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 α(GDNFR- α)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中的分布 ,探讨 GDN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 ,5 d后行抗 GDNFR- α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 结果  GDNF免疫反应存在于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背根节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中。 结论  GDNF可能对脊髓神经元、背根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的分布。结果发现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免疫反应出现于成年大鼠腰段脊髓神经元和背根节神经元中。提示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可能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背根节神经元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孤儿受体酪氨酸激酶 (Ret)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分布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 采用Ret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结果 Ret免疫反应存在于成年大鼠腰段脊髓神经元和背根节神经元中。 结论 Ret在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中有一定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孤儿受体酪氨酸激酶(Ret)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分布,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采用Ret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 Ret免疫反应存在于成年大鼠腰段脊髓神经元和背根节神经元中。结论 Ret在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中有一定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体外促进正常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n)的存活及突起生长情况。方法 用原代分离培养法建立体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单细胞培养体系,通过活体观察、MTT微量比色法、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浓度GDNF对体外培养的正常感觉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GDNF组培养的DRG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加,神经元突起的长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长。结论 GDN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及突起生长,表明GDNF对正常大鼠胚胎发育期感觉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6.
GDNF促进大鼠背根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正常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n)的存活及突起生长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神经组织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建立体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单细胞培养体系,从细胞形态学及应用MTT。法观察1μg/L、10μg/L、50μg/L和100μg/L GDNF对体外培养的正常感觉神经元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DN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及突起生长。提示GDNF对正常大鼠胚胎发育期感觉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质粒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体外培养的金黄地鼠肾细胞以及脊髓神经元和背根节神经元中的转移和表达 ,本研究采用了以质粒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为基础构建的分别含有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混合毒株 dv HSV-GDNF和 dv HSV-GFP感染体外培养的金黄地鼠肾细胞、脊髓神经元和背根节神经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显微镜观测法分别检测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移和表达。结果发现 :质粒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可以成功地将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金黄地鼠的肾细胞以及脊髓神经元和背根节神经元中。提示质粒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可以作为转基因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的转移载体 ,为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 ,也可因其适用广泛、观察简便等特性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 GDNF(HSV- GDNF)对体外培养的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在划痕损伤后凋亡的影响。 方法 对培养 12 d神经元行划痕损伤 ,并将其分成 4组 (无血清对照组、血清组、HSV- GDNF组和 GDNF组 ) ,给予不同培养液 ,定期观察各组的运动神经元存活数。分别于划痕损伤第 4d和第 7d时对神经元作 TU NEL 染色 ,检测运动神经元凋亡数 ,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凋亡神经元作平均光密度的色谱分析。 结果 各组内运动神经元存活数与培养时间成反比。从对照组、HSV- GDNF组到 GDNF组 ,运动神经元凋亡数和凋亡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均依次减少 ,但对照组和血清组、GDNF组和 HSV-GDNF组间的运动神经元凋亡数以及凋亡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GDNF和 HSV- GDNF能挽救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损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 ,对体外培养的受损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部分背根切除和针刺及内源性GDNF和NT-4对体外培养备用背根节(DRG)的作用,本研究对5只成年猫进行双侧备用根手术(切除双侧L1~L5和L7~S2DRG,其中L6DRG作为备用背根)。术后当日开始针刺一侧L6脊神经后肢分布区的两组穴位,即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每天一次,每次30min,连续针刺7d后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侧L6DRG进行体外培养,24h后全量换液,并将针刺侧的一部分培养孔的培养液分别用含有200ng/ml抗GDNF和NT-4抗体培养液替换,分别作为抗GDNF和NT-4抗体封闭组。7d后终止培养,于显微镜下用显微测微尺测量神经突起的长度;并用抗NSE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染色进行神经元鉴定。结果显示:(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体外培养的细胞95%以上为NSE阳性细胞,且为典型的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2)体外培养备用根组和抗GDNF抗体组神经突起的平均长度比针刺组的短(P<0.05);(3)而针刺组神经突起的平均长度与抗NT-4抗体组间无差异(P>0.05);两抗体组平均突起长度比备用根组的突起长(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刺可促进体外培养DRG神经元突起的生长,进而可能与脊髓可塑性密切相关;内源性GDNF有促进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而内源性NT-4在DRG神经元突起生长中发挥的作用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成年大鼠背根节中的分布。 方法 用 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 结果  GDNF免疫反应主要存在于背根节的小神经细胞中 ,背根节的大神经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与背根节相连的感觉神经纤维呈免疫反应性。 结论  GDNF在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中有一定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正> T-激肽原(T-kininogen,T-Kg)是属于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system,Kks)的蛋白多肽.为进一步探讨T-Kg在神经系统的定位和作用,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T-激肽原在大鼠腰骶髓及L_(46)背根节的分布.研究发现T-激肽原分布于L_(46)背根节及腰骶髓灰质的第Ⅰ、Ⅱ、Ⅲ、Ⅳ、Ⅸ层神经元及脊髓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结果提示:在背根节的感觉神经元、腰骶髓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以及灰质的第Ⅱ、Ⅲ、Ⅸ层神经元内T-Kg和Hkg、Lkg及Bk等可能共存.