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在不育夫妇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0对不育夫妇和40对正常生育夫妇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的表达情况及精液分析。结果:不育组男性血清抗精子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抗心磷脂抗体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不孕组女性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抗精子抗体阳性对精液量、PH值、精子密度及b级精子无影响。精子活率、a级精子、直线运动速度和曲线运动速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精子抗体可降低精液质量;抗精子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影响精子活率及精子运动,从而导致不孕不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科学》2015,(8):90-92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男性与精子活率、抗精子抗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近3年来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80例:其中60例男性不育且既往或正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其中60例男性不育且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B组);其中38例已生育健康男性作为对照(C组)。采用精子微生物动静态图象检测系统(Computer-aided sperm analysis,CASA)检测精液的基本参数;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抗精子抗体;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与B组之间在抗精子抗体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之间在精子活力、精子活率、抗精子抗体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在精子活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男性与精子活力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男性与精子活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男性与抗精子抗体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不育男性与精子活率、抗精子抗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具体的病理病因机制尚未探讨,以期后期更加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子宫内膜抗体与抗精子抗体应用于检测不孕者和习惯性流产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孕者125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习惯性流产者125例作为B组,再选择同期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三组人员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与不孕和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阳性率、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B组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阳性率、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B组患者孕周<12周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阳性率、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均高于孕周≥12周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对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进行检测对诊断习惯性流产和不孕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和不孕者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与早期流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在狼疮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 ACA、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在狼疮肾炎组明显高于无肾脏表现组,而且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Sm抗体在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水平在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在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比较也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ACA、AnuA、抗-dsDNA、IgG、C3、C4 6项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099,P0.05)。结论 ACA、AnuA、抗-dsDNA、IgG、C3、C4均可以反映SLE患者有肾脏损伤,但是由于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此6项指标间无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狼疮肾炎的确诊率,为早期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5,(5):107-110
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激素类药物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孕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两年间治疗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孕复发性流产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和强的松。治疗后随访1年,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孕娩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足月分娩26例,占72.2%,流产3例,未孕7例;对照组足月分娩9例,占25%,流产18例,未孕9例。就足月分娩率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13.8%的不良发应率,但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激素类药物在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孕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不会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适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育男性合并解脲脲原体(UU)感染者抗精子抗体及不同类型分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文昌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31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患者精子参数,同时检测患者UU感染率、抗精子抗体(AsAb)及其不同类型分布状况。结果 331例患者UU感染人数为176例,阳性率为53.17%;将331例患者依据UU感染情况分为2组,分别为UU阳性组和UU阴性组,UU阳性组患者向前运动精子比例、精液量、活动精子浓度与精子总数均低于UU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阳性组患者其精浆AsAb阳性率为41.48%(73/176),UU阴性组患者其精浆AsAb阳性率为38.06%(59/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阳性组患者血清AsAb-IgA阳性率高于UU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不育男性UU感染患者其精子质量下降,这可能和患者血清内AsAb-IgA阳性率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静宇 《中国性科学》2012,(10):56-57,63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7%(23/3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对于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收集SLE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NCA和AECA,并分型.50例SLE组ANCA阳性率为52%(26/50),其中核周型ANCA(P-ANCA)21例,阳性率42%,胞浆型ANCA(C-ANCA)5例,阳性率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ECA阳性率为62%(31/50),其中IgG-ANCA阳性19例,阳性率为38%,IgM-AECA阳性21例,阳性率4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中伴有浆膜炎和肾脏受累的,AN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伴有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及肾脏损害的AE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而在皮肤损害、低补体、抗核抗体阳性等方面ANCA及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NCA及AECA都参与了SLE的发病,对SLE患者血清ANCA及AECA检测,有助于了解SLE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在白塞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白塞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ECA并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ACA。结果 白塞综合征组AECA阳性率为81.3%(32例中26例阳性),其中IgG-AECA阳性率为71.9%,IgM-AECA阳性率为53.1%,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发生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及血沉增快方面前者高于后者。ACA检测结果,白塞综合征组阳性率为53.1%,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A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口腔溃疡、皮肤、外生殖器及贫血等临床表现及血沉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白塞综合征患者血清AECA水平对白塞综合征血管损害及病情活动具有一定意义。ACA对病情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A)在SLE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64例正常人和56例SLE患者血清中6种APA。结果:SLE患者IgG型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酰肌醇抗体(aPI)、抗磷脂酸抗体(aPA)、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PS)、抗磷脂酰胆碱抗体(aPC)的A值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IgM型aCL、aPA、aPE、aPS、aPC的A值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SLE时IgG型和IgM型APA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7.86%和69.65%。结论:正常人血清中存在低滴度的APA,SLE患者血清中APA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人。APA的检测对早期诊断SLE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性科学》2015,(12):55-59
