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讨慢性吗啡处理导致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采用透射电镜技术测量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参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吗啡依赖戒断焦虑行为与海马CA1、CA3区突触界面结构和突触素表达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高架十字迷宫检测焦虑行为,透射电镜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比较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6只)大鼠海马CA1、CA3区突触界面结构和突触素(P38)的表达.结果 (1)行为学:模型组开放臂的次数和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最小有意义差异t检验(下同),P<0.01或P<0.05).(2)突触界面结构:模型组CA1区突触后致密物厚度[(10.7±0.9)nm]、突触活性区长度[(45±4)am]、突触间隙宽度[(3.80±0.30)nm]和突触界面曲率(1.37±0.12)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或P<0.05);模型组CA3区突触后致密物厚度[(12.7±1.1)nm]、突触活性区长度[(53±8)nm]、突触间隙宽度[(3.81 ±0.59)nm]、突触界面曲率(1.39±0.30)亦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或P<0.05).(3)突触素表达:模型组CA1、CA3区突触素吸光度(A)值分别为(0.42±0.06)和(0.43±0.05),显著高于对照组(0.2±0.02,0.25±0.03)和治疗组(0.27±0.04,0.26±0.03).结论吗啡戒断焦虑行为与海马CA1、CA3区突触形态结构可塑性及突触素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区可塑性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给予2种剂量(5 mg/kg体质量和10 mg/kg体质量)的抗抑郁剂文拉法辛,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录因子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mRNA表达的变化.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抑郁模型后注射生理盐水14 d组及28 d组各10只,抑郁模型后小剂量文拉法辛(5 mg/kg体质量)治疗14 d组及28 d组、抑郁模型后大剂量文拉法辛(10 mg/kg体质量)治疗14 d组及28 d组各11只.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体质量、蔗糖水消耗量及旷场实验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抑郁模型大鼠在第28天建立成功.慢性不可预见应激28 d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0.18±0.09)、CREB(0.10±0.05)及NCAM(0.08±0.04)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41±0.12)、(0.26±0.05)及(0.24±0.08);P均<0.05 ].5 mg/kg体质量文拉法辛明显增加海马区3种可塑性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10 mg/kg文拉法辛轻度降低海马区3种可塑性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 文拉法辛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调节海马区的神经可塑性,BDNF、CREB及NCAM在抑郁症的病因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鼠抑郁模型中海马神经重塑障碍与Notch1信号系统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CUMS 14 d组、CUMS 28 d组和对照组,前两组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和孤养(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14 d和28 d建立抑郁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 法.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以及Notch1信号通路各个因子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UMS 14 d组和CUMS 28 d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存活明显减少(P<0.001).CUMS 28 d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NeuN/BrdU、GFAP/BrdU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CUMS 14 d组和CUMS 28 d组Notch1信号通路各因子(NICD、Hes1、Hes5和Jag1)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受到抑制,但分化无改变;同时,大鼠海马Notch1功能下调.提示Notch1信号系统可能与抑郁症海马神经再生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强迫游泳后海马中c-fos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对强迫游泳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基础上,观察急性强迫游泳应激后海马神经元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接受急性强迫游泳应激后,海马CA3区和齿状回(DG)内FOS蛋白的表达在各主要时点均比对照组降低,图像分析提示,上述两区域的FOS阳性神经元对应切面面积比明显降低(P<0.05),平均目标灰度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 慢性应激使大鼠在急性强迫游泳应激后海马CA3区和DG内c-fos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6.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强迫游泳后海马中HsP7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强迫游泳大鼠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 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大鼠通过21天的应激刺激制作抑郁动物模型,此期间对照组大 鼠正常饲养。此后所有大鼠逐只进行急性强迫应激刺激。采用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组大鼠在 强迫游泳后2 h、6 h、18 h、24 h和48 h各时点海马神经元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接受 急性强迫游泳应激后,海马CA3区和齿状回(DG)内Hsp70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强迫游泳后显著降低(P<0.05)。 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在急性强迫游泳应激后海马CA3区和DG内Hsp70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动物行为学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的改变。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CUMS)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进行连续21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进行行为学观察,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tau,tau磷酸化(Ser356,Thr231)水平的改变。结果CUMS组大鼠慢性应激后糖水偏好及自主活动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MS组大鼠慢性应激后海马tau磷酸化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后微管相关蛋白tau磷酸化水平升高,神经可塑性受损,提示了新的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联系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海马是一个具有可塑性的脑区 ,包括结构的 (structural)及功能的 (functional)可塑性 ,其中结构可塑性是功能可塑性的基础。