾(OR:3.842,95%CI:1.227~12.029)、术后3 d血钙(OR:0.007,95%CI:0.000~0.520)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年龄>65岁、合并心脏瓣膜病、术前Sp O2<90%、旁路移植血管支数>3支、围术期电解质紊乱是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入院时基线水平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关系。方法 入组2014年12月—2016年7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180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AHF分为两组:AHF组(n=55)和对照组(n=12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与AHF的关系。结果 AHF组MHR水平[0.48(0.1,0.61)]比对照组[0.35(0.3,0.44)]升高(P=0.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HR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304,P=0.001)。校正年龄后,MHR与LVEF仍呈负相关(r=-0.215,P=0.005)。MHR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HF的最佳截点是0.367 7(特异度70.6%,灵敏度59.8%,曲线下面积0.646,标准误0.048,P=0.003,95%CI 0.551~0.7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HF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MHR(OR 2.0,5%CI 1.141~5.743,P=0.023)、糖尿病(OR 2.245,95%CI 1.012~4.977,P=0.047)、脑钠肽(OR 5.518,95%CI 2.140~14.226,P<0.001)和血清肌酐(OR 1.014,95%CI 1.001~1.026,P=0.032)。结论 MHR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HF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女性病人300例,根据年龄≤55岁为早发组与非早发组。统计病人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危险因素。结果与女性非早发组相比,女性早发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69.6%vs 25.3%,P0.05),早发组病人吸烟、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更高,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早发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而言,与非女性早发组相比,女性早发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58.7%vs30.7%,P0.05),二者在病变部位上无差别;女性早发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平均Gensini积分均低于非早发组(1.86±0.73 vs2.73±0.88,P0.05;10.47±2.56 vs53.82±14.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9.5 3 2,9 5%CI:8.2 3 5~22.053,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11.734,95%CI:6.362~21.523,P=0.001)、Fg(OR=5.146,95%CI:3.804~17.186,P=0.002)、TG(OR=3.073,95%CI:1.832~12.627,P=0.001)是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女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Fg、TG是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戒烟、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能够预防女性早发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84例,根据头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有无CMBs,分为CMBs组60例和无CMBs组12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生化结果,计算肾功能肌酐清除率(Ccr),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MBs组与无CMBs组年龄[(63±10)岁比(58±10)岁]、男性患者比率[65.0%(39/60)比49.2%(61/124)]、脑白质疏松(LA)发生率[73.3%(44例)比47.6%(59例)]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20±8)μmol/L比(16±6)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Ccr水平[(89±10)ml/(min·1.73 m2)]低于非CMBs组[(106±6)ml/(min·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3,95%CI:1.024~1.989,P=0.028)、LA(OR=3.121,95%CI:1.310~7.436,P0.05)、肾功能异常(OR=1.890,95%CI:1.358~3.076,P0.0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LA及肾功能异常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多态性与上海部分女性月经初潮及绝经年龄的关系。方法 401名无血缘关系的中青年女性,平均年龄(31.3±5.9)岁;571名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59.6±5.9)岁为研究对象,均为居住在上海30年的汉族人。采用双能X线测量仪测量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用PCR-RFLP方法分析受试者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多态性。采用Haploview及PLINK遗传分析软件对XbaⅠ、PvuⅡ位点连锁不平衡及单倍体进行分析。结果受试者的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携带XbaⅠ及PvuⅡ单个位点各基因型者间年龄、身高、体重、BMD和月经初潮及闭经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baⅠ及PvuⅡ单个位点各基因型与月经初潮及绝经年龄无相关关系。XbaⅠ、PvuⅡ2个位点之间具有较强的连锁不平衡,存在4种频率1%的单倍型PX、Px、px、pX。经校正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影响后,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Px与绝经后女性闭经年龄相关(P=0.044),携带Px纯合子(PxPx)女性闭经年龄[(47.5±3.6)岁]早于携带Px杂合子者[(49.4±3.8)岁](P=0.040)及未携带单倍型人群[(49.8±3.9)岁](P=0.015)。结论 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妇女绝经年龄相关,但与初潮年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于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及临终关怀病房住院诊治的362例老年肿瘤临终患者,男性168例,女性194例,年龄61~103岁,平均年龄(73.91±9.742)岁。根据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2组,对照组(256例)和心律失常组(106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发生心律失常前)、体力状况评分(ECOG)、吸烟指数(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疾病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年龄较大,住院天数增加,ECOG升高,合并冠心病、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酸中毒、肺部感染比例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和EF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OR=15.858,95%CI:2.294~109.624)、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OR=10.768,95%CI:1.949~59.687)、冠心病(OR=10.306,95%CI:1.796~59.159)、酸中毒(OR=7.618,95%CI:1.431~40.550)、体力状况评分(OR=3.342,95%CI:1.810~6.174)、住院天数(OR=1.201,95%CI:1.114~1.295)、年龄(OR=1.108,95%CI:1.021~1.202)、血红蛋白(贫血)(OR=0.929,95%CI:0.889~0.970)、LVEF下降(OR=0.873,95%CI:0.817~0.933),是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肿瘤临终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肺病伴低氧血症、冠心病、酸中毒,年龄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以及EF下降,易并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冠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5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29~78岁,平均(60.35±10.04)岁。入选者首次行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与非冠心病组(5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等资料。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进行评价。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中男性、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的比例升高,年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OR=1.876,95%CI:1.452~2.345)、性别(OR=1.755,95%CI:1.430~2.486)、肥胖(OR=1.268,95%CI:1.011~1.567)、高LDL-C(OR=1.928,95%CI:1.478~2.559)、低HDL-C(OR=1.378,95%CI:1.045~1.981)、糖尿病(OR=2.345,95%CI:1.526~3.677)以及吸烟史(OR=2.239,95%CI:1.460~3.329)均为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史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