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傅”即宰相 ,又称丞相、相国 ,是我国早期宰相的官职 ,在古代是辅佐君主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考“相”、“傅”之义 ,“相”为辅助之义 ,如《易·泰》“辅相天地之宜” ;亦指辅佐的人。“傅”为辅助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郑伯傅王” ;亦指辅佐的官。 (《辞海》1979年版 )可见“相”与“傅”是同义。  考证历史上“相傅之官”之所设 ,可以发现早在西周时期已有“相”的设置。那时的“相”为临时辅导天子礼仪的职官 ,《诗·周颂·壅》所云“相维辟公”朱熹注“相 ,助祭也”。春秋时仍有这样的相 ,孔子、子产都担任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藏象”一词,首见于《索问·六节藏象论人在整部《内经》中亦仅此一见,其云:“藏象何如?技伯日: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晚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藏象”二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藏(《汉书·艺文志》作臧),①善也(《说文》),段往谓“凡物善者,必隐于内也”.②库臧也(《汉书·食货志》:“府臧不实句,即藏物之所,故又可作“仑”。@内臧也(《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五臧”),《周礼·天官医师》贾公彦疏云:“正藏五者,谓五藏肺心…  相似文献   

3.
《丹溪心法·心脾痛七十》云:“心痛即胃脘痛……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诸痛不可补气。”其中“诸痛不可补气”之说,后世有不少医家遵循之,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杂病广要·胸痹心痛》等著作多有引用。  相似文献   

4.
1.而《辞源》:“而:连词。和,及。……并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下简称《字典》):“而: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等关系。”如: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379条})——“呕而发热者”:呕吐并且发热的病人。2.与(辞海):“与:和;及。跟;同;并。”何乐土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以下以作者姓名代之)曰:“与:连词。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可译为‘和’。”如:据脉与症,亦谓当温无疑……《医古文·医案三则》——“据脉与症”:根据脉象和症状。3.及(辞源):“及:与…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张景岳云:“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临证,或虚实有难明,寒热有难辨,或病在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时,即当先用此法。”在其所编《十问歌》中亦指出:“……再兼服药参机变……”阐明了临证遇有一时难辨之证,通过“探病”(即视察病人对试探性汤药的反应),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及时调整治疗用药.此即现代医学所谓之“诊断性治疗法”.纵观《伤寒论》全文,考仲景之“探病法”,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兹分述如下。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医“探病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其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  相似文献   

6.
《医古文》六版教材中的《内经两篇》节选得好。好在该文选集中了(内经)多种常见修辞手法,较充分地体现了(内经)的行文风格,可供学习和体会研读(内经)的方法。而且两文内容均为论治大法,不涉及具体证治,较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该文疑难词句较多,教学中感到注释有未尽如人意之处,特提出与同仁们磋商。一、一些词易与今义混淆,而教材未注。例如(索问·宝命全形论)(下简称(宝》:“制还石小大”。制,(说文):“裁也。”有裁断、裁决之义。(韩非子·难二):“管仲善制割,”制割即我断。(苟子·成相):“臣谨修,君制变…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医药治疗痞满的历史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痞满的病名主要见百、满、否塞、否隔、痞症、痞满等,与结胸、胀满相类似,需从诊断、病机、治疗上予以鉴别。1病名诊断中医对痞满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追溯其源,首先见于《内经入其主要称为否、满、否塞、否隔,否与痞二者相互通应。《索问·五常政大论》云:“备化之细……其病否”,“卑监之纪—…·其病留满否塞。”《索问·异法方宜论》云:“脏寒生满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阴所至,为积饮百隔。”《素;可·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隔不利,心痛否满.”这些皆指痞塞痞满之…  相似文献   

8.
《孟子·告子》日:“食色性也。“《礼记·礼运》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向重视礼义道德的儒家,亦视男女之事为天性,并以之与饮食并举,所谓“大欲”,即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需要。《内经·决气篇》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人类种族之生殖繁衍,亦从两性结合中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没有性的活动也就没有人类。  相似文献   

9.
《说文》曰:“灸.灼也。”说明灸疗就是烧灼的意思。在《素问·场液醪醴论》中日:“馋石针艾治其外。”指出灸疗与针刺同样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的治疗目的。《索问·异法方宜论》载:“北方老.天地所闭藏之战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车生满病.其治宜灸规,故灸规者.亦从北方来。”《灵拒·经脉》曰:“”陷不则灸之。”《灵枢·官能》曰:“外所不为,灸之所直。”在《孟子·高娄篇》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  相似文献   

