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14g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1例住院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资料,分析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技术、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130l例患者均经造影诊断为脑血管病,其中132例患者选择介入治疗且治疗均成功,术后DsA检查,30例出血性疾病经栓塞后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病灶完全消失,未见术后并发症。102例缺血性疾病患者,支架释放后动脉狭窄程度均减少90%以上,脑血流明显改善。介入治疗的132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7个月。缺血组102例患者头晕89例完全缓解、13例明显减轻;出血组30例无再出血病例。【结论IDSA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玲  常红  帅冬梅  张晓蕾 《护理研究》2007,21(2):342-34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指使用造影导管在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脑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结构和病变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脑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由股动脉入路行DSA术是传统的入路途径,目前临床中还应用了经肱动脉、桡动脉为人路的DSA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比较,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60岁及以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8例在CTA检查1周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比分析DSA及CTA的检查结果。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CTA检出老年脑血管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9.2%,重度狭窄为87.5%和99.3%,闭塞分别为92-3%,99.8%。结论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了解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学资料,为更好地认识和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82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每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经过有经验的专家诊断,提供脑的颅内、外血管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单发或者多发狭窄病变、血管狭窄病变位于颅内或颅外、狭窄病变血管的多少、侧枝循环情况等.结果 前循环组共有血管狭窄111处,其中双侧颈动脉虹吸部狭窄16处,颈动脉颅内段及左、右、双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95处;后循环组共有血管狭窄103处,左、右及双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64处,左、右及双侧颅内后循环狭窄39处.前循环组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例数为5例,后循环组为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06,P<0.05).结论 前循环责任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虹吸部和大脑中动脉的水平段为多;后循环狭窄病变则以椎动脉起始部、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较多.  相似文献   

5.
王玲  常红  帅冬梅  张晓蕾 《护理研究》2007,21(4):342-34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指使用造影导管在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脑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结构和病变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脑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1]。由股动脉入路行DSA术是传统的入路途径,目前临床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DM)伴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检出率并与非DM脑血管病ARAS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总结分析167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同时进行非选择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M38例,非DM129例,比较DM和非DM脑血管病ARAS的检出率,对ARA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7例患者共发现ARAS63例(37.72%),其中DM组为17例(44.74%),非DIM组为46例(35.66%),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脑动脉狭窄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为42.64%(55/129)显著高于非脑动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ARA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54例患者经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应用5FSimmons2型导管行脑血管造影。结果右侧桡动脉穿刺成功248例(97.6%),5FSimmons2型导管显示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成功率均为100.0%(248/248),左侧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成功率为99.6%(247/248),左侧椎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8.8%(245/248)。I型主动脉弓造影时间为(25.6±3.3)min,Ⅱ型为(30.4±2.8)min,[II型为(37.3±4.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均未发生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7.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应用5FSimmons2型导管行脑血管造影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平  余翔  张抗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19-222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颅内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或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70例(84.4%)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15.6%)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循环缺血(PCI)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表现。【方法】对两年来收治的32例PCI患者行DSA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32例患者PCI患者中,共有血管异常25例(78.12%),其中单纯前循环3倒(9.37%),单纯后循环14例(43.75%),先后循环同时受累的8例(25%)。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7例(21.88%)。【结论】后循环血管异常是PCI的主要血管性病因,前循环病变也可引起PC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脑血管病变的36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36例中发现26例动脉瘤(AN)、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无异常发现。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多种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管造影同时顺路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313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同时顺路进行非选择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RAS的检出率,对ARAS的发生与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13例患者共发现ARAS患者121例(38.66%),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动脉狭窄是ARA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动脉狭窄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为44.54%(102/229),显著高于非脑动脉狭窄患者22.62%(19/84),P<0.01。脑血管病患者ARAS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ARAS的发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相关性,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管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有助于提高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检出率,也是是必要、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变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讨论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脑血管形态学改变在探讨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预测临床表现及选择治疗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病例140例,观察各种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探讨病变血管的形态学特点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临床过程、治疗方式等的关系。