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道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和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该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胸段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结果观察组T1~T4时刻白细胞介素-8(IL-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刻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3~T4时刻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T4时刻皮质醇(Cor)水平、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道癌手术患者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应激激素水平较稳定,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剖胸肺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除CD8+各指标术后均有所上升(P<0.01)外,其他细胞学指标(CD3+, CD4+,NK细胞)术后均有所下降(P<0.05或0.01);B组各指标在术后72h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均P>0.05),但A组仍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是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干扰较小且恢复较快的一种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Ⅱ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PCIA;Ⅲ组麻醉方法同Ⅱ组,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3组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Th1、Th2细胞胞内因子γ-干扰素(IFN-γ)、IL-4的水平,用CD3 CD8-IFN-γ 标识Th1细胞,用CD3 CD8-IL-4 标识Th2细胞,通过计算IFN-γ %/IL-4 %来测Th1/Th2值.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h1/Th2值在T2时明显降低(P<0.05),Ⅱ、Ⅲ组在T3时Th1/Th2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Ⅱ、Ⅲ组Th1/Th2值在T2时高于Ⅰ组,Ⅲ组Th1/Th2值在T3和T4时均高于Ⅱ组.结论: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皆出现Th1/Th2值的降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辅以术后硬膜外镇痛能够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的过度分化.  相似文献   

5.
束燕  杜金广  叶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69-1670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缓解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组(n=43)和I组(n=43),分别使用PCEA和PCIA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5 d内视觉模拟评分、使用辅助药物治疗镇痛的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走路时间和住院时间,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发生肺部并发症3例,I组14例;E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I组6例;E组术后发生谵妄2例,I组6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术后PCEA优于PCIA,对改善食管癌手术后护理、减少住院时间和促进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萍 《甘肃医药》2009,28(6):434-435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60例,分别采用白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和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观察麻醉前、术后2h、术后第3d、术后第5d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百分率以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术后第3d、第5dCD4^+明显升高(P〈0.05)。术后4hNK细胞PCEA组明显高于PCIA组;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各细胞因子术后4h有明显增加(P〈0.05,P〈0.01),术后第5d两组TNF—α明显下降(P〈0.05),其他细胞因子比较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术后4h两组TNF—α、INF-γ,IL-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能更好地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老龄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的老龄食管癌开胸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 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120h5个时点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前老年食管癌患者CD3 、CD4 、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24、48h明显高于Ⅱ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Ⅱ组在术毕、术后24h升幅明显小于Ⅰ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24、48h,两组CD3 、CD4 及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120h,Ⅱ组各指标恢复(P>0.05);Ⅱ组于术后48hCD4 、术后120hCD3 、CD4 、CD4/CD8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老年肿瘤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食管癌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单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单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效果理想,且较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该院行卵巢癌根治术的1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80 例。测量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2水平。结果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的CD3+、CD4+、CD4+/CD8+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CD3+、CD4+、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不同时间的IL-2 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IL-2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IL-2 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减轻其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PCEA组。三组分别于麻醉前(TO)、术毕(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术后5天(T4)及术后7天(T5)六个时间点取外周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三组术毕及术后1天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天下降较为显著,与诱导前比,Ⅰ组P〈0.01,Ⅱ、Ⅲ组P〈0.05。术后3天,Ⅲ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基本恢复(P〉0.05),术后5天,Ⅱ Ⅲ组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7天三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术后硬膜外镇痛能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缩短免疫抑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7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2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长(P <0.05),镇痛持续时间、留室观察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VAS、BCS评分有差异(P <0.05);(2)两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有差异(P <0.05);(3)两组患者VAS、BC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0 min、麻醉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对新辅助化疗后卵巢癌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40例已行新辅助化疗的卵巢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31 -62岁,硬膜外镇痛组(E组)及静脉镇痛组(Ⅰ组),每组20例.均在静脉全麻下完成手术.E组于关腹前0.5h硬外注射吗啡2 mg,接硬膜外镇痛泵,泵内配方为罗哌卡因复合吗啡,镇痛48 h.Ⅰ组于关腹前0.5h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接镇痛泵,泵内配方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48 h.于术前30min(T0)、术毕(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时采患者右上肢静脉血样测定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同时计算CD4+/CD8+比值.于T2-4时点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2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o比较,2组T1及T2时点及Ⅰ组T3-4时点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下调,CD8+水平升高.与E组比较,Ⅰ组T24时点CD3+、CD4+、CD4 +/CD8+、NK细胞水平下调;CD8+水平升高.结论 对于新辅助化疗后的卵巢癌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比静脉镇痛更有助于保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大肠癌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分成3组: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维持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镇静)、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镇静,芬太尼镇痛)、全凭吸入麻醉组(C组,术中吸入笑气、氧气和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由健康体检者组成。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7和IL-23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前(T0)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相比,手术开始后60 min(T1)、术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其中上述指标T1时明显低于T2和T3时,T2时明显低于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T1、T2时间点A、B 2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时间点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麻醉方法均可明显抑制IL-17和IL-23释放,故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其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好于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好于全凭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 60例冠心病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复合组(全身麻醉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在手术前(T1)、术终(T2)和术后24 h(T3)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两组血浆中ET-1,AngⅡ,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终和术后24 h 复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显著降低OPCAB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麻醉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白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R)、切皮后5min(T1)、术后1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测定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观察组T2~B时间点的Cor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5);观察组T4时间点的Cor水平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11,P〉0.05)。观察组T1~T4时间点PRL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23,P〈0.05);观察组rr4时间点PRL水平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时间点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20,P〉0.05)。观察组在T1~T4的IL-6水平与T0、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82;t=9.842、11.321、13.095、15.494,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能有效降低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妊高征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妊高征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妊高征临产产妇6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即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即未接受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开始后,观察组产妇硬膜外腔注入0.125%的布比卡因分娩镇痛,穿刺间隙选择腰3、4,宫口开全后停止用药。分别于产程开始、活跃期(宫口开大3.0cm)、宫口开全及胎儿娩出时抽取产妇静脉血标本,测定各时段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应激激素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与产程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低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妊高征产妇分娩镇痛,可消除或减轻妊高征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痛引发的应激反应,明显降低产妇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