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同亚型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同亚型的发病机制,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问卷的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各40例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餐后不适综合征组SAS平分平均为(53.72±11.21)分,SDS评分平均为(49.48±9.03)分,SAS评分明显高于SDS评分(P〈0.05);上腹疼痛综合征组SAS评分平均为(49.03±9.04)分,SDS评分平均为(55.034-14.03)分,SDS评分明显高于SAS评分(P〈0.05)。两组间比较,餐后不适综合征组SAS评分明显高于上腹疼痛综合征组(P〈0.05),上腹疼痛综合征组SDS评分明显高于餐后不适综合征组(P〈0.05);两组患者各自症状评分与SAS和S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两组间精神异常发生率、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功能性消化不良亚型与焦虑和抑郁均存在密切联系,重视焦虑和抑郁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表现,对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症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所有患者进行连续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Ⅱ标准诊断功能性肠病,以器质性肠病作为对照,分析研究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有1820人参加调查。功能性肠病患者较之器质性患者,女性所占比例为大(51.79%比48.21%,P〈0.05),前者发病年龄较后者为轻,[(41.30±0.39)岁比(46.28±0.51)岁,P〈0.051。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中功能性肠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而器质性肠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器质性肠病所占比例超过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肠病较之器质性肠病者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大便不尽感发生率高(P值均〈0.05),腹泻便秘交替、肛门坠胀感、大便窘迫感及手辅助排便等症状在功能性及器质性肠病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功能性肠病伴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较之器质性肠病明显增高(P〈0.05)。功能性较之器质性肠病上腹痛、上腹胀、恶心、食欲下降、早饱、反酸、反流、烧心发生率为高(P值均〈0.05),上腹不适和呕吐在功能性及器质性肠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症状等有明显差异,临床上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将有助于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3.
不同性别患者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患者下消化道功能性疾病(Lower functional digestire disorders,LFDs)临床症状特点的差异。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门诊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所有患者进行连续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Ⅱ标准诊断LFDs,分析比较男女患者LFDs的临床特点。结果(1)在被调查的1986例中,实际应答人数1820例,应答率为91.64%。共统计出LFDs952例,其中女性493例,男性459例,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LFDs中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男性大(P〈0.05),二者平均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LFDs患者均以35~40岁年龄段内人数最多。40岁以下的LFDs患者以男性所占比例为大,而40岁以上的LFDs患者以女性所占比例为大。(2)男女LFDs中,均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最多见,男性IBS以D-IBS最多见,其次为C-IBS(64例),A-IBS(13例);而女性IBS以C-IBS(186例)最多见,其次为D-IBS(116例),A-IBS(25例);男性功能性腹泻(45例,9.80%)发生率高于功能性便秘(26例,5.66%)。而女性患者中后者(37例,7.51%)高于前者(18例,3.65%)。(3)所调查的肠道症状中,女性LFDs患者腹痛、便秘、肛门坠胀感、手辅助排便及便后腹部症状缓解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值均〈0.05),而男性腹泻和大便窘迫感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值均〈0.05);腹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不尽感的发生率在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女性LFDs患者中重叠有上消化道症状者(248例,50.30%)多于男性(201例,43.79%)(P〈0.05),其中恶心、食欲下降、反酸、反流、烧心等症状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P值均〈0.05),上腹痛、上腹胀、上腹不适、呕吐、早饱等症状的发生率在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性别LFDs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各种消化道症状的发生存在着差异,对其认识有助于更进一步地了解LFDs的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4.
