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了在中印度开展的一项旨在评价卡介苗(BCG)预防麻风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该研究包括那格浦尔政府医学院医院的314例麻风现症患者,其中少菌型(PB)213例(67.8%)和多菌型(MB)101例(32.2%),同时自该院非麻风患者中根据年龄、性别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个体配对选择对照者。观察BCG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关于麻风菌影响患者基因组的报告。在体内和体外已进行的抗麻风药物疗效研究并不能排除麻风菌作为一种附加断裂剂的作用。为评价未治麻风患者的淋巴细胞培养中麻风菌对其染色体的影响,对各型麻风中SCEs和染色体畸变的发生频率进行研究。少菌型和多菌型两组各10例。少菌型组女性4例,男性6例(12~55岁)多菌型组女性1例,男性9例(32~65岁)患者未经抗麻风治疗,无其它疾病。以10例年龄和性别配对的正常人作对照,在研究前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日本骏河麻风院发现2例瘤型麻风并发皮肤钙沉着症,因此从现住院196例瘤型麻风患者中,选择出19例四肢有严重浸润者,经过局部X线检查,发现4例皮肤钙沉着,加上原发现的2例共6例(男4例,女2例) 特点:皮肤钙沉着症好发于病期长的瘤型麻风患者,涂片查菌2例阳性,其余4例经3年连续查菌均为阴性。6例年龄均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为麻风低流行区,截止2010年底,全省累计登记报告麻风患者14 883例,其中新发14 376例(多菌型6471例,少菌型7905例),复发507例(多菌型398例,少菌型109例).治愈12 394例,存活4057例,现症病人138例,全省麻风患病率为0.023/万.为探讨麻风的发病规律,分析我省的麻风流行现状,从而找出应对措施,对2006 - 2010年全省新发现麻风患者179例作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1975~1979年有2027例少菌型麻风经4.5至15年以上DDS单疗,皮肤抹片查菌阴性后,解除了登记。1979~1980年随访了其中的1701例(包括一部分死亡及外迁的患者)。这些患者构成的总年复发危险人次(Person years at risk,PYR)为5254。有51例复发,依PYR计的复发率(RR)为9.7‰,粗算总复发率为3%。随访病人中,有41%的未定类、33%的结核样型和43%的BT在解除登记前麻风菌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12403例麻风复发病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1949~1998年用氨苯砜单疗或联合化疗后麻风患者的复发趋势和特点 .方法应用电脑对收集自中国1949~1998年的麻风复发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49~1998 年间累计复发患者12403例,累计复发率为3.28%.其中氨苯砜单疗复发11803例,复发率为 3.83%.联合化疗复发236例,复发率为0.57%.经治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半年的复发率(0 .84%)显著高于初治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半年的复发率(0.36%).经治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2年的复发率(0.37%)也显著高于初治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2年的复发率(0.23%). 复发患者Ⅱ级畸残率及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49.9%和69.3%.结论氨苯砜单疗复发高峰出现于1959~1988年间,联合化疗复发出现于80年代末,并在未来的10~20年可能达高峰.  相似文献   

7.
泰县自1957年以来累计有麻风多发户86户,其中多菌型者37户,少菌型者49户。家属6440人中有102人发生麻风(15.8‰),包括男75例,女27例;一户中有2人发病者73户,3例者10户,4例者3户。多菌型患者家属1020人,发病48例(47.06‰)  相似文献   

8.
3例多菌型患者,经正规抗麻风治疗数年,全部症状及体征均已消退、细菌阴转(1例阴转5年,1例3年,1例半年)后,并未停药就又发生了临床症状活跃,但实验室及病理切片反复查麻风菌均为阴性。这较少见,可能是麻风治愈后所出现的麻风反应。例1为Ⅰ型反应,例2、3为Ⅱ型反应,按抗麻风反应治疗,症状均得以缓解终至消失。例1,女54岁,界线类麻风。1978年12  相似文献   

9.
1996年印度新发现 4 6万例麻风患者 ,其中少菌型患者占总数的 80 %~ 85 %。麻风流行不仅与多菌型患者有关 ,少菌型患者也是麻风的传染源。为此作者研究了首发少菌型病例家庭接触者的发病情况。作者于 1993~ 1996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热带病医学学校的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和麻风病科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选择 10 0个各含 1例还在治疗的首发少菌型病例的家庭进行研究。要求如果在家庭内出现类似患者即应到门诊报告 ,同时在家庭随访时 ,对所有家庭成员作麻风检查。另选 10 0个无麻风病例的家庭作为对照。这些家庭选自有疑似病例且在观察的随访期间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麻风家庭感染者的发病情况。方法:利用全国麻风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LEPMIS)数据库,描述性分析麻风家庭感染者的发病情况。结果:符合条件的共17户家庭37例麻风患者,其中多菌型患者33例,少菌型4例;密切接触5年内发病4例(10.81%),5~10年发病者11例(29.73%),超过10年发病者13例(35.14%),不明时间者9例(24.32%);其中因父母子女关系感染17例(45.95%)、祖孙关系5例(13.51%)、兄弟关系2例(5.41%)。结论:多菌型麻风是家庭传染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该文报告了 1981年 12月在印度KarigiriSchief felin麻风研究培训中心开始的WHO推荐MB麻风联合化疗 (MB MDT)方案治疗 2年的研究中 ,3例多菌型 (MB)麻风治疗后经 12~ 15年随访 ,复发为组织样麻风瘤。例 1:男 10岁 (196 8年 )时临床和病理诊断为瘤型麻风 ,常规部皮肤查菌涂片细菌指数 (BI)为 3.5 ,经氨苯砜 (DDS)单疗 5年 ,皮肤查菌阴性 ,以后继续用DDS单疗。在DDS单疗 14年和皮肤涂片查菌转阴 9年后 ,即在 1982年 6月患者BI为 0 .75 ,临床仍不活动 ,予WHOMB MDT治疗 2年停止治疗。此…  相似文献   