这进一步提示,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存在内源性的Kks.它们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小鼠胚胎脊髓提取液对损伤环境中的体外培养脊髓和背根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神经细胞取自12~14 d 胚胎小鼠脊髓和背根节,接种于24 孔板中。培养第5 d 时在培养板中加入250 m g/L 脊髓提取液,对照组不加;培养第10 d 在液体表面加入液体石蜡造成缺气损伤。继续培养4、8、12、24 h,然后去除液体石蜡,观察细胞形态和K+ 、LDH 的变化,用M TT 方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NSE免疫组化反应显示神经元存活状况。结果表明:损伤神经元出现细胞肿胀、失去折光性、核偏位以及NSE 染色变弱;而在培养液中加入脊髓提取液,可以减轻这种“缺气”造成的损伤,提高体外培养神经元在损伤环境中的生存率,保持细胞的活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运用体外培养·OH(羟基)自由基(Free radical FR)损伤的细胞模型,研究CDNF对损伤的背根节神经元的各种作用,并研究GDNF对神经元作用机理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用N_1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DRG神经元,然后用100μM FeSO_4,50μM H_2O_2形成的·OH自由基作用20min,弃去培养液,再用无血清DF_(12)培养基洗2次,最后加上含有GDNF的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24hrs。然后用MTT法检测反映细胞的活性OD值,胎盘蓝染色记数。细胞总蛋白测定以及形态学观察突起地生长状况。结果:(1)GDNF浓度为20μg/ml,10/μg/ml对·OH自由基损伤的背根节神经元活性及存活有促进作用。(2)细胞的总蛋白及DRG突起长度:实验组与对照组不明显,GDNF组与空白对照组不明显。结论:在正常无血清体外培养情况下GDNF对DRG神经元作用不明显,在·OH自由基损伤后,对细胞的活性,存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对总蛋白合成及突起的生长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 (L6 )和 L3、L5脊髓 II板层 NT-3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正常组 NT-3及其 m 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大型神经元和少数中、小型神经元。部分去背根后 ,3 d和10 d两时相 NT-3 m RNA大型神经元阳性数明显减少 ,而 NT-3阳性大型神经元数术后 10 d时方明显减少 (P<0 .0 1) ;NT-3及其 m RNA阳性小型细胞数在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者增多 (P<0 .0 1) ;而在中型神经元只有 NT-3阳性神经元数有增加。相对地 ,在脊髓 板层 ,两时相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均较正常者明显增加 (P<0 .0 1) ,且以 3 d组者为最明显 ,但均未见 NT-3 m RNA阳性信号。结果表明 ,部分去背根不仅导致背根节各类神经元中 NT-3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且对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量也有明显影响。提示 NT-3可能在脊髓 板层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GDNF(GDNF transformed by 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HSV-G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复氧时的作用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缺氧2h、4h和缺氧4h后恢复供氧24、72h时,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并用抗Bcl-2抗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Bcl-2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作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经GDNf、HSV-GDNF孵育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复氧后Bcl-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神经元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V-GDNF组的效果更好。结论:GDNF、HSV-GDNF对缺氧-复氧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HSV-GDNF比GDNF更能增强缺氧-复氧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提高神经元存活数,抑制缺氧后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王常利  周长满等 《解剖学报》2001,32(2):136-139,T009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GDNF(HSV-GDNF)对体外培养的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在划痕损伤后凋亡的影响。方法:对培养12d神经元行划痕损伤,并将其分成4组(无血清对粗、血清组、HSV-GDNF组和GDNF组),给予不同培养液,定期观察各组的运动神经元存活数。分别于于奶损伤第4d和第7d时对神经元作TUNEL染色,检测运动神经元凋亡数,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凋神经元作平均光密度的色谱分析。结果:各组内运动神经元存活数与培养时间成反比,从对照组、HSV-GDNF组到GDNF组,运动神经元凋亡数和凋亡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均依次减少,但对照组和血清组,GDNF组和HSV-GDNF组间的运动神经元凋亡以及凋亡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GDNF和HSV-GDNF能换救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损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对体拳受损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激肽原在神经系统的定位及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光镜观察.本实验研究了T-激肽原在大鼠腰骶髓及L_(4-6)背根节的分布.结果T-激肽原分布于L_(4-6)背根节及腰骶髓灰质的第Ⅰ、Ⅱ、Ⅲ、Ⅳ、Ⅸ层神经元及脊髓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 在上述部位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T-激肽原和高分子量激肽原、低分子量激肽原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共存.  相似文献   

18.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对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活性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体外分离 ,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应用抗神经微丝单克隆抗体 (mAb)SMI32进行运动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从细胞形态学及应用MTT比色法 ,研究GDNF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GDN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的生长 (P <0 .0 5 ) ,且具有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 :不同浓度的G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 ,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索-1α(IL-α)及与白介素.11(IL-1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联合应用对体外诱导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结果对照组仅有极少量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不成熟的多巴胺神经元;1L-1α组分化的多巴胺神经元较多,但细胞形态欠成熟;联合因子组分化的多巴胺神经元最多,细胞较为成熟。结论IL-α有诱导人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作用,联合应用IL-α、LIF和GDNF对人神经干细胞向成熟的多巴胺神经元分化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可行性 ,为BMSC在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成年犬BMSC为实验对象 ,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皮生长因子 (EGF)、维甲酸 (R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胶质细胞系来源神经营养因子 (GDNF)等作为增殖及分化诱导因子 ,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 ;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 加入bFGF、EGF增殖培养 72h可见细胞分裂相 (成纤维细胞样细胞 )。加入RA、BDNF、GDNF诱导 3d ,部分细胞有NSE、GFAP成分表达 ;第 10d可见有神经元、神经胶质形态样细胞形成 ,经细胞成分 (NSE、GFAP)鉴定证实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经过bFGF、EGF、RA、BDNF、GDNF等因子的“程序性”作用 ,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