目的:探讨精浆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与男性不育症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56例为不育组,另设有生育史的健康男性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检测精浆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精液参数(精子的密度、活率、活力及畸形率),不育组测定血清性激素6项。结果:1.不育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禁欲时间无明显差异;2.不育组及正常对照组精浆AMH与a级精子率、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呈正相关(P<0.01),与形态相关性,不育组与正常对照组精浆AMH值无明显差异;3.不育组精液分析正常患者精浆AMH显著高于弱精子症患者(P≤0.01),形态正常患者与形态异常患者精浆AMH无明显差异,不育组精浆AMH与性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精浆AMH与a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呈正相关。精浆AMH会随着不育症精液分析结果改善而提高,而与不育状态无关,可作为临床检验不育症治疗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 评价两种检测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多肽抗体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 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法 (IBT)和对流免疫电泳法 (CIE)检测 2 18例结缔组织病 (CTD)患者和 15 0例非结缔组织病对照血清ENA多肽抗体 ,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 CTD中用IBT法测得抗ENA抗体阳性 14 8例占 6 7.9% ,用CIE法阳性 133例占 6 1.0 %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IBT阳性而CIE阴性为 18例 ,IBT阴性而CIE阳性者 4例。IBT可以同时检测 7种ENA抗体 ,而CIE只能检测 4种ENA抗体 ,但由于两种方法抗原制作过程中某些技术性因素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论 : IBT是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广谱的ENA血清学诊断方法 ,但同时应用CIE法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 ,从而提高抗ENA抗体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索一株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在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方法:利用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的特异表达抗角蛋白Fab片段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出Fab抗体,纯化鉴定后将该抗体作用于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的作用时间应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陔抗体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同时以基因工程抗HBsAg人Fab和1%BSA为对照:结果: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呈明显的绿色荧光,着色均匀,细胞核未见着色,两种对照均未见着色结论: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可与培养状态下的角质形成细胞胞浆中其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这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血清中抗酪氨酸酶抗体的检测与白癜风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氦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抗酪氯酸酶IgG、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平均滴度为0.31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82(P〈0.001);抗酪氨酸酶IgM抗体平均滴度为0.23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65(P〈0.001),②活动期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稳定期白癫风患者(均P〈0.001);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局限型白癜风患者(均P〈0.001)。③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性呈正相关(均P〈0.001);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M抗体阳性呈正相关(均P〈0.001)。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结论:白癜风患并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干预下分离自不同部位的红色毛癣菌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方法:收集不同部位红色毛癣菌共20株,其中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各5株,采用(NCCLS)M38-A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含地塞米松与含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影响下特比萘芬对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当地塞米松的浓度为0.05%、0.1%、0.2%时,红色毛癣菌的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081μg/mL、0.092μg/mL和0.109μg/mL,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其浓度为0.4%、0.8%时,红色毛癣菌的MIC几何均值分别为0.196μg/mL、0.319μg/mL,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自四个不同部位的红色毛癣菌MIC几何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地塞米松浓度为0.4%、0.8%时可显著降低红色毛癣菌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不同部位红色毛癣菌对特比萘芬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的51例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中60岁以上者占72.5%.cANCA阳性8例,均识别PR3;pANCA阳性41例,均识别MPO;2例ANCA阴性.20例行组织病理检查,12例有典型的血管炎表现.肾、肺受累率分别为94.1%和72.5%.80.4%患者首发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消瘦等全身症状.全部病人血沉快、C反应蛋白高,多数病人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等.多数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AASV好发于老年男性.ANCA检测及组织病理可助早期诊断.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Three antibody assays (anti-PGL-1, anti-35 kDa and anti-LAM)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antibodies in the sera of untreated leprosy patients. All the three assays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antibodies in BL/LL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I and TT/BT patients, as well as healthy controls. BL/LL patients showed positivity of 100%, 84.2% and 78.9% by anti-PGL-1, anti-35 kDa and anti-LAM assays respectively. All the three assays were negative for leprosy in healthy controls. Anti-PGL-1 assay was positive in 20% of TT/BT patients and 17.9% of I patients. Anti-35 kDa assay was negative in all the TT/BT patients and positive in 7.14% of I patients. Anti-LAM assay was positive in 13.3% of TT/BT patients and in 10.7% of I patients. Hence, while these assays are valuable in diagnosing BL/LL patients, their usefulness in diagnosing I, BT or TT leprosy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19.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对梅毒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评价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在梅毒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67例梅毒及其中经治疗后随诊18~24个月的21例患者作血清检测。对5年来诊治的临床一期、二期梅毒血清抗体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一期梅毒WB检测出现不同抗体谱条带,其中均有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的条带,RPR试验及TPPA部分为阴性。经治疗后随诊18-24个月的21例梅毒患者.18个月内检测时WB9.52%阴转,24个月时28.57%阴转;TPPA阴转的情况同WB;RPR滴度随疗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6个月内28.57%阴转,24个月85.71%阴转: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17000的条带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既敏感又特异:部分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2年,梅毒抗体可以完全消失;RPR试验可用于梅毒治疗期间的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