12.
由于耐氨苯砜(DDS)麻风的日益增多和对利福平(RFP)、乙硫或丙硫异菸胺(ETH或PTH)及氯苯酚嗪(B663)的耐药菌株的出现,试图应用上述任一药物单疗来控制和消灭麻风是很困难的。江苏省扬州市自50年代初开始用氯苯砜治疗,至1981年底继发性氨苯砜耐药的流行率约为5%,目前原发性耐氨苯砜麻风的流行率为20%。我们于1983年开始对该市所有活动性多菌型麻风用RFP、B663和DDS联合治疗,历时已一年。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有活动性多菌型患者,包括已治和近一年新发或复发未治的病例,以及皮肤查菌阴性而活检抗酸染色阳性者。二、观察方法:按五级分类。治疗前仔细询问病史,小结以往的治疗经过并检查患者:皮肤查菌;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菌型麻风患者统一联合化疗后停药5年的疗效。方法:对新发或复发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患者给予WHO联合化疗多菌型方案治疗6个月,然后停药观察5年,评价临床和细菌学疗效。结果:共收录多菌型麻风患者114例,中途退出35例,79例纳入分析。疗前患者平均细菌指数为2.88±1.38,停药满5年时的平均细菌指数为0.05,平均年下降0.56。停药5年时患者细菌阴转率为89.9%。5年研究中共观察到麻风反应38人次,反应率为48.1%。仅1例在停药13个月时复发。结论:多菌型麻风患者6个月联合化疗有效。患者的细菌指数变化和麻风反应与报告的多菌型患者经1年或2年联合化疗后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已建立的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少菌型麻风(PB)患者的石蜡标本,探讨该方法对BI为0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从石蜡标本中提取的DNA进行麻风菌重复序列的特异性real-time PCR检测,包括短程联合化疗(MDT)治疗前后标本共92例;2008年和2013年收集的界限类偏瘤型麻风(BL)石蜡标本分别为7例和8例。并检测70例临床诊断PB和未定类麻风,同时将RT-PCR检测结果与病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2例(LL:19例;BL:20例;BB:20例;BT:16例;TT:17例)不同型别麻风患者的石蜡标本检测阳性率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为100.00%,100.00%,90.00%,87.50%,50.00%与40.00%,40.00%,0,0,22.22%。比较保存5年前后15例BL患者石蜡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例临床诊断PB和未定类麻风病患者的石蜡标本real-time PCR检测阳性率为71.43%(50/70),病理检测与临床符合率为51.43%(36/70),两者的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Taq Man(水解探针)技术的real-time PCR方法可以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石蜡标本中的麻风菌DNA,提高抗酸染色阴性标本的检测阳性率,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83例多菌型麻风MDT期间发生Ⅱ型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化疗(MDT)方案中多菌型(MB)麻风Ⅱ型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2002年4月入院治疗的多菌型麻风83例,在采用MDT治疗过程中发生Ⅱ型麻风反应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多菌型麻风完成联合化疗(MDT)后通常推荐随访5年,这一时间是否恰当尚有疑问。作者报告2例在停止MDT后在长期随访中复发。 病例1:男性瘤型麻风患者,45岁,1978年10月皮肤查菌细菌指数(BI)为5.33,形态指数(MI)0.25%。给予利福平(RFP)600mg/d、氯  相似文献   

17.
作者比较了21例健康的家内接触者和47例麻风患者对11种ML抗原的免疫反应。 材料与方法:麻风患者47例,按多菌型(LL 18例)和少菌型(BT 26,TT 3)分组,被研究的患者中,有42例正接受联合化疗(MDT),余均为未经治疗者。21例麻风家内健康接触者(HC)中,18例麻风菌素皮试阳性,1例阴性、2例未做。这些HC与患者无亲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菌型麻风患者经过6个月联合化疗后停药,随访7年的结果。方法:对新发或复发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患者给予WHO联合化疗多菌型方案治疗6个月,停药后观察7年,评价临床和细菌学疗效。结果:共收录多菌型麻风患者114例,中途退出43例,71例纳入分析。疗前患者平均细菌指数为2.93±1.39,停药满7年时所有患者细菌指数阴转,平均年下降0.42。7年中共观察到麻风反应38人次,反应频率为53.5%。有1例在停药13个月时复发,复发率为0.05/100人年。结论:多菌型麻风患者6个月联合化疗有效。联合化疗6个月患者的细菌指数变化和麻风反应与报告的经1年或2年联合化疗的多菌型患者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9.
徵江县累计发现麻风263例,其中患者家属发病36例(13.7%),多菌型病人家属25例,少菌型家属11例。全县共有麻风患者家属380个(多菌型家属154,少菌型家属226);治愈10年以上的多菌型病人的家属52人,  相似文献   

20.
砚山县的幕菲勒自然村是麻风高流行村,总人口有1009人,累计麻风患者24人,其中男19人(少菌型6人,多菌型13人);女5人(少菌型2人、多菌型3人)。近5年仍有发病者。故选择村中10—50岁者485人(麻风家庭内接触者44人,一般村民441人),于1989年8月11日作接种粗制麻风菌素试验的观察,9月1—8日进行晚期反应检查记录,根据广东省皮肤病防治院1976年9月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