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染发剂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发剂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上海医科大学(上海200032)杨薇,戴修道染发剂是一种美容化妆品,国际和国内市场主要销售的是永久性染发剂(氧化型染发剂)和半永久性染发剂.前者主要含5种成分;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2,5一...  相似文献   

2.
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对2001~2005年送检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各项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版/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不合格率为11.35%。其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不合格率为3.93%,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5.68%,皮肤光毒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1.75%。229份美白祛斑化妆品中面膜类、按摩膏类、护肤类、美容香粉(粉底霜)类产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7%、12.66%、14.70%、0。结论部分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育发类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各项检验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生发育发类产品33份,眼刺激性试验均小于或等于轻刺激性;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均未见过敏;皮肤光毒性试验均未见皮肤光毒性。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均未呈现致突变性。但有18.2%的产品皮肤刺激性试验达中度刺激性。结论:部分生发育发类产品有潜在不安全性,应引起使用者注意。  相似文献   

4.
染发剂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群  唐昭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72-1273
染发剂按照染色的持续性,即以牢固度为尺度,可分为暂时性染发剂,半永久性染发剂,永久性染发剂。目前市售染发产品多为永久性(氧化型)染发产品。氧化型染发剂由于氧化染料被氧化剂作用而氧化聚合,所以采取两剂形式,第1剂主要成分为氧化染料、碱、表面活性剂等,氧化染料中有自身的氧化而发色的氧化前驱体(邻位和对位苯二胺、氨基酚及其衍生物)和与染料前驱体组合而形成各种色调的偶合物之间位的苯二胺、氨基酚类、多元酚类,配合碱类是为了提高染发效果,更有同时将头发中的黑色素颗粒氧化分解使头发达到色调明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380种防晒化妆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广东省防晒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各项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版/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防晒产品380份,不合格率为9.2%。其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不合格率为6.3%;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为2.9%。皮肤光毒性试验均未见皮肤光毒性。[结论]部分防晒化妆品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市售染发剂的卫生安全性。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6年受理的企业送检的国产染发剂进行卫生安全性检测和评价。结果2004-2006年染发剂卫生指标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2.68%(114/123)、92.67%(139/150)、90.77%(118/130),3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检测指标中,急性眼刺激试验的不合格产品较多,2004-2006年该项目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2.44%(2/123)、7.33%(11/150)和9.23%(1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急性眼刺激试验不合格率有所上升。染发剂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应加强对新型检测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因此 ,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安全也越来越重要。 2 0 0 0~ 2 0 0 1年对广东省 1 0 90份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了卫生毒理学检验 ,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样品来源  广东省内企业送检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2  相似文献   

8.
染发剂的致突变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35 8份染发剂的Ames试验结果分析表明 ,进口产品阳性检出率 (2 5 6 % )略高于国产产品(2 2 7% ) ,而且染发剂中大部分为氧化型染发剂 ,其阳性检出率 (2 6 0 % )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染发剂。染发剂主要对TA98菌株在体外代谢活化条件下呈现致突变性 ,其引起致突变的剂量大致集中于 0 2 5~ 5 0mg 皿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1983年至1993年南阳县卫生防疫站对十大类3567份市售食品进行检验,包括植物油、糕点、酱油、食醋、蒸馏酒、配制酒、罐头、饮料、啤酒、冷食等。现将3567份食品样品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1 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为长兴县卫生防疫站的食品卫生监测情况法定报表,由站档案室提供,按卫生部统一制定的《食品卫生抽样监测年报表》中的食品分类,我们于1998、1999年两年度在本县范围内对15类食品共抽样监测1346份样品,总检测合格率为87.2%。被抽检样品中包括当地产品和外埠产品,其中生产加工业707份,销售服务业639份。样品检验结果均按国家食品卫生实施标准来评判,无国家标准的,则按部颁行业标准或本省地方标准来评判。  相似文献   

11.
10种市售染发剂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市售染发剂的使用安全性现状,探讨使用染发剂对健康的可能效应与不良影响。方法采用眼刺激试验、Ames试验、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等方法检测10种从市场抽检的染发剂对兔和体外测试系统的影响。结果10种染发剂所含的染料中间体均较低,对实验兔染毒30s后冲洗试验呈现眼刺激性或腐蚀性,但4s后冲洗试验均呈轻刺激性或微刺激性;在Ames试验中,10种染发剂对TA97、TA98、TA100、TA102鼠伤寒沙门菌菌株的各染毒剂量组均呈现阴性反应,各种染发剂无细胞毒性时的最高染毒剂量为2000μg/皿或1500μg/皿,最低染毒剂量为125μg/皿;在中国仓鼠CHL细胞株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各种染发剂无细胞毒性时的最高染毒剂量为2500μg/ml至156μg/ml,最低染毒剂量为78μg/ml到19.5μg/ml,染色体畸变细胞率最高为7.5%(+S9)及5%(-S9),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市售的染发剂具有一定眼刺激性,但无明显遗传毒性作用;其对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的作用力较文献报道的同类产品低,可能与现在染发剂中染料中间体的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染发类化妆品中染发剂的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染发类化妆品中染发剂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03~2005年290份国产和进口染发类化妆品中染发剂的使用种类、频率和用量。结果:290份样品共使用39种染发剂,其中间苯二酚、对苯二胺(及硫酸盐)、对氨基酚、间氨基酚(及盐酸盐)、2,5-二氨基甲苯(及硫酸盐)的使用频率较高,均在30%以上。结论:染发类化妆品中染发剂的使用种类繁多,某些组分使用频率较高,在使用中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吴俊  俞萍  梁婕  张颖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505-1509
目的研究育发产品的毒理学安全性,为相关产品开发利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眼刺激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光毒性试验、Ames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新西兰白兔急性眼刺激反应和多次皮肤刺激性反应均为轻刺激级,豚鼠的皮肤变态反应、皮肤光毒性反应均为阴性,Ames试验中各剂量组4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小于相应的阳性对照组的2倍,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各剂量组致畸变率小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该育发产品仅造成轻微眼刺激和皮肤刺激,无致突变和致畸性,在本试验剂量和观察指标范围内,其作为化妆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ontext of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Ital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ersonal use of hair dyes and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leukemia, multiple myeloma, and Hodgkin's disease. They collected all incident cases of hematolymphopoietic malignanci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formed with a random sampl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verall, the authors interviewed 2,737 research subjects and 1,779 control subjects. Among women, the authors foun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ever using hair dyes and the risk of hematolymphopoietic malignancies. However, for permanent hair dyes, the authors observed a slightly increased risk of lymphocytic leukemia (odds ratio [OR] = 1.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0.8-2.2) and of follicular subtypes of NHL (OR= 1.3; 95% CI = 0.8-2.0). Women who used black hair dye colors were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leukemia (OR = 1.9; 95% CI = 1.0-3.4), in particular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OR = 3.0; 95% CI = 1.1-7.5). In spite of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timing and frequency of hair dye use and the imprecision of the ORs, associations were suggested between leukemia and permanent black hair dye use and follicular NHL and the use of permanent hair dy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