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精神病患者9例死亡原因。结果:精神病自杀者中老年人占多数,尤以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为多,未得到家庭支持、未服药易导致自杀死亡。结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积极危机干预是预防精神病患者自杀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率一般为正常人群的20倍,大约1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于自杀[1],而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得不到长期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致残率高,自杀、伤人、肇事等常有发生,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压力.为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情况,建立更有效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本研究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率一般为正常人群的20倍,大约1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于自杀,而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得不到长期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致残率高,自杀、伤人、肇事等常有发生,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压力。为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情况,建立更有效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本研究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症状之一,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情绪、精神运动性迟滞、自弃念头与精神症状的一样表现突出,其精神症状和抑郁症状导致患者自杀的风险增高。对该类患者给予正确评估并及时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措施,降低患者自杀风险,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指的是患者在治疗一年之后出现的以抑郁症状为主的一种病态,抑郁症状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自杀的想法。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抗精神病药物的毒副作用、精神分裂症本身存在的抑郁症状以及患者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等,患者会出现消极厌世甚至自杀离世的想法。当前,针对临床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情况,绝大多数采用综合性治疗的方式,其中包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抑郁症治疗、心理干预等。本文主要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原因、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式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鸿  纪红玉  苏宗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80-2282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护理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社会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及时的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4 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和61例无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抑郁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平均发病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在住院次数、此次发病的诱因、既往自杀史、家族史、所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抑郁症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住院次数多、最近一次住院诱因明显、既往有自杀史、家庭史阳性、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自杀意念的临床特征,并筛选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有无自杀意念,将93名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自杀意念组(N=32)和无自杀意念组(N=61),比较2组人口社会学和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组的可支配月收入、共病躯体疾病、汉密尔顿抑郁-17项版本量表( HAMD-17)、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 SQLS)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 APGAR)评分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 HAMD-17总分(OR=0.897,P=0.005)、 SQLS总分(OR=0.949,P=0.030)和APGAR总分(OR=1.411,P=0.001)与自杀意念独立相关。结论: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索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个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由专职医师对康复组进行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人组前及康复后的3、6、8、12、15、20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康复前的对照组与康复组就以上量表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经实施康复治疗,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其精神病性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减轻其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能培养患者家属成为家庭中不走的康复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在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并分析影响该病康复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对住院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89例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社会领悟支持量表(PS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89例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均值为(17.42±6.23)分;中度及以上社会功能缺陷(SSPI总分≤29分)有81例(91.01%),其中中度28例,重度44例,极重度9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感受中的家庭支持关怀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住院无主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缺陷,严重影响其病情康复和回归社会;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有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领悟社会支持感受低与缺乏家庭支持关怀,临床工作中要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相应的心理支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