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世界范围的患病率波动于8%~16%,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如果CKD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其中约42%的患者将死于心血管疾病,提示心血管事件已成为ESRD患者的首位死因[2]。同样,对于维持性透析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也有较高的比率。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高血压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由血压引起的不良事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压值以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目前关于BPV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BPV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也不是非常清楚,BPV的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就维持性透析患者BPV的监测方法、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中发生率约为90%,且与患者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大多数ESRD患者通过透析治疗可降低血压水平,但一些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会出现血压升高,即透析中高血压(intradialytic hypertension).研究表明,透析中高血压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可高达15%,更好地了解透析中高血压对于确定高危人群、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透析中高血压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中风、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70%~80%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存在透析前血压升高[1],其实在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很高,研究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时血压较前已明显升高[2].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早期患者,高血压是其肾功能损害和心血管并发症增加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且,透析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也使心血管死亡率增加3倍[3].  相似文献   

4.
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压变异性(BPV)是描述血压在一段时间内波动程度的量化指标,按照评价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时血压变异和长时血压变异,各自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获取血压变异信息的方式也不尽相同,24小时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和长期诊室随访血压测定是常用的方法。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长时血压变异大小主要与患者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有关,且血压变异增大与卒中等心血管终点事件相关。近年来,有关BPV的研究受到重视,BPV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和预后的关系合理的临床评价指标等热点问题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性治疗手段,已逐年应用于更多的患者,并在日益提高着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但是,就目前的腹膜透析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病变被列为腹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1],而高血压则是心血管并发症的最重要因素,几乎所有的ESRD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2]。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性治疗手段,已逐年应用于更多的患者,并在日益提高着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但是,就目前的腹膜透析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病变被列为腹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1], 而高血压则是心血管并发症的最重要因素,几乎所有的ESRD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2].它与感染、营养不良等其它并发症一起,成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 同时有无高血压是决定肾衰竭患者存活的主要因素[4].本文从PD患者的血压监护这一出发点去探讨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异常与血管钙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英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06,5(3):152-155
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CVD)是ESR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占50%甚至更高[1]。ESRD患者的CVD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显示,导致ESRD患者CVD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传统危险因素和ESRD患者所特有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水平及长时血压变异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9年起~2015年1月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长期随诊腹膜透析患者共482例,收集患者临床及预后资料,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选择截止2008年1月31日前存活、开始腹膜透析超过3个月的69例患者。记录其2008年2~12月间连续6次门诊血压,将血压变异系数(CV)作为门诊血压变异指标,随访72个月,记录患者预后资料,分析血压及血压变异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年间,224例患者死亡,糖尿病(HR 2.245,95%CI 1.718~2.932,P0.001)及年龄(HR2.840,95%CI 2.065~3.906,P0.001)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52.2%)及严重感染(25%)分别是前两位死亡原因。69例患者门诊收缩压变异(SBPCV)均值为9.8%±4.7%。随访72个月有33例患者死亡,门诊SBP均值≥153mm Hg(1mm Hg=0.133kpa)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HR 2.848,95%CI1.156~7.015,P=0.023)及心脑血管死亡(HR 3.122,95%CI 1.012~9.635,P=0.048)的独立危险因素。没有观察到门诊血压变异增加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结论高血压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门诊血压变异不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规律血透的103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若患者在随访中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或因此死亡,则归为观察组(n=20),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n=83).比较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透析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BMI、吸烟史比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心脑血管疾病史发生率、糖尿病史比例、WBC、CRP、血钙、磷、血透前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pKt/V、血透后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心脑血管史、血磷是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越大、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史、血磷水平越高,ESR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正>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1],约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死亡原因的60%以上[2]。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不足以解释ESRD患者如此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晨峰血压(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是指凌晨清醒后血压短时间内显著升高的一种现象。心血管事件发生时间有显著日间变异,血压也有相似的日间变异。MBPS促进靶器官的损害,导致心血管事件。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表明,MBPS增高独立于24小时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MBPS增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控制MBPS增高在老年人,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高发病 ,也是较难控制的病症之一 ,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 :80 %~ 85 %的透析患者透析前有高血压 ,经透析及药物治疗仍有 10 %的患者持续性高血压[1 ] 。我们在透析过程中设计一种透析液钠离子变化曲线 ,观察其与一般透析液相比对血透患者血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透析中心维持透析病情稳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2 2例 ,其中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30~ 74岁 ,平均5 1岁± 6 .2岁。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 ,每周 2~ 3次 ,每次 4h…  相似文献   

13.
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存在着异乎寻常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其五年生存率甚至比限多癌症还低。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风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又是ESRD患者的首要死因,因此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对改善ESRD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韦洮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08,7(4):210-212
据美国和其他国家透析登记数据表明患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是非透析人群的6-10倍。许多研究表明ESRD患者有许多产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氧化应激增加以及广泛的动脉钙化。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脏有很强的联系,2005年JianchaoXu等研究发现肾脏分泌一种新的蛋白质,被称之为“renalase”。是依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单胺氧化酶,其可降解循环中的儿茶酚胺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调节心血管的功能及外周血压。  相似文献   

15.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随着腹膜透析(PD)产品和技术的日臻完善,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回归率及长期生存率明显改善,但CAP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较高,严重影响其预后。心脏瓣膜钙化(CVC)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预测价值,与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膜透析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06月收治的112例稳定透析6个月以上的CAPD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心脏彩超结果,探讨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心脏瓣膜钙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对20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据单、双日随机分为A、B两组。于入院24h内、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调控血压并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692例,血压与预后呈U型关系。入院时血压升高的发生率为71.24%,合并高血压组较不合并高血压组预后差。血压调控在140—180/180—90mmHg时预后最好,为U型关系的分界值。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白细胞升高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调控是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者逐年上升。而透析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预后极差[1],其中约50%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尽管传统的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抽烟和糖尿病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因其较高的合并症和并发症,糖尿病ESRD患者透析治疗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关于糖尿病ESRD患者透析时机及透析方式选择目前尚无定论。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ESRD患者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本文重点阐述了糖尿病ESRD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策略,如维持液体平衡、积极控制血糖、重视残肾和腹膜功能保护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旨在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选择该技术作为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期延长生存期与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但由于ESRD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间期易发生血压改变,无论是高血压或者是低血压,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终末期肾病(ESRD)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人群,而心血管并发症又是影响ESR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80.0%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出一般人群10~20倍。据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USRDS)统计,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占ESRD总病死率的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