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原T174M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T174M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PCR-RFLP)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四川泸州及其附近地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血管紧张素原的T174M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高血压组TT型、MT型和MM型分别为63.6%、33.6%、2.8%,对照组分别为72.5%、27.5%、0%;等位基因频率两组不同,高血压组M等位基因频率为19.6%,对照组为13.8%。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80.4%,对照组为86.3%。结论血管紧张素原T174M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四川川南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189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二外显子M2 35T多态。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ACE DD +AGT 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对抗基因在部分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籍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分析人类白细胞染色体DNA中AGT(M235T)基因多态性。结果 122例EH病例组与87例正常对照组AGT(M235T)等位基因频率T,M分别为:T;0.828vs0.661,M:0.172vs0.339。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EH病例组AGT(M235T)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型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7,P=0.003和X^2=15.6,P=0.0001)。结论 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四川籍汉族人群E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性态分析结合 DNA银染技术 ,对 83例正常人 ,83例高血压病无心脑血管合并症患者 ,5 5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分析。结果  AGT基因 M2 35 T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无相关关系 ,但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脑梗塞患者 AGT基因 TT基因型频率 6 1 .8%和 T等位基因频率 76 .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42 .7%和 6 5 .2 % (P<0 .0 5 ) ,以及高血压病无心脑血管合并症组的 44 .6 %和 6 8.1 % (P<0 .0 5 )。结论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 AGT基因 TT基因型携带者易患脑梗塞 ,这种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脑梗塞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T704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寻找可能与高血压有关的遗传标记。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AGT基因T704C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在研究人群中,AGT基因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3和0.37,其中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9和0.41。CC基因型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达50.00%,明显高于TC基因型组(17.02%)和TT基因型组(16.76%)(P〈0.05),此趋势在男性人群中表现更明显(P〈0.01)。突变纯合型(CC)与杂合子(TC)、野生型(TT)相比,SBP和DBP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携带AGT基因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个体可能有较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倾向,且在男性人群此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浙江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16例高血压病患者与114名正常血压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AGT基因M235T变异.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与血脂.结果:①高血压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糖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PCR扩增及Tth 111 I酶切,AGT基因型有三种形式:MM、TT与MT基因型.两组AGT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③AGT基因M235T基因型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6.966,P<0.05).高血压组TT基因型与T23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TT基因型:0.47 vs 0.33,χ2=5.36,P<0.05;T235等位基因:0.71 vs 0.60,χ2=6.179,P<0.05).结论:在浙江汉族人群中,AGT基因M235T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显著相关,TT基因型或T235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缓激肽β 2 受体(β 2 -bradykinin receptor, β 2 -BKR)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MS-PCR和PCR-SSCP方法检测深圳地区EH 97例(EH组)和血压正常者87例(NT组)的β 2 -BKR基因-58T/C多态性和AGT基因M235T多态性.结果 EH组β 2 -BKR CC基因型(0.36)和C等位基因频率(0.60)显著高于NT组(0.14,P=0.000;0.43,P=0.001).EH组CC MT(0.19)、TC MM(0.18)基因型显著高于NT组(0.06,P=0.009;0.05,P=0.006).β 2 -BKR CC基因型者EH的相对危险度增加(OR=1.913,95%CI:1.913-3.049,P=0.006).EH组AGT基因型分布与NT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91),但M等位基因频率(0.55)显著高于NT组(0.44,P=0.037).结论β 2 -BKR-58T/C多态性与深圳地区人群的EH相关,CC基因型可能与EH危险增加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与AGT M235T多态性存在基因-基因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东乡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T174M位点多态性,并研究其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96例EH患者及323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为EH组和对照组.通过SNaPshot微测序技术测定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对比在2组人群中的频率分布.结果 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M235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120例,辨证分型分别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并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AGTM235T基因多态性。结果 EH组MM、MT基因型频率和M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肝火亢盛型AGTM235T基因TT型频率及等位基因T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组各证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肝火亢盛型可能与AGTM235T基因TT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 (HCM )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AGT基因目的片断 ,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HCM患者的AGT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 <0 .0 5 ) ,HCM患者中同时具有AGTT等位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缺失 (D)等位基因及AGTTT ACEDD基因型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DD TT基因型的HCM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其它基因型组合者和AGTTT型者 (P <0 .0 1,P <0 .0 1)。结论 :AGTT等位基因是HCM的危险因素 ,AGTT和ACED等位基因及TT和DD基因型对HCM发病具有协同作用 ,具有ACEDD AGTTT基因型的HCM患者有较严重的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11.