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中,A1优势征26例(占68.42%),随机选取293例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病例作为对照组,A1优势征1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脑动静脉畸形组中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率比3支或以上引流静脉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数量供血动脉组中出血率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中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代偿在单、双侧病变中出现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1优势征是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高危因素。脑动静脉畸形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多支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的数目则不是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相关因素。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经过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的侧支血流代偿,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主要是通过后交通动脉的侧支血流代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普通DSA及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对比分析普通DSA及3D-DSA的影像学结果。【结果】共发现31例患者41个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血管内治疗、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对脑血管病血管病变诊断及干预的意义。方法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686例,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31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组(349例)、血管性头痛组(12例)、继发性癫痫组(11例)及其他4例,分析脑动脉病变规律。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动脉病变的发生率(66.2%)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9.6%)。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173例,前循环病变占39.3%,后循环病变占35.8%,同时发现前循环联和后循环多条颅内颅外血管病变占22.0%。52例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4例未出现willis环血管的代偿,无willis环代偿组与willis环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35.75和23.09,两组差异显著(P=0.006)。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现动脉瘤17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49例,moyamoya病9例。结论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临床表现有很大可变性,与侧支循环的出现与否密切相关,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中,判定颅内血管的代偿循环同样重要。DSA对颅内血管能准确的明确病因、血管病变程度、能动态观察血流灌注过程和明确是否存在侧支循环代偿,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干预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瓦伦贝格综合征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瓦伦贝格综合征(WS)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 32例WS患者行MRI、MRA以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探讨WS的成因。结果 本组32例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病变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显影12例;病变侧椎动脉起始处闭塞6例;病变侧锁骨下动脉高度狭窄伴同侧椎动脉颅内段显影不清1例;病变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伴对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1例;一侧小脑后下动脉未显影或起始处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狭窄率30%-50%3例;椎基底动脉管壁不光滑,动脉硬化样改变3例;椎基底动脉未见明确变化1例;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伴病变同侧椎动脉起始处高度狭窄1例。结论 WS与椎动脉颅内段或起始处狭窄或闭塞密切有关,而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相对较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TCD)在脑血管病诊断、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CD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306例,其中脑动静脉畸形17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69例,颅内动脉瘤67例,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以DSA脑血管造影为金指标,TCD检出脑动静脉畸形93%,检出CCF100%,判断CCF静脉回流方式96%,检出颅内动脉瘤67%。对颅内较大动脉瘤(〉1.5cm)的检测有特征性表现,提出“动脉瘤样频谱”的新概念。结论 TCD能实时、准确反映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对脑血管病诊断、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颅多谱勒(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对2004年7月~2008年6月经门诊就诊主诉为眩晕1229例患者的TCD检测颅内Willis环。结果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68/1229(13.67%),其中MRA为89/168(53%)、椎.基底动脉79/168(47%)。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TCD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6例按脑血管造影检查的脑血管狭窄情况分为四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A组(n=42),单纯颅外动脉狭窄为B组(n=54),颅内、外动脉均狭窄为C组(n=27),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者为对照组(n=63),比较四组患者脑梗死的发作情况.结果:A组脑梗死发作2次以上者20例(47.6%),B组发作2次以上者34例(63.0%),C组发作2次以上者21例(77.8%),对照组发作2次以上者9例(14.3%);A、B、C三组的脑梗死发作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C组的脑梗死发作次数均显著高于A、B组(P <0.05).结论:脑血管狭窄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防治颅内外脑血管狭窄可减少或避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管储备的改变是否能预测有颈动脉或者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方法采用灌注CT和吸入5%CO2方法测定脑血管储备。研究对象为37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患者,平均年龄(58.0±11.9)岁。分为两组:储备下降组(脑血管储备〈10%)和储备正常组(脑血管储备≥10%)。所有患者采用药物治疗,通过定期门诊或者电话随访。结果脑血管储备下降组17例,脑血管储备正常组20例。在平均56.9个月的随访中,总共有7例发生缺血性卒中,均发生于脑血管储备下降侧的脑组织,并且都属于脑血管储备下降组(7/17)。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在脑血管储备下降组和正常组分别是8.7%和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脑血管储备下降组发生卒中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2,Log-rank法)。结论对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脑血管储备的下降可能预示着未来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20.
欧阳绍全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48-1949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脑血管造影阴性SAH病例63例,所有病人均进行了CT、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病例均无意识障碍、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低,头颅CT显示大部分(48例,76.1%)出血以中脑包围池为主,全脑血管造影均为阴性。遵医嘱或再出血重复DSA发现动脉瘤6例(9.5%),AVM 2例。【结论】头颅CT扫描显示出血以中脑包围池为主的自发性SAH,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与基底动脉瘤性SAH区别困难,必要时于早期72 h内或二周内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尤其是DSA,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