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与不同类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GBS组(69例).其中AIDP组(3例)、AMAN组(38例)和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26名)的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急性期AIDP组、AMAN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且与病情轻重显著相关。随着临床症状的恢复.其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AIDP和A-MAN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NF-α、IL-6在GBS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在两种不同类型GBS发病中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2.
人IL—1,IL—1ra及IL—6在人胚雪旺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LRBM33Ia5、HT-2和KD83细胞株检测人胚雪旺细胞(SC)IL-1和IL-6分泌水平,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述细胞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人胚雪旺细胞能自发分泌IL-1及IL-6活性蛋白,24h在培养上清中即可出现IL-1和IL-6活性,72h分泌达高峰,IL-1和IL-6分泌水平分别为26.30±8.10和57.40±12.40U/ml;人胚雪旺细胞具有IL-1、IL-1ra及IL-6mRNA的表达。提示IL-1、IL-1ra及IL-6可能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修复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FN γ、IL 4与GBS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 (ELISA)法测定GBS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IFN γ及IL 4的水平。结果 IFN r水平在GBS患者急性期血清中较OAND、OND、NC组显著升高 ,恢复期血清中下降 (P <0 0 5 )。GBS患者组急性期血清IL 4水平较NC组无显著性差异 ,恢复期则显著升高 (P <0 0 5 )。GBS重型患者急性期血清IFN γ水平较轻型患者升高 ,IL 4水平较轻型患者降低 (P <0 0 5 )。结论 IFN γ可能在GB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IL 4可能对GBS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与疾病的恢复有关。血清IFN γ及IL 4的水平反映GBS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 ,并能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 ,为GBS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患者血清中IL—6和sIL—6R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 IL - 6 R)在不同类型 Guillain- Barre综合征 (GB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 (AMAN)和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AIDP)患者血清中 IL - 6及 s IL - 6 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AN和 AIDP患者急性期血清中 IL -6水平显著升高 ,且与病情有关 ,而 s IL - 6 R水平却无明显升高。 AMAN组与 AIDP组相比 ,IL - 6及 s IL - 6 R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IL - 6在 AMAN和 AIDP免疫发病机制中均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s IL -6 R在 GBS发病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β 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Naloxone)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信使RNA(IL-1β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IL-1β mRN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纳络酮治疗组IL-1β mRNA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可通过降低脑内IL-1β mRNA水平来减轻IL-1所致的神经功能损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癫痫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α(IFN-α)对癫痫患儿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癫痫患儿血清中IL-2、TNF-α和IFN-α的水平,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8例对照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癫痫组血清IL-2、TNF-α和IFN-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发现癫痫患儿血清IL-2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γ=0.441,P<0.01)。结论:癫痫患儿的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癫痫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神经元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L-6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与白细胞浸润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结果 IL-6在正常对照组大鼠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仅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6小时时IL-6表达较正常神经元稍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小时开始在梗死周围区增高,第3天显著增强,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IL-6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过量表达参与了脑组织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血细胞介素2、6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抑郁症患者抗郁剂治疗前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中IL-2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经4周抗抑郁剂治疗后,抑郁症组HAMD总分,血浆中IL-2与IL-6均明显低于治疗前;IL-2、IL-6略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症可能伴有免疫系统激活和炎性反应,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抗抑郁治疗可能抑制单核细胞分泌IL-2、IL-6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与不同类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GBS组,其中AIDP组,AMAN组和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急性期AIDP组,AMAN组患者血甭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且与病情轻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NF,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0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95例脑血管病患者起病<1周及≥4周的血清TNF、IL-8水平。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NF、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起病<1周者血清TNF、IL-8水平较≥起病4周者升高显著;起病≥4周者脑梗死组血清TNF、IL-8和脑出血组TNF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IL-8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IL-8、TNF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脑血管疾病(CVD)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L-2R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联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结果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动态观察发现ACVD患者急性期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至恢复期时达正常范围。结论血清sIL-2R水平不仅可反映ACVD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并可作为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18、IL-13在吉兰-巴雷(GB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含量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GBS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及脑脊液IL-18、IL-13水平。结果GBS患者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IL-18与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均P<0·01);且病情重者高于病情轻者(均P<0·05);恢复期血清IL-18、IL-13水平虽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清和脑脊液IL-18、IL-13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IL-18、IL-13可能在周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损害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IL—1,IL—6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作用,方法 采用^3H-TDR法和MTT法检测了38例急性期,3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1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26名健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IL-6活性及TNF水平。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均较恢复期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梗死患者血清,脑脊液(CSF)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探讨IL-6与SAH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SAH患者,38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CSF的IL-6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血清,CSF的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CS  相似文献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NF,IL—1及红细胞免疫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格林-巴利综合综合征(GBS)扫病机理,对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肿脑坏死因子(TNF)、白细胞是素1(IL-1)及红细胞免疫水平理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GBS患有血清和CSF的TNF水平显著高,而且,随着治疗及病情的好转,血清TNF水平显著下降,但未发现GBS患者的IL-1水平有显著升高。此外,GBS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即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不形成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在恢复期和急性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运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 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急性期又较恢复期高(P,0.05,P<0.01),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TNF-α,IL-1β可能参与脑梗死早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检测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急性期SIL-2R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此结果表明血清SIL-2R检测有利于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演变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和肿瘤坏死因于-α(TNF-α)与多发性硬化(MS)免疫学发病机制、病程及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ELkA法检测了临床确诊的48例MS患者血清、28例CSF中sIL-ZR水平,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8例MS患者血中mIL-2R的表达,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28例MS患者PBMCs体外诱生TNF-α水平。结果MS患者组激素治疗前血清及CSF中sIL-1R和血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C组)(P<0.01),其中急性复发组MS显著高于缓解组(P<0.01);治疗后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二者水平仍显著高于NC组(P<0.01)。而缓解组TNF-α水平低于NC组(P<0.05)。MS组血中mIL-2R表达,急性复发期MS患者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及NC组(P<0.01),缓解期MS患者则又显著低于NC组(P<0.01)。MS患者血中sIL-2R及TNF-α水平与病情显著相关而与病程无关,sIL-2R与TNF-α显著相关。结论sIL-2R,mIL-2R、TNF-α在MS免疫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探讨MS免疫发病机制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20例抑郁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SIL-2R)。结果显示抑抑症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抑郁症患者急性期SIL-2R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此结果表明血清SIL-2R检测有利于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演变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86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脑梗塞和脑出血急性期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IL-2R水平变化既与出血量、梗塞体积密切相关,也与ACVD预后密切相关;动态观察显示恢复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低于急性期患者,但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提示急性期及恢复期的ACVD患者T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检测sIL-2R对判断ACVD病情、推测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