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航  唐宁波  梁冰茕 《护理研究》2012,26(2):132-133
[目的]观察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血液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透析过程中反复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MHD病人12例,采取单盲自身交叉对照设计,给予恒定透析液钠浓度和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血液透析各20次,观察比较血压、血钠浓度等变化.[结果]与恒定透析液钠浓度比较,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透析时MHD病人血液透析相关性高血压发生例次、透析中及透析后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透析可有效减少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模式在预防水负荷过多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先后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先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2个月次,即治疗中透析液钠浓度维持140mmol/L不变,超滤率恒定。后采用梯度钠及超滤曲线联合模式透析(观察组)2个月。即透析时选用由高至低斜线型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2个月,即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从143mmol/L,呈梯度逐渐下降到137mmol/L;超滤率也从高到低呈梯度下降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并监测最后3次血透前后血钠浓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钠浓度的改变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梯度钠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水负荷过多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及钙平衡的影响,为透析患者选择个体化的钙浓度提供依据。方法17例血钙正常的稳定的MHD患者分别使用钙离子浓度1.25mmol/L(DCa1.25)、1.50mmol/L(DCa1.5)和1.75mmol/L(DCa1.7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每次透析4h。监测透析前后血压,检测透析前后血清总钙(tCa)、离子钙iCa)。结果使用DCa1.25时,透析后血压及tCa、iCa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0.05)。使用DCa1.50时,透析前后血压及tCa、iCa均无明显变化(P>0.05)。使用DCa1.75时,透析后血压及tCa、iCa均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血压正常、透前血钙正常或轻度低血钙者,DCa1.50的透析液是适用的;对于MHD中出现明显高血压、高钙血症患者,应当短期使用DCa1.25的透析液;对于MHD中出现明显低血压、低钙血症患者,短期使用DCa1.75的透析液是恰当的。总之,透析液钙浓度不能对所有患者都标准化,应该注重个体化的钙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Ca2+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1例,先后使用Ca2+浓度1.75mmol/L(DCa 1.75)和1.25mmol/L(DCa 1.2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监测透析前后患者血压变化。结果使用DCa 1.75透析液透析时,透析后血压较透析前及使用DCa1.25透析液时透析后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应用Ca2+浓度1.25mmol/L的低钙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龚蓉  张玲  文崇林  陈颖  曹泽蓉 《华西医学》2003,18(4):508-509
目的 :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在透析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14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7例患者先进行标准钠透析 (透析液浓度 14 0mmol/L) 2周 ,然后进行可调钠透析 (钠浓度由 14 8mmol/L呈阶梯下降至 138mmol/L) 2周 ,7例先行可调钠透析 2周 ,标准钠透析 2周 ,观察透析前后血钠浓度和血容量变化 ,透析中心率和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结果 :可调钠透析能够明显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症状的发生 (P <0 0 5 ) ,可调钠组血容量改变较标准钠明显减少 (P <0 0 5 ) ,且透前透后血钠浓度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且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透析液钙浓度对血液透析相关性难治性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透析相关性难治性高血压病人8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用钙浓度为1.75 mmol/L的透析液(DCa1.75)及1.50 mmol/L的透析液(DCa1.50)各连续进行30次透析(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观察每次透析前及透析1 h、2 h、3 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压,并于第30次透析前后观察一般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采用DCa1.75相比,采用DCa1.50进行透析,病人的血压降低,尤其在透析3 h及透析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降低透析液钙浓度相对减少了机体的钙负荷,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有利于血液透析相关性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水润芝  宛家奎 《新医学》2007,38(4):227-229
目的:观察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钠浓度的影响,以及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分别交叉进行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调钠组)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对照组)治疗各5次,记录每次患者的血钠浓度、血压及超滤量。结果:透析前、后可调钠组的血钠浓度分别为(142±4)mmol/L、(146±4)mmol/L,对照组则为(141±5)mmol/L、(143±2)mmol/L,两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的平均血压为(134±23)/(77±12)mmHg,对照组为(109±30)/(67±13)mmHg;透析后,可调钠组的血压为(138±21)/(81±11)mmHg,对照组为(127±25)/(77±13)mmHg。两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和透析后的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调钠组超滤量为(4.3±1.2)kg,对照组为(3.9±0.8)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可明显降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且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特别适用于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和低温高钠透析对血压的影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特别是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提供更适合的透析方式。