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性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3例与42例)。2组均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用尿激酶前30min内或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30~50ml,每日1次,连用10~14d,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不全、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治疗组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和提高左室射血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抗AMI再灌注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在入医院前和住院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患者 2 2 0例 ,分为入院尿激酶静脉溶栓对照组 (入院组 ) 112例和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组 (院前组 ) 10 8例 ,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入院组与院前组的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 4 3± 0 8h和 2 6± 0 4h(P <0 0 1) ,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73 2 %和 88 9% (P <0 0 1) ,再闭塞率分别为 10 7%和 13 0 % (P >0 0 5 ) ,4周病死率分别为6 3 %和 5 6% (P >0 0 5 ) ,药物副作用分别为 12 5 %和 12 0 % (P >0 0 5 )。结论 :院前比入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节省时间 ,提高血管再通率 ,降低病死率 ,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直接支架植入或尿激酶静脉溶栓加补救性支架植入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 AMI患者中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 2 3例 (直接支架组 ) ,尿激酶静脉溶栓加补救性支架植入 2 8例 (溶栓加支架组 ) ,尿激酶静脉溶栓 3 0例 (溶栓组 )。均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 TIMI血流分级法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 IRA)开通情况 ,治疗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计算心肌总缺血负荷 ,出院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 ( LVEF)。结果直接支架组 IRA开通率为 95 .6% ,溶栓加支架组开通率为 96.4% ,溶栓组开通率为 63 .3 % ;LVEF分别为 64 .3± 11.2、62 .11± 13 .92和 5 4.2± 12 .6;心肌总缺血负荷 >10 0 0 mm /min比率分别为 8.6%、10 .7%和 3 3 .3 %。前两组 IRA开通率、L VEF、心肌总缺血负荷 >10 0 0 mm/min的比率与溶栓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P<0 .0 5、P<0 .0 5 )。 3组病死率分别为 0、3 .5 %和 3 .3 % ,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直接支架植入或尿激酶静脉溶栓加补救性支架植入较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更能充分开通 IRA,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硫酸镁 (MS)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MS +UK组 (MU组 ,5 0例 )和UK组 (46例 )。MU组在静滴UK前后加用MS。结果  2组的再灌注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MU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RA)发生率、4周病死率显著低于UK组 (P <0 .0 1,P <0 .0 5 ) ;开始治疗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 (SA)、心力衰竭 (HF)及梗死后心绞痛 (P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UK组 (P均 <0 .0 5 )。结论 硫酸镁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可提高UK溶栓疗效 ,减少并发症 ,明显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 ,提高溶栓疗效 ,探讨院前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接受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2例为观察组 ,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 8例为对照组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观察组为 3 .12± 1.17小时 ,对照组为 5 .42± 1.92小时 ,P <0 .0 1。冠脉再通率观察组为 71.2 % (3 7/ 5 2 ) ,对照组为 5 1.7% (3 0 / 5 8) ,P <0 .0 5。 5周病死率观察组为 7.7%(4 / 5 2 ) ,对照组为 10 .3 % (6/ 5 8) ,P >0 .0 5。院前AMI诊断准确率达 10 0 % ,院前无 1例死亡。结论 AMI院前静脉溶栓能赢得救治时间 ,提高冠脉再通率 ,院前静脉溶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再灌注治疗的预后。方法 :1997年 9月至 2 0 0 2年 6月CCU收治的年龄≥ 70岁的高龄AMI病人共 87例。接受再灌注治疗 46例 ,其中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3 2例 (甲组 ) ,静脉溶栓治疗 14例 (乙组 ) ,保守治疗 41例 (丙组 )。结果 :甲组介入治疗成功率 93 8% ,住院期间死亡 2例 (6 3 % ) ,乙组溶栓成功率 5 7 1% ,死亡 1例 (7 1% ) ,丙组死亡 4例 (9 8% ) ,3组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 (14 3± 3 8)个月 ,随访率 87 2 %。结果 1年LVEF分别为 60 1± 3 1、5 6 4± 2 2、5 1 3± 1 3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 5 %、2 1 4%、3 6 6% ,P值均 <0 0 5。 1年心脏性病死率分别为 6 3 %、7 1%、12 2 % ,甲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丙组间比较P值均 <0 0 5。结论 :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高龄AMI病人预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8例 <70岁急性心肌梗死 (AMI) ,44例≥ 70岁AMI患者予尿激酶治疗 ,45例≥ 70岁AMI患者非溶栓治疗 ,观察溶栓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 ,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心功能状态。结果 :非老年与老年溶栓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66 67%和 61 3 6% (P >0 0 5 ) ,轻度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 2 5 %和 2 2 72 % (P <0 0 5 ) ,严重出血发生率为 0 %和 4 5 4% (P >0 0 5 ) ,老年溶栓组和非溶栓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 4 5 41%和 11 11% (p <0 0 5 ) ,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 6 3 6%和 8 89%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11 3 6%和 2 2 2 2 % (P <0 0 5 ) ,EF值分别为 5 6 2±8 7和 44 6± 9 2 (P <0 0 5 )。结论 :老年AMI患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溶栓药物剂量 ,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以探索基层医院提高AMI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将339例符合溶栓标准的AMI病人分为治疗组(加用川芎嗪120mg,每天1次)和对照组,两组的尿激酶溶栓和常规治疗基本相同。观察两组的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并发症、住院死亡率等。