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东眷  刘平 《肝脏》2000,5(3):157-157
肝纤维化是肝脏中纤维生成与降解失去平衡所致。正常肝脏能精密地调节这种平衡 ,以维持细胞外基质 (ECM)的自身稳定 ,肝纤维化时纤维生成超过了纤维降解 ,ECM便过度地在肝脏沉积。这不仅表现为ECM的增加 ,而且ECM的构成成分和肝内分布也发生变化。肝星状细胞 (HSC)既是产生ECM的主体细胞 ,又具备产生降解ECM相关酶类的能力 ,因而目前认为HSC在肝纤维化的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上发挥重要作用 ,是肝纤维化产生与发展的中心环节。一、星状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主体细胞体外培养表明 ,HSC一经活化就转变为特化的成肌…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 ;以前称为贮脂细胞、Ito细胞等 )位于肝窦Disse间隙内 ,在肝损伤过程中被激活经表型转化而成为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er,MFB) ,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一、HSC的活化(一 )HSC活化的启动与持续HSC的活化是由静止的HSC向MFB转化的过程。涉及到细胞—细胞间、间质—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学者提出了三步级联活化模式 ,把HSC活化分…  相似文献   

3.
重视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降解中TIMP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常肝脏纤维组织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 ,是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导致ECM合成与降解的失衡所致。纤维组织的形成不是一个静止过程 ,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因此 ,研究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可逆性 ,在注意胶原合成过程的同时 ,应加强胶原降解过程的研究。1 胶原降解主要由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介导既往对肝纤维化ECM合成与沉积的研究比较深入。ECM主要由胶原以及蛋白多糖、糖蛋白等组成 ,肝星状细胞 (HSC)是其主要来源。处于“静止”期的HSC主要合成Ⅳ…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与特征 ,表现为以胶原为主的肝脏细胞外基质 (ECM )各成分合成增多 ,降解相对不足 ,过多沉积在肝内。若进一步发展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与结节形成 ,则进入肝硬化。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 ,而肝硬化则不可逆转。但在实际工作中 ,对肝纤维化治疗仍缺乏有效办法 ,因此如何从抑制ECM过度合成 ,或从促进ECM降解的角度 ,积极寻找肝纤维化治疗的新方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inases,简称MMPs)是一组重要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 ,参与多种组织的病理和生理性基质溶解和重建过程。目前认为 ,MMPs在肝内ECM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肝内MMPs来源主要为肝星状细胞 (HSC) ,其在早期肝损伤等条件下被激活 ,由静态转为肌纤维样细胞 ,合成MMP 1、MMP 2、MMP 3等参与肝内ECM降解。其中肝内间质胶原酶 (大鼠为MMP 13,人为MMP 1)主要分解Ⅰ、Ⅲ型胶原 ,在阻止肝脏ECM过度沉积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已进行的研究表明 ,MMP 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表达数量上并无显著改变 ,但其降解胶原的...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4  
近年来已获公认,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过多产生和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 1876年德国 von Kupffer首次描述星状细胞( Sternzellen),后来的文献中又称之为 Ito细胞、脂细胞、贮脂细胞、窦周细胞等等。1996年Hepatology发表了98位著名国际肝病学家的建议,认为仍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命名为宜,此建议已日益被采纳应用。近年关于星状细胞的研究日多,本文只涉及几个问题:细…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由于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间质成份(ECM)生成过多,降解相对不足,在肝内大量沉积所致。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急性或慢性肝损害时,损伤肝细胞及邻近内皮细胞,首先启动炎性细胞、枯否细胞,导致星状细胞(HSC)激活、增生、转化和分裂,合成大量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其他细胞如肝细胞、枯否细胞、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亦能生成小量ECM,参与纤维化过程。HSC一般处于静止状态,肝细胞受损时(I期)启动其增殖活化炎症反应时(II…  相似文献   

7.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维生素E(VitE)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1] ,但其具体机制不明。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 (HSC)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作用[2 ] 。为探讨VitE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学机制 ,我们以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刺激因素观察了VitE对大鼠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调控作用。—、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 :雄性SD大鼠 ,体重 5 5 0g。2 大鼠HSC的分离和培养 :采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液原位循环灌注消化肝脏 ,经 11%Metrizamide液一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HSC。将分离的HSC按 2…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中decorin与某些细胞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由多种原因造成肝脏损伤,引起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过度沉积。ECM由胶原、糖蛋白及蛋白多糖(proteoglycan,PG)组成。PG是肝中ECM的主要非胶原性成分,与组织形态发生、细胞分化、运动、增殖及胶原纤维形成密切相关。PG是一群异质性大分子糖复合物,其中以decorin与肝纤维化关系最为密切。本文就decorin与肝纤维化中某些细胞因子(cytokines,CKs)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1 decorin一般特性decorin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  相似文献   

9.
任万华  吴克芹 《山东医药》2000,40(13):47-48
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所致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在Disse间隙沉积且成分发生改变,致Disse间隙狭窄并“毛细血管化”。肝脏星状细胞(贮脂细胞Ito)是肝纤维化ECM的主要来源细胞,其活化标志着肝纤维化的起动,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已成为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现结合文献对肝纤维化的形成与诊断综述如下。1 肝纤维化的形成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主要是ECM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调,ECM增多且各种成分的比例明显变化,大量E…  相似文献   

10.
Smads信息分子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 ,HSC)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mymyofibroblasts)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1)是这一病理过程的必需的生物调节因子。TGF β1激活HSC的信息传导经过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及其下游效应信息分子 ,即Smads蛋白家族 ,启动胶原基因表达[1] 。由于TGF β1与HSC、Smads信息分子和肝纤维化的密切关系 ,有关Smads信息分子家族对TGF β1信息转导的调控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