方法30例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在透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机、交叉进行低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0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进行低温高钠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5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超滤量、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低温高钠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5);低温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05),透析后的舒张压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超滤量及不良反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高钠透析比低温透析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9.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目的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其对透析中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2~65岁(43.46±21.58),透析前血BUN(20.86±4.53)mmol/L,血肌酐(1050.56±253.27)μmol/L,6人4周透析按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各一周方式进行,另外6人按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方式进行,每人每周透析两次,可调钠透析方式按东丽透析机面板上的6个钠档次进行,每50分钟下调一档,根据我中心检测,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的151mmol/L,至透析结束前半小时降为136mmol/L,普通钠透析组钠浓度为139mmol/L,在透析过程中观察透析低血压的症状及其频数,测定透析前透析后血钠的浓度.结果透析低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大汗淋漓、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减慢、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可调钠透析组,其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的症状和体症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透析前血压与透析中最低血压差可调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透析前、透析后血钠浓度可调钠组、普通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并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机的实际透析液流量与设定流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科血液透析机共37台,3种不同品牌分为A、B、C组。选择常规血液透析时间4h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透析废液收集器装置收集血液透析模式开始至4h结束的全部透析废液量。实际透析液总流量=全部透析废液量-超滤总量。比较实际流量与设定值(120L)的差异。结果全部机器实际总透析液流量平均(117.784±5.970)L,小于120L者25台占67.4%,大于120L者共12台占32.4%。A组18台机器平均透析液总流量[120.333±6.598(110~133)]L,B组13台机器平均透析液总流量[116.131±3.938(111~123)]L,C组6台机器平均透析液总流量[113.717±4.598(105~117)]L。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F=4.150,P=0.024)。C组调试后实际透析液总流量为[120.075±0.529(119.4~121)]L。结论血液透析机实际透析液总流量普遍存在偏离,其中以负偏离居多。不同厂家透析机实际透析液总流量存在差异,通过调试可以达到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大动脉僵硬度的金标准--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非透析人群,饮食钠摄入增多可升高PWV;反之,限盐可降低PWV。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低钠透析液增加透析钠清除对血液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处于干体质量的稳定血液透析患者16名。先应用标准透析液(钠浓度138mmol/L)透析一1个月,再将透析液钠浓度降为136mmol/L透析4个月(低钠透析)。研究期间未对饮食钠进行限制和干预,并且每个月应用生物电阻抗仪对干体质量进行调节,以保持透析后容量状态稳定。同时测量PWV、44h动态血压,记录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每月透析中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结果随着低钠透析,腹主动脉PWV显著下降(12.61±2.30比11.74±2.65m/s,P=0.005);44h动态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线水平下降10mmHg和6mmHg(1mmHg=0.133kpa),而透析后容量状态无明显变化;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轻度下降(2.89±0.66比2.67±0.63kg,P=0.051)。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降低透析液钠浓度可显著改善透析患者的大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检测结果,评价MHD患者钙磷代谢状况。方法入选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七年期间,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大于等于3个月MHD患者528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液透析、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入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磷,血i PTH。依据KDOQI和KDIGO指南血钙、磷和i PTH靶目标,分析MHD患者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达标率,并分析年龄、性别、透析频率、透析龄对血总钙、血磷和血i PTH分布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1±15.0岁,其中男性295例(占60.2%)。血总钙、血磷和i PTH达标率分别为51.3%、39.0%、26.1%。非老年患者(年龄小于65岁)血磷和血i PTH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血磷(2.02±0.40 mmol/L vs.1.75±0.40 mmol/L,P0.001)、i PTH[352.36(180.14,589.25)pg/ml vs.223.76(122.36,381.82)pg/ml,P0.001)]。18%MHD患者i PTH大于600pg/ml,25.6%MHD患者i PTH小于150pg/ml。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1.87±0.42 mmol/L vs.1.95±0.41 mmol/L,P=0.043)。而每周3次血液透析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每周2次血液透析组(2.32±0.21mmol/L vs.2.27±0.22 mmol/L,P=0.022)。