10.
朱兰 《中国针灸》1997,17(10):596-597
试论针刺之“守神”朱兰(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100050)《内经》对于针灸临床治疗强调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粗守形,上守神”。意即“粗工”只知拘守针...  相似文献   

11.
1眩晕的病因病机1.歪风风上林,因风内政《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清·《医宗已任将》曰:“眩晕之病,患属肝胆两经风火,民火眉阳,田主动,故目眩转而头晕也。”所以外感内伤皆可引起眩晕.内伤以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肝为风木之胜,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开,如谋虑太过,或忧郁恼怒.每使肝阴暗耗,凤阳升动,上抗情窍;或因肾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而发眩晕。1.2枉*内坎,上对杨窍王肯堂(证治准绳)则日:“脑转目眩皆由火也”;方贤在《奇效良方》中谓“眩晕虽属痰火,未尝不因肾…  相似文献   

12.
1992年8月,厦门大学出版社以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明刻本为底本,整理出版了校注本《李濂医史》。阅读之后,深党该书的校注工作有诸多欠缺之处。兹就若干差错荦荦大之注释,略陈管窥之见,求教于校注者与广大的读者。1.通风《太仓公传》:“阳虚候相赵章病,召臣意。众臣皆以为寒中,意诊其脉日:‘风。’风者,饮食下监而辄出不留。法曰‘五日死’。”(P.17)注日:“风:即风疾。,有‘洞彻’之义。比喻风洞彻五脏或入四肢。”(P.18)按此注乃沿裴咽《史记集解》之说:“洞,音洞,言洞彻四支。”裴氏之说恐不确。《灵枢·邪气藏府病…  相似文献   

13.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在朗朗上口的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已明确指出“三才”即指天地人而言,但究其出处乃源于《周易》。《易传·系辞下》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相似文献   

14.
对57例结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7例结脉的临床分析广西中医学院(530000)李志刚【关键词】结脉,临床分析,冠心病结脉,是脉搏跳动不规则,间有歇止的一种脉象。其名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终始篇》曰:“六经之脉不结动也”.《难经·十八难》:“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日...  相似文献   

15.
小辞典     
小辞典(李仁述,刘秀英,贺玉芳,姜秀敏)天灸,针灸术语。灸法名。出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目录下·第三·疟(脾寒)》:“乡居人用旱莲草捶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四指间也)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又称自灸。清·顾禄《清嘉...  相似文献   

16.
浅谈“火郁发之”罗珍春(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景德镇333000)关键词火郁发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导意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本论原是阐述五运之郁的治疗,张景岳说:“天地有五运之郁,...  相似文献   

17.
《难经·五十七难》云:“大瘕泄,名日后重……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同而不能便,茎中痛。”大瘕泄,即今之痢疾样病变,如清·莫枚十《研经言·下利解》云:“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隋唐时或称滞下,或称重下。”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云:“大瘕泄:指痢疾等病。”痢疾为何称之为大瘕泄?历代注家所释之义很难理解,多以“瘕”之本义“结”而释,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云:“大瘕,邪气结于下,成瘕瘕而不散也。”时贤郭霭春、郭洪冈《八十一难经集解》云:“《本义》:瘕,结也,  相似文献   

18.
11.余虽不知医。而甚知医之难。且伤世医之陋。大都不识丁。人为之趋。运善觅钱。(P.213ler“人为之趣”一句,不知所云。按“越”乃“趁”之异体字,要属下为句。“人为之”三字应连上句。这样就句顺而义明矣。——…··徐虽不知医,而甚知医难。且伤世医之陋,大都不识丁人为之,起运善觅隼12.医和之论清源。推六气五味六疾。与黄帝素难书符合。其论盅惑之疾。女惑男风。落山刺义。周易精义。齐鲁之儒者。未有以过也。(P.445ler“女惑男风”和“落山刺义”二句,点得莫名其妙,使人啼笑皆非。考《左传》有文日:“在《周易》,女…  相似文献   

19.
“■”字《内经》全书只出现一次,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引之。”但古今注释不一,仅其读音,就有以下几种:1.读dao(导)音。首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注:“读为导。导引则气行条畅。”朱海玉等编的《医药误读字辨》(安徽科技出版社,1988年)从之。2.读che(彻)音。见李戎《中医难字字典》(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年)。3.dao(导)、che(彻)二音并存。见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编《中国医籍字典》(江西科技出版社,1989年)。4.读chi(赤)音。见张登本、…  相似文献   

20.
《史记·伯夷传》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这里的薇即薇菜。成语“不食周粟”即源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