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永芳  杨小丰 《新疆医学》1998,28(4):253-25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测骨转移癌有极高的灵敏度。我们自1996年5月至1997年4月对105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癌的发生率为50.4%(53/105),其中单发占15%(8/53),多发占84%(45/53)。本文主要对45例原发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癌的骨显像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梁瑛 《广东医学》2005,26(12):1749-1749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多发性、多部位的顽固性骨疼痛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可有效地缓解骨痛[1]。我科自1997年5月至2004年12月对98例骨转移癌患者采用89Sr治疗骨疼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骨转移癌患者98例,男68例,女30例,年龄31~82岁,平均59·6岁;其中肺癌骨转移51例,乳腺癌骨转移1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12例,鼻咽癌骨转移4例,其他13例。原发病灶均经病理证实,骨转移经SPECT骨显像证实全身骨骼有多处放射性浓聚灶,患者均表现有不同部位及程度的骨疼痛。1·2方法89Sr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89SrCl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6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癌伴骨痛的患者,静脉注射^89SrCl4.0 mCi(148 MBq)后,观察其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骨痛消失或缓解52例,总有效率83.9%,治疗后骨显像显示16例患者骨病灶缩小或消失,少数病人出现白细胞一过性减低,肝、肾功能无变化。结论^89SrCl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的骨痛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可重复用药。  相似文献   

4.
核医学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 《重庆医学》2005,34(8):1121-1122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较高,超过70%的骨转移癌会出现剧烈而持续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并有效控制骨转移病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1 治疗进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癌性骨痛有较好疗效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几率较高,超过70%的骨转移癌患者会出现剧烈而持续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骨转移癌并有效地控制骨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核素骨显像及内照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地控制骨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骨转移癌最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而消化道肿瘤、肾癌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放射性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衍能 《医学文选》2006,25(1):160-162
恶性肿瘤晚期常伴广泛骨转移,大多数有骨转移癌的患者会产生难以忍受的持续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对其治疗手段虽多,但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放射性治疗(外照射、内照射)在缓解骨痛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几种常用的放射性治疗方法及其毒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核素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绍奖  黄茂政 《医学文选》2005,24(5):682-683
目的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 256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0mTc-MDP后3~4 h时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骨显像。结果 256例恶性肿瘤患者有125例出现骨转移,阳性率48.8%,转移部位以中轴骨多见,骨转移以多发性为主,多发病灶者占79.2%。结论 核素骨显像可早期诊断骨转移,对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核素骨显像对全身骨骼系统的检查,有着安全、简便、无创伤等优点,对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126例骨转移癌患者核素骨显象的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 ,原发灶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剧烈骨痛 ,肢体活动受限 ,严重者可出现病理性骨折。我科在 1 999~ 2 0 0 1年对 2 2例骨转移癌患者应用氯屈膦酸二钠观察止痛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2 2例 ,男 1 6例 ,女 6例。年龄 35~ 70岁 ,平均 5 2 .5岁 ,均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 ,并经X线摄片、CT或ECT检查证实为骨转移 ,临床症状均有骨痛 ,部分伴功能障碍及病理性骨折 ,其原发肿瘤为乳腺癌 6例 ,肺癌 4例 ,前列腺癌 4例 ,肾癌 3例 ,消化道癌 5例 ,治疗前分别接受过…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测骨转移癌有极高的灵敏度,我们对105例原发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癌发生率50.4%(53/105)、单发占15%(8/53)、多发占84%(45/53),本文对45例原发肿瘤多发骨转移的骨显像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勇强 《新疆医学》2011,41(12):54-58
骨转移瘤是原发于其它脏器晚期恶性肿瘤经转移至全身骨骼的肿瘤,占骨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恶性肿瘤骨转移是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临床骨转移瘤,约占恶性肿瘤的15%,为原发骨肿瘤的35~40倍。骨转移癌约80%发生于脊椎、骨盆等中轴骨,尤以脊柱为最常见受累部位;放疗是骨转移瘤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独放疗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骨转移癌的分布和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骨转移癌是指其它组织器官发生的恶性肿瘤,通过某种途径转移到骨。邻近扩散(如发生在侵及面部诸骨的口腔、咽部的恶性肿瘤)是罕见的,不包括在骨转移癌的范围之内。骨转移癌远比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癌肿晚期将有2/3的病人发生转移。而转移又是其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骨骼系统是转移癌的常见部位,位居第三。尸检发现60%的病人有骨转移,通常是多发的。根据原发恶性肿瘤病人的几组抽样统计,骨转移癌的发生率差别很大,在6~85%之间,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40~60岁占  相似文献   

14.
骨转移癌是原发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运或其他途径转移到骨骼的肿瘤,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造成痛苦和行动困难.笔者所在科于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放射治疗骨转移瘤54例,63个病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据统计,在死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尸检中,发现骨转移者占20%-75%,大多数骨转移癌病人的主要症状是难以控制的进行性骨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而常规化疗、放疗作用有限,尤其是对多发性转移癌疗效差。近年来,放射性核素^153Sm、^89Sr以及双膦酸盐的临床应用,在多发性癌症骨转移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梁绍奖  黄茂政 《微创医学》2005,24(5):682-683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256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0mTc-MDP后3~4 h时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骨显像.结果256例恶性肿瘤患者有125例出现骨转移,阳性率48.8%,转移部位以中轴骨多见,骨转移以多发性为主,多发病灶者占79.2%.结论核素骨显像可早期诊断骨转移,对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多见。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发生骨转移后常出现顽固性骨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及恶性高钙血症等一系列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唑来膦酸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羟磷灰石溶解,阻断破骨细胞对矿化骨和软骨的吸收,有效纠正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高钙血症,缓解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是治疗肿瘤骨转移,预防骨相关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用国产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1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来探讨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骨转移患者给予唑来磷酸4mg静脉滴注15min,每4周重复一次,治疗3次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起效迅速,总有效率为80.77%(42/52),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癌所致疼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减少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骨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66例。对癌性骨痛的有效率87.9%,其中完全缓解12.1%,部分缓解75.8%。骨膦与化疗、放疗或核素内照射相结合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1简介 骨转移瘤,通常是指人体原发的恶性肿瘤(癌或肉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其中源自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癌)多见,可占80%以上,转移方式以血行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