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中,在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对医学本质的概括.随着人类健康需求的变化,医学实践与医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经历了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等医学模式.如今,从认识论、实践论的视角出发,健康医学模式将从理论上、认识上吸纳生物-心理-社会等医学模式的理论方法并且不断发展,从多维度因素来认识健康和寿命.在这种模式下,单体医院将从疾病治疗为主向提供全面、持续的健康服务转变,医院体系将从分工协作向资源整合、纵向联合一体化转变,从而给未来医院发展提供新认识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的培养应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耘  白浩鸣 《上海预防医学》2002,14(12):557-557,559
<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1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于是医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医学模式不仅是人们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更是进行医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形成一种认识,经历了原始的巫医巫术、经验医学、生物医学模式和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等阶段[1]。但生物医学模式只研究了疾病的生  相似文献   

3.
1.关于医学模式的观点错误的是A.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B.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并不排斥生物医学的研究D.新的医学模式以身心一元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病因一元论的观点E.医学心理学促进和推动了医学模式的转化解析: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A正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涵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1984年WHO给健康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接着,苏联医学家Beckman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在提高.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也随之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中.因此产房工作人员热情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可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医学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的医疗实践使我体会到:人的感情活动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保健医生掌握好心理学这门科学,对做好保健工作,促进老干部心身健康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概念也在不断的加深.目前关于健康的定义不仅是有无疾病和病痛,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多年来,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和发育行为科学在研究方法以及治疗等方面的差异,使这两个学科被人为的分开了.20世纪医学最大的进步在于发现基因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发育行为疾病的基础,也证实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临床医学更加重视心理精神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生应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教授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将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使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开始改变,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疾病中的心理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易造成消极的情绪状态,可使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心身疾病,还可加速疾病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健康体检发展与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对人类健康状况影响最大的疾病也由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也有新的追求,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学模式.社会健康需求逐步由医疗为主转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婚前保健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进行的保健服务,而婚前健康教育则是对这一特殊人群在心理、生理、保健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的疾病谱和前十位死因从以往的传染病转向环境、职业、生活方式和社会条件等所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医-病-药(或手术)"的单纯治疗型和为个体被动式服务向为群众-预防-保健-健康促进和主动服务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的健康与其所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预防医学正是一门研究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很多学者发现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出现了社会医学和心理学同医学相结合的趋势,进而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即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上的完  相似文献   

13.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疗仪器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现代医学是由预防医学、保健医学、治疗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部分组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也在转变。人们不再满足于治好伤病,保住生命,而要求能够更好地活着,即讲究生存质量,因此随之发生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是医学的理论概念,是指人们对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总的看法。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描述是健康指的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由于健康定义的完善,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工作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体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精神上完全保持健康状态.亚健康虽不是疾病,但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苑华 《中国保健》2010,(4):76-76
“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医学模式,把人们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取而代之的是以病人为中心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若能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宜的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必将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被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转变,对疾病的认识日益深化,对疾病的治疗、康复和对健康的需求也从生物的层次扩大到心理、家庭和社会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健康管理在社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开始追求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功能的全面健康。现在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球生态平衡被破环,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很大变化,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模式转变,这使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关注生物学疾病,还应关注到生态环境变化-社会文化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发展源性"和"文化性"疾病上来.只有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人类才能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9.
1981年12月6日至12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南京召开了以“医学、健康与社会”为主题的医学辩证学术讨论会。这次学术会议涉及的内容较广,但重点就医学发展的模式作了探讨。提交会议的一些论文认为,考虑到人们的心理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日益突  相似文献   

20.
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追求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逐渐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并未感染疾病,同时也是指精神、社会方面保持完美与愉悦。可以说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对于我国的医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关注社会、心理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尽管有一些成功的范例,现代健康理念的实践和推广还是十分有限。我国的健康事业将贯彻现代健康理念,首先需要战略升级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将人文关怀内化为医护人员的天职和本分。其次,在当前我国的医疗体制中,将受治疗者作为根本的人文精神也需要与现代化医院管理机制结合在一起,以人为本必须要贯彻到医院工作内容中。最后,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健康事业发展的宗旨必须贯彻“人民至上”,赋予健康事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