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奔兵  叶妙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40-344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方法:检测实验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果,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T、APTT、TC、LDL-C结果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Fg、TG、HDL-C的结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脂类代谢紊乱,合并凝血指标有显著的缩短,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凝血指标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5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凝血指标(PT、TT、Fbg、APTT)检测。结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TT无显著变化(P<0.05),Fbg含量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PTT时间缩短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闭角型青年眼患者体内血液是高凝状态,而这种高凝状态在闭角青光眼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COATRONMI型单通道血凝仪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倾向,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明显,其血浆PT、APTT、TT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FIB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PT、APTT、TT三项指标亦缩短,FIB增高,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状态,为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慢性乙型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白酶时间(TT)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慢性轻度肝炎的PT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中度肝炎和肝硬化的PT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性肝炎P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轻度和中度性肝炎的APTT,F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的APTT、FIB、TT,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和重型肝炎的APTT、FIB、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上结果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与妊高征孕妇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和正常妊娠孕妇各50例及99例妊高征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采用挪威NycoCard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检测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正常孕妇血浆PT、APTT缩短,Fbg及D-D水平增高;妊高征孕妇血浆PT、APTT明显缩短,Fbg及D-D水平明显增高。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TT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妊高征组中,血浆D-D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Ρ<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孕妇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趋向。产前进行凝血四项与D-D的检测,对指导病情监测和治疗、预防出血及避免DIC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V(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测四项凝血的意义。方法用血凝仪检测HBV感染者与正常人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FBG(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健康病毒携带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炎组PT、APTT、TT明显延长(P均<0.01),肝硬化组PT、TT、APTT明显延长,FBG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四项凝血可以准确地评价HBV感染者凝血功能状况及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部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对照组60例体检者和观察组67例腹部大手术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前PLT、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IB则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观察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PT、TT、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P<0.01),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手术后PLT和FIB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P<0.01);(4)术后死亡组PLT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而PT、TT、APTT、FIB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部大手术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或低凝,术后PLT减少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凝血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99例,将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外纳入99例同年龄段正常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差异,将妊娠结局良好的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A组(n=42),将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纳入B组(n=57),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A、B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凝血四项、TAT、D-D与孕妇妊娠高血压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四项、TAT、D-D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TAT、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TT、APTT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IB、TAT、...  相似文献   

9.
刘慧英 《河北医学》2012,18(9):1253-1255
目的:通过对我院正常孕妇在不同孕期及产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分析,建立本实验室孕妇在不同孕期及产后常规凝血试验参考区间.方法:应用日本Symex-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孕早期及产后72h凝血四项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孕晚期PT、APTT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IB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随孕期延长血液逐渐呈现高凝状态,产后72h趋于正常,针对自己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条件、仪器、试剂等相关因素,建立本实验室正常孕妇不同孕期及产后常规凝血试验参考区间,对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对于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血凝四项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凝血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与正常非妊娠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PT、TT、APTT水平均显著缩短(P<0.01),并随病情加重而呈缩短更明显,而Fbg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血凝四项异常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有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存在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功能指标,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据合并症类型分为糖尿病组338例,高血压组188例,另取3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其不同妊娠阶段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及不良结局等之间的差异。 结果 孕早期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D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04、0.401、1.115、0.813,P=0.528、0.754、0.359、0.809)。孕中期及晚期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组,FIB、D-D明显高于正常组。3组间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9,P=0.001);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其孕中、晚期时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品。检测12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6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对预防血栓形成并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糖舒对糖尿病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改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脂糖舒(0.5g/kg和1.0g/kg)灌胃,连续8周,并取健康大鼠作正常对照。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Glu和Fbg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TT、PT和APTT明显缩短,P〈0.01;而脂糖舒高剂量组(1.0g/kg)大鼠血清Glu和Fbg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T、PT和APTT显著延长,P〈0.05或P〈0.01。结论高剂量脂糖舒对糖尿病大鼠凝血功能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高凝状态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并取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者;同时测定血浆蛋白C(PC)含量、血常规、血白蛋白、血总蛋白、血脂、部分凝血及纤溶指标、BUN、Cr和24h尿蛋白定量.结果肾病综合征组的血TCH、TG、LDL、PC、24h尿蛋白定量、血BU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ct、Hb、RBC、PLT、血PT、PT-INR、TT及Fg两者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PC与TCH、Fg、TG、Hct、RBC、Hb呈正相关(分别P<0.01和P<0.05),而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尿白蛋白与TCH、Hct、APTT、Fg和PT、PT-INR呈正相关(P<0.01及P<0.05),而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与继发性高脂血症、凝血系统被激活所造成的凝血功能亢进、血小板增多、血液浓缩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528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亚玲 《中外医疗》2010,29(15):6-7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8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25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PT、INR、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D62P的表达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血栓性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Ⅰ级组17例,Ⅱ级组16例,Ⅲ级组20例)及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和CD61)的表达量,同时应用Class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Fib浓度及PT、APTT、TT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组CD62P的表达量、血浆Fi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PT、APTT、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级高血压病组CD62P的表达量高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1);Ⅲ级高血压病组血浆Fib浓度高于Ⅰ、Ⅱ级组(P<0.01);Ⅱ、Ⅲ级高血压病组PT、APTT、TT水平低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5);CD61的表达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活性明显增高,存在血栓前状态;对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曾彦超  易凤琼  张光新  赵伟鹏  钟昌艳 《重庆医学》2017,(30):4190-4191,4195
目的 探讨两种核心体温监测方法对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心脏直视手术核心体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6-12月该院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其中对照组监测膀胱温和鼻咽温,观察组监测直肠温和鼻咽温,记录手术中体外循环降温时间、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复温时间、体外循环总时间;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及术毕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对照组在降温时间、复温时间及体外循环总时间上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用直肠温监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优于膀胱温,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