透析龄5年及以上患者血总钙水平(2.35±0.22mmol/L vs.2.23±0.18mmol/L,P0.0001)、血磷水平(1.95±0.41mmol/L vs.1.84±0.44mmol/L,P=0.027)、血i PTH水平(443.17±393.76pg/ml vs285.19±282.95pg/ml,P0.0001)都显著高于透析龄5年以下患者。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P=0.001)、血钙(P0.001)、血i PTH(P0.001)、年龄(P0.001)、透析龄(P=0.004)是影响血磷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钙磷代谢控制尚不理想。与每周2次透析相比,每周3次透析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磷。透析龄大于5年患者钙磷代谢更难以控制。血钙,血i PTH,血清白蛋白,年龄,透析龄是影响血磷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21例血液透析患者,收集临床资料、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三日膳食调查,并用膳食评估调查软件2.0版计算患者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钠含量。根据血清钠离子(Na+)浓度分为低钠组(<135 mmol/L)和正常组(135~145 mmol/L)。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透析前后生化指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膳食钠摄入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前低钠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21例MHD患者中,有56例存在透析前低钠血症,占46%,其中轻度低钠血症(130≤Na+<135 mmol/L)52例,占92.6%;中度低钠血症(125≤Na+<130 mmol/L)4例,占7.4%,无重度低钠血症(Na+<125 mmol/L)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低钠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透析后血清Na+浓度、透析前氯离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碳酸氢根(HCO3-)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血清钾离子(K+)浓度下降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8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进入临床实验,采取双盲、随机、3阶段、交叉对照的设计方案,透析液HCO3-浓度制定为低浓度(LB组,27 mmol/L)、标准浓度(SB组,35 mmol/L)和高浓度(HB组,39mmol/L),分别在0(基础值)、15、30、60和240min留取血标本做生化检测和血气分析.时血液透析后1 h血清K+浓度以及通过透析K+的清除量进行检测.每例患者完成3次检测,每次实验检测过程中间有1周的实验间期.结果:LB组K+浓度基础值为(5.4±0.26)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5)mmol/L、(4.89±0.22)mmol/L、(4.54±0.25)mmol/L和(4.26±0.44)mmol/L.S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9)mmol/L,在15、30、60和240 min时分别下降至(4.89±0.24)mmol/L、(4.43±0.22)mmol/L、(4.08±0.23)mmol/L和(3.90±0.30)mmol/L.HB组K+浓度基础值为(5.38±0.23)mmol/L,在15、30、60和240min时分别下降至(4.71±0.38)mmol/L、(4.38±0.33)mmol/L、(3.72±0.34)mmol,L和(3.32±0.16)mmol/L.与LB和SB组在60 min和240 min时比较,HB组K+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除了LB组,其他两组中血清K+浓度的下降和HCO3-的升高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对于LB组、SB组和HB组透析液,血清K+浓度的反弹分别为(4.0±9.2)%、(5.2±3.2)%和(7.2±3.4)%(P>0.05).每次透析K+的清除量LB组(119.5±22.6)mmol/每次透析、SB组(85.5±14.9)mmol/每次透析、HB组(95.6±15.5)mmol/每次透析(P>0.05).结论:高浓度HCO3-透析液与透析过程血清K+的快速清除相关,该清除过程是因为加强了K+从细胞外移至细胞内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透析本身对K+的清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体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ic dimethyl arginine,ADMA)的清除作用及与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生成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159例,检测透析前、后血清ADMA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itricoxide productions,NOx)的浓度,测算单次透析清除ADMA和NOx的总量,对比MHD患者透析前后、MHD患者与健康对照、MHD患者不同年龄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高血压、低血压与血压稳定组之间透析前血清ADMA及NOx的浓度,对透析前和透析后血清ADMA与NOx浓度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HD患者透析后血清ADMA水平明显降低[(1.05±0.67)μmol/L比(0.83±0.53)μmol/L,P〈0.001],NOx水平明显升高[(61.1±38.5)μmol/L比(96.1±58.1)μmol/L,P〈0.001];4h血液透析对ADMA和NOx的总清除量为[(9.15±4.70)μmol和(448.62±58.59)μmol];与健康人相比,MHD患者透析前后ADMA水平都高[(1.05±0.67)μmol/L、(0.83±0.53)μmol/L比(0.35±0.06)μmol/L,P值分别为0.002和0.004],NOx水平则相当[(61.1±38.5)μmol/L、(96.1±58.1)μmol/L比(68.1±13.6)μmol/L,P值分别为0.596和0.166];MHD患者各组之间透析前血清ADMA与NOx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前、后ADMA与NOx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344和-0.612,P值分别为0.047和0.001)。结论MHD患者透析前血清ADMA水平高于健康人,NOx水平与健康人相当;血液透析可以清除ADMA和NOx,对ADMA的清除作用相对要小;透析后血清NOx水平升高可能与透析清除ADMA等抑制NO生成的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与透析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性碳酸氢盐透析,3次/周,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生化、透析前后体质量、透析前后血压等资料,根据透析过程中是否出现IDH,分为IDH组(53例)和无IDH组(93例),进行影响IDH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分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量(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IDWG%与透析前后血压下降值的相关性。