结果:再通率治疗组76.6%(131/171),对照组71.4%(120/168),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治疗组56.1%(74/131),对照组73.1%(87/120),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溶栓后两组在心功能、并发症、住院死亡率等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加用川芎嗪能有效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能增加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对心功能降低的抑制作用近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25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0%和16.0%,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 h内溶栓再通率(81.8%)明显高于3~6 h溶栓组、6~12 h内溶栓再通率(60.0%、2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AMI患者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后氧自由基 (OFR)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 38例AMI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 2、 6、 12、 2 4h分别取血测定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过氧化物歧化酶(SOD) ,依间接指标及溶栓后 90min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将患者分为再通组 ( 2 7例 )和未通组( 11例 ) ,比较两组患者血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 ,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AMI患者溶栓前血清LPO、SOD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溶栓后再通组LPO浓度较溶栓前明显升高 ,SOD则于溶栓早期显著降低 ,6h后逐渐回升至溶栓前水平 ,未通组于溶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AMI后OFR活性增高 ,早期溶栓再灌注加剧OFR代谢紊乱并导致心肌再灌注损伤 ,溶栓后LPO的异常增高可望成为临床判断血管再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前使用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和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随机将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早期肝素组和对照组 ,早期肝素组尿激酶溶栓之前静脉注射肝素 ,对照组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早期肝素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83.33%和 6 0 .5 2 % ( P<0 .0 5 ) ,两组治疗前预计梗死面积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早期肝素组治疗前后的梗死面积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 P<0 .0 1)。最终梗死面积和梗死面积变化百分率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和 P<0 .0 1)。结论早期应用肝素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 ,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冠状动脉再通率 ,减少再闭塞 ,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将9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按STEAMI溶栓治疗方案给予尿激酶1 500 kU静脉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心阳虚脱、心络瘀阻和心气阴虚、心络瘀阻辨证分型分别给予自拟促灌活心滴丸1号或2号治疗4周.分析两组溶栓后1.5、2、3 h ST段回落指数(STR);观察溶栓24 h内动态心电图ST段无症状再抬高现象;测定溶栓后不同时间点左心室功能和静息心率(R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溶栓后3 h STR≥50%者的比例明显增多[治疗组84.78%(39/46),对照组65.22%(30/46),P<0.01];溶栓24 h内ST段无症状再抬高者明显减少(治疗组5例,对照组16例,P<0.01);1个月时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RHR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并持续3个月(P<0.05或P<0.01).结论对STEAMI患者在溶栓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可促进心肌组织再灌注,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如心律失常,心功能低下等,都会增加AMI溶栓治疗的风险,增加病死率,为了减少再灌注损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和黄芪注射液,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2002-2004年选择我院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用尿激酶前或同时应用参麦、黄芪注射液各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对照组只用尿激酶和常规治疗。2结果治疗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6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吸入一氧化氮 (NO)加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率。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 6 0例 AMI患者分为 NO吸入加静脉溶栓组 30例 (治疗组 ,30例 )和单用静脉溶栓组 (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在院前现场立刻吸入浓度为 (2 0± 1) mg/ L 的 NO30 m in,并同时给予质量分数为 0 .9%的氯化钠10 0 m l加尿激酶 15 0× 10 4 U于 30 min内静脉滴入。对照组除不吸入 NO外 ,溶栓方法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溶栓后的治疗方法一致。结果 治疗组中再通者 2 5例 ,再通率为 83.3% ;未通者 5例。对照组中再通者 19例 ,再通率为 6 3.3% ;未通者 11例。治疗组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治疗组乳酸脱氢酶 (L DH)、肌酸磷酸激酶 (CPK)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峰期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NO吸入同时进行静脉溶栓疗效确切 ,可以提高静脉溶栓时闭塞血管的再通率 ,为后期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且方法简单易行 ,安全可靠 ,有利于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69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4)。观察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溶栓后动态血清酶学、治疗后的心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动态血清酶学、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降低AMI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能改善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首次AMI患者 ,7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6 2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和住院期及随访期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73.2 % ,梗塞相关血管 (IRA)达到TIMIIII级血流者为 6 4 .3% ;直接PTCA组血管再通率为 10 0 % ,均达TIMIIII级血流。AMI后 2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溶栓组为 5 0 .4± 13.3% ,直接PTCA组为 6 3.8± 9.4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成功者其AMI后 2周LVEF也明显低于直接PTCA组 (5 4 .3± 8.2vs 6 3.8± 9.4 ,P <0 .0 5 )。溶栓组中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者其AMI后 3、6个月的LVEF始终低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因溶栓失败行补救PTCA者为 18.3% ,IRA开通率为 10 0 % ,其AMI后 2周及 3、6个月的LVEF略低于直接PTCA组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组因IRA未能开通或存在梗死后心肌缺血症状行择期PT 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 (32 .4 %vs 0 % ,P <0 .0 5 )。结论 :与溶栓治疗比较 ,直接PTCA能使IRA安全有效充分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心功能 ,降低院内死亡率。补救PT  相似文献   

17.