罗马Ⅲ标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罗马Ⅲ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FD与常见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6年7至8月和2007年3至4月在内镜中心行上消化道检查的4962例患者进行连续性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FD,根据胃镜及相应病理检查结果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CE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及胃癌(GC)等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分析它们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FD、CEG、GU、DU和GC患者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58%(376/4962)、29.99%(1488/4962)、1.89%(94/4962)、4.25%(211/4962)和4.57%(227/4962).FD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230/376,61.17%)高于男性(146/376,38.83%,P=0.00),而器质性疾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FD与DU组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小于其他三组(P<0.05).FD患者早饱和餐后饱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四种疾病.嗳气、恶心和呕吐在各疾病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马Ⅲ标准定义下的四种FD症状(上腹痛、上腹烧灼、早饱和餐后饱胀)诊断FD的敏感度均较诊断其他疾病高(P<0.05).除上腹烧灼外,其余三种症状诊断FD的特异度均高于其他疾病(P<0.05).该四种症状诊断FD的约登指数均高于其他疾病.尤以上腹痛(0.42)和餐后饱胀(0.46)最高.结论 罗马Ⅲ标准诊断FD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FD与上胃肠道常见器质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纳入合并真菌感染的胃十二指肠溃疡(良性及恶性)240例,评价人口学资料、临床及内镜表现.结果:(1)共收集恶性及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分别为5938例及53574例(共59512例),纳入合并真菌感染的胃十二指肠溃疡240例(0.4%):恶性83例(占所有恶性溃疡1.4%),显著高于良性157例(占所有良性溃疡0.3%),P=0.000;(2)消瘦、贫血、恶心及呕吐症状在恶性溃疡合并真菌感染(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ulcers concomitant with fungal infection,MGIUFI)患者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溃疡合并真菌感染(benign gastrointestinal ulcers concomitant with fungal infection,BGIUFI)的患者,80.7%vs 41.4%,P=0.000;37.3%vs 15.9%,P=0.000;33.7%vs 21.6%,P=0.045;(3)MGIUFI患者的溃疡直径≥3 cm的比例为94.0%,显著高于BGIUFI患者42.0%,P=0.000.胃窦及十二指肠MGIUFI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GIUFI恶性溃疡,43.4%vs 21.0%,P=0.000;6.0%vs1.3%,P=0.05.MGIUFI幽门梗阻比例20.5%,显著高于BGIUFI(7.6%),P=0.006.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真菌感染的内镜检出率为0.4%,多见于男性患者.好发于胃窦及十二指肠,消瘦、贫血、恶心、呕吐、幽门梗阻以及直径≥3 cm为MGIUFI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虹  刘劲松 《胃肠病学》2009,14(12):738-741
背景:熟悉功能性肠病(FBDs)的临床特点并了解罗马Ⅲ标准在诊断中的实用性,对其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比较FBDs与器质性肠病(OB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鉴别两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8日~10月31日于武汉协和医院消化科行结肠镜检查者进行连续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下消化道症状、报警症状、内镜检查结果等。FBDs的诊断采用罗马Ⅲ标准并排除报警症状。结果:FBDs为女性多见而OBDs为男性多见(P〈0.05)。OBDs组年龄显著高于FBDs组(P〈0.01),45岁以上的患者OBDs所占比例逐渐上升。FBDs组病程显著长于OBDs组(P〈0.05)。FBDs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排便窘迫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OBDs组(P〈0.05)。OBDs组报警症状中以便血最为多见(20.9%)。507例无报警症状且符合FBDs罗马Ⅲ标准的患者中,131例(25.8%)结肠镜检查发现异常,最终诊断为OBDs,腹泻是这部分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58.8%。结论:FBDs与OBDs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明显差异。以罗马Ⅲ标准初步诊断FBDs具有临床实用性.但必要时应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于辉  刘桂云  刘子华 《山东医药》2010,50(29):64-65
目的评价达立通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予口服达立通颗粒(6 g/次,3次/d)和莫沙比利(5 mg/次,3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试验结果和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并评估达立通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 h胃排空率均有提高,但莫沙比利组治疗后胃排空率较达立通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达立通组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的改善程度优于莫沙比利组(P〈0.01)。结论达立通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优于莫沙比利,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王晖  张啸  王霞  陈玉龙 《胃肠病学》2009,14(10):607-610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胃肠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心理因素等有关。目的:分析水负荷试验(WLT)结果与FD患者消化道症状、心理因素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0例FD患者和120名健康对照者,以WLT结合B超检查测定受试者的胃容受性舒张和排空功能。评估受试者WLT前后的胃肠道症状,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价心理因素.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FD组WLT最大饮水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38%(68例)的患者最大饮水量异常(〈300m1),胃液体半排空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36),WLT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男性最大饮水量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FD组最大饮水量与WLT诱发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25,P=0.025),与HAMA/HAMD总分呈负相关(r=-0.47,P〈0.05),与SF-36评分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WLT评价FD患者的胃容受性舒张功能和内脏敏感性方法简单,结果可靠。FD患者的最大饮水量显著低于健康人.