海马的可塑性与它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密切关系。应激对海马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效应包括 :CA3区锥体细胞树突萎缩 ,突触结构重组 ,齿状回颗粒细胞神经发生受抑制 ,海马神经元变性丢失等。这些形态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海马对应激的适应性自我调整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应激损害海马的结果。1 树突的可逆性萎缩  Watanabe(1992 )等[1 ] 报告慢性束缚性应激 3周可导致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的萎缩 ,而对基树突无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探讨rTMS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经过初次筛选后,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8),造模组应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每组8只,抑郁对照组不给予rTMS干预,rTMS组和伪刺激组分别接受10 Hz的rTMS刺激和伪刺激干预3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和干预后进行体质量测量、蔗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在干预后,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染色的细胞数及海马BDNF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减分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体质量增加缓慢(P0.01)。干预后,r TMS组大鼠体质量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评分以及垂直运动评分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均增高(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rTMS组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目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加(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r TMS组大鼠海马BDNF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多(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 rTMS干预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增加海马BDNF的表达导致海马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应激对高血压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2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应激组与非应激组、对照组,前2组用双肾双夹法制作高血压模型大鼠,其中应激组再接受强迫游泳应激.应激10周后以跳台实 验测量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电镜下观察海马CA3区血管、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应激组大鼠血压较非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升高明显(P<0.05);②学习测验中,应激组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和反应时间均高于非应激组和对照组(P<0.05);记忆测验中,应激组、非应激组和对照组的错误次数递减而潜伏期依次增加,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应激组的海马C3区突触曲率、活性区长度和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较非应激组小(P<0.05).结论 应激可能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VD组、VD+NBP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水迷宫实验(MWM)测试其空间认知功能。MWM后,分别记录麻醉状态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LTP变化,比较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在高频刺激后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变化;电生理记录后,大鼠断头取脑,制备脑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VD组大鼠有明显的空间认知障碍;丁苯酞治疗后,VD+NBP组大鼠的空间认知障碍得到显著改善。高频刺激后,VD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VD组vs对照组:13.9±1.6 vs 25.1±1.2,P<0.01);VD+NBP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VD组大鼠(VD+NBP组vs VD组:20.2±1.2 vs 13.9±1.6,P<0.05)。VD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NBP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VD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提高VD大鼠海马CA1区LTP而改善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空间认知障碍,其机制与丁苯酞上调VD大鼠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文拉法辛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应激同时文拉法辛干预组给予文拉法辛(15mg/kg)、抑郁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干预.采用敞箱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观察大鼠行为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el-xl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抑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Bax mRNA表达升高[(1.97±0.79)vs(1.28 4±0.49),P<0.01],Bcl-xl mRNA表达降低[(1.06 4±0.42)vs(1.51±0.48),P<0.01];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干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Bax mRNA表达降低[(1.61±0.68)vs(1.97±0.79),P<0.05],Bcl-xl mRNA表达升高[(1.39±0.51)vs(1.06±0.42),P<0.05].结论 抑郁症模型大鼠存在海马损害,而文拉法辛对Bax mRN和Bcl-xl mBNA的表达具有干预作用,这可能为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海马损害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海马中突触素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龄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大脑海马中突触素表达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中CA1区、CA3区和齿状回中突触素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三处突触素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龄大鼠海马结构内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内突触素和NR2B的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nimodipin,NIM)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PTZ组和NIM PTZ组,采用PTZ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界面结构,并对突触活性参数量化分析。