结果 IDH组年龄、糖尿病占比、IDWG、IDWG%、透析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透析前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超滤量、超滤率均高于无IDH组(t/χ~2=6.413,12.23,6.821,6.561,3.123,10.059,9.717,P均0.001),IDH组透析前白蛋白低于无IDH组(t=3.852,P0.001);年龄(OR=2.186,95%CI:1.329~3.596,P=0.002)、透析前SBP(OR=2.232,95%CI:1.338~3.723,P=0.002)、IDWG(OR=2.815,95%CI:1.557~5.088,P=0.001)、IDWG%(OR=3.093,95%CI:1.671~5.723,P0.001)、超滤量(OR=2.109,95%CI:1.216~3.657,P=0.008)、超滤率(OR=2.284,95%CI:1.375~3.795,P=0.002)是M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IDWG、IDWG%与透析前后SBP(r=0.372,0.379,P均0.001)、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r=0.381,0.395,P均0.001)、MAP下降值均呈正相关(r=0.314,0.305,P=0.002,0.003);IDWG%≥4.1%者IDH发生风险高于IDWG%4.1%者(Log-rank=21.670,P0.001)。结论影响M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IDH的因素较多,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IDH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应加强患者透析期间的体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口服醋酸钙联合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及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90例有高磷血症、血钙正常伴不同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钙透析液(钙浓度为1.25 mmol/L,透析期间口服醋酸钙),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液(钙浓度为1.75 mmol/L,透析期间口服醋酸钙),所有患者透析12个月。在透析初始、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检测患者血钙、血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观察前后血压及不良反应,同时用64层MSCT检查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透析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钙水平有所下降,血磷及钙磷乘积显著下降(P0.05),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有所上升(P0.05);对照组血钙、钙磷乘积和iPTH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全部患者低钙透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90(7.8%),主要为肌痉挛、低血压。治疗组在透析3个月、6个月、12个月冠脉钙化积分(CACS)轻微增高,而对照组患者冠脉钙化积分随透析时间延长持续增高。结论:对有高磷血症合并冠状动脉钙化的MHD患者,阶段性采用低钙透析液联合口服醋酸钙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速度,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机血浆钠浓度监测的准确性,观察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对患者水钠平衡、血压的影响及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联机血钠监测及生化法测得血钠浓度对比,并对每例患者各行标准钠透析及个体化低钠血液透析。对两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浆钠浓度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行标准钠透析中联机血钠监测测定血浆钠浓度进行比较。测得联机血钠浓度138±3mmol/L,自动生化分析仪法血浆钠浓度为138.0±2.8mmol/L,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将2种方法测量值作散点图,2者呈直线相关。两者的直线回归相关指数r=0.823,r2=0.677,回归系数t值为4.309,P<0.001。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血钠浓度、收缩压(153.94±22.02mmHg和148.07±21.23mmHg,P=0.013)、口渴程度(54例次与98例次,P<0.001)均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联机血钠监测测得的血钠浓度与常规生化分析结果相关性好;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能明显降低透后血钠浓度、收缩压、口渴程度及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杜艺  李宓  李杰  彭莉 《中国血液净化》2007,6(6):314-316
目的 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 ESDN)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液葡萄糖浓度的适合数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ESDN患者42名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时分别使用无糖透析液和葡萄糖浓度为4.5mmol/L、6.0mmol/L的含糖透析液,并检测患者每次透析1、2、3h的血糖浓度;之后所有患者改用葡萄糖浓度为6.0mmol/L的透析液透析,测定单次透析前后血清果糖胺(serum fructosamine FA)水平及透析2h血糖水平.透析前血清FA高于2.2mmol/L的患者为A组,血析前血清低于2.2mmol/L的为B组.结果 ①416次透析中对照组及Ⅰ组患者各时段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Ⅱ组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与Ⅰ组患者各时段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②透析2h及3h各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1h,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而各组透析2h与3h时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③A、B两组透析2h时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④透析前后血清FA的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①使用无糖透析液及透析液葡萄糖浓度为4.5mmol/L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高于使用透析液葡萄糖浓度为6.0mmol/L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②透析前血清FA低于正常的患者血液透析中容易发生低血糖;③血液透析不能清除血清FA.  相似文献   

20.
低钙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单次高钙透析 (透析液钙1.75mmol/L)、单次低钙透析 (透析液钙 1.25mmol/L)前后及持续低钙透析1个月后(2~3次/周,4小时/次)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①单次高钙透析4小时后血钙水平明显升高[(2.18±0.15)mmol/L vs (2.35±0.08)mmol/L],iPTH水平没有明显变化[(191.41±108.19)ng/L vs (190.41±93.50)ng/L].②单次低钙透析4小时后血钙水平没有明显变化[(2.20±0.13)mmol/L vs (2.22±0.17)mmol/L)],但iPTH显著升高[(186.05±106.24)ng/L vs (210.04±113.46)ng/L)].③持续低钙透析1月后血钙水平没有变化[(2.20±0.13)mmol/L vs (2.23±0.11)mmol/L],iPTH有明显升高[(186.05±106.24)ng/L vs (229.98±120.20)ng/L].结论低钙透析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加剧尿毒症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