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N-myc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完全缓解后复发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初次完全缓解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49例,其中N-myc阳性组27例,N-myc阴性组(对照组)22例。采用Kaplan-Meier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49例患儿5年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7%、65.0%。N-myc阳性组患儿5年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4.2%、51.6%,对照组分别为90.9%、81.8%。N-myc阳性组患儿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N-myc表达阳性是导致神经母细胞瘤完全缓解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N-myc阳性是导致神经母细胞瘤完全缓解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应关注N-myc阳性患儿完全缓解后的巩固治疗及肿瘤复发的监测,最大限度避免治疗后复发,以改善患儿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韩涛  夏文彬  吕扬  梁寒  王东浩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3):1200-1204
  目的  探讨胃癌不同部位的临床特点差异及预后的不同。  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组、胃中部癌组、胃下部癌组、多部位癌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orrmann分型、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TNM分期、临床分期、软组织转移情况等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  481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6.0%和31.0%。各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临床特点方面,各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P < 0.001)、Borrmann分型(P < 0.001)、病理类型(P=0.001)、肿瘤最大径(P < 0.001)、T分期(P < 0.001)、N分期(P < 0.001)、临床分期(P < 0.001)、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P < 0.001)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P=0.260)、M分期(P=0.18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4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stoma,NB)原发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不同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6例4期N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灶手术切除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未手术或仅活检或手术切除 < 50%的原发肿瘤;B组:手术切除50%~90%的原发肿瘤;C组:手术切除 > 90%的原发肿瘤;D组:手术肉眼完全切除原发肿瘤。  结果  96例4期NB患者,3年PFS和OS分别为32.8%和36.7%。A组24例,B组10例,C组23例,D组39例。A组和B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C组和D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但C组+D组生存率高于A组+B组,3年PFS分别为42.2%和17.8%(P < 0.001)。  结论  4期NB原发肿瘤90%以上完全切除联合化疗和(或)放疗可提高生存率,少量肉眼残留或镜下残留并不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参数及化疗药物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90例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24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GNB)和20例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组织中Hsp27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59例NB/GNB、5例GN组织标本,及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和耐顺铂SH-SY5Y细胞中Hsp27 mRNA的表达;应用IHC或PCR扩增测序法检测其中18例NB/GNB肿瘤标本化疗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  结果  Hsp27蛋白在NB/GNB中阳性表达率为64.9%,明显高于GN的0(χ2=28.994,P < 0.05);在NB/GNB中,Hsp27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危险度、转移和预后有关(P < 0.05),与患儿年龄、性别、Shimada组织学分型、N-myc有无扩增无关(P>0.05);Hsp27 mRNA在NB/GNB中的相对表达量为3.763±1.854,高于GN的2.476±0.698(P>0.05);Hsp27 mRNA在耐顺铂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亲代细胞(F=16.246,P < 0.01)。检测化疗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7个,结果显示Hsp27的表达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相关。  结论  本研究初步显示Hsp27的表达与NB的分期、危险度、转移、预后相关,可能参与了NB/GNB的发生发展转移。Hsp27的表达与铂类敏感性相关,需进一步增大样本量来验证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   方法   数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前瞻性数据库。分析纵隔肿瘤数据库中以根治切除为目的患者的远期生存。   结果   本组常见肿瘤依次为胸腺上皮肿瘤95例(50%),神经源性肿瘤26例(13.7%),纵隔生殖细胞肿瘤26例(13.7%)。全组患者行R0切除者179例(94.2%),R2切除者8例(4.2%),单纯探查者3例(1.6%),术后30d内死亡2例。胸腺上皮肿瘤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2.7%和85.7%。根据Masaoka-Koga分期,Ⅰ、Ⅱ、Ⅲ和Ⅳ期胸腺上皮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1%、90%和37.5%。多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Koga分期是胸腺上皮肿瘤手术后独立预后因素。A+AB+B1型与B2+B3型胸腺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与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神经源性纵隔肿瘤多为良性,完整切除后均长期生存。   结论   纵隔肿瘤组织学复杂,根据其来源、性质、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治疗。虽然本组患者生存良好,但单一医生组很难做到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因此,对纵隔肿瘤尤其是胸腺上皮肿瘤亟需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的前瞻性研究,以找到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常晓峰  秦红  杨维  王焕民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40-1042
  目的  分析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肾母细胞瘤资料进行收集, 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本组研究中, 男性61例(60%), 平均发病年龄为3.16岁, 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 92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88例行完整肾肿瘤切除。Ⅰ期病例占41%、Ⅲ期为25%。随访患儿的总体生存率为78.9%, 随访的中位时间间隔为76.7个月, 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 1例马蹄肾肾母细胞瘤; 7例患儿合并其他畸形。  结论  本组病例85%的肾母细胞瘤患儿于5岁前起病, 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 右侧略多于左侧。以Ⅰ、Ⅲ期为主, 病理分型以FH为主, 转移部位为肺和肝脏。肾母细胞瘤总体生存率为78.9%, 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特殊类型的肾母细胞瘤为马蹄肾肾母细胞瘤, 可并发其他器官先天畸形。   相似文献   

7.