沙眼衣原体ompA基因克隆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D型沙眼衣原体(Ct)ompA基因,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真核细胞,为核酸疫苗的研制作准备.方法用PCR技术从D型Ct基因组DNA中扩增ompA基因片段,重组入pUCm-T克隆载体.将pUCm-T/ompA中的ompA外源基因片段经酶切、连接等反应,亚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后,运用脂质体将重组体pcDNA3.1/ompA转染HeLa细胞,免疫组化法观察目的的基因的表达.结果从D型Ct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ompA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登陆的D型Ct一致;重组质粒pcDNA3.1/ompA在HeLa中获得表达.结论Ct ompA基因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表达,为进一步研究Ct致病机制及DNA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与分析小鼠不同剪切的Lims基因.方法:应用巢式RT-PCR,以小鼠cDNA为模板,扩增Lims基因不同剪切子,构入PinPointTM Xa-1T质粒,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克隆了新的Lims基因变异剪切体Lims E,该变异剪切体编码区为1 164 bp.编码387个氨基酸.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显示,成功地克隆了一新的小鼠Liras基因剪切子Lims E,为进一步研究Lims基因在细胞发育中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作用与功能。方法查阅本领域国内外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SRY、SOX9、WT1、SF1、AMH及DAX1等基因都参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结论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对性分化与发育异常等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pS189、pSV_2gpt、pMCi5为材料,构建了以EB病毒为基础,以酪氨酸tRNA琥珀突变校正基因SupF为靶基因,以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Eco gpt为选择标记基因的穿梭质粒pZH32。pZH32长9.4kb,克服了以SV40为基础的穿梭质粒自发突变率高以及宿主范围局限的缺点。SupF基因遗传背景清楚,长度126bp,便于进行序列分析。gpt基因使转化克隆的筛选更加方便。有利于建立一种化学诱变剂的分子检测系统,研究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突变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B7-1/Sart3融合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人共刺激分子CD80(B7-1)、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Sart3)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在原核和人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胎盘组织抽提的总RNA中克隆Sart3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第1~1281bp).此段序列包括已报道的能诱导HLA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抗原表位。然后将不含终止密码子的B7-1 cDNA和Sart3 cDNA共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测定核苷酸序列确定重组成功后,分别转染大肠杆菌和人成纤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B7和Sart3的表达。结果:构建人B7、Sart3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B7sart3/pEGFPN。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B7、Sart3相应序列(NM_005191、NM_014706)一致.阅读框无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在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表面有明显的荧光增强.免疫印迹发现融合蛋白可以与抗B7抗体反应,融合蛋白分子量与B7-Sart3-EGFP的预测分子量相当。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B7Sart3/pEGFPN,并在人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将SART3蛋白作为肿瘤疫苗应用于骨肉瘤的生物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以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pl6基因为目的基因,将pl6基因分别插入GFP基因的上游和下游,构建成GFP-pl6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pl6G和pCGp16,并通过酶切、电泳技术对重组体进行了鉴定。该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开展pl6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h(-)献血者RhD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郑州市128例Rh(-)献血者的RhD基因结构,用氯仿/三氯甲烷法放散检测D^u检测,结果:RhD基因多态性存在3种基本形式,其中外显子完整存在32例(25.00%),全部为D^u型,完全缺失85例(66.41%),部分缺失11例(8.59%),其中2例为D^u型。结论:RhD基因的丰富多态性对于确保输血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构建一种能在肿瘤组织中进行肿瘤行异性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增强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性。方法:PCR法获得HER2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并将其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再将突变型绿色荧光蛋白(mtGFP)基因克隆至该启动子下游。结果:质粒P^LHSN经EcoR I和BamH I酶切后可切出510bp和5.8kb两条片段;质粒P^LHGSN经BamH I酶切可切出520bp和6.7kb两条片段。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HER2基因启动子和mtGFP报告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ax、fas和p16在胃粘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轻、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中bax、fas(促凋亡基因)和p16(增殖负调控基因)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SG和轻、中、重度CAG胃粘膜中bax的表达率分别为41.75%、72.41%和78.26%,fas的表达率分别为39.81%、65.52%和78.26%,p16的表达率分别为9.71%、24.14%和30.43%.轻、中、重度CAG与CSG比较,bax、fas、p16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轻、中、重度CAG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bax、fas和p16的高表达,使得细胞增殖/凋亡的比例失衡,在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对体外和体内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方法以PCR方法从基因组DNA中克隆出依赖于RNA聚合酶Ⅲ的H1启动子,并用于驱动RNAi片段的合成;构建特异性针对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RNAi载体(Pi)。将RNAi干扰载体和GFP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上述细胞中RNAi对目的基因GFP表达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在个体水平将RNAi载体注入小鼠体内,研究RNAi对GFP表达的抑制情况。结果RNAi能有效地使NIH3T3细胞中GFP表达量降低约60%以上,并能有效地抑制GFP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结论RNAi技术能抑制目的基因在体内外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