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2005年中国十省市麻风病家庭内传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5年全国麻风流行程度不同的10个省(自治区)共发现有明确家庭内传染源的麻风病例2724例,占同期总发现病例数的22.11%.接触者检查发现病例占同期总新发病例的6.59%.不同流行程度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随着流行程度的降低,接触者检查方式对新发病例的贡献率明显下降,皮肤科门诊发现比例逐渐上升.指征病例与先症者40.7%的潜伏期在10年以内,其中5年以内的占22.0%;指征病例作为指征先症者时,76.5%的继发发病的新病人潜伏期在3年以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在病例发现的方式上应有所侧重.在麻风高流行地区家庭内接触者检查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试论我国麻风院(村)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李凤德  朱荣华  杨祖培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248-248,F0003
为了总结近几年麻风防治工作情况,开创麻风防治工作的新局面,2011年1月,我们对保山市隆阳区麻风防治规划(2006-2010)进行了现场评估,现将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麻风与眼耳鼻喉畸残(附34例调查报告)何瑞康(贵州瓮安县医院五官科550400)李福祥(瓮安县防疫站皮防科)550400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及周围神经,导致皮肤溃疡及四肢畸残。亦可继发眼耳鼻喉麻风,引起相应的病变和畴残,对病人的...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昆明市12县(区)基本消灭麻风的流行病学分析寸守明吴明兴(云南省昆明市皮肤病防治所650101)国家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的标准(以下简称达标)是流行病学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目标及界限。达标必须建立在长期坚持最大限度的发现病人及MDT规则治疗的基础上。包括历...  相似文献   

12.
二乙酰氨苯砜注射对麻风病高流行区的预防效果17年观察李玉松(广西恭城县卫生防疫站皮防科542500)广西恭城县莲花乡马岑堡村是麻风病高流行区,其流行率达74.4%。为了尽快控制流行1979年1月起,作者在该村进行了二乙酰氨苯砜全民预防注射,为期两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风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手术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211例麻风足底复杂性溃疡患者的手术护理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手术护理、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措施,可减轻麻风畸残者的痛苦,改善患者机体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对麻风溃疡患者实施手术等护理工作,能够切实提高麻风患者的康复水平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化学预防的保护性,本研究依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两个麻风病高流行村麻风病接触者和一般人群实施利福平化学预防.方法:采用临床查体、检测血清酚糖脂-1(PGL-Ⅰ)抗体和鼻分泌物麻风菌,了解人群的麻风菌感染状况,为评价预防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YG村临床普查率达98%,发现早期病人2例;接触者血清PGL-Ⅰ抗体阳性率76%,麻风菌鼻携带率35%,预防服药率达98%.HG村临床普查率91%,发现早期病人1例,人群血清PGL-Ⅰ抗体受检率54%,其中血清PGL-Ⅰ抗体阳性率33%,服药率达85%.结论:对亚临床感染率较高的人群实施化学预防很有必要.预防后的发病率与血清学等实验室数据可为评价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总结江苏省实施《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效,为开展新阶段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 方法:收集、总结、分析规划期间历年工作资料及数据。结果:2020年末,全省全面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其中新发麻风人数、现症病人数和新发病例2级畸残比等关键指标分别由2010年的36例、184例和36.11%下降至2020年的6例、60例和16.67%,创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历史新低,且实施过程中创新了多个有效的麻风防治方法。结论:2011-2020年,江苏省麻风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下降态势,并不断探索低流行形势下麻风防治新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研究瘤型麻风病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性及其逆转机制,是研制麻风疫苗和发展免疫治疗的基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T细胞共同培养,是研究D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式。本文综述了有关麻风病在抗原递呈及诱导T细胞反应的研究;比较和分析DC递呈麻风完整菌及麻风菌组分抗原及其诱导不同的T细胞反应的机制;揭示了麻风菌是一个很独特的致病性分枝杆菌,它可能含有阻碍D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成分,而DC递呈麻风菌的组分抗原却可活化T细胞这为逆转免疫无反应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菌量病人在完成2年联合化疗(MDT)后采用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初始细菌指数(B I)≥4的多菌型麻风病70例在其完成MDT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ROM(利福平 氧氟沙星 米诺环素)方案继续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和钙片。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和细菌指数的比较和评价。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两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细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细菌指数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ROM对高菌量多菌型麻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依从性好和易于监服,可推荐用于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