张莉玲  王永东 《临床荟萃》2003,18(7):369-37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 12 0 ICU模式急诊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12 0现场诊断的可疑AMI无溶栓禁忌证患者 ,按患者意愿直接送至韶关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 (ICU)接受溶栓治疗 (A组 ) ,或送至急救中心再辗转至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治疗 (B组 )。记录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病到溶栓时间 ,再通率、以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入选 89例可疑AMI患者 ,A组 4 0例 ,B组 4 9例。现场诊断AMI的总体准确率为 96 .6 %。两组转运途中并发症 (室速、室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为 11.6 %。确诊为AMI患者A、B组接受溶栓治疗比例分别为 97.3%和 30 .6 % (P <0 .0 1)。A组就诊到溶栓时间较B组缩短 10 1min[(44 .4± 17.3)min与 (14 6± 5 9)min],P <0 .0 1。A组发病到溶栓时间较B组缩短 99min[(195± 171.4 )min与(2 94± 83.6 )min],P <0 .0 1。A、B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72 .2 %和 33.3% (P <0 .0 1) ,两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8.9%和 4 6 .9% (P <0 .0 1) ,病死率分别为 5 .4 %和 2 2 .4 % (P <0 .0 5 )。结论  12 0 ICU模式急诊溶栓治疗AMI安全可行。与入院后溶栓相比 ,显著缩短发病到溶栓时间 ,提高溶栓比例 ,降低病死率。是我国中小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通过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较探讨原发性支架植入术 (primary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 tion ,AMI)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接受再灌注治疗 (经静脉溶栓治疗或原发性支架植入术 )的AMI患者 134例 ,其中 79例患者接受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 ,5 5例患者接受经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支架组的即刻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 (98.7%vs.74 .5 % ,P <0 .0 0 1) ;远期随访 2 2 .3± 10 .9个月 ,支架组的心源性死亡率低于溶栓组 (7.6 %vs.2 0 .0 % ,P <0 .0 5 ) ,靶血管血运重建 (target-vesselrevascularization ,TVR)率明显低于溶栓组 (3.8%vs .32 .7% ,P <0 .0 0 1) ,主要心血管事件 (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组 (15 .2 %vs.5 6 .4 % ,P <0 .0 0 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原发性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率 (P =0 .0 34,OR =0 .2 99)和MACE发生率 (P =0 .0 0 1,OR =0 .2 19)。结论 :原发性支架植入术能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减少TVR ,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发病 12小时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 (5 0~ 10 0 )× 10 4U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 (10 0~ 2 5 0 )× 10 4U静滴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 2小时颈动脉组 32例 (84.2 1% )有效 ,其中 7例 (18.42 % )治愈或基本治愈 ;静脉组2 5例 (83.33% )有效 ,无基本治愈病例 ;治疗 14日颈动脉组 35例 (92 .11% )有效 ,其中 2 4例 (6 3.16 % )治愈或基本治愈 ;静脉组 2 9例 (96 .6 7% )有效 ,其中 10例 (33.33% )治愈或基本治愈。颈动脉组 1例出现症状性脑出血 (2 .6 3% ) ,静脉组 5例有轻度全身性出血 (16 .6 7% )。结论 :发病 12小时内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疗效均较高 ,颈动脉溶栓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20.
心达康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达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心达康组(4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以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心达康组在溶栓治疗同时口服心达康。1个月后比较2组。再通标准各项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再通指标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达康组为51.72%明显低于对照组7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痛缓解率88.10%与6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2.22%(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P<0.01)。结论 心达康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可提高疗效,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