并受性别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大城市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及既往诊治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04年6月1日到9月1日在北京、广州和成都6家综合性医院的消化内科连续收集肠易激综合征303例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5例。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milton焦虑量袭和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分别为24.8%和23.6%。在具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中,两类患者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69.6%和68.7%;在具有抑郁、焦虑症状的非首诊患者中,两类患者既往抑郁障碍诊断史和抗抑郁治疗的比例均低于12%,而既往焦虑障碍诊断史和抗焦虑治疗的比例则更低于8%。肠易激综合征女性患者的抑郁症状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7.0%比8.7%;χ^2=4.432,P=0.035),其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合并焦虑障碍以及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52.6%比25,0%,χ^2=4.612,P=0.032;79.5%比53.8%,χ^2=4.815,P=0.028;51.4%比21.7%,F=5.112,P=0.024;78.6%比55.6%,χ^2=4.112,P=0.043)。结论中日大城市综合医院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症状和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且既往诊治率较低,这一现状值得卫生管理部门和临床医务人员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96例同期非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在首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溃疡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患者中有非甾体类药物应用史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识并掌握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该病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罗马Ⅲ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定义作了更新和修订,相应FD患者人群亦发生改变。目的:研究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以及新的FD症状谱和分型与固体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99Tc固体胃排空试验。比较不同症状分型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分析固体胃排空功能与罗马Ⅲ标准中FD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0例(27.8%)FD患者固体胃半排空时间超过正常上限,9例(25.0%)2h残留率高于正常上限。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和PDS+EPS型FD患者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150.3±40.2)min、(118.3±25.1)min和(150.5±51.2)min,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与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和2h残留率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1.5(P=0.043)和0.045(P=0.040)。结论:本组27.8%的FD患者存在固体胃排空延迟。PDS和PDS+EPS型FD的固体胃半排空时间有长于EPS的趋势。FD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与固体胃排空延迟有关,固体胃排空延迟是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98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隐匿,不易早期发现,误诊率高。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9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梗阻性黄疸、贫血、肠梗阻、消瘦、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确诊率为86.6%,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乳头区癌的确诊率为100%,上消化道钡餐检查、CT、MRI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1.6%、74.2%和89.7%。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69.4%);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0.6%),其次为间质瘤(10.2%)。结论:对于无规律的上腹痛、无胆石和胰头病变的黄疸、不明原因的贫血或上消化道梗阻,应考虑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可能。合理选择内镜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杨霞  柏愚  邹多武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10,15(5):292-295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较高,自2006年罗马Ⅲ标准发布以后,中国大陆地区关于FD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目的:探讨以罗马Ⅲ标准为基础的F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符合罗马Ⅲ标准的100例FD患者,对其一般情况、治疗效果、重叠症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FD患者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0.9±12.3)岁。根据症状分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30例,上腹痛综合征(EPS)22例,混合型48例。行对症治疗后,71.0%的FD患者症状消失。随着体重指数(BMI)升高,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呈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8.0%的FD患者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22.0%重叠胃食管反流病(GERD)。FD重叠IBS患者的餐后胞胀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FD患者(P=0.02)。结论:对症治疗可使多数FD患者的症状改善,BMI可能与FD症状有关。FD重叠IBS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独FD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粪便转铁蛋白试验(TFPT)与免疫粪隐血试验(IFOBT)互补的可行性,以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方法连续性收集接受胃镜或结肠镜检查患者的粪便,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27例,上消化道非出血性疾病31例;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30例,下消化道非出血性疾病16例。分别计算IFOBT和TFP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再计算转铁蛋白试验与粪隐血试验的互补率。结果在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TFPT的敏感性(8/27)显著高于IFOBT(2/27)(P〈0.05)。在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TFPT的敏感性(25/30)也显著高于IFOBT(16/30)(P〈0.05)。两个试验结合互补后,将上、下消化道出血检出率分别提高到29.6%和83.3%。结论无论是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转铁蛋白试验的敏感性均高于免疫粪隐血试验。两个试验结合互补可明显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效率。  相似文献   

15.