吴迪  张可仞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20-1024
  目的  探讨神经母细胞瘤中MUC3A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神经母细胞瘤新鲜冰冻原发肿瘤组织44例, 采用RT-PCR法检测44例肿瘤组织标本中MYCN基因扩增状态, MSP检测肿瘤组织MUC3A甲基化状态。  结果  NB中MUC3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达79.55%(35/44), 且与患儿年龄、肿瘤分期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P < 0.05), 低危组甲基化发生率38.46%明显低于中危组100%及高危组92.31%(P < 0.05);MYCN扩增的肿瘤患者MUC3A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明显升高(RR=1.46, P < 0.005)。  结论  预后不良的NB中MUC3A基因呈高甲基化, 与MYCN基因扩增具有相关性, 该基因的表达对NB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 00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标本中有无PNI将所有患者分为PNI阴性组和PNI阳性组,分析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结果  1 007例胃癌患者中PNI阳性120例,阳性率为11.9%。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是PNI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根治度、TNM分期、术式、癌结节、脉管癌栓、PNI、术前CA19-9及CEA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PNI阴性和PN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和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orrmannⅣ型、TNM分期、根治度、癌结节和PNI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显示,PNI仅对Ⅰ、Ⅱ和Ⅲa期胃癌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NI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Ⅰ、Ⅱ和Ⅲa期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4例消化系统NENs,分析比较不同部位NENs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消化系统NENs以胰腺部位最多见,其次为结直肠、胃。在胰腺NENs中,以G1(51.8%)和G2(35.8%)型为主,WHO分类与淋巴结转移、周围器官侵犯、神经侵犯有关(均P <0.05),但与患者的总生存无关;有远处转移的胰腺NENs患者总生存期更短(P <0.05)。结直肠NENs以NET G1为主(82.5%),大多经内镜下切除或经肛门直肠肿物切除;神经内分泌癌、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和进展期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均P <0.05)。与胰腺和结直肠相比,胃NENs中男性患者、年龄> 40岁的患者更多;神经内分泌癌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比例更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比例更高;进展期的患者更多(均P <0.05)。WHO分类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胃NENs的总生存期有关(均P <0.05)。  结论  消化系统NENs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不同部位的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了解不同部位消化系统NENs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与下咽鳞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为开发下咽鳞癌新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3,CDCA3)在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检测下咽鳞癌及癌旁组织中CDCA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下咽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通过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CDCA3的DNA拷贝数,发现在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集中,相比全血及正常头颈部组织,CDCA3的DNA拷贝数在头颈鳞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 < 0.05)。下咽鳞癌组织中CDCA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黏膜表达水平升高(P < 0.05)。CDCA3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CA3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CDCA3阴性表达组(P < 0.05)。  结论  CDCA3在下咽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下咽鳞癌患者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预后。  方法  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分别随机选取111例(ER+组)与113例(ER-组),共计22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ER、PR、HER-2、Ki-67、P53表达,对不同ER状态乳腺癌中AR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AR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9%(152/224),ER+组和ER-组分别为80.2%(89/111)、55.8%(63/113)。ER+组中A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在ER-组中A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HER-2表达、绝经状态相关(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ER+组和ER-组AR阳性者均具有较好的预后(P < 0.001,P=0.04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ER+组AR表达可作为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  结论  AR可以作为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新的靶标,为不同ER状态乳腺癌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瑞芳  赵志红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0):1224-1226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102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各项临床指标,分析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根据中位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组后得出,组1(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51×109/L)发病年龄、血清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组2(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 1.51×109/L),组1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大于组2(P < 0.05)。但两组患者性别、白蛋白、D-S分期、ISS分期、分组和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发时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高的患者预后较好,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低的患者预后较差。推测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可能成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治疗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mandelic acid,VMA)的水平,比较二者与NB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二者预测高危组患儿的能力,为更好地诊断和评估病情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2019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155例NB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患儿血清NSE和尿VMA水平,包括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及部位、病理类型、INSS分期、危险度分组、是否转移、MYCN基因扩增及有无IDRFs情况。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比较血清NSE和尿VMA在高危组患儿中的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建立预测模型,比较二者鉴别高危组患儿的准确性。  结果  109例患儿检测尿VMA,其中阴性61例,阳性48例,阳性率44.0%。152例患儿检测血清NSE,其中阴性2例,阳性150例,阳性率98.7%。