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在完整保持侗族医药本真性的前提下,结合应用现代知识对黔东南地区侗族经口传承的医药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以阐明侗族医药和侗族药物及其应用。内容和方法:应用普遍调查、学科性的典型调查、田野调查、现场观察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侗族医药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在侗族不同方言区的表现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发掘,对调查所获的大量素材运用专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等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而从侗医药约定俗成的医疗习惯中。阐明侗医药,阐明侗族药用物种及其分布、来源、功效和临床应用。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及其临床应用;阐释了侗药的人为分类法和命名方法,记述了贵州省东南部侗族地区侗药734种及侗医常用的植物药物(包括真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动物药、矿物药的构成比;研究结果建立了侗族药物凭证标本室;研究结果的部分侗药标本经数字化后,进入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平台,实现了以“互联网”共享。结论: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具有浓郁的民族医药文化特色;保持侗族药物的本真性,注重了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注重了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可传播性;促进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完整保持侗族医药本真性的前提下,结合应用现代知识对黔东南地区侗族经口传承的医药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以阐明侗族医药和侗族药物及其应用。内容和方法:应用普遍调查、学科性的典型调查、田野调查、现场观察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侗族医药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在侗族不同方言区的表现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发掘,对调查所获的大量素材运用专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等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而从侗医药约定俗成的医疗习惯中,阐明侗医药,阐明侗族药用物种及其分布、来源、功效和临床应用。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及其临床应用;阐释了侗药的人为分类法和命名方法,记述了贵州省东南部侗族地区侗药734种及侗医常用的植物药物(包括真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动物药、矿物药的构成比;研究结果建立了侗族药物凭证标本室;研究结果的部分侗药标本经数字化后,进入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平台,实现了以“互联网”共享。结论:研究的结果阐明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具有浓郁的民族医药文化特色;保持侗族药物的本真性,注重了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注重了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可传播性;促进了侗族医药、侗族药物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全州面积3.03万平方公里,境内各民族居住的山区,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植物多种多样,草木茂盛,中草药材资源丰富,至今已查明全州有药用物种2830余种,为苗族侗族等民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侗族药物的类别和命名法.方法: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应用的705种药物名称为分析研究材料,《侗汉简明词典》、《汉侗简明词典》为语音及书写标准.用汉语释义,进行侗族药物命名法的研究。结果:侗族药物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可分为“蕨”类、“藤”类、“菜”类、“树”类、“草”类等;侗族常依药物的形态等相关的特征或药用器官给药物命名,命名法有:1、“类别词 专指名或特征性词(词组)”构成完整的侗族药物种名;2、“药用器官的名称词 专指名或特征性词(词组)”构成完整的侗族药物种名:3、“侗语物种名称词或侗语物种名称词 特征性词(词组)”构成完整的侗族药物种名的三种命名法,以及由中药名称借词构成的侗族药名.结论:侗族药物命名具有显著的侗族医药文化特色,特点是“药物名称具体、生动、易懂、易记,很适宜仅以语言方式传承”,药物命名的方法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分析研究结果反映了侗族药物命名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2011年至2016年间,我们对侗族医药进行了再次深入地发掘、整理,对侗医药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的研究、总结。结果中表明侗族对其药用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极具侗族文化色彩;侗族药用植物是侗族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到的药用植物物种占侗族药用物种的87.01%。  相似文献   

6.
由贵州省科协组织的“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院士、专家考察调研”活动,使我们有机会首次走进了美丽如画的苗族、侗族同胞生活最集中的地区,感受了丰富多彩的贵州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7.
侗族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宝贵而独特的疗法和方药。贵州药用植物非常丰富,黔东南又是侗族人口最密集地区,侗医药的使用和经验就更具特色,继承或从这些疗法和方药中去研发新方新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工作过 18 年,走遍了侗乡村寨,结识了侗族医师,认识了侗族医药的作用和特色。后来在怀化地区民委主持工作期间,考察学习了贵州的黔东南、铜仁、玉屏;广西的三江、龙胜;湖南的新晃、芷江、靖州、会同及湖北的宣恩、恩施的侗族地区,深感发展侗族医药事业的重要和紧迫。于是,在地区领导吴通行、李年青、张凤仪、廖家田等的关心支持下,在民委、卫生局的指导帮助下,笔者与李运元、萧成纹、龙开娥等侗医药研究专家创建了怀化地区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挂靠在地区民委,推选笔者为常务副会长。这样,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侗族医师服务,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医德与医术、愿望和要求,从而对侗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侗族医药产业的开发树立了信心,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这次,喜逢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 50 周年大庆,加上全国首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在通道召开,双喜临门,心里特别高兴。于是,欣然命笔,写成此文,以抛砖引玉,争取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研究、开发侗族医药,让它走向世界,造福各族人民。 在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始终力争上游。他们在与各种疾病斗争中,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创立和发展了本民族的医药学。侗族医药学是侗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侗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侗民族医药特色的诊法和方药,其中在黔东南侗族聚集地区,广为流传的七十二症更是神秘莫测。七十二症虽发病少见,但发病紧急,死亡率高。七十二症流传久远,散在民间而无系统记载,老一辈相继谢世,识症者甚亡,诊治症候之法濒临失传,笔者作为侗医药传人,深知责任重大,遂历经多年艰辛抢救挖掘整理,或是验之临床。今将其中之二十二症以飨同道,共同切磋分享。  相似文献   

10.