结果PTZ点燃癫痫大鼠存在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海马CA3区突触后致密物显著变薄、突触小泡显著减少、突触间隙显著增宽(P<0.05);尼莫地平能改善癫痫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PTZ组比较,突触后致密物增厚、突触小泡增多、突触间隙变窄(P<0.05)。结论PTZ点燃癫痫大鼠存在空间学习记忆受损,可能与突触界面参数改变有关;NIM可以改善癫痫大鼠突触超微结构,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的影响,探讨海马NCAM表达在慢性应激影响学习记忆机制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10只)和慢性应激组(10只),后者以束缚浸水应激方式连续应激21天,三周后行水迷宫实验,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的脑海马区NCAM的表达。结果应激组在水迷宫测试中寻找水中隐藏平台的潜伏期为(7.1±8.9)秒,对照组为(12.3±4.2)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越平台次数:应激组为(8.4±1.1)次,对照组为(12.5±1.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激组海马CA3区NCAM的表达:25.2%±3.6%,对照组为37.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应激对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应激抑制海马CA3区NCAM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大鼠通过21d的应激刺激制作抑郁动物模型,此期间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Open-field法检测行为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GSK-3β的表达.结果 慢性应激后,实验组大鼠体重、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修饰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海马GSK-3β表达的整合光密度值(28413.30±2501.31)高于对照组(23149.50±31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使大鼠海马GSK-3β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成年慢性应激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不同外显子表达及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以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mild stress,CUMS)建立应激抑郁模型并予艾司西酞普兰干预.5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CUMS+水组、CUMS+药组、对照+水组及对照+药组,每组14只,以蔗糖水偏好试验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模型建立第3周后分别检测上述各组大鼠海马BDNF基因第Ⅰ、Ⅱ、Ⅳ、Ⅵ外显子mRNA及BDNF总mRNA(第Ⅸ外显子)表达和第Ⅳ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1)蔗糖水偏好试验:模型建立第2,3周,CUMS+水组[(34±21)%,(63±21)%]蔗糖水偏好均低于对照+水组[(67±15)%,(8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P均<0.05);而CUMS+药组[(58士19)%,(80±14)%]与对照+水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P均>0.05).(2)BDNF外显子表达:模型建立第3周,第Ⅳ外显子mRNA为BDNF总mRNA(第Ⅸ外显子)表达中的最主要者.CUMS+水组BDNF第Ⅳ及Ⅸ外显子mRNA水平[(4.64±0.65)×10-3,(5.73±0.79) ×10-3]均低于对照+水组[ (6.14±0.87)×10-3,(6.82±0.35)×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P均<0.05);而CUMS+药组[(5.69±0.18)×10-3,(6.91±0.98)×10-3]与对照+水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P均>0.05).(3)DNA甲基化:各组大鼠海马BDNF第Ⅳ启动子区DNA均未发生甲基化.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主要调节BDNF第Ⅳ外显子转录阻止CUMS成年大鼠海马的该基因表达下降,艾司西酞普兰第Ⅳ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及氟西汀治疗后大鼠细胞支架微管系统的动态性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组(CUMS+生理盐水)和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每组8只.对大鼠进行连续21 d CUMS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0 mg/kg)治疗21 d,对照组和CUMS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并使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乙酰化微管蛋白(Acet-Tub),酪氨酸化微管蛋白(Tyr-Tub),微管结合蛋白2(MAP-2)及磷酸化微管结合蛋白2(phospho-MAP-2).结果 (1)CUMS组糖水偏好[(55.13±11.80)%],总行程[(2736.59±511.20)cm],运动平均速度[(5.69±1.08)cm/s]及直立次数[(2.50±2.00)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UMS组与对照组相比,Acet-Tub表达升高[(171.84±10.34)%],Tyr-Tub[(62.06±9.24)%]和phospho-MAP-2[(68.81±8.93)%]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AP-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氟西汀治疗后,Acet-Tub的表达降低为[(96.18±8.92)%],Tyr-Tub和phospho-MAP-2的表达分别升高为[(95.06±8.00)%]、[(100.60±7.30)%],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后微管动态性减低,神经可塑性受损,氟西汀可以逆转海马的这些损伤,上述过程可能与微管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结构和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高尔基染色法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观察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和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结果应激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的总长度[(112±10)μm]短于对照组[(168±3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树突直径[(9.0±1.1)μm]大于对照组[(5.7±0.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皮质酮浓度[(13±14)μg/L]低于对照组[(30±1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强迫游泳可引起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及血清皮质酮浓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对突触可塑性的调控规律.方法取健康初生、幼年和成年大鼠各10只,每只取脑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海马CA1区的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38免疫反应产物强度;HE染色法显示神经元胞体.结果初生大鼠海马CA1区中神经元大量存在,但S100、GFAP和P38表达均少,幼鼠的表达增加,但仍显著少于成鼠的表达(P<0.01).结论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与突触出现时间、突触数目增加及功能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