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路晓坤  闫金玉 《现代康复》1997,1(5):379-379
随着医学科学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与治疗中,已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护理人员把心理护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心理护理去掉病人心理障碍.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本对24例截瘫病人出现的异常心理状态进行了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病人的心理现象及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护理状态和行为,以促进病人的健康。因此,护士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产生心理活动原理,调动积极心理因素,做好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我院从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非常重视心理护理。通过几年来的心理护理,使我体会到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和细微的心理护理,来影响和改变病人的感性认识,以减轻和消除病人的疼苦,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特别是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可以配合医生,使手术顺利进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赵颖  韦丽  陈杰 《现代护理》2007,13(7):1790-1792
目的探讨病人对眼球摘除术心理认同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84例符合条件的行眼球摘除术的病人,采取问卷及面对面交谈法,了解病人对眼球摘除术的心理认同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评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并对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心理认同状况的病人个性类型不同。病人术前不同程度的SAS、SDS对眼球摘除术的心理认同不同,且SAS、SDS程度越重,病人越不能认同手术。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眼球摘除病人的心理认同状况有影响。结论对眼球摘除病人进行护理时,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护理,以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毒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90例尿毒症病人存在的心理因素、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结果 尿毒症病人在应激状态下产生明显的不良心理反应,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 了解尿毒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心理,现将不同时期病人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邓冬梅 《全科护理》2008,6(24):2214-2214
病人除有年龄差异、文化层次、病情不同和性格差别外,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各自的习惯和爱好,心理需求则不尽相同。笔者通过临床护理,体会到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针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满足病人的需要、减轻心理负担采取的疏导和护理方法。其内容十分广泛,护士在每一护理操作中都渗透着心理护理的内容,它随时随地会给病人生理上产生影响,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人的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钱佩华 《现代康复》1998,2(12):1396-1396
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护理人员通过与患的密切交往.以良好的仪表、语言、举止、情感来改变和影响患的心理状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创口早日愈合,使身心早日康复。通过对门诊换药室不同年龄、职业、化程度和不同伤口换药病人的观察,结果表明:换药病人主要心理变化是紧张、恐惧、焦虑。针对这种变化进行心理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心理学也愈来愈被人们重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各种生理机能的减退,伴随着疾病的折磨,其心理状态随着健康的改变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不同的病人,患病后有不同的心理改变。这时不但要做好老年病人的生活护理,更重要的要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本病区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82例精神病人,入院后运用整体护理程序,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从人的整体出发进行人文管理,开展心理护理,并且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了解各类精神疾病的心理、生理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及适应方式,消除病人疑虑、抑郁及悲观情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疾病后的消极心理所造成的继发性心因症状,从而加速病情的康复,提高生命质量。我们重点对精神分裂症、情感精神病及各类型精神病出现的抑郁状态、兴奋状态、幻觉妄想状态等,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况,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促进了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人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取得的一点体会和心得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0.
彭春艳 《全科护理》2008,6(34):3153-3153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一种可怕的威胁,特别是临终病人,感觉到自己生命即将结束而倍感绝望。不同的病人由于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及家庭环境各有不同,他们的情感和欲望亦各有差异。因此在护理临终病人时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针对病人临终前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以帮助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心理。现将临终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心理状态及适宜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80例脑血管病后病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同时用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80例健康人为对照,并且对有明显心理行为改变的脑血管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必要的药物干预。结果:脑血管病后病人常有抑郁、焦虑、躯体化等心理行为改变。3种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罂(P〈0.01)。31例有明显抑郁情绪的病人经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后3种量表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脑血管病后心理行为改变较为明显,迫切需要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认识,手术患者心理往往处于紧张恐惧状态,以至给手术带来困难,因此,护理人员除应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外,还应懂得心理护理使病人手术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现就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如何增强心肌梗塞病人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使诊疗护理计划顺利实施,缩短住院天数。方法根据不同阶段实施护理措施。结果病人的心理状态,病人的遵医行为得到提高。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理护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探讨妇科肿瘤病人化疗期的心理障碍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妇科肿瘤病人在化疗期间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敏  李妹清 《护理学报》2000,7(6):39-40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病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无育人工流产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为观察组,未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感觉症状,结果:患术后感染症状两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说明心理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对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实施心理护理很必要,语言艺术的地位,触摸的作用及进行健康教育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以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以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什么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状态,护士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喉癌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自我应对能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40例喉癌患才的心理护理,分析心理原因及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劝导,同情,启发,激励,支持,消除顾虑,提供心理保证,降低焦虑和抑郁,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均有改善,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喉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在对100例眼科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时,首先对其心理状态做充分的估计和了解;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心境,来配合治疗,从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与一般病人有所不同,人进入老年,由于生活、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等变化,老年人开始表现其特有的心理状态。心理因素在医疗工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临床护里中我们对老年常见病的病人做了不同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有的放矢实行护理,使其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20.
内科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要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帮助病人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这样才能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加速病人的痊愈。也就是说,护理人员必须在熟悉掌握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因此,有必要进行心理护理方面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