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33岁,尿毒症期,血液透析3个月,于2003年10月28日作右桡动脉与头静脉端端吻合术,常规局麻后于右腕头静脉与桡动脉间皮肤切开约3cm.后沿切口分别游离动静脉,用6号无创伤缝合线做端端吻合,吻合口径修整呈弧形,吻合一次成功.术后内瘘形成良好,一周后作内瘘穿刺,血流量达250ml/min符合血液透析要求,但患者血压一直波动在190~230/90~100 mmHg(1mmHg=0.133kpa),四联降压药物无效.  相似文献   

2.
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患者中存在静脉流出道瘤样扩张且瘤样扩张直径大于2cm,除外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了解真性动脉瘤特征(位置,直径,是否继发血栓,是否存在狭窄,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及处理方法。结果真性动脉瘤接受治疗者52例,占同期因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2.44%(52/2131),出现时间平均在内瘘建立后24±20个月,动脉瘤平均直径3.12±1.24cm,合并瘤内血栓者18例(34.61%);其中发生在穿刺部位者23例(44.23%),全程瘤样扩张15例(28.85%),吻合口部位14例(26.92%);7例(14.46%)患者因影响美观住院,45例(86.54%)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其中皮肤变薄存在破裂风险最常见占25.0%(13/52),其次分别为静脉高压11.54%(6/52)、高输出量心力衰竭11.54%(6/52)、血流量不足11.54%(6/52)、缺血症状9.62%(5/52)、穿刺部位受限7.69%(4/52)、继发感染5.77%(3/52)、破裂出血3.85%(2/52)。合并穿刺区域静脉狭窄者10例,非穿刺部位静脉流出道狭窄/闭塞2例,中心静脉狭窄/闭塞4例。5例患者予结扎内瘘并切除动脉瘤,30例患者行同侧肢体或对侧肢体内瘘重建或加切除动脉瘤,9例患者存在瘘体部位狭窄、3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予血管成形,5例患者存在内瘘血流量过高予环阻法限流。手术即刻成功率98.08%,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后,真性动脉瘤是相对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发生部位结合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血管通路的功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 (AVF)具有并发症少 ,通畅时间长等优点 ,其三年通畅率可达80 %以上 ,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模式。但由于长期血液透析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内瘘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形成等 ,这些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透析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尽可能的利用自体血管 ,修复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以维持血管内瘘的畅通。确保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彭静  卢杰 《中国血液净化》2008,7(10):564-564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救治慢性血液透析患者AVF动脉瘤自发性破裂2例,现报道如下(见图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手术前超声检查是否影响接受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尿毒症患者48例进行本次研究.分别采用超声检查方法和物理检查(束臂)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18例).在术后1~6个月利用超声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观测患者血管走行、内径...  相似文献   