The term “dyspepsia” describes chronic or intermittent complaints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epigastric pain, anorexia, fullness, belching, heartburn, nausea, and/or vomiting.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prevalence of dyspeptic symptoms is about 15–20%. Most of these individuals suffer from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with organic diseases such as peptic ulcer, esophagitis caused b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neoplasia being much less common. The precise etiology of FD remains unknown. According to Rome III criteria, FD is defined as distinct epigastric complaints lacking a structural or biochemical explanation. Current hypotheses consider altered motility or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s the underlying pathomechanism. Hence, the symptomatic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mainly consists of compounds modulating motor activity and visceral nocicep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凝血机制和纤溶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住院检查及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DPD)和/或慢性炎症、Ⅱ型糖尿病、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6种老年常见病分组,分别比较各组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方面的差异.结果 健康的老年人与患有常见病的老年患者相比,其凝血功能PT:(13.85±1.55)s、APTT:(37.38±6.41)s、活性度:(95.12±15.67)%、INR:(1.04±0.10)、FIB:(4.38±1.33) g/L、FDP:(0.49±0.94)、D-二聚体:(0.53±1.23)mg/L)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炎症的老年患者其凝血因子Ⅴ(141.3±27.90)高于患有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P<0.05);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其凝血因子Ⅶ(117.77±14.17)高于其他疾病组;患有Ⅱ型糖尿病、血栓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凝血因子Ⅷ(171.21±14.90,172.64±8.44)高于其他疾病组(P<0.05);患有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FIB(6.00±1.29 g/L)水平高于其他疾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季洁如  高玮  许平  王天蓉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08,13(11):655-658
背景:莫沙必利作为一种促胃肠动力药早已被推荐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然而目前遵循罗马Ⅲ标准FD诊断分型和症状评估原则进行的莫沙必利治疗FD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评估莫沙必利改善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连续选自2006年12月-2007年9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FD诊断标准中PDS和EPS诊断的患者。先经1周安慰剂筛选期,无安慰剂治疗反应者随机进入治疗流程组合A或B,给予莫沙必利5mg tid×1周或安慰剂1片tid×1周,然后进入1周药物清洗期(安慰剂1片tid),最后给予安慰剂或莫沙必利继续治疗1周。各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FD症状评估。结果:共纳入FD患者83例,安慰剂总有效率为19.3%,67例对安慰剂无治疗反应者进入莫沙必利疗效观察研究.随机进入治疗流程组合A或B者分别为34例和33例。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总症状积分(14.4±6.8对1.4±1.3,P〈0.05),对PDS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和EPS的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症状均有显著治疗作用。莫沙必利对PDS和EPS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PDS和EPS均有治疗效果,对PDS的有效率优于EPS,是安全、有效的FD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门诊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检测Hp。根据Hp检测结果将3809例入选对象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随访2年,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Hp阳性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抗Hp治疗根除Hp后分组,分别给予法莫替丁40mg睡前顿服(干预组),或不加干预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随访2年,观察其再出血情况。结果: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Hp阳性组2802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146例(5.21%),Hp阴性组共1007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为30例(2.9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4例患者根除Hp法莫替丁干预组72例,上消化道再出血2例(2.78%),对照组72例,上消化道再出血8例(11.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Hp感染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增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法莫替丁干预能有效降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