全国侗族人口30 0万,主要分布在湖南怀化、贵州黔南、黔东南和广东三江地区,侗医药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近2 0多年来各地做了大量的发掘、整理、总结工作,1999年贵州出版了《侗族医学》一书,民间有一批侗族医生一直在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了总结交流侗族医药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我会定于2 0 0 4年10月下旬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召开首届全国侗医药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二、承办单位: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三、协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医药专家委员会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源于唇形科植物的畲药(简称唇形科畲药)的品种特点,探讨其特殊功效对后期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信息分析,获取唇形科畲药的药用部位、多民族交叉使用,尤其是其相对于中药的差异性功效等信息,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典型中、畲药交叉使用品种作用靶点的相关疾病进行聚类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进而分析畲药差异性功效的科学性。结果:共获得25个唇形科畲药品种,其中19个以全草入药,是最主要的入药部位;与39个少数民族药存在交叉使用情况,其中与土家族、瑶族、苗族、侗族、壮族、彝族等民族药的交叉使用频率较高;受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唇形科畲药主要用于在外感时令病、创伤、妇科病、疮疡病、小儿杂病、瘟疫等。益母草是典型的中、畲药交叉使用品种,畲医认为益母草具有治疗感冒腹痛和产后月内口渴等疾病,与网络药理学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唇形科畲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其差异性功效的记载,对后期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但是其整体研究水平还相对落后,后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于差异性功效的药效学评价、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方法等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我国傣药资源的组成与特点,以及傣药传统利用特点,促进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的合理保护与传承利用,该文对我国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理分析。结果共查明我国傣药资源1 077种,其中272种为首次记录在傣族民间的药用情况。1 077种傣药中包含植物药1 053种,隶属于169科694属。这些植物药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贵州南部,四川南部,福建南部和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94.49%以上的物种在云南有分布。从生活型看,傣药植物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从药用部位看,傣药中根及根茎类植物比例最高,其次为全草类和叶类;从性味与入塔看,凉性、苦味、入水塔类的傣药所占比例最大;从傣药治疗疾病情况看,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最多,其次为治上呼吸道感染、骨伤科疾病、风湿性疾病、泌尿系感染、妇科疾病、肝病、月子病、毒虫猛兽咬伤等药物。该研究表明我国有丰富的傣药资源及传统利用知识,但傣药资源和传统知识均面临逐渐减少和流失的风险,建议今后采取相关措施加强重要傣药及濒危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及傣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2013年度中药化学专业的主要学术会议以及在中药及复方化学成分研究领域发表的主要论文,介绍了中药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现通常所指的民族医药属于狭义的范围,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医药理论与经验的总称,其中藏、蒙、维吾尔、傣医药并称为我国四大民族医药。民族医药因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无疑是推动民族医药发展的源泉,有必要深刻挖掘其理论体系的内涵,着力推动我国民族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文章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民族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文献报道,重点介绍了我国四大民族医药理论体系,以期对民族医药的理论基础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简述药品可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并探讨药品互换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及我国和其他国家药品替代使用的现状。方法 搜集有关药品可互换性、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方面的文献,对其中涉及有关药品可互换性、药品替代使用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归纳后进行综述。结果 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使用时涉及生物等效性、治疗等效性、利与弊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和其他国家为实现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使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论 仿制药可以替代原研药使用,但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更好地在临床中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整理藏药和羌药交叉使用品种,分析藏医和羌医对药材临床使用的异同。方法 查阅《中国民族药辞典》,以拉丁文字母A-Z顺序筛选藏药、羌药交叉使用品种,统计其药名、拉丁学名、科名、药用部位、功效、治疗疾病系统,分析交叉使用品种的药用部位及疗效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治疗疾病特点。结果 共整理出206种藏羌交叉使用品种,其中植物药174种、动物药22种,矿物药5种,其他类5种,科分布区类型占比最多的为世界广布型。藏药以果实及种子类、花类、皮类、茎木类较多,羌药以根及根茎类、全草、全株、叶类较多。交叉使用品种中功效相似或主功效有交叉的品种占比近82.04%,主功效不同的品种占比约17.96%。藏药功效包含羌药功效的药材比例较大,藏药突出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羌药在骨折等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优势,藏药治疗疾病类型普遍比羌药广泛。结论 藏羌交叉使用品种功效相似性明显,差异性不可忽略,分析认为两个民族用药经验历史上有过交流与借鉴。本研究为藏医药与羌医药源流探索提供了路径;亦为进一步开发藏羌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最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方剂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中医方剂现代化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医方剂物质基础现代研究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最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方剂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中医方剂现代化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北京门头沟地区中草药资源现状.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研、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门头沟地区中草药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北京门头沟地区分布各类中草药基源植物181种,隶属77科,152属,其中具有开发前途的中草药32种.结论:门头沟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应充分发挥门头沟沟域资源特色,加强中草药的资源保护并合理进行规范化人工栽培和加工,促进中草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IBM SPSS Statistics 21.0及IBM SPSS Modeler 18.0数据处理软件,探究近五年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章,收集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章102篇,通过精读文章,将联合其他药物组方、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及对照组组方与治疗组组方疗效无明显差异的文章剔除,筛选出其中的62篇,将文章中的治疗组组方提取出来,绘制成Excel表对相关药物进行初步整理,然后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21.0及IBM SPSS Modeler 18.0分析相关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以及药物的核心组合。结果:对62首中药方中的102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频数大于10的中药共计18味,其中前5味药分别是生甘草、葛根、白芍、桂枝、川芎,主要功效为祛风胜湿止痛、行气活血。对102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图展示,共得出24对药物组合,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9个药对。对18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共得到6个药物核心组合。结论: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