6.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30例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超声组)评估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血管条件;27例仅行物理检查(对照组).术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血管走行、内径及血流通畅情况,比较两组内瘘术后成功率.结果超声组内瘘术后成功率83.3%,对照组内瘘术后成功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且能对术前桡动脉和头静脉等造瘘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以确立内瘘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降低内瘘术后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K/DOQI指南建议定期监测内瘘功能,其方法有物理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直接血流量监测(Direct flow measurements)、彩色多普勒超声(Duplex ultrasound)、非尿素稀释法监测再循环(Recirculation using a non-urea-based dilutional method)、直接或间接通路静压监测(Static pressures)等[1].物理检查具有经济、准确、有效、易行的特点,是监测内瘘功能的最基本方法,对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术前血管条件、评价内瘘的成熟、发现内瘘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结合近些年发表的文献,我们将从物理检查的定义、方法及应用范围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0岁,因“右前臂动静脉内瘘破裂出血3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糖尿病病史10余年,血压、血糖控制差。患者于2007年2月在外院确诊“尿毒症”,行右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开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距内瘘瘘口2~8cm区域性反复穿刺,静脉侧距吻合口上方2cm处逐渐形成3.0×2.5cm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日间手术病房行前臂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2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经肾内科或肾移植科确诊终末期肾病,愿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转诊至血透通路专病门诊。完善术前检查,除外手术禁忌后,在日间手术住院系统内登记预约手术。当日日间病房手术结束后,患者在日间病房观察1 h,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医师确认患者可以出院后,安排患者出院。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入手术间至离开手术间),日间病房住院时间(进入日间病房至离开日间病房),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内瘘成熟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 6 min。患者日间病房住院时间为199. 0 min。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初次内瘘患者共2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术后2周闭塞1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未能成熟3例,初次成熟率为79. 2%(19/24)。再次内瘘手术修复患者4例,手术成功率为100%(4/4)。结论前臂自体动静内瘘日间手术模式是安全的,无严重并发症,且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56例行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如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做好术肢血管温水浸泡,术肢禁行补液和损伤血管的操作等;术中配合有效的止血抗凝(遵医嘱正确使用气压止血带及高频电刀)及病情观察;术后告知患者术肢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性使用,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内瘘通畅情况的自我观察等健康宣教,使56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手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白1998年2月~2004年2月,我们对1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了介入和手术治疗.对单纯一处狭窄的3例患者采用气囊导管扩张(PTA)治疗.对多处狭窄或一处狭窄但范围较大者采用手术治疗,在狭窄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分别沿原内瘘血管做纵行切口,行端端、端侧或侧侧吻合,吻合口直径为5.0~8.0mm.前臂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建立高位内瘘.结果16例患者中有3例采用PTA技术治疗,术后即出现血管杂音再现且血流量恢复,但分别在3、5、9个月后再次出现狭窄,血流量不足而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患者一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血流量达200~350ml/min.对患者的心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形成后,及时采用介入和手术治疗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修复失功能内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需要一条方便、耐用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的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患者用于可建立内瘘的血管有限,这就要求肾科医师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线,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临床上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成熟的内瘘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住院及花费低,相对于其他通路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1],这一观点在国际上己达成共识.2006年美国K/DOQI[2]提出“自体血管内瘘第一”的观点,自体血管内瘘的建立应达到50%,至少应为40%,到2009年比例应达到65%.  相似文献   

14.
患男性,46岁,农民.于2004年发现血压高,口服降压药治疗.2006年2月3日出现心悸、气短、恶心、呕吐、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入院后查血压高[160/100mm Hg(1mm Hg=0.133kPa)]、肾功能异常(血肌酐1070 μ mol/L)、严重贫血(Hb40g/L)、酸中毒(C0 212.1mmo1/L),立即行颈内静脉置管给予急症血液透析.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慢性肾衰竭(5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行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患者60例,按透析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按术后常规护理行握拳锻炼,每次3~5 min。术后2周对照组采用握力器进行锻炼,每次5~10 s,3~5 min/组,10~20组/d。观察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按相同的频次进行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第4周时头静脉血管直径、血流量内瘘成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4周,两组内痿成熟率、头静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头静脉血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分别为(5.83±0.43)周和(7.73±0.54)周。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8周后,观察组未成熟率为20%,对照组为43.3%,观察组成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内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能提高内瘘早期成熟率。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术后假性动脉瘤破裂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长:动静脉内瘘手术是我科常见的一种手术。将患者上肢的一条动脉与邻近的一条表浅静脉进行吻合,使动脉化静脉获得高血流。动静脉内瘘(AV内瘘)术后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但发生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则比较少见。我们曾成功抢救了一例AV内瘘术后假性动脉...  相似文献   

17.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新建立AVF要在手术前做好评估和规划、手术中操作细致入微、手术后密切监测和指导锻炼,整个过程需要医患沟通与配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规划HD治疗即开始实施,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分会专家共识工作组经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组成员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制定本共识,为AVF围手术期管理提出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现在常用的血液透析循环通路有留置静脉导管(包括临时性、长期性)、人造血管(Arteriovenous Grafts,AVG)、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三种类型[1]。现阶段从使用寿命、内瘘流量、并发症及操作便利性等方面考虑,由桡动脉和前臂静脉连接组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全程规范化护理的可实施性及优势。方法制定自体动静脉内瘘全程规范化护理工作流程及标准,将2011年6月-8月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15例),分别予以全程规范化护理和普通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认同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和21.0%,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4%和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对本组护理模式认同度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全程规范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方式,但反复穿刺内瘘血管会损伤血管壁完整性,并可能引起血管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正确使用、护理动静脉内瘘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