血清NSE和尿VMA水平在INSS 4期、COG高危组、伴有转移和有IDRFs的患儿中均显著增高(P < 0.05)。血清NSE在肿瘤部位、肿瘤体积和病理类型不同的患儿中具有显著性差异;肿瘤体积>500 cm3、INPC预后不良,病理类型为NB,原发灶位于腹膜后的患儿,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SE鉴别高危组患儿的界值为98.50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95% CI:0.906~0.991)。尿VMA鉴别高危组患儿的界值为62.28 μmoL/24 h,AUC为0.791(95% CI:0.705~0.878)。联合二者鉴别高危组患儿,AUC为0.948(95% CI:0.900~0.997)。  结论  与尿VMA相比,血清NSE与更多的NB临床特征相关,可以更全面地辅助诊断疾病及评估病情。在高危组患儿中,血清NSE和尿VMA水平均显著增高。NSE鉴别高危组患儿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尿VMA,二者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 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 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8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行保乳手术并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比较LNR和pN分期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 并在LNR基础上, 根据PMRT与否比较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152例患者被分为pN1(114例)、pN2(23例)、pN3(15例), 其中LNR < 0.21为114例, 位于0.21~0.65为26例, >0.65为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切检总数、pN、LN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放疗与否均与DFS、OS具有相关性(P < 0.05), 诊断年龄和化疗方案仅与OS具有相关性(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LNR、PMRT依然是DFS、OS的独立预测指标(P < 0.05), 而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时仅在LNR < 0.21术后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LNR作为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可用于评价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针对不同的LNR分级, 需要进一步细化PMRT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45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皮穿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初治患者, 对其行术前常规胸部SE序列MRI平扫和纵隔DWI扫描(b值分别为600、800和1 000 s/mm2), 测量并记录不同b值时肺门纵隔淋巴结的ADC值, 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的DWI与ADC值特点。  结果  45例患者共送检淋巴结791枚, 其中在DWI上测得ADC值的淋巴结共计68枚, 包括32枚转移性淋巴结和36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最合适的b值为600 s/mm2, 在此条件下, 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73±0.24)×10-3mm2/s, 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2.67±0.16)×10-3mm2/s, 转移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P < 0.001)。转移性淋巴结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当以平均ADC值< 2.32×10-3mm2/s为阈值诊断非小细胞性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时, 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1%、92%、31%、8%、76%和90%。  结论  DWI对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是一种快速可行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冯振兴  庞青松  姬凯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56-1659
  目的  探讨术后Ⅰ~Ⅲ期肺腺鳞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2009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公布的新版肺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81例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影响其预后的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9%、19.0%, 中位生存期23.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T分期、N分期、辅助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P=0.046)、T分期(P=0.006)、N分期(P < 0.001)、辅助化疗周期数(P=0.03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肺腺鳞癌整体预后差。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显著提高肺腺鳞癌患者生存时间。肿瘤的T分期越高其生存率越低,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生存率较高。Ⅲ期肺腺鳞癌患者可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应至少行4个化疗周期。   相似文献   

17.
朱斌  柳仓生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115-11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年龄、性别、吸烟指数、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  方法  对96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  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无关, 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8%、47.8%和59.0%,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 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 < 0.05)。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 < 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跳跃性N2有12例, 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 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无关; 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 多数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自上而下、由肺内经肺门再向纵隔的顺序转移规律; 部分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呈"跳跃式"; 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首发单纯骨转移(bone-only metastasis, BO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96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180例BOM组与787例非BOM组, 对BOM组患者的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并根据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状态、转移数目及治疗方式行亚组分析。  结果  BOM组与非BOM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时间分别为19.4个月与10.0个月, BOM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时间为45.6个月。BOM组与非BOM组HR阳性患者分别占81.7%(147/180)与64.7%(509/787)(P < 0.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R状态、转移位置、转移数目和治疗方式是BO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BOM组的HR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P=0.004)或联合治疗(P < 0.001)较单独化疗的预后更佳。影响BOM组HR阳性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骨转移数目和内分泌治疗。单部位骨转移患者行内分泌治疗(P=0.004)或联合治疗(P= 0.002)较单独化疗的预后更佳, 多部位骨转移患者行联合治疗较单独化疗(P < 0.001)或内分泌治疗(P=0.04)的预后更佳。  结论  对于HR阳性BOM尤其是单部位骨转移患者, 单纯内分泌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而对于多部位BOM则应考虑行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